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

剛剛點卯完畢的揚州府衙大堂內人頭攢動,除了同知、州判、推官等高官坐於大堂下手位置以外,其餘的六房吏目、捕頭都在堂內應卯,其餘的書吏、書辦、衙役、捕快都站在堂外的院落中。

點卯過後,昨夜的四海商行走水一事被戶房、刑房的經承提了出來,詢問大老爺們該如何處置此事。

位於上座的劉祚剛要裝模作樣的張口詢問事情的經過,大隊手持兵刃的錦衣校尉忽然從四亮大敞的大門外涌入堂前的院內。

“錦衣衛辦差!全體勿動!以免誤傷!院內諸人向兩側站立!”

隨着大喊聲響過,院內的府衙人員頓時紛亂不堪,在校尉的驅趕下紛紛後退避讓,很快就把堂前的位置騰出了一塊空地。緊接着,兩隊手持兵刃的校尉分左右兩排圍住大堂門口,副千戶陸元徵排衆而出,踏上堂前的臺階後緩步邁進大堂內。

堂內的一衆官吏見狀都是吃驚不已,都不知道這是衝誰來的。一些心裡有鬼的官吏不免心中惴惴,暗自禱告別成了這夥災星的目標,有人則是偷瞄着上位的幾位主官,心裡不免有幸災樂禍的念頭。

坐在大案後的劉祚先是一愣,而後心中頓感不妙,他站起身來戟指陸元徵大聲喝道:“爾是何人?爾等即號稱天子親軍,自當懂得朝廷規矩!今日爲何擅闖衙門重地擾亂公堂?現下府衙尚有緊急公務須得抓緊處置,人命關天之際,爾等居然前來添亂!此舉與禍亂朝綱之奸賊有何區分?!本官勸爾等速速退下,此事就當從未生髮過!如若不然,本官少不得要上本彈劾爾等!”

揚州府的幾名佐貳屬官也都先後起身,紛紛疾言厲色的指斥陸元徵,彷彿他不是親軍而是逆賊一般。

陸元徵先是感到一陣愕然,而後忍不住大笑出聲:“某乃錦衣衛揚州千戶所副千戶陸元徵是也!某世代親軍出身,頭一回聽聞錦衣拿人乃是擾亂公堂之說!劉府堂飽讀詩書且爲官多年,怎地口出如此荒謬之言也?哈哈哈!也罷,給劉府堂出示駕帖!劉祚,你的事發了!來人,拿下!”

一隊持刀校尉聞聲奔入堂中,用手中兵刃將堂下衆人逼開,堂外幾名手持繩索的力士疾步前行繞至大案之後,一人探手把劉祚的烏紗摘下,另外兩人七手八腳的將劉祚的大紅官袍脫去扔到一邊,然後左右拿住他的雙臂不使其掙扎亂動,一名手持繩索的力士繞至他的身後,手腳麻利的將劉祚捆好,摘下劉祚烏紗的那名校尉單手一捏,劉祚的下頜掉落,口中雖是嗬嗬出聲,卻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陸元徵一揮手,校尉們將劉祚押解出府衙,直接送去了揚州千戶所的牢房。

“據揚州府官紳舉證、錦衣緹騎偵知:揚州知府劉祚涉嫌勾連亂匪、圖謀禍亂江南、強行向商人索賄,並與昨夜四海商行縱火傷人案有染,故本司將其拿問!今日在場諸位都不得離開府衙半步,待審過案犯劉祚之後,據其口供方能確定誰乃清白之身!不過,我等俱爲朝廷效力,諸位若有檢舉劉祚及其從屬之惡行者皆可視爲與朝廷同心!有悔過自新之意者亦同理視之!待簽字畫押之後即刻恢復官身!”

陸元徵轉過身來,目光掃視着自同知一下的堂上諸人開口宣佈道。

樑琦在與陸元徵商議揚州府之事時認爲,抓捕劉祚、徐啓明、劉興文等人是題中應有之意,但如何趁機進行類似於瓜蔓抄之類的株連行爲纔是最主要的。既然皇上有意針對鐵板一塊的江南官紳下手,那就乾脆藉機擴大打擊範圍,以劉祚同黨的罪名做要挾,給揚州府這幫頗有身家的官吏們放放血,爭取給宮裡多撈點銀子,也讓江南官場知道一下錦衣衛的厲害。

身爲皇帝的爪牙,自然就該有爪牙的自覺性,就算最後落下罵名也無所謂,朝廷無法把自己怎樣,親軍只有皇帝纔有處罰權,外廷根本無可奈何。

這是李若鏈特意叮囑過樑琦的一點,樑琦自是心領神會,在溝通過後,纔有了陸元徵剛纔的一番話。

揚州府衙之事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結束,不能將大小官員一鍋端掉。畢竟還有大量的公務需要人去處置,尤其是要迅速恢復正常的市場經營,儘快解決昨夜縱火案被波及的住戶賠償問題,這些都需要官府派人出面處置,錦衣衛是無權過問地方事務的。

“來人!將堂上諸人帶離後分頭訊問!待劉祚招供後與其相互驗證!某敬告諸位,現下交代清楚之後可根據罪行輕重予以寬大處置,甚至免於追究,若是被劉祚供出之後,不管罪行大小,皆與其同罪處置!”

