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

與包楞則家隔着一條衚衕的地方,李定國正站在一處牆角觀察着敵情。

對面一座宅子近兩人高的青磚院牆上,兩名弓手時不時地露頭四下張望,一小隊明軍分散在周邊,將身形隱匿在各種障礙物後面,以避免被弓箭射中。

就在明軍闖入包楞則家中將其擊殺時,這邊的明軍卻遇到了這一戶建奴頑強的抵抗,一名長槍手被建奴弓箭射斃,另一人則是大腿中箭後被同伴拖到了一邊。

由於對面的大門緊閉,現在無法知道這戶人家裡到底有幾名建奴,再加上現在這小隊明軍人數過少,李定國下令召集附近的明軍趕過來,準備對這所宅子發動強攻。

這戶人家就是包楞則婆娘口中所說的諾爾布家。

與包楞則同屬鑲黃旗的諾爾布這次也在被徵召之列,與性格內向、不喜與他人打交道的包楞則不同,諾爾布性格豪爽,喜歡結交,與同村旗人之間的關係處的不錯。

因爲轉天就要離島的緣故,今日他招呼了莊子裡其他幾家同旗的男主人來家中飲酒話別,結果酒宴還沒開始,就得知了明軍進了莊子的消息。

諾爾布家中老少衆多,現在要跑已經來不及了,他立刻吩咐將大門關上,然後將準備帶着出征的的兵刃分發給其他幾名旗人,他和另外一名旗丁各自搬着梯子帶着弓箭上了兩側院牆,並瞅準機會射倒了兩名明軍。

不一會功夫,數十名士卒從幾條衚衕裡先後趕到。

李定國下令六名弓手各自找好位置,壓制住牆頭的那兩名建奴弓手,一名擲彈手將三顆震天雷的引信連在一起等待時機,另一名擲彈手也是躲在一處牆角等待命令,除了銃手外,刀盾手和長槍手也做好了搏殺的準備。

隨着李定國的一聲令下,六名弓手從各自藏身處閃出身形,對着牆頭上的兩人開始進行壓制性射擊,一名擲彈手抱着三顆震天雷迅速跑向緊閉的大門處,另一名身高體壯的擲彈手將點燃的震天雷隔着院牆扔進了院子裡。

諾爾布和另外一名弓手在呼嘯而來的長箭覆蓋下根本不敢起身,只能縮在梯子上默數着明軍一共射了多少輪,隨時準備進行還擊。

“轟”的一聲巨響過後,院子裡的慘嚎聲伴隨煙塵飄起,緊接着又是一聲如雷般的巨響,另一名擲彈手引燃引信後轉頭飛身跑回,數息之後,諾爾布家的大門連同門樓在巨響中轟然倒塌,嗆人的煙塵將瀰漫開來,將半條衚衕籠罩了起來。

投進院中的那枚震天雷就在諾爾布身後不遠處炸響,一枚急速飛至的碎瓷片嵌入諾爾布的左小臂,劇痛之下諾爾布的長弓墜落地面。

諾爾布忍着劇痛,反身從梯子上一躍而下,正好踩在一截血淋淋的斷臂上,一陣哭泣聲傳來,諾爾布透過逐漸消散的塵煙看去,幾步外,一名孩童捂着鮮血淋漓的臉頰大哭不止,他身側不遠處,另一名少年俯臥在地,身下大股的鮮血正在蜿蜒流出。

“賴珠!帶着堪布還有其他家眷去後院!薩克、烏爾格!準備迎敵!葉臣!明人進來你從側翼射!”

