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

陽武侯薛濂等人雖然身份尊貴,但因着性別的關係,他們的親眷可以去後宮,他們本人是沒有資格進入乾清宮往後的宮殿的,而周奎等人倒是在得到准許的情況下可以正常出入。

這就是勳貴與勳戚的區別。

勳貴再怎麼着也是外人,而勳戚是親戚,與宮內的貴人們有着血脈相連的關係,在講究親親的過去,這就等於是半個天家人了。

“呵呵呵呵,朕的妹子進來可好?朕那幾個外甥你可得找人好生教導着,將來朕會有所安排。還有薛卿你等亦要牢記,於家中子女之管教且不可放鬆,若有材質可堪造就者,不論文武,說不得會有一番前程!”

昭仁殿裡,君臣見禮分頭落座之後,朱由檢笑呵呵地開口道。

大明的勳貴子弟衆多,因爲條件優渥的緣故,所以長大成人之後,絕大多數都成了廢材,浪費了祖上優良的基因。

可能會有人說,那是因爲朝廷對勳貴的限制,不允許他們的子弟出仕爲官,這才造成了這個羣體醉生夢死的狀況。

其實大明的歷代皇帝並未對勳貴子弟出仕有過明確的限制。

所謂的不準出仕是文官集團出於對勳貴們的忌憚,生怕出現既掌軍權又有在朝爲官的世家出現,從而形成一種不可控的態勢,威脅到皇權和文官集團的利益,所以才漸漸有了這種衆人皆知但不說破的局面。

實際上,就算文官們不去想方設法限制勳貴集團,那些含着金湯匙出生的二世祖們也根本沒打算去讀書做官。

因爲根本沒必要。

依照大明對勳貴們的優待以及自身的特權,哪個勳貴之家不是家資千萬,生活豪奢?

就算你是庶出,或者是婢生,那至少也能衣食無憂的過完一生。

再說,勳貴之家都是起於行伍之間,對於子女的教育基本都是放養式的,並沒有一套很系統的家教方式,這也導致了大明的勳貴集團幾乎從未有人才出現過的狀況。

朱由檢是想嘗試着改變這一狀況。

在他的計劃中,只要是人才,無論出身高低貴賤,都應該有讓自己施展才華的平臺,廣撒網之下,說不定就能網得一條大魚。

“回皇兄的話,臣日常之間從未放鬆對子女之教育,就算他們成不了才,但也絕不至給天家蒙羞!蒙皇兄遣名醫相助,樂安的身子依然是大好!前幾日樂安有胸悶欲嘔之狀,經郎中探脈而知,樂安已是有了身孕,來年皇兄說不得又要破財多給一份壓歲銀了!呵呵呵呵!”

近幾年來,從一個不被重視的小小駙馬都尉,一直到現在的宗正府大宗正,門客也成爲了皇家商行的總掌櫃,皇帝對自己的親厚也是衆人皆知,心情大好之下,向來文雅寬厚的鞏永固也難得的開起了玩笑。

“好好好,喜事,喜事!呵呵呵呵!這段時日可謂是數喜臨門啊!駙馬你今日可要不醉不歸才成!樂安那裡自有朕去知會一聲!到明年的年夜,朕會親手將壓歲銀髮於幾個外甥之手,免得被你短下留作私房錢!哈哈哈哈!”

本來心情就不錯的朱由檢,聽完鞏永固的話之後心裡更覺舒暢無比,竟是極爲罕見的放聲大笑起來。

“啓稟皇上,臣等自是明瞭我皇之心意,平時對府中子女管教也是甚爲嚴苛,決不允有紈絝出於府上!我皇於臣等之關切,臣等俱是感懷於心,只恨無以報之!”

待朱由檢大笑過後,陽武侯薛濂率先站起身來,衝着朱由檢彎腰拱手行禮,新樂侯劉文柄、宣城伯衛時春,還有鞏永固也是一同起身行禮。

“諸卿且坐、且坐,今日乃是過年小聚,亦是家宴,卿等俱非外人,切勿拘禮過甚,現下已是臨近年節,左右無事之下,諸卿須放開暢飲纔好!”

