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容情

樊城知縣羅伏龍崇禎六年同進士出身,後被吏部指派道樊城做知縣。

來到樊城後徵賦稅,興水利,勸農桑,辦文教,還是有一番成就的。他是個八面玲瓏之人,知道要想搞好以縣之治,首先要和當地士紳搞好關係,有了士紳們的支持纔能有好的政績,所以一到樊城,他就放下架子,和當地大戶打成一片。士紳們但有所請,只要不過分,他一律應準。

士紳們同樣投桃報李,但凡是知縣大人遇到難題,在不傷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士紳們也是鼎力相助。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很快羅知縣就如魚得水,樊城在他兩年來的治理下倒是有了一番新氣象。

這次聽聞官軍前來,羅知縣爲了讓大兵們不好意思騷擾百姓,就說服大戶們拿出錢糧前往勞軍,士紳們對羅知縣的想法也是讚不絕口,欣然隨行。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相信這些軍將們收下肉食美酒,應該會約束部下,起碼短時間內不好意思騷擾地方。誰知道他們多久就走,先穩住他們再說。

這天羅伏龍剛剛上衙,就聽到衙役說一羣武將前來拜訪。他微感詫異:這羣大老粗難道是因爲前幾天的勞軍前來回訪嗎?不對,這羣粗漢應該不懂禮尚往來。難道是勞軍的酒肉吃完又來索要?一定是!這羣粗鄙之人,真是貪婪之至啊!這才幾天就又來索要,不行!不能讓他們覺得這是本縣應該之舉!如果吃完了就來要,那士紳們不得和我翻臉嗎?絕不能答應!

但也不能和這些軍漢翻臉,人家手裡有刀啊。羅伏龍對官軍的軍紀早有耳聞,如果和他們硬來翻了臉,這幫粗漢惱羞成怒之下,天知道會幹出什麼事來。看看他們這次怎麼說吧,先敷衍過去再說。想到這裡,他吩咐衙役讓軍將們進來,他退到二堂等候,畢竟他是進士出身,不能自降身價去迎接一幫武將。

高其勳等人被衙役帶到二堂,只見羅知縣身穿官府,頭戴烏紗端坐椅子上看着卷宗。衆將不禁既羨慕又佩服,有學問的人就是不一樣啊,咱們閒着就是吹牛拉呱,說一些葷段子開心,人家閒着就是看書,怪不得懂那麼多道理。

他們可不知道知縣要天天上堂,以爲文人就是飲酒賦詩呢。

羅伏龍見到衆武將進來,放下手中卷宗,站起身來,笑眯眯的拱手道:“幾位將軍面生啊!我以爲是鄧總兵前來,未曾遠迎,請坐,來人,看茶!”

高其勳等趕忙拱手回禮,神態甚是恭謹,落座後都是筆直的坐在椅子上,就像小學生在老師面前一樣。

沒辦法,有求於人嗎。

羅伏龍心下有點吃驚,那天前去勞軍的時候,總兵鄧玘可是大咧咧的對他毫不在意,監軍太監更是陰陽怪氣。這次來的雖不是總兵,但看服色,有個遊擊將軍,這是手握實兵的大將啊,怎麼如此端謹?

他面上不動聲色,坐穩後僕人給個人奉上茶水,他笑着開口道:“不知各位將軍前來所爲何事?”

衆將互相看了一眼後,目光齊齊看向高其勳。高其勳扭捏半天,突地站起,趨前一步,噗通跪倒在地,喊道:“大人救命啊!”其餘幾人也跟着跪倒。

羅伏龍大吃一驚,雖然大明向來文貴武賤,但這幾年戰亂不斷,朝廷對武將的倚重越來越多,文武之間的地位逐漸反轉,自己一個七品知縣,對方可是一個從三品的將軍啊。

他慌忙起身扶起高其勳等人,口中連聲說道:“諸位將軍快快請起,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

高其勳等順勢起身,羅伏龍招呼他們坐下,隨後問道:“各位將軍,爲何行此大禮?還要本官救命,這從何說起?”

高其勳把昨晚發生的事件一五一十說了出來,並着重講述鄧玘如何長期剋扣軍餉,苛待士兵,劉雲忠如何跋扈,如何與其沆瀣一氣,添油加醋講完後端起茶水一飲而盡,然後用手抹了抹嘴角的水漬。

羅伏龍已經顧不得鄙視他這種粗鄙行爲,直接被驚呆了。大明的總兵陣亡的不少,但被部下殺死的這是頭一個!臥槽,這幫粗漢是嫌自己命長嗎?真夠狠啊,狠起來連朝廷正二品大員都敢殺啊,這是誅族的大罪啊!這種事自己可不能沾邊,誰沾上誰倒黴。

他回過神來連忙道:“諸位將軍的義舉本官感佩!但本官是文官,治理地方是本官的職責所在,至於軍伍之事本官一竅不通,更談不上有何計謀。諸位喝杯茶水後還是請回吧,恕本官無能爲力!”說罷就要端茶送客。

