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

在朱由檢的戰略部署中,黃得功部要分兵北上和南下,維護京杭大運河的暢通,震懾江南一帶的同時,可以隨時縱兵東南沿海,對鄭芝龍做出威脅的姿態,這樣可以有力地配合欽差遠赴福建想要達成的目的。

黃得功部還要起到保護陳奇瑜任漕運總督時,沿運河兩岸修建的糧倉的作用。

這幾處糧倉現在是由漕運衙門和當地官府派人看管,這樣的安保措施太過簡陋,一旦有什麼大的事端,這些未經戰陣的漕兵和差役根本不頂事。

爲了預防萬一,這些重要設施必須要有強軍保護。

每一處糧倉安排兩百人足矣,淮安府留駐兩千人,臨清留一千,揚州一千,中間五處糧倉一千,這樣整個運河主要河段都有精兵駐守,再配合錦衣衛的情報網,足可掌控整個運河,保護好這條經濟大動脈的健康運行。

以張遠爲南京總兵,所部三千人除大部駐紮南京府外,還要分兵於周邊州府建立軍營,以便及時壓制突發狀況,不使江南有大的動盪。

張遠所部在保護輜重營地時表現出色,所以此次全體得以升遷,並有了個好的去處。

內陸重要的區域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下面就是整合邊軍了。

在內外安定的形勢下,九邊重鎮都已經成爲了大後方,再保留軍隊已是多此一舉,只要在西安府留駐一支數千人的軍隊即可,其餘的邊軍士卒在領取每人二十兩安家銀、將官視級別增加後將全部裁撤,伴隨的配套政策就是每人可免三年田賦,三年期滿後新三年內減半徵收。

相信這一政策也會受到除了少數將官外廣大邊軍士卒的熱烈歡迎。

二十兩銀子看似不多,但對於很多貧窮的邊軍士卒來說,這可是一筆天文數字的鉅款。

有了這筆安家銀,娶個婆姨,再買上頭牛,多開幾畝田地,一年中大半時候能吃上飽飯,沒事再生幾個娃,這不就是人生的最大追求嗎?

五年解決天下大多數百姓的溫飽問題,這是朱由檢制訂的目標。

在大幅度減免賦稅、對新墾田地三年免徵,新三年減半計徵的情況下,再輔以各種水利設施的配套到位,這個五年計劃或許不是夢。

對於北地窮慣了的絕大多數百姓來說,吃飽穿暖就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但是,這個人類最基本的訴求和權利,在這個時代卻成了無數人的奢望,自己作爲一國之主,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現在雖然條件在逐漸轉好,但仍然還有很多人在死亡線上掙扎,解決他們的基本生存問題任重而道遠。

在開疆拓土和保護漕運安全、裁汰各鎮邊軍後,接下來要進行的就是新兵種的組建,或者叫重建。

於登州設立大明皇家北海艦隊,擢劉國能爲北海艦隊都督,正二品武職,張文耀爲北海艦隊提督,從二品武職,其餘將校由二人所部按功拔擢,艦隊母港駐地設於登州府。

朱由檢本打算命名爲皇家北海水師,但水師聽上去給人的感覺不大氣,於是乾脆直接以艦隊命名,雖然這個艦隊只是個空殼子,連一艘炮艦都沒有,但起碼的架子還是要搭建起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劉國能和張文耀所部是大明官軍中僅有的瞭解海況的軍伍,在登州的一年中,大半時間用來乘船演練,用來改造成水師是最合適不過了。

等到從荷蘭採購的炮艦到來後,在荷蘭教官的指導下,大明歷史上第一支正規海軍也許不用幾年就能誕生了。

當然,要是這次鄭芝龍能夠俯首聽命的話,大明未來最強的海軍還是在福建。

爲了讓艦隊儘快成長,朱由檢已經給駱養性下令,動用錦衣衛的力量,從包括廣東、福建、江浙等沿海地區蒐羅經驗豐富的水手,威逼利誘下,將他們帶往登州,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縮短艦隊成型的時間,也能儘快培養出更多合格的水手和舵手。

至於炮手,那隻能靠彈藥來餵了。

在漂浮不定的海船上開炮轟擊目標,那可是一門非常難以掌握的技術,這種情況下,除了抽調勇衛營的高手來調教外,還需要葡萄牙和荷蘭教官從理論上給予指導。

只要有足夠的金銀,歐洲有經驗的炮艦教官還是很容易找到的,而現在的朱由檢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金銀財寶。

只要是人才,只要他喜歡銀子,那就統統用銀子把他砸暈後搞過來。

沒辦法,有錢就是這麼任性,想不任性都難,銀子太多,一天不花個十萬八萬兩的就覺得少了點什麼,心裡難受。

海軍成軍是個漫長的過程,期間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劉、張所部雖然對海況較爲熟悉,但他們所有演練都是在近海,而且是在相對來說風平浪靜的渤海和黃海一帶海域,這種訓練比起橫跨萬里大洋的荷蘭人來說簡直就是小兒科。

不管是印度洋還是太平洋,浩瀚無邊的海面上各種突發狀況雖是發生,惡劣極端的天氣下隨時有可能船覆人亡,但只有在應付和見識過各種複雜氣象情況後,一支真正的遠洋海軍纔會誕生。

萬事開頭難。

既然想要建成海洋強國,那所有的付出和犧牲都是必須要經歷的,在這件事上沒有捷徑。

說到銀子,朱由檢不由得想到了後世流傳頗廣的一個傳聞:李自成攻破大明京師後,從皇宮中搜出了三千萬兩白銀。

在這個有鼻子有眼的傳聞驅使下,朱由檢曾經密令王承恩帶人搜遍了後宮每個角落,甚至連一個老鼠洞都沒放過,但最後的結果讓他哭笑不得。

野史害人啊。

自己一個一向自詡理智冷靜的成年人,居然去相信這種毫無根據的信口胡柴,這智商真是愧對列祖列宗。

其實仔細想過之後,朱由檢就覺得這事太過荒誕。

要是真有那麼一大筆鉅款,朱由校臨終前能不告訴自己的弟弟、未來的皇帝嗎?

況且這麼一大筆銀子,單是儲存就需要好幾個大倉房,並且每次從外面運進宮裡就要動用大量的太監,根本瞞不住人。

若是真有,在崇禎登基之初,早就有邀功請賞者巴巴地跑來獻媚了,衆人皆知的事情,難道只瞞着皇帝?如同篩子一樣的皇宮裡,如此驚天之事能瞞得住嗎?

要是真有這麼大筆銀子,歷史上的崇禎至於穿着打補丁的衣服?至於讓母儀天下的皇后在宮中紡紗度日?

再者說了,自萬曆掌權後,偌大的後宮,上萬的太監宮女,所有的開銷都來自於每年一百餘萬兩的金花銀,這點銀子還得每年算計着花,那三千萬兩銀子是如何積攢下的?

如今世面上流通的巨量白銀,都是自隆萬開海後,從海外流入大明的,在此之前,大明的主要貨幣是銅錢和絲帛,去哪淘換如此巨量的銀子?

這種無腦之人的臆想,就如同傳說皇帝用金鋤頭種地一樣,實在是可笑至極。

在聖旨的最後,朱由檢下令,各軍整備完畢的情況下,孫傳庭、盧象升、秦良玉帶隊返京,太子將會親至德勝門外郊迎。

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