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

淮安鈔關位於淮安府城城北板閘鎮,也是運河上八大鈔關中最大的一所。

淮安作爲水陸要衝,是大明的漕運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糧轉運中心、漕船製造中心、鹽榷稅務中心;最鼎盛時期,每年經淮安進京的漕糧爲四百萬石上下,而其上繳的關稅佔到總關稅的一半以上。

板閘鎮,位於淮安府城西北,面湖背海,左江右河,向爲南北舟車要道。《山陽縣誌》記載:“凡湖廣、江西、浙江、江南之糧艘,銜尾而至山陽,沿運河北運,雖山東、河南糧艘不經淮安板閘,亦皆遙稟戒約,故漕政通乎七省,而山陽板閘實爲咽喉要地也。”

設在板閘的淮安榷關,由三大部分組成,一是淮關監督署衙門,二是淮安大關,這兩大部分組成了淮安榷關的主體。第三是因淮安榷關而形成的板閘古鎮。

淮安鈔關一共設有三關十八卡。三關爲板閘關、宿遷關和海州關。十八卡爲:上一鋪、下一鋪、清河閘、碼頭陰、高良澗、順河集等等,這些關卡都設在有水網彙集到運河的關鍵之處,最大限度的防止了行經大運河上所有船隻的偷運行爲。

淮安大關設在了運河大堤之畔。它由一座兩層的關樓和其它附屬建築組成,樓頂上寫有“淮安大關”四個大字,老遠就能看見,大關的具體事物就是辦理貨船的查驗、報關、收稅等事宜。

每日申時末,淮安大關便由石碼頭放出一排船隻,攔住大運河的河面,所有過往船隻都得在此拋錨,等待第二天驗貨交稅。往往待過關的船隻能排有兩三里路長,最繁忙時船隊能排到五六裡外。

等到第二天辰時整,攔河的船橋撤去了,督檢帶領“扦子手”、“鈔戶”以及伕役等上船檢驗。扦子手用帶有刻度的扦子一量船隻的吃水深度,載貨量就脫口而出報給了督檢。鈔戶則按專業分工工作,茶葉鈔戶驗茶,綢布鈔戶驗布,竹木、油麻、豆子、雜物等也有專人來驗,如此這般,填出稅單,收繳稅金。

自從朱由檢下旨,將通關商稅改爲三十稅一之後,淮安鈔關的稅收雖是增長不少,但收稅的過程也是紛爭不斷,很多商人對朝廷提高商稅一事怨聲不斷。

這一日開關之後,大部分船隻陸續完稅放行,隨着時間的推移,快到午時的時候,排隊的船隻數量已經逐漸減少。

就在這時,一艘官船從南面向鈔關駛來,船頭一面黑底白字的大旗迎風招展,上面繡着“揚州知府劉”五個大字。

官船前方尚有十餘艘大小不一的商船、漕船在等待完稅放行,這艘官船上卻響起了鑼聲,鑼聲響過之後船上有人大喊道:“前方速速退讓!揚州知府劉大老爺親眷在船上!無關人等速速回避!”

今天負責監督扦子手檢驗貨物的是鈔關值日督檢趙芳志,眼看着一天最忙碌的時候就要過去,時辰已是不早,他心裡正盤算着下值後去板閘鎮上的王家酒館,叫老闆做幾個地道的淮揚菜,再來上一壺老酒喝幾杯的時候,不遠處傳來的鑼聲和喊叫聲將他拉回到了現實裡。

“徐三,你去知會一聲,叫那廝勿要吵嚷!不管是何人路經,都需排隊等候!朝廷的稅比誰都重要!”

趙芳志有些不耐煩吩咐道。

跟班徐三答應一聲後,帶着一名伕役從商船上跳到鈔關的巡檢船,指揮着船伕向官船方向駛去。

趙芳志之所以沒吩咐排隊的商船給官船讓開通道,倒不是他清正無私、不畏強權,雖然他只是個從八品的職銜,但他是戶部派遣下來的,屬於戶部直轄管束,與地方官日常裡並無瓜葛。再說在京師裡四品算不上什麼高官,部裡尚書侍郎這種二三品大員也是時常見到,時間長了也少了畏懼感,所以買不買地方官的賬就全看心情了。

從辰時到現在忙碌了快兩個時辰,加上天氣炎熱,他又想趕緊下值去吃杯酒鬆緩鬆緩,讓那個破鑼嗓子一叫喚,心情頓時變得糟糕起來。

徐三乘着巡檢船很快來到官船一側,他雙手併攏口邊成喇叭狀,仰首喊道:“小人奉趙督檢命特來告知船上貴人,請貴人且稍待,前方很快便可清出河道!”

他喊過之後,沒過一會兒,官船的船舷邊探出一顆頭來,低頭看着徐三大聲問道:“還要等許多時候不成?船上的貴人可是要進京省親,耽擱不得!”

