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

當崇禎從駱養性手中拿到樑琦報來的清單時,看着厚厚的一摞文檔,心裡也不禁有些驚訝。

他並未立即翻看,而是用開玩笑的語氣開口道:“看來樑琦這趟江南之行收穫頗豐啊!莫非朕又發了一筆財不成?”

駱養性也是喜笑顏開,樑琦這次孝敬了他足足五千兩銀子。

他笑着回稟道:“回稟聖上,臣也未曾想到,這次竟有如此大獲!都言兩淮鹽商豪富,與他們有所勾連的一個小小提舉司也讓臣吃驚不小!那要是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話。。。!”

“兩淮鹽場這次要藉機拿下!你馬上調派人手趕赴淮安,與樑琦匯合後逮獲胡亭路和宋思章,然後將兩淮轉運使司上下梳理一遍!朕先將淮安提舉司的罪證讓大臣們看看,本該屬於朝廷的銀子都去了哪裡!不出朕之所料的話,裁撤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將不會有人公開反對!”崇禎收起笑容肅聲道。

只要裁撤了這個大明最大最重要的鹽業巨頭,那新鹽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登場了,不管戶部還是內帑都會受益無窮,只要正常運作下去,今後將再不會爲銀錢之事發愁。

駱養性施禮後道:“聖上還有無別的吩咐?若無他事,臣這便回去安排!”

崇禎想了想後開口道:“漕督所言鈔關一事,朕亦有所計。稅收乃國之重器,須得操控於朝廷之手。這次順便把淮安、臨清兩處鈔關一併解決,朕會讓人知會戶部另遣專人負責鈔關,錦衣衛要派人在鈔關設置衙門,其職責在於監督收稅官吏,不得插手收稅一事!此次犯事官吏全部處斬!家人流放夷州!另外就是,在揚州設立錦衣衛千戶所,由樑琦擔任千戶!此次所遣人員要精心挑選,各方能手都要配全!”

崇禎之所以在揚州設立錦衣千戶所,主要是揚州西鄰南京,南接鎮江,與常州府、蘇州府相隔不遠,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在後世,長江三角洲是經濟最繁榮地區,在大明同樣也是全國賦稅最重要的來源地,也是讀書人最多,思想最爲活躍的地區。

並且揚州沒有南京那麼多衙門,少了很多監視與掣肘,辦起事來更加隱秘和方便,有助於加強對江南一帶各方面的監控,防止某些利益集團暗中操弄人心對抗朝廷。

駱養性施禮應下。

崇禎接着道:“單單錦衣衛監督還不夠,朝廷也要派人監察。朕會讓督察院派出專人巡查鈔關商稅事,以防出現其他弊端!”

駱養性楞了一下,心道:聖上這是有點信不過錦衣親軍啊,竟然還要再遣人督查。

崇禎看他的表情就知他心中所想,於是溫言道:“駱卿勿要多思,朕並非信不過你。錦衣親軍乃朕之爪牙,一年多來辦差無誤,朕心甚慰!你和親軍上下的努力朕都記得,朕亦知親軍從來都和朕是一條心!但朝廷自有法度,事事亦需遵章執行!”

駱養性躬身行禮道:“能得聖上誇讚,臣與親軍上下無不感懷!臣明白聖上的苦心,聖上是不忍見將來親軍中有人觸犯朝廷綱紀,故先行預防而已!請聖上放心!錦衣親軍雖偶有小節之失,但大局上絕無私情!”

崇禎點頭道:“你能明白朕的一番苦心便好,速去安排吧!”

駱養性走後,崇禎拿起此次抄家的清單翻看起來。

雖然曾經想過這次能收穫不小,但樑琦還是給了崇禎一個大大的驚喜。

從楊瑞家的地窖和庫房中就抄得現銀二十餘萬兩,黃金三千餘兩,古玩字畫百餘件,揚州和淮安城中典當鋪兩間。其在揚州的家宅買時五萬兩,現在市價八萬兩;在淮安宅子一處,價值約三千兩。

黃燦因爲在任時間短,加上身爲副職的原因,家產比之楊瑞相差很多,從其家中抄的現銀五萬餘兩,黃金一千兩,古玩字畫數十件;其府上在揚州經營的米鋪一間,宅第值銀三萬兩,在淮安的外宅倒是和楊瑞的價值彷彿。

最讓崇禎驚訝的是淮安提舉司的吏目陳某,這個勉強入流的從九品末等職官,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其家產竟比楊瑞這樣的從五品朝官還要豐厚。

錦衣衛從其家中抄的現銀一萬餘兩,揚州和淮安城中商鋪五間,主要經營是糧米布匹綢緞藥材等;其在淮安的宅第倒是規模不大,但內裡也是修建的精緻無比,就是一座典型的縮小版江南園林。