一連串的命令聲中,趁着明軍還沒攻進來的當兒,賴珠手持一把挑刀招呼着一衆婦孺從院子的側門撤向後院。

諾爾布抽出腰間的長刀,帶着其他幾人向院門處靠攏,準備與明軍肉搏,持弓的葉臣從梯子上下了幾鐙,側身張弓搭箭指向了損毀的大門處。

這個時候震天雷爆炸過後的塵煙已經散盡,四名明軍銃手出現在了大門處。

由於射角的問題,葉臣無法看到立在大門外的明軍銃手,只能眼睜睜看着薩克和烏爾格在爆豆般的銃聲裡慘叫倒地。

諾爾布怒吼一聲,右手持刀疾步前衝,明軍銃手已是轉身退下,四杆丈餘長的長槍出現在諾爾布的視線當中,隨着四名長槍手的奮力前刺,四柄長槍齊齊刺中諾爾布身體的不同部位。

諾爾布嘴巴大張,眼中滿是驚恐之色,鮮血碎肉從口中涌出,身子就像被掏空的布袋一樣軟倒在地。

緊接着,兩名刀盾手持盾護着側翼,踩着碎磚爛瓦衝入院中,葉臣射出的長箭被盾牌格擋,他迅速張弓搭箭射出,正中一名盾牌手的小腿,那名明軍慘叫一聲側身倒地,手中盾牌掉到一邊,葉臣第三箭迅疾飛來,將失去盾牌遮擋的這名明軍脖頸貫穿。

另一名刀盾手怒吼一身,身子伏低頂着盾牌向葉臣衝去,幾名長槍手也隨即衝入院中。

十幾步的距離眨眼即至,葉臣雖是射出了第四箭,但卻被盾牌擋住,那名盾牌手已是衝至他的近前。

葉臣將長弓隨手砸了出去,隨後一個虎撲從梯子上猛地躍下,將那名盾牌手撲倒在地,兩人瞬間糾纏在一起。

迅速佔據了上風的葉臣腰腿用力將對方緊緊箍住,伸手抄起那名明軍掉落的長刀便要刺下,突然之間,他舉刀的手臂軟軟垂下,一杆長槍從他的後頸直接穿透,血糊糊的槍尖從他的頜下部位伸了出來。

明軍開始對整座宅子展開了搜索,並且很快將後院的老弱婦孺擒獲,那名叫做賴珠的旗丁則是被當場擊殺。

巳時左右,整個村落的搜剿行動全部結束,千總陳志已經率領其餘四百人在熟悉地形的漢人引領下,繼續向下一個村莊挺進,整個莊子的善後事宜全權交給了李定國來處理。

在確認莊裡的建奴成年旗丁都已經戰死、家眷也被關押起來後,李定國吩咐馮安領着士卒挨家挨戶通傳下去,讓所有壯年漢人集結起來,在明軍士卒的監視下,將莊子裡八旗家中的糧草物資全部拉到莊子裡的場院上,稱量之後按人頭分派下去。

此舉是他在原先義軍中慣用的手段,目的就是迅速穩定和拉攏人心,以使局面儘快安穩下來。

當然了,這種分派也是比較粗放式的,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比如首先站出來帶路的馮安,肯定就會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照顧和獎賞,這個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並且沒有人會因此提出異議。

對於被俘獲的幾戶旗人婦孺家眷的處理,在徵得馮安以及其他幾名在村民中有些威望的漢人同意後,李定國決定將她們的身份反轉過來,成爲了幾戶漢人家的僕從,至於以後滿漢如何相處,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除了糧草牛羊車馬等等生活物資會分派給村民,那些旗人家中搜出來的金銀玉器等貴重物品都被裝箱放好,放在馬車上拉走。

在島上戰事結束後,這些財物將會被運回船上,然後按照軍功發放到士卒手中。

在確認官軍將會攻滅整個建州,並且朝廷會在後續派人上島治理後,馮安和村民們才懷着喜憂參半的心情目送官軍離去。

就在跨海登陸的明軍像一把尖刀刺向建州的左肺時,盛京的皇太極也正在與代善、范文程、寧完我等人商議着如何應對當下非常不利的局勢。

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七章 皇莊3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十一章 勇衛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