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

現在銀票的初級貨幣屬性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這主要得益於四海商行龐大的市場佔有率。

四海商行名下的產業已經涵蓋了目前市場上的所有方面,與之交易的工商業戶更是數不勝數,由於大宗商品交易時,鉅額銀兩及不方便攜帶,本身也不安全,所以四海票號趁勢退出的銀票,在經過許多商戶幾次驗證後,已經在大明境內被衆多商戶所認可。

因爲四海商行的背景已經人盡皆知,所以銀票的信譽就有了最高層次的保障,基於此一點,未來兩到三年內,銀票全面佔據大明境內市場上大額交易份額毫無問題,剩下的就是採取適當的策略,讓周邊國家地區也能接受這種紙幣的價值和使用,並形成習慣。

至於能否向全世界推行,那就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和變化來決定了,首要的一點就是,大明必須具備強悍的武力,官軍要有足以碾壓天下任何軍隊的實力,再輔以其他手段,才能在長時間後讓歐洲各國接受這種新貨幣。

銀幣的出現其實對平民和農戶的傷害微乎其微,普通家庭日常所用基本是以銅錢爲主,只有少數家境殷實的儲備有一些銀兩,銀幣最主要的受害者就是那些豪門大戶,但別說他們不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就算知道了真相,可在大勢面前,他們也無力反抗。

這種種劫富的手段,最後都會被朱由檢用作濟貧。

等到市面上流通的銀兩日趨減少後,朝廷就會行文天下,強制使用銀幣結算,逼迫大戶們用儲存的銀錠兌換銀幣。

其實掠奪財富並不是朱由檢的最終目的,有些理由可能看起來冠冕堂皇,很虛假的樣子,比如民富國強之類的,但實際上也許就是提出這些目標之人的初心。

將社會財富以合理合法的手段集中起來,然後以其他形式再次分配,並且再分配的原則是向弱勢羣體進行大力傾斜,這纔是廟堂之上者手中權利的真正意義。

在朱由檢的心目中,一個文明社會的特徵之一,不是對強權的崇尚和敬畏,而是對弱者的關愛和寬容,是人性的光輝成爲整個社會中自然的普遍存在,是道德高尚者的樂園、卑鄙齷齪者的墳墓。

而文明社會的構建,是需要豐厚的物質基礎的,現在他要做的是,儘可能爲大明積累更多的財富,搭建各種優秀制度的基礎,以便後來者施政時更有餘力去發揚光大。

養濟院制度便是朱由檢的計劃之一,也是社會福利制度的具體形式。

自崇禎十年重建養濟院的旨意下達後,隨着各地官府財政情況的日益變好,所有縣的養濟院都陸續恢復並投入使用,據各地錦衣衛反饋的信息來看,至少在府州縣城中,已經見不到乞丐的身影。

這幾年隨着戶部下撥專項銀錢的增多,雖說各地並沒有做到應收盡收,但養濟院中鰥寡孤獨廢疾者人數卻是直線上升,這充分說明了大明大多數官員的良心並沒失去,聖賢書還是沒有白讀的。

那些貧病無依者是弱勢羣體中最慘的一個羣體,可以說是時刻掙扎在死亡線上,收攏他們,並給他們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一口熱湯、一頓飽飯、一句問候、一句關心,讓許多瀕死之人,在離開人世間時感受到些許的溫度,讓他們的心裡能多少得到一絲安慰,這樣的話,朝廷賺來的銀錢也算沒有浪費。

朱由檢心中時刻記得對羣臣說過的那一席話:使天下黎庶永不再受飢寒凍綏之苦,使天下人有冤屈能得伸,使有才能者能得揚,使富庶者不驕奢,使貧窮者能餬口,使天下蒼生皆能安居樂業!

這個夢想是他畢生追逐的目標,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夠親眼看到這一幕實現,爲此,他將不惜一切手段,敢於阻撓破壞者,就讓他肉體徹底消失。

現在新成立的鑄幣局共有七臺機器,每天可以鑄造各種價值的銀幣達七千兩左右,算下來一年可以鑄造兩百五十萬兩左右的銀幣,如果根據大明現在官方和民間的財富擁有量,銀幣的鑄造速度可以說是偏慢的,戶部尚書已經提出了增加鑄幣機的數量,加快銀幣鑄造流通的意見,但朱由檢並沒有採納。

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總要給世人留出適當的適應期,像貨幣制度改革這樣的大事,牽扯到千千萬萬個家庭,沒必要急於求成。

這人就是不知足啊。

按照這個速度,現在單單是鑄幣給太倉帶來的利潤就能達到近六十萬兩之多,這可相當於原先大明每年的鹽稅總額了,要是擱在八年前,每年能多出六十萬兩銀子的收入,當時的戶部尚書侯恂睡覺都能樂醒。

現在戶部太有錢了,戶部上下眼界都高的很,已經到了百八十萬兩銀子都不放在眼裡的地步。

士紳一體納糧新政的實施,加上各種新舊行業的誕生和發展,使得太倉歲入猛增到一千萬二百萬兩左右的數額,並且每年還在持續增長着,由於新舊產業規模不斷在擴大之中,所以每年的增長率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

而內帑收入也是迭創新高,因爲銀子太多的緣故,朱由檢特意撥出一百萬兩銀子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會,然後將這一百萬兩銀子入股四海商行,以每年的分紅作爲基金會的支出。

慈善基金會日常由宗正府宗正、駙馬鞏永固管理,朱由檢對這位駙馬都尉的品德是極爲信任的。

鞏永固在四海商行中的股份,每年可以爲他帶來十萬兩以上的收入,加之他並非喜奢侈之人,府中風氣也非常之正,所以不管是勳貴還是文官們,都對這位皇帝眼中的紅人較爲敬重,深受朱由檢影響的鞏永固,也時常散財扶危救困,是管理基金會最合適的人選。

按照朱由檢的旨意,基金會財富更多的向婦幼傾斜,讓更多缺少男勞力的家庭受益,基金會僱請的書辦、雜役平日裡的主要工作便是,收集京畿地區上述家庭資料,在覈查無誤後,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基金的發放額度。

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二百章 客戶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章 駱養性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七十四章 後事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