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

經過了傳統的納采納吉納徵請期等幾道程序後,崇禎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巳時,天氣晴好,大明皇太子朱慈烺的婚禮儀式順利舉行。朱慈烺身着袞冕九章,(冕九旒,旒九玉,金簪導,紅組纓,兩玉瑱。圭長九寸五分),在給朱由檢、周後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禮後,乘坐裝飾豪華的特質四輪馬車,出宮後由正陽門出發,前往西城王家的新宅,親迎太子妃王芝蘭。

普通人家成親娶妻還要竭力向外人展示自家實力呢,何況皇太子的婚禮,那可說啥也不能寒酸了。

服章之美,謂之華;禮義之大,謂之夏。

爲了在前來賀喜的一衆藩屬國貴賓們面前彰顯泱泱皇明的氣度和風範,朱由檢特地自內帑撥出兩百萬銀幣以供婚禮所用。

自正陽門至西城王家,共計十里路程的大街兩側,由着裝一新的錦衣親軍肅立警戒,親軍每隔十步便有一人誇刀直立,以防沿途有不測發生。

京城所有主幹道都是大塊的青石鋪就,平時都有專人打掃,而在太子大婚前幾天,順天府及轄下大興、宛平兩縣,上至主官、下到普通衙差全員出動,再次對迎親隊伍必經路段進行了清掃。

也就因爲是冬天的關係,所以纔沒用清水沖刷,不過就算如此,現在路面上可以說是比很多人的家裡還乾淨。

迎親隊伍由五百名大漢將軍組成的儀仗打頭,禮部尚書銜的方以智騎白馬,率領禮部、鴻臚寺、光祿寺及其他有司官吏跟隨在後,然後是朱慈烺的車駕,再後面就是擡着各種彩禮的上千名太監宮人了。

太監宮人或擡或挑,每一個裝着彩禮的箱子、擔子都扎着大紅綢緞,箱子或擔子都是敞開着,以供來賓和路人觀賞。

彩禮種類之繁多,令人眼花繚亂,大部分彩禮別說普通人,就算是豪門大戶也不見得叫得上名字來。

這其中既有綢緞布帛、棉花茶葉等日常之物,也有嵌東珠珊瑚金項圈、銜珍珠的大小金簪、耳墜、金鐲等飾物,更有金領約和做各式襖褂被褥的貂皮、獺皮、狐皮等貂裘,還有飯房、茶房、清茶房所用銀盤銀碗銀壺銀碟等若干。

此外還有朱由檢和周後賜給王方夫妻二人的禮物,有狐皮朝服一件,薰貂帽一頂,金帶環、手巾、荷包耳挖筒等配飾一份,備鞍馬一匹;賜予王蘭芝母親銜珍珠的金耳飾三對,狐皮袍一件,獺皮六張,雕玲瓏鞍馬一匹。

除了上述的這些物品外,朱由檢還賜下三十萬銀幣的彩金,單單這些彩金便裝了兩百多箱,分別由兩名身強力壯的太監擡着前行。

由於早就知道皇太子大婚的吉日,初六這天天色剛剛放亮,京城裡無數人便涌到事先打聽好的迎親隊伍經過的大街兩側,搶先站好位置,冒着嚴寒翹首以盼,幾乎所有人的臉上都流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相熟之人彼此之間大聲談笑着,都在祝福這場多年未見過的盛大婚禮。

除了站在大街兩旁等待的人羣外,很多身份高貴之人則是早就將沿途的酒樓茶莊的二層預定了下來,然後在初六辰時剛過,這些大戶人家的家眷便穿的嚴嚴實實,感到預定的地方,或是讓僕從點起暖爐,或是捧着手爐,一邊議論着,一邊居高臨下,從敞開的窗戶往街面上打望着。

如果說每個朝代和時代都有既得利益羣體的話,那現在的大明,現在的京師,不管是官紳大戶還是底層庶民,絕大部分人都是既得利益者,每個人都能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好的變化,而且這種改變正在以不可阻擋的的勢頭,向着更好的方向堅定前行着。

而這一切,都是現在的皇帝給大家帶來的,愛屋及烏的緣故,連帶着大家對天家的所有人都有着發自內心的的愛戴,都希望這樣的天家能夠好事連連。

長長的迎親隊伍彷彿沒有盡頭一樣,各色彩禮讓圍觀者目不暇接,每當朱慈烺乘坐的馬車經過,圍觀者隨即點燃鞭炮,一時之間,鞭炮聲不絕於耳,瀰漫的煙氣裡,無數人都是衝着朱慈烺的馬車躬身行禮,然後便是拍掌叫好。

“恭喜太子千歲!”

“賀喜太子大婚!”

“天家福壽延年!”

之類的叫喊聲不絕於耳,朱慈烺不顧陪同的太監勸阻,打開車窗向觀禮的人羣頻頻揮手致意,這一幕更是讓所有人爲止動容,很多人歡呼雀躍着,向馬車裡的太子揚手喊叫着,漸漸地,呼喊聲連成一片,壓過了爆響的鞭炮聲,內容也變得一致起來。

“皇明千秋萬載!”

此刻,幾乎所有人都在縱情的呼喊着,兩側樓上觀禮的大戶人家的家眷,也是把早就準備好的包着銀幣、銅錢、碎銀的賀喜錢投向迎親隊伍,幸好人羣的熱情被點燃後,注意力都明顯渙散,也幸虧有大批錦衣親軍護衛着,要不然這種舉動很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哄搶踩踏事件,所以,有時候好心真的會辦成壞事的。

就在這一路喧囂叫嚷聲中,迎親隊伍來到了王家新宅大門前,五百儀仗隊前出列隊,王方夫婦及王蘭芝的弟弟,分別身着朝服和命服在敞開的大門外恭迎。

方以智翻身下馬,一旁的禮部官員將聖旨奉上,方以智手捧聖旨緩步來至王家人面前,將聖旨展開後朗聲誦讀,無非是王家有女,賢良淑德之類的吉祥話,最後結尾則是“夙夜恪勤,毋或違命”,王方夫婦則回“爾父有訓,往承惟欽”。

作爲祖祖輩輩的小門小戶之人家,王方夫婦做夢也沒想到,那個從小就跟自家女兒一起長大的男童,居然是太子,而自家兒子曾蒙皇帝救過命。在一切真相大白的時候,夫婦二人愣是連續數天徹夜不眠,兩人猶如魔怔了一般,口中念念叨叨也不知在說些什麼,直到禮部官員前來教導他們禮儀,二人這才恢復了神智。

直到搬入了豪宅,身邊僕從成羣,王方夫婦仍舊是覺得一切恍如夢中。

如果這真的是一場大夢,那他們寧願沉醉其中,不願醒來。

在王方一家人往宮城方向叩拜後,女官宮人擡着紅綢圍就的八擡彩轎進入內宅中堂前,服侍的女官宮人去往閣中,請出一身吉服的太子妃,然後攙扶其上轎,待轎子擡出王家宅院後,儀仗引導在前,朱慈烺乘坐的馬車在後,太子妃彩轎緊跟,按照不走回頭路的習俗繞路回返。

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六十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