崇禎十一年正月二十,長達近一個月的年假終於結束了,京師各衙門紛紛燃放鞭炮以示開衙,所有官吏也開始了正常上值,新的一年在一片熱鬧歡快的景象中正式拉開了序幕。

辰時整,紫禁城皇極殿前的廣場上人頭攢動,正在等候參加崇禎十一年第一次大朝會的各級官員雲集於此,懷着各種各樣的心情,三五成羣的聚在一處小聲談論着各種話題。

而內閣諸人以及正三品以上的高官、陽武侯等勳貴們則是文左武右,立於殿門臺階下前排位置,各人都是神情肅穆端莊,並無人交頭接耳。

一陣整齊的腳步聲突然響起,一百二十名身高體型相差彷彿、身着鮮亮盔甲的錦衣衛大漢將軍,手持各種滷薄儀仗由大殿兩側列隊而出,沿着殿前的平臺開始,一直向下排到了內閣諸人面前幾步的地方,之後個個昂首肅立、雙目直視前方。

緊接着一名御馬監的太監登場亮相,揮動長長的靜鞭迎空一甩,“啪”的一聲炸響過後,廣場上的嘈雜聲頓時戛然而止。

“百官整肅儀容,入朝覲見!”

一名年輕太監行至臺階處,尖着嗓子對階下的百官高聲唱喝道。

隨着唱喝聲落下,廣場上的百官稍稍整理一下儀表,在內閣首輔溫體仁及陽武侯薛濂的率領下,亦步亦趨的沿着臺階邁步向上。

而直到四品以上的高官們全部進入寬敞明亮的皇極殿後,廣場上的中低級官員尚在排隊等候攀登臺階。

“皇上駕到!”

等殿內的高官們站穩身形之後,隨着王承恩的高聲唱喏,一身袞冕的朱由檢自殿後轉出,大步登上御階,轉身坐在了龍牀上。

隨着教坊司的鼓樂齊鳴,殿內殿外百官紛紛跪倒在地,口呼萬歲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禮。

“諸臣工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隨着王承恩的呼喝聲,殿內卻是鴉雀無聲,並無人出列奏事。

這也是約定俗成的一條規矩,大朝會只是一種莊重肅穆的禮儀,用以彰顯皇帝的威嚴以及朝廷的氣度,並不是用來商議國事的地方。

大明的大朝會制度都是依着皇帝的性情而再三修改的,朱由檢穿越過來時正值內外交困之際,所以從未舉行過這種大場合的見面會、

直到今日時局徹底穩定住之後,朱由檢纔在溫體仁等人的勸諫下舉行了這場大朝參。

“退朝!”

“恭送我皇!”

隨着王承恩的喊聲以及百官們的稱頌聲,朱由檢起身下了御階回到了後殿。

文武官員躬身目送皇帝走後,這才相繼轉身退出了皇極殿。

一場規模盛大的朝會就這樣結束了,沒有資格進殿的中下級官員們,甚至連皇帝什麼模樣都沒看見,但也只能隨着人羣出宮而去。

而內閣首輔溫體仁以、孫傳庭、陳奇瑜、侯恂、範景文等四位新晉大學士,都察院臨時主持院務的右都御使施邦曜、兵部尚書楊嗣昌及兩位侍郎、司農寺左右少卿等重要部司主官則是奉命留了下來。

皇帝有旨,留下的衆臣齊聚乾清宮昭仁殿,開始新一年第一次國事會商。

“啓奏聖上,崇禎十年一整年,我大明各方面之狀況比之從前都有了較大變化,無論是北地各省災民安置還是江南稅賦上繳,均有較好之改觀。太倉去歲入庫銀錢物資總計約值四百萬兩,而因流民拓田開荒已是初見成效,受災各省府州縣下撥賑災錢糧物資數量也是大大減少。現在北地各地方官府正全面展開打井築渠、興修水利之工程,以使朝廷之施政能惠及更多百姓,督察院以及親軍亦是大量進駐各地方,對其間是否有貪賄怠政之舉進行嚴格查訪。如此多策並舉之下,若無大規模天災生髮,預計今年各方面應能比去歲更佳!臣以爲,此全賴我皇英明神武、睿智果決之下方能有此建樹,長此以往,盛世大明將在不遠之時日重現!臣爲我皇賀!爲大明賀!”

隨着重臣們相繼起身高聲頌賀施禮,首輔溫體仁結束了對去年的簡單總結,以及對新一年的展望,昭仁殿中的氣氛變得莊重起來。

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三百六十章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九章 皇莊5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