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

微山島坐落在微山湖中部偏東的位置,面積不算太大,但因爲處在一望無際的微山湖中,所以自然條件十分良好,是個適宜生存居住的所在。

微山島原本是山而並非島,後黃河屢屢決口氾濫南遷,侵奪泗河由淮入海,使泗河宣泄不暢,淤塞積水,使得這座山峰下瀦成湖沼,才形成了今日的微山島。

島上原本有幾十戶人家、百十口人,這些人家靠着開墾的幾百畝荒地打一些口糧,養上一些雞鴨禽類,再從湖中撈取魚鱉蝦蟹、採摘一些蓮蓬蓮藕後划船去到數裡外的夏鎮上,換取日用的油鹽醬醋以及針頭線腦等日用品爲生。日子雖過的不算富裕,但至少能夠吃得上飯,遠離陸地也更加的安全。

微山島屬於濟寧州微山縣管轄,由於島上人口稀少,田地不多,縣衙便在島上選了人口最多的一家做了里長,每年上繳個幾錢銀子就算收了賦稅,平時幾乎沒有官府的人前來騷擾,因此島上的住戶日子過得倒也安祥。

但這種安靜祥和的氛圍在崇禎九年下半年被徹底打破了。

先是工部派遣了上百名大小官員吏目書辦來到濟寧州,觀測規劃開墾荒地以及人口村落的整個佈局,隨之而來的是崇禎八年皇莊成立最早的那批打井隊開始探查水源,尋找合適的地方打製供災民飲用的水井。

而接到朝廷指令的濟寧州以及各縣的官府,在大批錦衣衛以及巡查御史的監督和督促下,從當地僱請了大量的青壯勞力,在工部都水司、營繕司官吏的指導下開始建造房舍、修建道路、挖埋明溝暗渠,打造出大批村莊的雛形。

在查閱了當地官府保存的水文資料、走訪村莊老農、現場勘查歷年雨季大水淹過的痕跡後,工部官員纔會決定在何處修建村莊,以免被每年雨季帶來的大水浸泡沖毀。

按照聖旨,從漕運陸續截留的兩百萬石糧米以及大量的食鹽,被從漕船上轉運到濟寧州運河沿岸的數個大型水次倉中,然後等到星羅棋佈的小倉房建成後再轉運過去,以供災民們食用。

緊接着,大量的熟石灰、木材、石材、茅草等各種建築材料,從本地或者大運河的船上被運送到了建設中的村莊,用於修建房屋和倉房。這股基建狂潮也帶動了當地以及附近州府的相關產業的大繁榮,上至擁有各種資源的士紳,下至船伕、腳伕、大車行、青壯勞力,無數人成了這次大規模投資的受益者。

原因很簡單,朱由檢從內帑中先後拿出了兩百萬輛白銀投入到了這次大采購中。所有物資的採購全部用現銀結算,戶部派出的官吏在事涉當地官府戶房吏員的配合下做出預算,然後採用貨到付款的方式與售賣方現場結算銀錢,這種巨大的投資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直接和間接的增加了百姓們的收入。

而濟寧州各縣僱傭的勞力,也是按照人頭日結工錢,在錦衣衛的嚴格監督下當日發放銀兩銅錢。

這時候的人們還沒有學會在勞作中偷奸耍滑,在現銀結算工錢、每日管兩頓飯的雙重刺激下,所有工程的進度都進展迅速,數十上百處村莊在兩個月的時間內便已初俱形態。

這些供災民居住的屋舍都是以黃泥土坯爲材料建造的,對於飢寒交迫的災民來講,能有個遮風擋雨的住處已經是邀天之幸了,哪裡還嫌棄是不是木屋硬石建造的住所。

爲了提高官府職官吏員用心做事的積極性,朱由檢也是拿出了鉅額賞銀來鼓勵和獎勵他們。所有參與這項浩大工程的官吏,按照等級每月領取相應的補貼,勤勉職事的官吏還會得到另外的獎賞,而這項銀錢的發放直到所有災民都得到妥善安置爲止。

既有錦衣衛和御史的雙重監督,又有大量補貼的誘惑,向來懶散傲慢、辦事拖沓的官吏們迸發出了巨大的辦差熱情,幾乎所有人都情緒高漲的投入到了繁雜瑣碎的差事當中,很多人的心性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不管是濟寧州和下轄的各縣,還是兗州府的士紳們,也從這次大工程中受益良多。

各種海量物資的採購,戶部及工部官吏都採取了就近優先的舉措,直接下單給士紳們設在城中的各種商鋪,而後還以高於市價的價格將士紳家中存儲的糧食幾乎購買一空。這次糧食採購受益最大的便是設在兗州府的魯王府。

戶部官吏以每石五錢銀子的價格,從魯王府採購了近三十萬石糧食,魯王府一下子就淨賺十幾萬兩白銀。

因爲這些糧食都是王府的佃農上繳的租賦,所以幾乎沒有成本。

隨着簡陋的基礎設施即將修建完畢,大批的北境災民以縣爲單位來到了濟寧州,隨同而來的還有災區當地的官府吏員衙役。

就在絕大多數災民們還在城鎮附近紮下窩棚等待安置的時候,成百上千的青壯在官吏們的看護下分成數隊,趁着秋風乍起,荒草樹木逐漸枯萎的時候,數十處火點被引燃。熊熊燃燒的大火藉着風勢肆虐着南四湖周邊的無人區,幾丈高的火苗日夜不熄,將夜晚的天空照的亮如白晝一般。

等到大火被一場連綿數日的秋雨澆滅之後,沒等老天徹底放晴,也沒等地面徹底乾透,無數衣衫襤褸的男女青壯,肩扛手提着鐵杴鋤頭柳筐簸箕等各種農具,邁入被大火燒的焦黑一片的荒地、窪地,玩命一樣的開起荒來。

這場大開荒波及範圍是如此的廣泛,南四湖周邊的數個州縣全部被囊括在內,只要是在南四湖及周邊的河流能灌溉到的荒地都被人羣所覆蓋,原先荒無人煙的原野中到處都是災民。這些災民都是以原屬縣鄉爲單位,在原先屬地官吏的組織和帶領下進行勞作的,這種做法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由於人多而產生的混亂狀況。

微山島也在這次的大開發之列,原有小村落的周邊,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便蓋起了上千棟土坯茅草屋,幾座以石頭爲基的小型糧倉也修建完畢,村中的兩條小路也被擴寬和延伸。

隨着房屋的建成,在官府的安排和組織下,前前後後有五百餘戶、兩千餘口人家遷入了島上,安靜的微山島上頓時充滿了人氣和活力,但同時也讓那幾十戶原住民感到了極大的不適應。

隨着新遷災民開始開荒拓地,一片片的荒原樹林很快變成了能產糧食的良田,官府不斷地將各種物資運送到了島上,一架架水車也陸續豎立起來,災民們沒日沒夜的修建着通往田地的水渠,持續數年乾旱的陰影下,這些災民們充滿了對水的渴望和期盼。

南四湖周邊村莊的建設以及荒地的開墾,在冬日第一場雪到來之前終於暫告一段落,原先的荒原已變成了連片的田地,大量的熟石灰被撒播到了翻出的泥土中,用以殺滅田地裡的各種危害莊稼生長的蟲卵,這些田地經過一冬天的晾曬後,來年開春就能種植莊稼了。

崇禎九年就這樣在災民們對來年有個好收成的期盼下走了過去。

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十六章 平叛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二百章 客戶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五章 皇莊1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輛四輪馬車上路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七百三十七章 朝鮮人打算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