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

崇禎二十二年伊始,分別發生於交趾和日本的兩場規模不大的戰事,並沒有給大明帶來任何不利影響,大明國內各項重大工程依舊在緊張而有序中進展着。

隨着小冰河時期進入尾聲階段,大明南北方氣候正在漸漸恢復正常,十幾年大規模移民工程所帶來的良好效果也在逐漸顯現。

尤其是陝西、河南、山東、山西這幾個受災最爲嚴重的行省,在經過數千萬人口異地搬遷安置後,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的修復和改善,大自然以它特有的神奇力量,將原先的赤地千里,變成了十幾年後的綠滿山野。

這裡尤以陝北一帶的變化最爲明顯。

陝北地區是最早開展大規模移民工程之地,在徹底平息流賊禍亂後,當地民衆大部分被遷移到臨洮、西安、鳳翔府等地,留在當地人口不足原來的兩成。

據陝北各地官府上稟的信息來看,乾旱貧瘠的黃土高坡現在大部分已經被綠色植被所覆蓋,崇禎初年起連年滴雨未下的境況,在最近數年已是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正常的雨季雨水充沛、寒冬大雪紛飛,早已斷流的大小河流也都基本恢復如初,連帶着水量已經極小的黃河也有了波濤滾滾的模樣。

朱由檢對此感到十分欣慰。

沒想到當初爲了讓無數百姓活命而被迫採取的搬遷工程,竟然無意中成爲對生態環境最爲有利的舉措。

爲此他特地下旨,將陝北各地減免賦稅的期限延長爲十年,當地官府官吏俸祿及其他開支,由戶部覈算明晰後全額劃撥。

大明現在真的不差這點錢。

繼崇禎二十年太倉總收入突破兩千四百萬兩之後,崇禎二十一年年底統計,太倉收入又增加了三百萬兩,增長幅度一成還多。

照此速度發展下去,在太倉收入基數越來越大的基礎上,每年一成的增幅,持續下去的話,那可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朱由檢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這種增幅還會有變化,好的變化。

不僅是他對此充滿信心,朝堂重臣們大部分比他還要樂觀。

隨着大明、荷蘭、英國之間大海戰的結束,海上絲路得以恢復暢通和安全,受到英國長達一年封鎖的荷蘭商船開始陸續恢復原有航線,崇禎二十一年下半年,荷蘭商船抵達馬尼拉的數量增加了五成,大明商船開往馬尼拉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加,這一勢頭在崇禎二十二年開始變得更加迅猛。

與之相對應的是,江南地區對遠洋大型商船的需求量猛增,爲了抓住時機獲取更多的利潤,金州造船廠開建了四個大型船塢,在保證大明海軍新型炮艦建造水平和質量的情況下,開足馬力生產民用商船,但就算如此,仍舊是遠遠無法滿足民用商船的需求量。

金州造船廠接到的商船訂單已經排到了崇禎二十七年,也就是說四年之後了,船廠原有匠人學徒青壯輔工數量,也從最初六百餘人猛增到兩千多人,船廠面積也是一擴再擴,各種工匠輔工的招工則是每兩月便要舉行一次,以便更好的應對日益加大的工作量。

金州這座大明大多數人從未聽說過的小城,現在已經成爲渤海灣最繁華的所在,城區面積一再擴大,並且正在向船廠所在的渤海東岸延伸着。

由於船廠各個階層月薪高、補貼多、開支及時,所以工人和他們的家眷們花起錢來也是大方的很,這也就極大帶動了商業的繁榮,金州城以及船廠附近,各種各樣的商鋪酒樓客棧鱗次櫛比、各式各樣的旗幡飄蕩,來自大江南北的各種商品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

很多親自趕到金州催要自家預定商船的江南豪商以及管事,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好的商機,於是乎,產自江南的布帛、綢緞、鞋帽、脂粉、針線、糖果等等各色商品便被海船運到此處,在滿足金州城消費的同時,再通過陸路向錦州、瀋陽以及更北的、正在開發建設中的新城行銷。

金州港碼頭經過勘探和改造,已經成爲僅次於天津港的北方第二大港,能夠同時容納二十艘排水量在一千五百噸左右的大型商船靠泊,而離此不遠的金州軍港則被列爲了禁區,每天都有官軍小隊不間斷巡哨,嚴禁無關人等靠近。

爲了緩解金州造船廠的壓力,早日實現大明商船往來全球各地的宏偉目標,在今年,也就是崇禎二十二年年初,朱由檢下旨,在上海設立江南造船廠,一應模式照搬金州造船廠,也是分軍用和民用兩部分,由兵部和工部分別派員管轄,地方官府無權干涉其日常管理。

江南造船廠基礎建設完成後,將會從金州造船廠抽調一部分骨幹工匠南下工作,以支撐起新船廠的框架,只要這些經驗豐富的工匠就位,其他的學徒輔工就好說了。

一南一北兩家大型造船廠,將會極大地提高和促進大明工業的發展水平,也能帶動相關產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就業人數,將更多的勞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

兩大船廠的興建和投入使用,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諸如篷帆、繩索、鐵釘、油漆、木材及加工等等,這些造船所用的原材料,都是由船廠統一從世面上採購,這些私人作坊從中獲取一部分利潤,而他們所僱傭的工匠壯工也能賺取薪資供養家口。

爲了讓更多平民百姓從朝廷投資爲主導的產業中受益,朱由檢特地下令,凡是與公家合作的私人業主和作坊,必須要按月按時足額給名下僱工發放薪資,不得以任何不正當理由剋扣工錢,薪資不得低於公家相關產業工人每月的標準。

公家產業與私人業主發生業務關係前,要對其在當地的信譽和聲譽進行排查,凡有惡劣行跡、名聲不佳者,禁止合作,有公家之人與其私自勾連者,着錦衣拿辦。

發展經濟的目的,是讓天下最廣大的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這纔是初心,但有所違,那這樣發展有何意義?

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座縣衙的日常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八章 皇莊4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