錦衣衛早將他的日常行事查了個底掉,知其利用職權與鹽商合夥倒賣私鹽,銷往湖廣、山東等地,獲利相當豐厚。

而其家中搜出銀兩隻有萬餘,應該另有藏銀之所。審訊其家中妻兒,她們對此確實毫不知情,於是便對陳繼興動了大刑。

果然如樑琦對陳奇瑜所言,三木之下豈有亡命。舉人出身的陳繼興哪能熬得住什麼酷刑,錦衣衛只是動用了夾棍,陳繼興便把藏銀之所招了出來。

緹騎們趕到陳繼興在淮安城中的米鋪,在後院倉房中找到了一處地窖,從裡面起獲的銀兩銅錢值銀三十餘萬兩。

提舉司其餘的鹽場大使、衙門中的吏員也是家資頗厚,多者過萬兩,少者也有數千。在這個普通五口之家,一年

收入幾十兩銀子就能過的不錯的年代,數千兩已經是個天文數字了。

此次北鎮撫司共抄得黃金白銀銅錢若干,共計值銀八十餘萬兩;商鋪宅院若干間,俱已封存起來,等候皇帝的旨意再去處置。

這些都是經過過濾後的數字,樑琦等人匿起來的銀兩也得佔這個數字的一成左右。

對於這種事,崇禎自是心知肚明,只是不清楚具體數字而已。

他對此採取的是隱忍的態度,暫時不打算追究的太過細緻。用人之際,總要給具體幹活的人一點想頭纔好,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亙古未變。

犯官們的宅院和古玩字畫自是儘快變現,楊瑞和黃燦在揚州的宅子應該很搶手,環境和位置都相當不錯,數萬兩銀子對於財大氣粗的鹽商根本不算事。

商鋪自然是留給四海商行使用,正好讓商行在繁華的江南有個落腳點,更利於以後的發展。

當奉召而來的閣老重臣傳看完這次查抄的清單後,臉上的表情都是相當精彩。

有的憤怒,有的震驚,有的無所謂,有的則露出心虛的樣子。

溫體仁很生氣,看完清單後他覺得這輩子活的很窩囊。自己費盡心力才爬上了如此高位,一生所積竟不如一個從五品的小官一成。

不!竟不如一個剛入流的從九品職官半成!

是可忍孰不可忍!

雖然他身爲文臣,對錦衣衛有着天然的敵視,但這次同行的行爲確實讓他感到憤怒。

他出列拱手後怒聲道:“啓奏聖上,此次錦衣所獲令人觸目驚心!臣爲官數十載,未想到從五品之官員,竟能貪墨如此鉅款!不嚴懲此僚難正朝廷綱紀!將其拔至此位之人也不可放過!”

老溫這時候也不忘給別人上眼藥,他的政敵滿朝廷都是,反正這幫犯官與他無關,乾脆將他們背後的人一塊收拾掉纔好。

王應熊也出列奏道:“啓奏聖上,淮安鹽提舉司所爲,確實令臣震驚。依臣之判斷,此乃個別行爲,大多數官員還是廉潔奉公,一心爲朝廷的。臣以爲朝廷應加強對低品官員之監管,預防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他覺得說無官不貪有點過分,但大家利用職權謀取一點個人私利也屬正常,這件事就此打住,不能再擴大打擊範圍了,要不後果會讓朝廷很難堪。

張至發沒有吭聲,淮安鹽提舉司同提舉就是他的門生,也是通過他的運作纔到任此位,適才溫體仁所言針對性很強,他既惱怒老溫之言,心裡又莫名的心虛。若是皇帝真要依了溫體仁之言徹查,黃燦之事很容易牽扯出他來。況且目前還不知黃燦在錦衣衛手裡是否把他給供出來,這讓他有點心神不屬,低頭默想如何推脫他在黃燦一事上的責任。

戶部尚書侯恂出列奏道:“敢問聖上,抄沒犯官之家產,有無戶部一份?雖說今年戶部稍微寬鬆些許,可各地賑災安民仍需鉅額錢糧,臣委實感到心神俱疲啊!此事牽涉到兩淮鹽事,那保不準此後朝廷又少了一項財源,聖上也要爲朝廷多想想啊!”

比起崇禎八年時,戶部日子已經好過了許多。皇帝每次查抄官員的財物,都會折銀後允給戶部一些,並且很多本該朝廷負擔的花銷,皇帝都用內帑解決掉,這樣戶部就節省了不少大額支出。加上尚未受災的江南各省上繳的賦稅,太倉銀庫中還有存銀一百萬兩左右。

但沒有嫌錢多的。侯恂當然知道皇帝近兩年來發了財了,不僅是抄家,還組織了商號賺取巨利,並且好像新鹽背後也有皇帝的身影,這次拿淮安鹽提舉司開刀,明擺着就是爲了給皇室斂財清理障礙。

既然想通其中關竅,那這次抄來的銀錢說啥也得給戶部一些,反正以後天下的鹽利都成你朱家的了,你怎麼也得讓天下人跟着沾點光吧?

崇禎看着侯恂精神矍鑠的模樣,哪有半點心神俱疲的樣子?

可人家已經看出來了,這次抄家就是皇室和地方爭奪利益引起的,也點明瞭以後朝廷會沒有了鹽課收入,不給點真是說不過去了。

還未等崇禎點頭答應,左都御史李邦華出列奏道:“聖上,臣以爲管中窺豹,一個淮安提舉司上下就能撈取大量銀錢,那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呢?其情不言自明!臣身爲柏臺主官,對官員貪瀆之事負有監察之責!請聖上准許,督察院派員前往揚州,徹查兩淮鹽使司!”

侯恂不滿的瞪了李邦華一眼,他眼看聖上就要點頭答允,可李邦華成功的把皇帝的視線給轉移了。

崇禎果然把侯恂的話給放到了一邊,他點頭讚許道:“李卿之言甚是,朕亦是做如此之想。朕已着緹騎增派人手南下,順藤摸瓜,將更大的蛀蟲揪出來,不使貪朝廷之利的家賊逃脫!”

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四百章 佈防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十八章 容情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十六章 平叛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二百章 客戶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