陸元徵看到堂上的十餘人中有人臉上已現猶豫之色,當即果斷的下達了命令。

劉祚在府衙後院的親眷已被拘押進一座房屋內,陸元徵進入後宅,在校尉的引導下進入劉祚的書房。他隨口吩咐了一聲,沒過一會,身穿青色鷺鷥補服的揚州府同知何雲賢,在兩名校尉的看護下走進房中。

“給何同知看座!你二人去門外守着!”

何雲賢擺出一副雲淡風輕的姿態,踱到陸元徵的對面一撩衣袍坐了下來,頭頸偏向一邊,根本不拿正眼看着陸元徵。

見慣了文官這套做派的陸元徵毫不在意的笑了笑後開口道:“何同知心中或許也明瞭,犯官一旦進了詔獄,很少能有苟存之人,劉祚亦難倖免;某不講其餘,只講一事:揚州知府必定空缺,何同知身爲佐貳,心中就無扶正之念?大好機會就在眼前,如何取捨,何同知想必不用某教你吧?”

何雲賢的身子猛地變得僵直起來,整個人如同木雕一般呆立不動。

他的年齡比劉祚還要大幾歲,中試時間也比劉祚晚一科,步入官場十餘年才混到現今的正五品位子。

自赴任揚州以後,很快便深陷於煙雨江南、紙醉金迷的溫柔鄉中,雖然任職只有兩年,但他最大的願望便是能作爲主官留任揚州。

但何雲賢心裡明白,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現實是殘酷無比的。知府劉祚比他年輕,還不知道幹到何時。而他下面的通判雖然低了他一級,但年紀卻小他許多,並且有傳聞在朝堂中有很大的靠山。

在大明官場中,只要朝堂上有大佬替你發聲,超擢之事實屬尋常,所以他自己已經想過了,將來就算劉祚離任,知府之位也不一定輪的到他,將來任滿之後,朝廷指不定要把他調往何處擔任何職呢。

但是陸元徵的話卻讓他猛然間看到了一絲希望:對啊,知府之位已然出缺,只要無有其他人與之相爭,這個讓他夢寐以求的寶座或許就是自己的了!

這個念頭只是在何雲賢腦海中一閃而過,官場中打滾多年的經驗讓他迅速冷靜了下來。

“劉府堂之事本官並不知曉,也並未參與其中。本官年齒已長,魏通判年輕有爲,更兼其人脈甚廣,這位陸千戶何不好生問訊與他?何況揚州知府之位乃朝廷重臣所踞,陸千戶雖身爲天子親軍,怕是亦無權涉及吏部選官吧?陸千戶之言豈非愚弄稚子乎?”

何雲賢慢慢轉過頭來,目視陸元徵開口道。

他這番話的含意十分明顯:劉祚所犯之事可以商量,但那個通判既年輕又有背景,你爲何不從他身上做文章,而是找到我這個年紀最大之人?揚州知府可是從四品的高官,你一個錦衣衛副千戶哪來的權利去幹涉朝廷的任免?

陸元徵當然清楚何雲賢的意思,但從何雲賢身上打開口子是他和樑琦深思熟慮的結果。

據錦衣衛探查到的情治,何雲賢雖然也並非清白的官員,但他與劉祚平時面和心不和,而通判魏鶴友卻與劉祚走的很近,所以何雲賢是暫時主政揚州府的最佳人選。

劉祚一案不能成爲窩案,否則的話,沒有官府維持秩序,短短几日城內就會生亂,這個責任可是他們承擔不起的。

“通判魏某系劉祚從犯,不管其有何背景,此次都很難全身而退!何同知早知劉祚之惡行,對其爲惡之舉向來深惡痛絕。值此親軍辦差之時,何同知挺身而出,主動檢舉其罪行,且於事後即刻派人安撫民衆、撫卹傷者、令揚州城內短期內秩序井然,百姓商家盡皆安居樂業。何同知,此等大事小情若是上達天聽,聖人慮及揚州之穩固,豈會再從他處調派官員任職此處?如此一來,揚州府之位還有誰能與你爭之?”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九章 皇莊5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十七章 樊城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七百三十六章 貴國歲入幾何呀?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章 客戶第十七章 樊城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