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

“嘉定伯入宮?就他一人?有無言道何事入宮?”

正拿着新做的棉服在水哥兒身上比量的周後聽到稟報之後微微一怔,隨即停下手中的動作,將棉服交給一旁地乳孃,轉過頭來問道。

自己這個親爹可是許久沒有進宮了,也不知道孃親最近身體如何了。

“回皇后的話,嘉定伯言稱,要看要過冬了,自家莊子裡暖棚產了者菜蔬,今日特意採摘了若干送入宮內,供貴人食用,其餘的倒是沒說。”

一名容貌端莊的年輕宮女蹲身回道。

“嘉定伯有心了。

你去將嘉定伯引入正宮稍待,本宮更衣後稍後便至。”

宮女應聲施禮而去,周後起身去往偏殿換衣,紫娟緊跟在她身後。

“紫娟,近日宮外有何大事生髮不成?”

來到偏殿的周後一邊在紫娟的服侍下換着宮裝,一邊琢磨着周奎的來意。

知父莫若女。

對於自己這個爹爹是何等德行,做爲女兒的周後最清楚不過。

周奎一年難得進宮幾次,但每次前來不是討要商鋪就是田地,甚至還會幫別人索要官職,也不知道收了別人多大的好處。

要財物田地還好說,周後還能在朱由檢心情好的時候提一句,自家夫君雖說對這個岳丈時常表現出冷淡之意,但看在自己這個妻子的面子上,還會婉轉迂迴勉強給解決一下。

可幫他人要官這件事可就有點太過分了。

知道自家夫君性格的周後聽聞後頓時反感至極,在冷下臉來斷然拒絕之後,因爲怕自己老爹掉不下面子,周後遂又苦口婆心的說道周奎半天,勸他在外要遵章守紀,不要與那些心懷叵測的人往來過密,以免惹出何種事端,損了天家的名聲。

最後周奎雖然表示就是隨口問一句,但卻是表現的非常不高興,之後周奎便開啓了傳統套路,開始回憶起當年自己養家餬口多麼不易,在外面受了多少欺凌和白眼,千辛萬苦才把幾個孩子養大成人等等,說到最後免不了會假惺惺的流下幾滴濁淚。

這一招是周奎慣用的伎倆,並且在周後身上屢試不爽。

周奎早就摸準了自家女兒心太軟這個最大的弱點,每逢所求被拒後便要拿出來施用,周後每次必在中招後,流着眼淚從其他方面給予補償。

“姐姐糊塗了不是?只要烺哥兒不說,宮外之事咱從何處得知呀,姐姐這是怕嘉定伯又來要東要西吧?”

紫娟一邊幫周後拾掇着衣服一邊用揶揄的口氣笑着回道。

自從上回表明將來老死宮中的心跡後,從朱由檢夫婦到已經長大成人的朱慈烺,都真正把紫娟當成了一家人對待,朱慈烺這些小輩平日裡也都以姨娘這種民間稱謂來稱呼紫娟,以示自家人的親近之意。

朱由檢每天忙完後回到後宮是從不提公務的,有時飯後閒談也只是拿一些錦衣衛稟報的趣聞說說。而每逢五天休沐的朱慈烺就不一樣了。

每次只要回到親人身邊,必會將在外面聽到的傳聞撿着緊要的講述一遍,中間穿插着自己的判斷和分析,以此來顯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

由於朱慈烺還沒到休沐時間,加上士紳一體納糧這個傳聞剛剛生髮不久,所以周後等人並不知道。

“嗨,我這是問道於盲啊!

走走,咱們去見見嘉定伯去!”

“臣嘉定伯周奎參見皇后!”

“嘉定伯免禮,賜座。”

在例行的禮節之後,侍女給周奎端上熱茶後退出殿外,一身宮裝的周後笑着開口問道:“父親可是有些時日不曾進宮了,孃親身子可好?

前番我命人請了惠安堂女醫官去往家中給孃親查驗身子,醫官可曾有要緊囑託?

我大哥自家可好?侄兒進國子監後學業可有長進?

шшш● тт kan● C○

家中其餘人可還都好?”

聽到女兒挨個問了一圈後就是沒問自己爲何進宮,正在措辭的周奎心不在焉的敷衍幾句,隨即把話題引入了正軌:“女兒近日在宮中有無聽聞,據說聖上不知聽信哪個奸賊蠱惑,已是定下章程,欲要行那使天下動盪、致大明江山於傾覆之策?

此間也無外人,我這做長輩的可要好生說道說道。

女兒,你可千萬要勸勸皇帝,萬不可做那親者痛仇者快之昏聵之事啊!

親親自古以來便是人倫大事,也是天家維繫天下人心最爲重要之舉,千百年來無論哪位帝王也不敢拿此作閥,皇帝一向英明睿智,怎地突然腦子發昏,要對自家人下此狠手呢?”

聽完周奎沒頭沒腦的一通抱怨,莫名其妙的周後趕緊詢問到底發生了何事,待聽到自家老爹簡單分說過後,周後才明白了周奎進宮所爲何來。

“女兒,皇帝要拿天底下當官的下手,爹爹我絕不會有任何反對之意,那些官兒們哪家不是身家萬貫、良田千頃?憑啥天底下那些窮苦百姓就得繳納租賦,最終自家連飯都吃不飽,而這些讀書人卻是坐享其成?

可是,皇帝得分清裡外不是?

大明立國兩百餘載,太祖定下的章程就是天家與勳貴勳戚共天下,天家有了難處,勳貴勳出錢出力相幫,咱們纔是自家人吶,!

你拿外人的錢糧,咱們不管,可連自家人都不放過,這還有倫常之道嗎?

女兒,你得跟皇帝說說,咱家說啥也不能繳納賦稅,田弘遇這廝不敢出頭,你爹爹我就來出頭好了!”

周奎越說越氣,端起身旁矮几上剛沏好的熱茶猛飲一口,頓時燙的嘶聲冷氣叫喚不止。

“爹爹,女兒先不講其他,單說爹爹適才所言天家勳貴是一家之論。

數年前天下紛亂之時,我家夫君因缺少錢糧剿賊安民,曾舍下皇帝之顏面,四處借錢籌糧,以求早日還天下之安穩,可那個時候,爹爹口中自家人之勳貴,有幾人拿出錢糧借與我家?!

最艱難時,我夫君貴爲天子,所穿之襯裡竟是打着補丁!此事說出來,天下又有誰會信!我夫君如此節儉,不就是爲了省下銀錢給官軍剿賊所用嗎?

此情此景雖已過去數載,可女兒永生難忘!女兒是看在眼裡,疼在心中!眼中流淚之時,也爲自家夫君驕傲!心裡頭堅信,我家夫君最終會挽救江山社稷!

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一百章 心安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九章 皇莊5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