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

“不知聖上招臣等入宮所爲何事?可是與朝廷新政有關?抑或是孫、盧兩位又遇到何等阻礙?

時值年關將至,各地官吏心思大都不在政務上了,此也是人之常情。

況新政推行不必急於一時,待年節過後,內閣自會行文各布政使司,要求各地務必於三個月之內徹底貫徹完畢,逾期未完結者,主官佐貳一併撤換,故而,還請聖上不必心焦。”

在衝着朱由檢行過揖禮之後,在發現皇帝的臉色與往常無異,心下感到奇怪的溫體仁暗暗地大口呼吸幾下,努力讓氣息恢復正常後拱手施禮,試探着把猜測到的皇帝有可能關心的問題做了簡單陳述。

由於最近大明各地局勢都非常平穩,除了兩位閣臣南下督陣辦差之外,各地官府上呈的奏報中,並無特別緊要之事發生,所以皇帝已經有數日不曾召見一衆閣臣了,閣臣們也難得的輕鬆起來。

但今天在快到午時的時候,宮裡的一名小太監忽然氣喘吁吁地跑到內閣,說是皇帝緊急召見衆位閣老,在看到這名小太監一臉焦急的神情後,閣臣們一邊暗自猜測,一邊匆匆趕來,年近七旬的溫體仁已經明顯地感覺到了體力不支。

“今日召集諸卿前來,是因江南之地再次有大事生髮!大伴,給閣老們看座!順便將盧卿之奏報發於諸卿傳看!”

朱由檢此時的心情已經恢復平靜,並且心中也有了計較,在敏銳地觀察到溫體仁的身子似乎有些站立不穩後,隨即吩咐了下去。

數日之前他帶着王承恩前往內閣視察時也是一路步行,從乾清宮到會極門足足走了半個鐘頭,算距離的話,這一段應該有三四里地的路程。

這段距離對其他正值壯年的閣臣倒是無所謂,但對於快七十歲的溫體仁來說,這一路急趕確實有些吃不消,於是頗爲細心地朱由檢立刻吩咐給衆人看座。

不一會功夫,幾名太監搬來錦凳,衆臣紛紛施禮遜謝後坐了下來,王承恩走下御階,將盧象升發來的加急奏報交到了溫體仁手上。

盧象升的奏報很短,只是將自己遇襲之事簡略說明,並在奏報的末尾附上了幾名主謀者的名單,至於還有無其他涉案之人,因爲錦衣衛正在查證之中,所以並沒有具體情況的說明。

很快,這份奏報便被衆臣傳看完畢,隨後便回到了朱由檢身前的御案之上。

“啓奏聖上,我皇明立國兩百餘載,但從未有如此駭人聽聞之事生髮!

值此太平盛世之下,竟然有如此喪心病狂之徒,若是盧建鬥及江蘇兩主官不幸遇害,那必致天下輿論譁然!

此事影響之惡劣,已遠超前番松江府襲官案,老臣以爲,當以重典懲之!”

溫體仁面色沉重的率先起身施禮奏道。

文臣最忌憚的就是這種刺殺事件,一旦有人開了頭,那以後就會有人在身處絕境時效仿,真到了那個時候,整個朝堂就面臨着巨大的動盪,人人自危的情況下,後果不堪設想。

隨後一臉憤然之色的陳奇瑜也起身奏道:“啓奏聖上,臣觀此驚天之案主謀者,皆是食皇明俸祿數十載之人!

彼輩不思國朝養育之恩,悍然行此人神共憤之舉,爲一家之私利,竟欲以卑劣之行徑謀害國之重臣,臣以爲,除卻要對其人施以極刑外,還要往更深處掘之,以求將同黨一網成擒!”

陳奇瑜雖然自視甚高,並未把朝堂上大多數重臣放在眼中,但他對盧象升的赤膽忠心還是相當敬佩的,再加上兩人都是以文臣的身份統領過大軍,經歷過戰場上的生與死,所以心裡還是有惺惺相惜的感覺在。

沒想到的是,某些昔日的朝廷重臣竟然對這位舉世聞名的大忠臣下毒手,這種行爲比流賊還要惡毒狠辣,必須要以最嚴厲的手段進行回擊,將這夥人斬草除根,威懾其他居心叵測之人。

“啓奏聖上,前有松江府襲官,今有盧建鬥以欽差之身份被刺殺,臣以爲,如此連番行舉以使江南人等目無綱紀之心暴露無異!

臣附議首輔與陳玉鉉之議,對此事件當以最嚴厲之手段鎮壓之!”

楊嗣昌緊接着起身奏道。

隨後李邦華、侯恂、範景文三人也是各自起身,皆對此事的主謀予以強烈譴責,並附議前面幾人的建言。

刺殺誰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事已經大大超越了文臣們的底線,這是他們根本無法容忍的。

今天因爲動了你的利益,你就敢刺殺盧建鬥,那下次再有利益衝突,被刺殺的又會是誰?

這種卑劣的行爲比廠衛還要讓人憎恨。

廠衛雖然讓人討厭,但行事還是有規矩的,只要不觸怒皇帝,正常人根本不用擔心。

這次幸虧是久經沙場的猛人盧象升,若是換了在座諸人,現在怕是街坊鄰居都要到自家府上吃喪宴了。

“諸卿且坐。

此事就如諸卿所言,性質之惡劣已是觸犯了天條!實是天不容也!

謝某諸人既是飽讀經書,又是食朝廷俸祿,多年來巧取豪奪,家產可謂十分豐厚,但其對朝廷,對天下有何奉?

現今朝廷新政只不過是讓其承擔應有之義務,未曾想,彼輩便行此喪心病狂之事,足見其日常時便將自家之私利置於朝廷之上!

楊卿說的對!

由松江府襲官案,至南京刺殺欽差及官府主官一案,此兩案接連生髮,足以說明,江南已非朝廷之江南,實爲某些人之江南,此爲朕絕不容許之事!

爲懲前毖後,朕決議,此案之偵辦完全由親軍一力行之!”

閣臣們聽到皇帝最後的定論,便知道,這回皇帝是要大興牽連之事了。

撇開刺殺欽差一事太過惡劣不說,就單說遇刺的盧象升本人,朝堂上誰不知道,這是皇帝最爲敬重的重臣之一?

幸虧盧象升安然無恙,要是盧象升真的不幸身亡,皇帝一怒之下,江南怕是要有無數的人頭落地了。

帝王之怒,血流漂櫓。

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