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

官軍大勝奴賊給京師百姓帶來的喜悅之情尚未完全消退,成國公和襄城伯兩家豪門被瞬間連根拔起的消息便迅速傳播開來。

京城大街小巷到處都在議論這個話題,當知道兩家將朝廷軍械私售給建奴時,民間的輿論一邊倒的站在了朝廷這邊。這種吃裡扒外的行爲最令人切齒,幾乎所有人都支持並同情着皇帝。自家的奴才偷竊主人的財物不說,還把主人家的糧食偷出來,賣給時常來主人家訛詐搶劫的潑皮混混,這種人就該千刀萬剮纔對。

成國公一案在剩餘的勳貴府中造成了巨大的震動。兩百餘年的世襲公伯就這樣煙消雲散了,勳貴們在兔死狐悲的同時,也對崇禎的冷血無情產生了無比的恐懼感。除了早就站在皇帝這邊的陽武侯等人外,其餘的勳貴都嚴厲告誡家人僕從,從此要夾着尾巴做人,要是誰敢在外打着府上的名號招惹禍事,立刻逐出府中。所有勳貴們的佃租全部降爲十四,使得佃農們終於有了可以飽腹的口糧。

文臣們在看熱鬧的同時,也對皇帝的手腕暗自心驚。當時在場的除了李邦華、常自裕以外的所有人,事後都認定,皇帝怕是對兩家隱忍已久。在確定勇衛營的存在能消弭京營的不確定因素後,皇帝抓住機會雷霆一擊,打了兩家一個措手不及。朱純臣與李國楨兩人別說沒想到會有如此無妄之災,就算事先有了準備,也根本經不起勇衛營和東廠、錦衣衛的聯合打擊。皇帝真是變了,不再是那個急躁易怒,多疑善變的皇帝,變得睿智沉穩,行事有方,深不可測,變得不太好對付了。

數日之後,四海商行的車隊終於滿載而歸,帶回來的大批馬牛驢羊等牲畜及皮毛、草藥、毛氈。幹乳酪等物資,幾天之間便被京城的個大商戶搶購一空,然後被商人們分銷向大明各地。

四海商行的第一次出塞可謂大獲成功,原因很簡單:範永鬥等人雖然被誅,但八家名下的掌櫃夥計都安然無恙。這些人都是經商多年的老手,對幾條商路以及蒙古部落都是熟稔無比。在四海商行給其加薪以及透露背景的雙重作用下,個個都是分外賣力,都想在新東家面前討個頭彩,以便得到拔擢賞識。至於死去的老東家們,雖然也不錯,但大夥兒都是爲了掙錢養家餬口,老東家們雖然沒了,可生活還得繼續不是?誰當東家都無所謂,只要大夥兒能從中得利就可。

四海商行有兩個掌櫃,分別出自新樂侯與太康伯府上,兩人都是府中的外事管家,平日負責打理府中的各門生意。雖然沒做過太大的買賣,但大小生意其理相通,尤其是這種框架完備,只需派人總章的行當,就算管事胡亂決策,也會被下面的掌櫃們給駁回,二人只需掌管好賬目和人事便可。反正崇禎沒經過商,對其中門道所知甚少,他採取的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策略,至於其中是否有貓膩就不管了,只要別太過分就行。又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混賬行爲,崇禎自問做不到。人家跟着你不是來無私奉獻的,人家也要銀錢養家餬口不是?

此次抄沒朱純臣、李國楨二人家產,又讓崇禎大發一筆。二人都是數代積累,家資甚豪,尤以朱純臣爲重。東廠從其家中抄的現銀五十二萬餘兩,其餘的酒樓布行、糧店米鋪、鹽店青樓數十間,除了幾家青樓酒樓分別歸屬東廠和錦衣衛以外,其餘的店鋪全都歸於四海商行名下。百萬人口的京師乃當世第一大城,聚集着無數豪門顯貴,商賈大亨。這些商鋪都是位於京師的黃金地段,若是妥善經營,每年的收入還是相當可觀。

李國楨家產比朱純臣稍遜,但也抄的現銀二十餘萬兩,店鋪若干。兩家在京郊的田地多達數十萬畝,這些田地暫時還沒劃到皇帝名下,崇禎還有其他打算。

看着抄家的清單,崇禎喜笑顏開,衝動之下甚至想把京城所有實權文臣,以及薛濂等人以外的勳貴家全部按上罪名查抄一遍。不過這個念頭剛起來便被他壓制下去,他不想作死。他不怕貪官,現在的制度也很難消除貪官的存在,就算把現在的這些所謂貪官全都殺掉,誰敢保證換上來的都是清官?就算換上來的人開始都很清廉,但以後呢?

