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

看着眼前挖出的十餘塊成熟的番薯,崇禎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多少還是有點失望。

與後世經過無數次雜交改良、育苗追肥等高科技條件下產出的番薯相比,地上的這些番薯個頭顯然要小了很多,看來畝產量也不會很高,但應該比其他糧食作物要高出不少。只要以後慢慢的瞭解番薯的習性,精心培育栽種,相信產量會逐步提升。至於番薯的口感倒是無所謂,後續幾年的大饑荒下,有口吃的就不錯了,誰還挑剔味道。

王承恩和劉朝看着地上的一堆奇形怪狀的物事,對這種東西能否如皇爺說的可以食用持懷疑態度。

王承恩猶豫一會終於開口道:“皇爺,這東西真能填飽肚子?老奴怎麼看着跟大黃蕨根相近?該不會是藥材嗎?尋常人無病無災,吃了不會有事?”

劉朝也出言道:“皇爺,這番薯該如何食用?今年只種了十餘畝,是否擴種還需皇爺示下。”

崇禎笑道:“別小看這些東西,將來大明百姓的口糧可就要指望它了!番薯最大好處是耐旱!現下大明旱情越來越嚴重,從最初的山陝始,現已蔓延至河南、山東。據朕所知,京畿一帶有些府縣今年雨量較往年銳減,此乃天災,非人力所能相抗!朝廷能做的就是盡最大之力幫助受災百姓能有口飯吃,番薯便是利器之一!至於如何食用,主要就是洗淨煮熟直接吃,或是煮熟曬乾後磨成粉做成蒸餅,其他方式現下暫不嘗試。”

崇禎看了眼在一旁做乖寶寶狀的朱慈烺和長平,笑道:“烺哥兒拿幾塊去,找個避風之處,照朕所說的方法烤番薯去吧!”

朱慈烺和長平施禮後每人拿了幾塊番薯飛奔而去,幾名侍衛急忙跟上。

“據朕所知,番薯種植起來並不難。明年全力擴大種植畝數,種子不夠派人去故徐學士家鄉尋找,那邊應該還有栽種的農戶,最好把人全家搬來。劉朝你現下即刻着人挖一畝番薯,看看到底產量幾何!”崇禎吩咐道。

劉朝立刻命莊頭去找人前來手番薯,崇禎則在程千里的護衛下去了皇莊中一處宅院歇息,王承恩也跟了過來。

喝了一杯熱茶之後,崇禎對侍立在旁的王承恩道:“大伴,東廠現下運轉如何?所屬人員是否盡職?行事有無與錦衣衛重疊之處?”

王承恩躬身回稟道:“回皇爺的話,東廠自老奴一下現有千戶、檔頭、番役八百六十三名,俱是從錦衣衛中選拔精幹之才,經數月磨合,目下運作已趨正常,少有懈怠之人!與錦衣衛偶有重疊,但無礙大局!”

崇禎點頭道:“東廠重開之後,閣老重臣屢次三番上本,皆言復開東廠非社稷之福。廠衛復起下朝臣俱是心中惴惴,無心公事。若是所用非人,稍有不慎,便會重蹈魏逆之覆轍,並極力蠱惑朕關閉東廠!只是朕意已決,此等奏本全部留中,哼!他們的小算盤朕豈能不知?無非是不想頭頂有利劍高懸而已!”

王承恩附和道:“回皇爺,老奴數年來一直冷眼觀瞧朝堂之上,現今終有所得。老奴覺得在許多大事上,朝臣越反對的,只要皇爺堅持下來,最終結局越對大明有利!反之,越是朝臣們極力推動之事,越對大明有害無利!”

崇禎聞言不禁哈哈大笑,指着王承恩道:“哈哈哈哈!你個老貨!怎地說出如此經典之言!此言直擊當下朝廷之要害!要是那幫文官聽你今日之言,怕不是惱羞成怒下,直接撲上來與你拼命!哈哈哈哈!”

王承恩得意的笑道:“以前他們要是撲上來,老奴肯定不是對手!可要是現下,哼哼!老奴的東廠也不是吃齋唸佛的善男信女!”

崇禎笑了一陣後道:“大伴,你可知他們到底爲何要這樣做?”

王承恩搖頭道:“老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崇禎道嘆了一口氣道:“其實很簡單,他們所言所行,爲的都是個人或者其背後勢力的利益,很少爲朕、爲大明百姓着想!在他們眼中,大明是朱家而不是他們家的,自家何須費心勞神爲別人打算?就算改朝換代,對大多數朝臣們而言不過是換個東家而已!只要少不了大家的高官厚祿,跟着誰家不是幹?”

王承恩咬牙切齒的道:“這幫混賬行子!老奴恨不得挨個把他們家給抄了!把他們的家眷發到教坊司,世代爲奴爲婢!”

崇禎擺手道:“那倒不必,其實想想也是人之常情。。千里做官只爲財,對他們而言,寒窗苦讀,耗盡無數心血,最終不就是爲了做官?做官爲的就是求財求利。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或許有些人還有爲國爲民的情懷,自始至終未忘初心,但絕大部分人的初心早就迷失在紙醉金迷中了。”

王承恩不解的問道:“照皇爺的說法,這幫混賬並無錯處不成?”