高其勳深深的嘆了口氣,說道:“我等廝殺漢,只會拿刀弄槍,這次也是稀裡糊塗的犯下如此重罪!只是可憐我們川兵,聽從朝廷號令出川作戰,這一出來就是兩年沒回家。平日裡飢一頓飽一頓,從山西殺到陝西,又從陝西殺到河南,又從河南殺到湖廣,八千弟兄剩下六千,多少人屍骨無存。拖欠餉銀更是家常便飯,更碰上個連拖欠都要剋扣的總兵!唉,我等身爲朝廷將官,心裡尚存忠義之心,可下面的弟兄們已是人心思變,沒有我等壓制,這次恐怕就要從賊了!也罷,我們這就回去,等候朝廷處罰!就怕手下的兄弟們鬧將起來,我等約束不住,到時候樊城的百姓遭殃啊!”說罷起身招呼其餘諸人就要回營。

羅伏龍一下子毛了,這羣粗漢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脅啊!什麼約束不住手下,是你們不想約束吧?可這事就怕萬一啊,萬一局面真的失控,這些兵成了亂兵,那造成的後果比流賊還厲害。到時候自己這知縣也就做到頭了,甚至人頭不保。不行,不能讓這羣粗漢回營,想辦法穩住他們再說。

羅伏龍急忙站起開口道:“諸位留步,我有辦法了!”

將官們聞言大喜,高其勳大笑道:“我就說嘛,還是有學問的人聰明啊,大人有何妙計,我等無不聽從!”

羅伏龍暗自鄙夷一下,邀衆人入座後開口道:”談不上妙計,只是一家之言,說出來看看諸位覺得合不合適。此事非同小可,一位鎮守一方的大將和皇上派來的監軍一同被殺,這已於造反無異!如今之計只有推出爲首之人給朝廷,才能掩住衆口,各位才能得以脫罪!各位就說被部下綁縛營帳之內,無力制止,但並未參與。現在死無對證,朝廷也很難查清真相,只要有人頂罪,朝廷就有了說辭。到時頂多落個御下不嚴、失察之罪,但性命卻是保住,諸位覺得如何?”

高其勳心下黯然,聲音低沉的開口道:“殺死鄧總兵的乃是我的親兵,此人曾在戰陣上救過我兩次命,與賊寇交戰時也是奮勇向前,其父母兄弟都死在戰亂中!這次也是看我受辱,一時激憤才動刀殺人,如果把他交給朝廷,我高某人真成了不義之人,以後哪還有臉在軍中廝混!”

羅伏龍聽完也很敬佩,翹起大拇指誇道:“此人真忠義之士也!高將軍不肯出賣自己的手下,本官也十分敬佩,總不能讓忠義之人無辜喪命?這樣吧,你們回營後把昨晚被殺之人的屍首挖出,然後砍下首級。就說你們尋機掙脫綁縛後趕到事發之地,見總兵監軍已死,最後你們把作亂之人砍了首級,用以威嚇住其餘官兵,才暫時平息了兵亂!”

衆人細想之下,此法可行,便派一名千總回營照此辦理,同時讓劉二柱等人暫時躲一下,不得露面。並安排衆將的親信四處巡營,嚴令軍士不得出營。

那名千總處理完回縣城後,羅伏龍派出衙役沿街敲鑼宣告,有賊寇逼近縣城,關閉城門,商戶歇業,所有百姓不得出門。又和諸將商討了一陣細節後,羅伏龍打算上書督撫,稟報此事。畢竟這麼大的事瞞是瞞不住的,寫完條陳後高其勳就派一名千總回營,安排人把信送了出去,然後衆人就一直在城裡等候總督府的處置,直到洪承疇到來。

羅伏龍大致把事情原委講完,(當然,不包括他給諸將出的那個主意,那時候的人很將信義)洪承疇捋須沉思起來。以下犯上,殺害總兵與監軍太監,這已經是造反,誅九族的大罪。

要說是十幾個兵士所爲,洪承疇是不信的,肯定背後有指使之人。至於原因,洪承疇倒是相信的確是鄧玘剋扣日久,導致兵士積怨突然爆發。因爲鄧玘的貪婪他早有耳聞,只是沒想到這會讓他送了命。

至於監軍太監,洪承疇心中並無好感。這些太監驕橫跋扈,目中無人,既貪財又膽小,軍事上也喜歡指手畫腳,各路總兵對其都十分反感,但也不敢得罪。這次死了個太監,估計其餘的的監軍太監應該能收斂一些,畢竟軍營裡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思襯半晌過後,他吩咐把院內的將官叫進大堂。高其勳等人光着上身,在幾個持刀親兵的看管下進了大堂,親兵喝令衆人跪下,過了一會,洪承疇身着繡着仙鶴補子的大紅官服,在羅伏龍的陪同下從二堂繞過屏風轉了出來

洪承疇在大案後坐定,羅伏龍則在下首恭謹的站立。

洪承疇目光掃視着堂下跪着的諸將,開口道:“下跪何人,通名上來!”