千里做官只爲財,人都是有私心的。成熟的人講利益,幼稚的人談情懷。不怕你貪,就怕你沒有能力,不爲百姓做事。與其讓清廉迂腐之人掌權,不如讓雖私德有虧,但能辦實事,能自己吃肉還讓百姓喝湯的人上臺。

穿越文中那些回到古代大殺特殺的人都是些頭腦簡單的人,那種智商的人五十集電視劇能活過兩集就不錯了。認爲殺人可以解決一切,甚至有人用後世某個朝代的某個階段舉例。可那個階段雖然貪官污吏極少,但生產力極度落後,導致中華民族失去了寶貴的幾十年黃金髮展時期。崇禎不認爲大家都吃糠咽菜,生活簡單就是幸福。那是自欺欺人的想法,非常幼稚。

在崇禎的計劃中,制訂嚴格的多重監督制度,預防大面積腐敗的發生纔是最重要的。在這個皇權不下鄉的時代,州縣一級是直接面對百姓的最基層政權,其權利非常大,也是最應該受到監管的。

破家縣令滅門府尹,這句俗語將這一級主官的權利非常形象的表達出來。

崇禎打算等國內局勢徹底穩定以後,將督察院以及錦衣衛這樣的監督體系下放到州縣一級。採取後世的做法,每個州縣都要派駐監察御史和錦衣衛,在監督主官的同時,兩者更要相互監督。因爲文臣和錦衣衛的天然敵對屬性下,兩者甚至三者同流合污的情況基本不可能發生,彼此都互相提防,這樣就能更好的制約州縣主官的權利,最大程度的預防腐敗的發生。

刑部和大理寺也要向地方派出常駐機構,刑獄訴訟這一塊劃歸這兩個部門管轄。大案命案審理時,地方御史以及錦衣衛要旁聽並記錄,這也是制約濫用權力的一種方式。

地方官主要負責民政事務,不得插手司法事務,這就極大的削弱了地方官的權利,使其以權斂金的通道進一步變窄。

分權,這就是崇禎的打算。

現在的御史大多屬於走穴性質,每個省只有一名巡按御史。就算他勤勉稱職,在交通條件極不便利的情況下,一年他能走幾個府縣?在一個府縣待幾天能起到什麼作用?很輕易的就能被地方官糊弄走,更別說其中的背後交易了。所以說,監察御史必須派駐地方府縣,而不是到處走馬觀花,讓某些御史藉機撈的盆滿鉢滿。

還有就是州縣的胥吏衙役,這些人才是積累民怨最大的禍首。就算縣令知州清廉公正,但因爲他們很少走出衙門,所以很容易被胥吏衙役勾連隱瞞。更兼這些人都是本土人士,彼此之間有着糾纏不清的關係,有的胥吏數代在衙門裡辦差,形成了龐大的關係網和巨大的權利,普通百姓所受的壓榨直接來自這些人,而百姓最終會把怨氣歸結到朝廷身上。

這些人是最讓寵臣頭疼的。不管是維持地方治安,還是收取夏秋賦稅,所有和百姓相關的官府行爲,都要通過這些人去執行,如何去監督限制他們,最大限度的保證公平正義的存在,這有點複雜。

目前爲止,崇禎只想到了打開上升通道這一點。

胥吏們因爲不是科班出身,所以終身晉級無望,所以就把心思用在了撈取錢財上。如果能讓他們有前途,能做官,再加其他措施的制約,應該能降低或減輕對百姓的傷害。但若是打開這些人的上升通道,勢必會侵犯到那些讀書人的利益。在這個文人主政的時代,得罪天下所有文人的事可是不智之舉,難道還要如某些無腦穿越者那樣殺殺殺嗎?要把所有人都殺光嗎?那樣和蒙元滿清有何區別?漢人殺漢人有意思嗎?難道不容別人說個不字嗎?

唉,想想都頭疼,崇禎雙手揉着太陽穴想到。

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五十六章 接應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六十章 追擊2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六百一十四章 乾股與分紅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一百章 心安第二十九章 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