崇禎笑道:“朕坐在這個位子上,要想把祖宗留下的江山經營好,倒也不算太難。孟子有云:君使臣以禮,則臣事君以忠;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臣只視君如犬馬,則君之視臣如國民。朕要做的無非是想要名的給他名,想要利的給他利。但朕的前提就是,無論你身處何位,須得把該做之事做好。文官治理一方,其治下大多數百姓衣食無憂;武將征戰沙場,既能體恤士卒,又能打的勝仗。朕要做的便是賞罰分明,使其少有怨言,一切難題便能迎刃而解!”

王承恩搖頭道:“皇爺所言太過簡單了!老奴豈不知皇爺的難處?有人要名好說,但要利就難了!也就這兩年內帑寬泛一些,之前皇爺哪有許多銀錢與他們?皇爺衣袍邊角破損都不捨得更換;爲了省下些許銀錢以供國用,皇后都要親自織布以便減少開支!老奴看在眼中,疼在心裡!只恨自身無能,無法襄助皇爺!”

說着說着,王承恩眼圈紅了起來。

崇禎也是心中感慨。自己沒穿越之前,這具身體的前身對自己太過刻薄。衣食住行個個方面全部從簡,就是爲了從牙縫裡摳出點銀子來支應大明各種急需。沒辦法,身在局中當然無法破局,只有自己這個冷眼旁觀的後來者才知道如何着手改變。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中,劉朝興沖沖闖入屋內,不顧禮儀眉開眼笑的嚷道:“皇爺!大喜啊!”

崇禎知道定是番薯的畝產出來了,所以並未怪罪劉朝,笑着問道:“可是番薯產量稱量出來了?”

劉朝還未回話,王承恩不滿的小聲呵斥道:“還不跪下行禮?你個奴婢忘了自家是誰了不成?”

劉朝這才醒過神來,慌忙跪下磕頭請罪:“皇爺恕罪,奴婢該死!實因奴婢太過高興所致!皇爺莫怪!”

崇禎起身走過去,伸手拉了劉朝一把,笑着打趣道:“你劉朝將來是要青史留名的人了,朕怎會怪你!起來吧!”

宮裡這麼多權宦大鐺,皇帝何時這麼禮遇過他人?

劉朝又是害怕又是感動,滿臉通紅的爬起身來,手足無措的躬身道:“奴婢這等賤軀,怎敢讓皇爺相扶!莫要污了皇爺的身子!”

崇禎又想氣又想笑,開口道:“行了行了!朕又不是婦人,哪來的污了身子!你快說,到底產出幾多?”

“奴婢親自看着莊戶稱量,一畝產出足有千斤啊!皇爺!近十石啊!奴婢活了幾十年,從未見過一畝地有如此多的產出啊!”劉朝開心之下,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嘴巴都快咧到耳朵邊了。

王承恩只知栽種番薯一事,但過耳既忘,也未詳盡瞭解過番薯究竟爲何物,今日也是初次見到實物。

他一聽此物畝產竟能達到近十石,吃驚之下雙目圓睜,嘴巴大張,滿臉的驚異之色。

也難怪,多少年來,人們只知道一畝能打一石糧食就是很好的收成了,那還得是上好的良田,地力貧瘠的田地,一畝能有個幾鬥就不錯了。

驚訝過後,他顧不得剛纔斥責劉朝失禮了,趨前幾步揪住劉朝的袍領厲聲問道:“畝產十石?劉朝你可不要矇騙皇爺!不然咱家把你打發到浣衣局去!”

劉朝苦笑着回道:“老祖宗,奴婢哪敢胡言?的確是十石啊!不信你親自過去查驗便是!”

崇禎心裡也是挺高興。原以爲一畝有個幾百斤就不錯了,沒成想居然千斤左右,自己整日發愁的糧食問題總算是多了一條心的渠道。

他笑道:“大伴放手!劉朝所言的確不虛。據朕所知,要是經過改良,此物產量會到幾千斤!”

王承恩鬆開揪着劉朝衣袍的手,向崇禎躬身賠罪道:“老奴失禮了!還請皇爺責罰!”

崇禎笑着搖頭道:“別整天罰來罰去的!你二人都是無心之失!何況你等皆是朕信任之人,朕豈會處處在意細枝末節!”

二人趕忙再次行禮致謝。王承恩早就自詡是皇家中人,劉朝聽到皇帝如此坦誠之言,心裡自是感動無比。

王承恩開口道:“皇爺適才說此物會至數千斤?莫不是有人種出過?”

崇禎肯定的點點頭道:“的確有人種出過,不過此人已去世多年了!”

他心裡還是有些遺憾,上學時並未掌握這方面的知識。要是個農業專家穿越過來,種出後世的一畝地數千斤問題不大,到時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不等王承恩繼續追問,崇禎接着道:“劉朝,如何儲存番薯,故徐學士的書中當有記載。待來年開春之後,你要安排好,全力擴大種植畝數,此物至關重要,你務必用心!”

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稱霸九州島嗎?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二百六十九章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七百六十六章 西班牙軍隊登陸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九十章 平息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報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