諸將戰戰兢兢大聲報名。洪承疇從任陝西督糧道就開始剿賊,因功升至五省總督,在軍中威名素著,那些總兵見到他都要跪倒唱名,何況其他將官。

洪承疇聽到高其勳的名字後略微一愣,倒是聽說過此人,鄧玘麾下數此人能戰,但因比較正直,所以不爲鄧玘所喜,到現在纔是個遊擊將軍。

諸將通名後,洪承疇開口道:“爾等身爲統兵大將,平日應按軍法嚴管部下,這次總兵與監軍遇害,皆是爾等管束部下過於鬆散所致!按照律法,爾等失陷上官,理應斬首!但念及朝廷正在用人之際暫且繞過爾等性命!但死罪可繞,活罪難免,來人,各打四十軍棍!”

上來幾名親兵,把跪着的衆人按到在地,褪下褲子,取過衙役的水火棍開始施刑,這些親兵毫不手軟,四十軍棍結結實實打完,受刑諸將咬緊牙關沒有發出聲響,屁股已是鮮血直流。

打完軍棍,洪承疇無心在縣衙休息。命親兵將諸將拖出去,架放在馬上,遂率隊往城外軍營馳去,羅伏龍恭送至城外。

半個時辰左右到了城外十里之地的川兵軍營,只見營地扎的甚是嚴整。

洪承疇頗爲讚許,一名親兵奔向營門處,執哨的一隊士兵早已看到他們,一人早就跑向營內稟告,其餘的有的張弓,有的持槍,滿是警惕的監視着這股騎兵。

親兵在一箭之地勒住坐騎,大聲喊道:“總督五省軍務洪大人道!快快開啓營門!”

那隊執哨都愣住了,他們只聽過督帥的威名,但沒見過督帥的模樣,眼見這隊騎兵身着官軍紅色戰甲,拱衛着一名身穿大紅官服,頭戴烏紗的中年官員,心裡已經相信。

高其勳橫趴在一匹戰馬上,顧不得被手下看到自己狼狽的樣子,擡頭大聲喊道:“李得勝,是我,快開營門迎接督帥入營!”

執哨的隊頭聽到高其勳的熟悉的聲音,又仔細一看高其勳擡起的臉,確認無疑,急忙招呼道:“快開營門,是高將軍!”

這是營內官兵已被驚動,正在各自把總,隊正的旗下集結,執哨隊正高聲通告,官兵們才放鬆下來。

一隊親兵頭前開路,洪承疇一行進入營內,在高其勳指領下來到了鄧玘的營帳,現場都已打掃乾淨,營帳外的十幾個木樁上掛着人頭,面目猙獰。

洪承疇下馬來到營帳處,看了一眼木樁上的人頭後沒有作聲,直接進入帳內,在鄧玘的大案後坐定,吩咐道:“把人帶進來!”

親兵把高其勳等人帶進大帳,衆人跪倒垂頭,不敢與他對視。

洪承疇溫聲說道:“爾等起來吧,本督有話交代!”

衆人聽令起身,洪承疇開口道:“川兵善戰,吃苦耐勞,這幾年屢立功勳,朝廷以及本督都是心中有數。至於餉銀未能及時發放,並非只針對川兵。自賊寇作亂以來,天災人禍不斷,朝廷的稅銀也是愈加難以徵收。只有我等同心協力,早日把賊寇剿滅,百姓安居樂業,朝廷負擔纔會大大減輕,賦稅纔會徵齊,拖欠官兵的餉銀纔會補上。所以爾等以後要奮勇作戰,早日滅賊,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以報聖恩!”

衆將皆跪地,高其勳高聲道:“卑職等定會用心殺敵,以報聖恩!”

洪承疇讓衆將起身後,繼續說道:“本次事情的原委,本督心中有數,就不再一一約談兵士了!”

說到這裡,他突然厲聲拍案大喝道:“別以爲本督可欺!不管鄧玘如何,以下犯上就是死罪!本督只是念及爾等久歷戰陣,作戰勇敢,纔不去深究此事!爾等以後要是再犯此重罪,本督定斬不饒!”

高其勳等人汗溼衣背,皆諾諾不敢言。

洪承疇放平聲音,開口道:“聖上念及官兵剿賊辛苦,特撥內帑充作軍餉。這次本督做主,先補發三個月餉銀,其餘積欠,待朝廷下撥後補齊。聖上日理萬機,還心念爾等,爾等以後要是不奮勇作戰,如何對得起聖上之恩德?”

衆將感念萬分,齊齊跪倒口呼萬歲,誓言絕不辜負聖上心意,早日剿滅流寇。

洪承疇滿意的點點頭,吩咐道:“本督暫委賀人龍爲援剿總兵,統帥川兵,爾等要謹遵號令,聽其指揮!鄧玘以及死難衆人屍首要選上好棺木掩埋。高其勳,你去點出一千人馬,隨本督回信陽押送餉銀,本督走後,你向全軍通報本督軍令!”,高其勳等領命後,一瘸一拐的出帳去召集人馬,大約一個時辰後,人馬點齊,洪承疇叮囑了賀人龍一番後帶領人馬返回信陽去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八百七十四章 用你的金子買你的人才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