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

希爾內斯炮臺的戰鬥進行的並不激烈,在明荷海軍混編艦隊數百門艦炮的輪番轟擊下,炮臺上的防禦炮火根本沒有機會打響便被打啞。

儘管英軍少校皮爾斯組織力量佈防岸邊,試圖阻止敵人的登陸計劃,但在炮艦猛烈的炮火打擊下,四百餘英軍死傷慘重,不得不退守兵營。

隨後以荷蘭軍隊爲主力的聯軍數百人登陸東岸,對殘餘的英軍發動攻擊,在抵抗了不到半個小時後,英軍指揮官皮爾斯被流彈擊中當場陣亡,剩餘的百餘名英軍或降或逃,這場總共耗時不到兩個小時的戰鬥就這樣順利地結束了。

整個過程中,明荷聯軍共發射了一千五百餘發炮彈,打死打傷英軍三百餘人,俘虜一百多人,自身傷亡不到三十人,可謂是一場乾脆利落地殲滅戰。

戰鬥結束後,德·耐特與鄭芝豹親自登上東岸,檢視這場戰鬥的成果,並督促聯軍士兵將五噸黃金從地下金庫中搬到船上。

在親自監視着士兵們把金庫搬空之後,鄭芝豹與德·耐特打了個招呼後,帶着手下自顧自回返“怒濤”號歇息。

鄭芝豹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確:大明只要黃金,對其他所謂的戰略物資根本沒有半點興趣。

希爾內斯炮臺的位置十分偏僻,遠離城鎮和人口密集區域,夜晚連天的炮火聲雖然傳出很遠,但驚動的人很少,而且聽到動靜的平民百姓們根本不明所以,就算到了現在這種狀況,也沒有人會認爲有敵人能打到英國本土,於是,在炮火安靜下來後,些許驚疑不定的居民也沒人膽子大到敢連夜過來查看情況,這種微妙的狀態就這樣維持了下去。

第二天天色剛剛亮起,休息了一夜的聯軍艦隊繼續溯江而上,直奔查塔姆船塢而去。

德·耐特在希爾內斯炮臺附近的河面上留下了十艘炮艦以及三百名士兵,用於看守那些臨時無法帶走的物資和俘虜,主力炮艦依舊跟隨他繼續北上。

聯軍艦隊經過大半天的航行,沿途經過了數個城鎮,但並沒有人對泰晤士河上的這支艦隊投以關注的目光,所有的英國人都以爲這是自己國家的艦隊,聯軍艦隊就這樣堂而皇之地進抵了查塔姆船塢附近。

聯軍艦隊一路都是順風,並沒有因爲遇到逆風而導致炮艦擱淺,在通過望遠鏡看到查塔姆船塢附近的英軍炮臺後,德·耐特一直懸着的心終於徹底放了下來:上帝保佑,該當自己建此奇功,本來這項成敗各佔五成的計劃最後的成功已經近在眼前,接下來只要把護衛船塢的炮臺拿下,那麼整個英國海軍大本營就會成爲自己的戰利品,這一戰將會讓自己永載史冊!

查塔姆船塢附近泰晤士河的索思利炮臺上,泰晤士河到這裡正好拐了個彎,河面向北行駛的船隻,艦首都是直衝着炮臺。

今日負責值守的兩名士兵正在有一搭無一搭的閒聊着,兩人談論的話題就是離此不遠的倫敦正在爆發的黑死病(鼠疫),語氣裡帶着焦慮和不安,都在爲住在倫敦的家人擔心着。

兩個月前,曾經在一百年前肆虐歐洲的黑死病捲土重來,再度入侵英國本土,由倫敦的西區擴及東區,短短几十天的時間,已經導致倫敦市裡病死了三千多人,並且疫病的發展勢頭沒有絲毫減輕的症狀。

就在兩人說話間,一名士兵不經意一瞥之下,突然發現泰晤士河上出現了一支艦隊的身影,並沒有接到長官通知的他先是一愣,隨後他一推背對着河面的同伴高聲喊叫道:“查爾斯,快看!

這是什麼情況?!

我們怎麼沒有接到艦隊回航的命令??”

查爾斯趕忙回身低頭俯瞰河面,只見彷彿望不到邊的炮艦正接着南風的古蕩,沿着河面逆流而來,目測距離他們也就有五六英里的樣子。

“我感覺有些不對!

索克亞,你快去報告長官,我用旗語和對方聯絡一下!”

索克亞聞言立刻匆忙轉身衝下瞭望塔,直奔炮臺底層的指揮官房間而去,查爾斯從一旁的角落裡拿起一紅一黃兩面小旗,直起身後衝着正緩緩駛來的首艦搭起了旗語。

按照英軍的紀律,只要河面上有炮艦靠近炮臺,必須在五英里範圍時與炮臺哨兵進行聯繫,否則將會遭到炮臺炮火的打擊。

查爾斯的旗語剛打完一遍,河面艦隊的首艦隱約有火光閃現,緊接着,一聲巨響聲震四野,一顆彈丸掠過天空衝着炮臺區域飛了過來,彈丸最終砸在了炮臺下方數十米的地方。

這艘炮艦用前甲板上的巨炮,對查爾斯的旗語做出了迴應,很明顯,這不是英國的艦隊,是敵人。

炮聲響過之後的瞬間,炮臺上鐘聲大作,正在陰涼地裡休憩的英軍炮手們顧不得穿好軍裝,一窩蜂似的向各自的炮位奔去,這時候河面上的炮聲已是響成了一片,一片白色的風帆向北鼓起,整個艦隊加速向前行進,各艦前甲板的主炮也依次打響,一顆顆彈丸向索思利炮臺急掠而來。

雖然炮臺上的巨炮也進行了還擊,但以滑膛炮可憐的命中率,想要命中正在行駛中的戰艦,一個需要集火,二需要運氣,但可惜的是,在炮艦兇猛無比的火力覆蓋下,炮臺上十六門重炮很快被打啞了六門,當聯軍艦隊船身衝向炮臺時,比剛纔更加密集的彈雨襲來,在這種區域火力覆蓋下,炮臺上的巨炮很快徹底被打啞,駐防士兵的屍體死傷枕籍,炮臺上到處是斷肢殘臂,其狀之慘令人不忍直視。

崇禎二十年七月初九日下午兩點鐘,明荷海軍編隊在將索思利炮臺的防禦火力打啞後,艦隊直達查塔姆船塢,將正在維修和建造中的十八艘英國軍艦或是燒燬或是帶走,而在多佛爾海峽的會戰中,明荷聯軍艦隊在持續半月的激戰中也是佔得上風,總共擊毀擊傷英國軍艦二十六艘,自身損失十一艘,英國主力艦隊最後率先推出了戰場。

英國接連遭遇大敗,加之倫敦的瘟疫出現不可控局面,爲防止整個局勢徹底失控,英國政府不得不派遣使團前往荷蘭議和。

隨後經過長達近一個月的談判,明、荷、英三國簽訂了《佈雷達和約》,根據和約英國放寬了《航海條例》,放棄了在荷屬東印度羣島方面的權益,將英屬南美洲蘇里南割讓給荷蘭,並把英屬西印度羣島割讓給了大明帝國,英國政府嚮明、荷兩國賠償二十萬英鎊的戰爭損失。

從此之後,《佈雷達和約》成了整個英國的恥辱,英國舉國上下都是義憤填膺,發誓將來一定要用勝利來洗刷這次的國恥。

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八十八章 兵亂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六十章 追擊2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