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

朱蘊洄心滿意足的從弟弟的院子走了出來,邊走邊回味着茅氏在他身下呻吟婉轉的樣子,嘴角不由露出一絲淫蕩的笑容。

李三討好的上前給撫了撫朱蘊洄的衣袍,滿臉堆笑的道:“恭喜世子大發神威,世子,咱現下去往何處?”

朱蘊洄眼珠一轉,問道:“孤聽聞老三體弱多病,其妻豈不是日日獨守空房?孤要去探視老三一番,走!”

李三急忙跟上:“世子,漢陽王的母妃可是兇悍異常,小人覺着世子先不要親自上門,還是尋個機會再去纔好!”

漢陽王的母親馬氏與兒子住在一處,就是爲了照顧從小體弱多病的朱蘊瀧,並且也是爲了防着朱蘊洄這頭色狼。朱蘊瀧的王妃秦氏也是美豔異常,馬氏心裡明白,若是朱蘊洄上了門,哪些婢女侍從根本不敢阻攔,自己的兒子哪是朱蘊洄的對手,所以一年前便以照顧兒子爲由,搬到了朱蘊瀧居住的偏殿。

朱蘊洄一聽也覺着有理,遂暫時罷了去朱蘊瀧處的念頭。

與武昌知府衙門隔着一條街的原江夏衛指揮署,現在成了錦衣衛武昌百戶所的辦公所在。

多年不上值的江夏衛指揮使、同知、僉事等人接到了兵部行文,江夏衛裁撤在即,若是願意繼續從軍,便將他們調到宣大一線戍守,不然的話就靜等朝廷下一步指示好了。

幾名早就成了富家翁的江夏衛高官哪裡願意繼續從軍啊,江夏衛早已名存實亡,軍戶們明着暗着的從事着各種行業以養家餬口,衛中已經多年未曾聚兵操訓過了。

朝廷也早就停止了給江夏衛的糧餉發放,幾名高官都是仗着原先分給軍戶們的田地生髮,哪裡還有一點官軍的模樣。

在接到兵部行文,得知錦衣衛要來時,幾名高官趕緊遣人知會日常住在署衙裡的十幾名老弱軍戶後,把養的那些雞鴨豬鵝趕緊處理調,然後徹底將衙內清理乾淨,就等着京師來人入駐了。

要說江夏衛的這幾名高官還算有點人情味,知道若是把這十幾名老弱軍戶趕走,這些人也就無處安身了。於是他們暗中叮囑這些人,等錦衣衛抵達後,就跪在門前迎接,之後裝可憐訴苦,哀求京師裡的老爺收留他們。

這一招果然奏效。

錦衣衛雖然兇名在外,但由於也是剛從苦日子裡熬出來,看到如同叫花子般的這些軍戶後自是心生憐憫,再加上這百多人也需要僱人伺候,因此帶隊的百戶很爽快的把這些老弱留了下來。平日就安排他們做些打掃做飯跑腿之類的差事,也算給這些苦命人留了一條活路。

董成原先是京師西城千戶所的副百戶,在得知錦衣衛要離京分住各地後,走託指揮僉事李若鏈的關係,謀得了武昌百戶所百戶一職,隨後帶着從各千戶所抽調來的一百二十名校尉力士進駐了武昌。

和他一同前來的還有宗人府經歷司的書辦周杰,也是出自錦衣衛經歷司,兩人雖不熟識,但因着出自同一部門,加上彼此並無利益糾葛,因而很快便熟絡起來。

離京前,駱養性等堂上官將這次離京赴任的百戶、書辦召集到一起,將此次離京的主要任務吩咐下去:嚴密監視屬地宗室,但凡有觸犯朝廷律令者,一概從嚴論處。

駱養性特別強調了一點:你等別忘了自己的身份,作爲天子親軍,只要有任何對天子不利的人或事,都應當將其消滅或消除,勿要顧及其餘。

來到武昌城已經月餘時日,但董成並未急着派遣手下招搖過市,而是打發手下身着便裝,以各種身份蒐集情報,以便對武昌城的情況有個大體的認知。

從得來的情報來看,武昌城內佔宗室人口絕大多數的旁支庶宗,在皇帝下發廢除禁止宗室從事四民之業的聖旨後,大都放下身段而謀得了供家人餬口的職業。一些有着各種精湛技藝、平日裡只能偷偷摸摸做活的宗室,甚至已經過上了不錯的生活。

原先旁支庶宗中人,因爲生活所迫,公開搶劫,暗中偷盜,甚至盜掘自家祖墳的,大有人在。而官府礙於其朱家子弟的身份,就算將其逮獲關入牢獄,過不許久也只能放出。

現在這種狀況已經大爲改善,既然能通過正當勞作養家,誰願意揹負罵名去做盜搶之事?