徐三隻是本地出身的幫閒,身爲一個平民百姓,任何一個當官的都是他惹不起的存在,他陪着笑臉仰頭答道:“這位爺,頂多再小半個時辰就可,請貴人喝杯茶略等片刻就成!”

船舷便那顆腦袋一晃不見了,顯是回稟去了,徐三吩咐船伕架船圍着官船繞了個圈返了回去。

“趙老爺,小人已經通稟過了,不過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若是老爺不願聽,就當小人啥都沒說!”

回到趙芳志身邊的徐三壓低聲音說道。

“何事?講來聽聽!”

趙芳志站在一艘裝着一船棉布的商船上,負手看着正在給船主開稅單的鈔戶,口中漫不經心的說道。

“那小人可說了,還望趙老爺莫怪小人多事;小人適才前去通傳之時發覺,那艘官船吃水甚深,似是載重極多,若依常例,只載人的話,怕是無有如此沉重!小人覺着,莫不是。。。?”

徐三在鈔關幫閒已有多年,練就了一雙賊眼,他雖然沒把話說透,但言下之意已是非常明顯:打着揚州知府旗號的官船拉着死活,並且還不是一般的多。

趙芳志聞言心中一動。

官船、漕船夾帶私貨,這事太過稀鬆平常,鈔關的官員一般都是睜一眼閉一眼的就放過了,畢竟爲了公事而得罪他人不值當。

可按照徐三所說,這艘船似乎不是夾帶私貨的問題,而是直接用官船販運了,這種事有倒是有過,但卻是非常少見,偏巧今天自己就碰到了,這該如何是好。

思襯一會兒,趙芳志決定在假裝不知情的情形下放過此事。畢竟對方是四品高官,雖然與自己毫無瓜葛,但山不轉水轉,說不定哪天就會成爲自己的上司,沒必要爲了公事得罪人,再說朝廷也不缺這點稅銀。

就在他剛要開口吩咐放行的時候,身邊的徐三突然低聲說道:“趙老爺,這運河上除了咱淮安鈔關外,這一路到京城可還有七處大關啊,咱們放過取倒是不要緊,可這萬一要是有一處鈔關的大老爺較真,一旦查出事來,朝廷怪罪下來的話大老爺怕是會吃掛落啊!”

徐三是託了數層關係才得以在趙芳志身邊做個貼身跟隨的,要是趙芳志出了什麼事並因此離職,那他也得跟着丟了飯碗。

督檢常隨可是個肥差,等同於後世的領導貼身秘書一職,很多時候督檢並不會親自對手下的扦子手、鈔戶、伕役下令,而是通過常隨來指揮他們。

督檢上值時也並非每一艘船都要跟着眼看,那麼多的商船他也兼顧不過來,一般扦子手、鈔戶都是幾人一隊分船驗貨徵稅,督檢會吩咐常隨去代替自己監督那些手下。在某些時候,常隨會藉機與扦子手、鈔戶聯手收取商人的賄賂,然後少報商船的吃水、貨物的數量與價值,以便讓商船減少商稅的繳納。

徐三的話頓時讓趙芳志清醒過來。

運河鈔關督檢可是個肥差,屬於典型的位卑權重、油水極大的位子,朝堂上的高官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督檢之類的重要崗位都不會幹的過長,一般不會超過兩年就要換人,以此防止小官鉅貪現象的出現。

但就算如此,兩年督檢做下來,除了薪資、出京補貼等正常收入以外,灰色收入也是不少,其接受頻繁往來與運河上的大商戶的賄賂已是慣例,而作爲回報,督檢也會對那些大戶商船的計量高擡貴手。

但現在八處鈔關不僅有戶部官吏,去年還增加了錦衣衛和巡河御史,這些人可是專門衝着戶部職官們來的。平時每個鈔關的錦衣衛小旗都派人盯着徵稅的事,只不過這兩日淮安大關的小旗好像有什麼公務,總旗帶着大部分校尉去了臨清,只剩幾名校尉看家,所以自己才略感輕鬆一些。

自從朱由檢決定在運河開徵商稅以後,錦衣衛和巡河御史便先後到來,以此加強對鈔關的監督。

現在雖未聽說有鈔關官吏因爲受賄而被懲處,但原先各鈔關的督檢、鈔戶、扦子手可是被逮獲不少,最後落得個家破人亡、人財兩空的結局。

若是這艘有着明顯販私跡象的官船從自己手下漏過,卻在後面被人查住,那自己肯定沒好果子吃。

但自己也犯不上去親自得罪別人,倒不如假手他人去查處此事,倒是若上面有升賞自己也能落個次功,要是不了了之自己也沒什麼損失。

想到這裡,趙芳志吩咐道:“徐三,你暗中吩咐下去,放緩查檢速度,之後趕緊將此事報知錦衣衛!”

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四十章 大戰4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九十章 平息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十五章 譁變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一百章 心安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十六章 平叛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四百章 佈防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三百章 證據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章 心安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