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

一直以溫婉大方示人的紫鵑說完後再次磕頭後直起上身,面上並沒有哀婉的神色,反倒是一片吐露心聲後的輕鬆與平靜,眼神中透露出的堅定和倔強讓人感受到了她的真實心意。

周後覺着紫鵑很可能會考慮周全之後纔會做出抉擇,沒料到她竟是如此果決的直接拒絕了自己的安排。

尤其是最後那段真情流露的話語,讓周後的眼淚撲簌簌的落了下來。

她從錦榻上起身緊走幾步來到紫鵑身前,伸手將她一把拉了起來:“傻丫頭,平白賺人眼淚不是?!這回咱不走了,就在宮裡陪着姐姐!”

儘管周後一直將紫鵑當做家人,但這還是頭一回放下身段在紫鵑面前以姐姐自稱,這讓紫鵑既惶恐又感動,從來都是一副淡定模樣的她眼淚瞬間流了下來。

看着眼前的這一幕,朱由檢心裡也是頓覺溫馨無比,旁邊的王承恩也是感嘆不已。

他理解紫鵑的心情,他對自家皇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紫鵑的行舉也提醒了他,看來得找個適當的時機向皇爺求個恩典了,等自己百年之後也葬在皇陵邊上,那樣去了地下之後就能繼續服侍皇爺了。

“好了好了,既是你不願出宮,那此事就暫且放到一邊,朕的話還沒說完呢,呵呵!”

紫鵑趕忙以袖拭淚後將周後攙到錦榻前坐下,然後回身來到方纔的位置向朱由檢行了個蹲禮:“還請皇上恕罪,奴婢今日失禮了,差些忘了自家身份!”

“紫鵑,朕知道有不少年老宮人已歷數代帝王,由於宮禁隔絕之故,很多人因爲離家多年,加上多年來天災人禍不斷,中間生髮許多變故,其與家人已是斷了聯繫,甚至其家人或許已遭了不幸,就算此次被放還出宮極可能也是無處容身。

這部分年老無依之人將會被安置與婦孺養濟院中,這樣的話,除卻放還銀以外,其身後也有宮中財力做保障,身後事也能有人料理,免其衰老後有孤苦無依之憂。”

朱由檢擺了擺手,止住了紫鵑賠禮的舉動,接着將自己的下一步規劃講了出來。

其實不用派人查證,朱由檢心裡也很清楚,現在宮中的宮人歷四代帝王的大有人在。

萬曆年間,神宗曾經數次廣選秀女入宮,按照太祖定下的規矩來算,秀女入宮的的年齡在十三到十五歲。

假設一個秀女在萬曆三十年十三歲時被選入宮,然後歷經泰昌、天啓,直到現在的崇禎十一年,一共是三十七年的時間,論年齡也就剛到五旬,如果不是在宮裡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並且食不果腹、營養不良的情況下,能活下來的概率還是不小的。

如果是在萬曆後期,或者泰昌、天啓年間入宮的,那就會更加年輕了,三旬、四旬年紀的應該不在少數。

當然了,這個年輕是相對後世來講,對於平均壽命四十歲左右的古代來說,這個年紀應該就算是老人了。

“奴婢謹記,皇上還有何吩咐需要交代給奴婢的嗎?”

紫鵑福了一福後開口問道。

“還有兩件事情,也是事關宮人切身利益之事,以後你須得多去安排檢視。

首先便是宮人有疾後求醫問藥之事,此次朕會下旨廢除宮人有疾後醫者不得入這一陋規,並於宮內設置醫療之所,有女醫常駐此間,以便使有疾之宮人得以及時救治。”

對於歷朝歷代皇宮裡的這條規矩,朱由檢倒也能夠理解。

自古以來醫者便是以男性佔據絕大多數,這種情況下女性健康權很難得到充分的保障。

在講究男女之防的過去,皇宮裡宮人數量可是不少,而因爲女醫者及其缺少的狀況,總不能讓一個或一羣男郎中天天往宮裡跑吧?

由於宮內的成年男性只有皇帝一人,絕大多數宮人終其一生也無法見皇帝一面,更別提被皇帝寵幸了。

這個時候若是能有機會接觸到除了黃帝外的其他男性,飢不擇食的心理作用下,很難保證不會出現惑亂宮穢的醜聞。

而自從朱由檢大力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女性從醫後,宮裡對外界的這種防範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其次,你要會同其各宮他女官,對此次欲放還者進行甄別,從中選取頭腦聰慧、識字繁多、且有意從醫者,朕會命衛生署根據實際狀況,則合適之所設立女醫學堂,輪流安排醫術高明之女醫爲其授講醫術,以使其能夠有一技傍身。

待其技成之後,不管是嫁做人婦或者自謀生業,都會使家人、世人對其高看一眼,也能對大明子民有所奉,不致終生庸庸碌碌,最終化爲塵埃!”

在朱由檢的計劃中,女醫學堂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對衛生署開辦郎中培訓的一種有效補充。

經常入宮爲貴人們診治病情的方李氏現在已經是靜安堂的首席女醫,憑藉着精湛的醫術以及良好的態度,在京城中上層的夫人小姐圈子中贏得了一片讚揚聲,方李氏的家人也由開始的不願意她拋頭露面坐診出診,變爲了現在鼓勵和支持。

豐厚的收益以及良好的聲譽是促使他們態度轉變的最直接因素。

那些上層的貴婦,因爲自己的病情得到了及時醫治,身體恢復康健後,總會打賞不菲的銀錢和禮物。

按照衛生署的規定,這些賞錢都會上交到署衙,作爲慈善基金存留起來,用來採買藥材和相關物資,資助那些無錢醫治的女性患者。

但同時爲了調動女醫們的積極性,賞錢的三成會返還給出診的女醫,這也是經過朱由檢允許的。

在方李氏的帶動下,胡溫嵐、方晴秀、趙文姝等幾名有家傳醫術的年輕女醫也相繼加入了靜安堂,成爲了朝廷正式發放俸祿的女醫官。

隨着靜安堂的知名度雖然越來越高,京師中受惠的女性也越來越多,可是因爲女醫以及輔助人員過少的原因,還是無法讓更多的貧民受益。

儘量多的招收識字的女性學醫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

而識字的宮人將是女醫生源的重要途徑。

朱由檢倒是沒奢望學女醫的個個都成爲名醫,但她們學會了粗淺的醫術、藥理以及其他一些基本醫療常識後,將會大大減輕方李氏等幾名女醫官的負擔。

女醫們出診坐診時她們會在一旁學習和觀摩,並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隨着時間的推移,積累了更多經驗後,女學員們醫術自然而然的就會增長,這就爲靜安堂規模的擴大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三百六十章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