既然這些人已經無足輕重,那錦衣衛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郡王、鎮國將軍之類的宗室身上,至於楚王府這個龐然大物,只能慢慢找尋它的破綻了。

這一日董成得到消息,崇陽郡王朱蘊汛欲擴建其在崇福山的王府,與王府周邊的百姓發生了衝突,崇陽王府的管事招呼了一些市井惡漢正準備強佔民宅,逼迫百姓讓出自家宅院。

接到消息後,董成集結了五十名錦衣校尉,與周杰一起帶隊趕往了事發地。

既是知曉了聖上要切割宗室這個毒瘤的想法,那自己的一切行爲就奔着下刀子去就好,指揮使已經交代過了,別忘了自己是天子親軍。

騎在馬上的董成暗自想道。

崇陽王府南牆外一片嘈雜吵嚷聲,王府管事李江正在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幾步外的幾名衙役打扮的人破口大罵:“瞎了你等的狗眼!郡王府之事也是你等敢管的!武昌府李驥自家不敢出面,打發你等這些下賤貨色前來應景,你等還拿着雞毛當令箭,這把自家當回事了!再不滾開,爺就命人將你等放翻!”

由於涉及到三十餘戶百姓宅院被侵佔一事,武昌知府李驥在接到百姓集體告狀後,不得已之下讓通判打發幾名衙役前來處置彈壓,以防事態擴大。

李驥知道,官府若不派人出面鎮着場子,這羣百姓指不定吃多大苦頭呢,鬧出人命也說不定。

身爲地方首官,李驥自是十分痛恨這些宗室的惡行,但苦於對方的身份,尤其是到了鎮國將軍以上的層面,自己拿對方根本麼有任何辦法。但自己畢竟代表着朝廷,總不能置治下百姓的死活於不顧吧?

幾名衙役奉命而來,眼見李江氣勢凌人,一幫平日見着自己就如老鼠見貓一樣的混混,因爲有了王府撐腰,現在也是在一旁躍躍欲試,而身後的一百多名城內百姓也有些熟臉在裡面,這下可是進退兩難起來。

一名年紀較長的衙役陪着笑臉拱手施禮道:“李管事,小的看不如這樣,王府拿出點銀子來給這些窮哈哈,小的們叫他們擇地再建新居,如此兩邊都說得過去。這也是知府大老爺的指令,您看這樣如何?”

李江兩眼一翻,冷哼道:“也罷,看在你等的面子上,咱們王府就吃點虧!每戶五兩銀子!今日就須得搬走,不然的話爺爺就叫人強拆!”

李江的話讓幾名衙役面面相覷起來。

五兩銀子?人家也是連宅帶院,沒個三四十兩銀子根本建不起來,這是打發花子呢?這要是轉頭跟百姓一說,人家還不得罵死俺們?

那名年長的衙役陪着笑臉繼續道:“李管事,是不是稍微少了些許?您看再多給點成不?這些窮哈哈拖家帶口的也不易啊!”

“他們不易?王府就易了?最多六兩!嫌少的話這六兩也沒得!滾去告知那些窮鬼!爺忙得很,別耽擱爺的大事!”

李江不耐煩的道。

王爺早就料到窮鬼們會索要銀子,就給定了每戶十兩的價,這些窮鬼每戶六兩就好,剩下的銀子就成自己的了。

幾名衙役看到李江如此蠻橫,知道再談下去也沒什麼用處,無奈之下只得轉身來到那羣百姓面前,將王府開出的價告知了他們。結果不出所料,百姓們如何能接受如此苛刻的條件?一聽之下頓時鼓譟起來,吵吵嚷嚷的堅決不同意。

不等幾名衙役過來跟李江說清楚,李江已是一聲令下,幾十名手持棍棒的混混叫喊喝罵着,氣勢洶洶的向這邊涌來。

幾名衙役見勢不妙,急忙閃身躲到一邊,口中叫嚷道:“王老四、張富貴、鄭彪!你等給老子聽着!你若敢行兇,小心老子日後逮着收拾你!”

幾個被點名的混混頓時遲疑起來。縣官不如現管,雖說王府名頭嚇人,但平日裡這些捕頭衙役纔是他們的剋星,真要惹煩了,這些人尋個機會把自己抓進去,那可是往死裡收拾。

其他的混混見狀也放慢了腳步,他們都是跟着前面被點名那幾個的小混混,幾個帶頭大哥都怕了,自己就別逞能了。

“給孤打!出了事孤兜着!辦完此事你等全部進王府聽差!孤看誰敢將王府衆人怎麼樣!”

沒等李江鼓動,一個陰沉的聲音由混混們的背後傳來,崇陽郡王朱蘊汛親自趕了過來。

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一百章 心安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三百六十三章 敢戰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六十章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