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勇衛營

用罷午膳,崇禎乘上馬車,在大批錦衣衛護衛下起駕勇衛營。

勇衛營前身是騰驤四衛,是一隻直屬皇帝,有內廷負責的禁軍。其官兵的選拔標準是“天下衛所官軍年力精裝者及虜中走回男子”。最初人數在三千左右,戰力強悍。後來嘉靖年間編爲勇士營和四衛營,人數逐漸增多,但戰鬥力逐漸下降。

崇禎登基後於崇禎二年命曹化淳兼御馬監掌印太監,重整勇衛營。曹化淳本身是司禮監秉筆太監,事務繁雜,也沒多少精力掌管勇衛營。便選用嫡系太監盧九德,劉元斌爲監事太監,專管這隻軍隊的日常。其駐地在宮城以外皇城以內,出東華門沿宮牆一直往東北走半個時辰左右便能到達。

御馬監外有一大片軍營,軍營裡有一個面積極大的校場。校場的轅門外,幾個太監和幾名頂盔摜甲的將校在門外站立。

遠遠的看見崇禎的車駕還未到達,一羣人急匆匆在領頭的太監率領下迎上前來,崇禎乘坐的馬車尚未停穩,衆人跪倒在地。爲首的太監尖着嗓子高聲稟報:“奴婢司禮監兼御馬監掌印曹化淳率勇衛營諸將官恭迎聖駕!”

馬車停穩,王承恩服侍着崇禎下了車,崇禎四下打量一眼,溫聲說道:“起來吧!朕即位以來,雖命你整頓營物,但一直被政務煩擾,未曾前來觀瞧;今日得空,便來看看你曹化淳兵練得如何,是否有負朕之所託!”

衆人人磕頭後起身,曹化淳舉手過頂躬身回稟:“自皇爺委奴婢以重任以來,奴婢雖然身兼數職,俗物繁重,但生怕耽誤皇爺的大事,所以特命劉元斌,盧九德常駐營地,專以監事官兵之日常。此二人倒是不負所托,夙興夜寐,練得了一隻精兵,還請皇爺檢閱巡視!”

劉,盧二人趕忙上前磕頭請安,崇禎擺手讓他們起身,說道:“你曹化淳語氣倒是不小,敢說練得精兵!好,朕今天便要好好看看,你所謂的精兵到底如何!這幾員武將各爲何人?

幾名將官聽到皇帝問話,疾步上前跪倒磕頭。爲首一人看上去文弱乾瘦,,其餘二將皆是虎背熊腰,高大健壯。

爲首文弱之人磕頭後高聲稟道:“末將勇衛營副將孫應元參見陛下!”“末將勇衛營參將黃得功參見陛下!”“末將勇衛營遊擊周遇吉參見陛下!”

崇禎聽罷幾人的稟報,不由暗暗點頭,都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忠臣猛將啊!都是力戰殉國的英雄,孫應元和周遇吉都是與闖賊激戰陣亡,黃得功則是南明隆武時期的江南四鎮之一,最後也是戰死沙場。

他擡手虛扶溫聲說道:“諸位將軍請起!將來平賊滅虜,還要諸將奮戰沙場,以拯黎民與水火,功成之日,朕不吝公侯之賞!”

孫應元等人都是第一次得見天顏,本就激動不已,聽到皇帝的勉勵之意,更是胸中沸騰,血涌上臉。三人皆高聲答道:“願爲聖君效死!”然後重重磕了一個頭後起身。

曹化淳前面帶路,一行人進入校場。此時校場站滿了勇衛營官兵,個個身穿紅色的鴛鴦戰襖,頭頂斗笠,皆是持刀拿槍,巍然挺立,肅靜無聲。

在曹化淳的引領下,崇禎登上了校場南面的校閱平臺。臺上已經鋪好了紅毯,一張龍椅和御案,崇禎就坐後,衆人分侍兩邊。

崇禎開口道:“開始演武吧!”,孫應元手持一面紅旗,走到臺子的前端,左右一晃,只聽見甲葉碰撞聲,腳步嚷嚷,臺下營兵如潮水般退去。不到一刻鐘,幾千人皆已退到校場邊遠站定。孫應元又是手持紅旗搖晃,隨之傳來幾聲短促尖利的的喇叭聲,慢慢的大地震動起來,遠處隱隱似有雷聲響起。煙塵四起,大地彷彿在顫動般,聲音逐漸加大並越來越近,轟轟隆隆的聲響中,一隻騎兵從漫天捲起的塵土中突然冒了出來,以三十騎爲一橫排,然後一列列整齊一致的戰馬小跑着涌入校場。身穿對襟棉甲頭戴鐵盔的騎兵皆右手持長槍,左手拉繮,長槍直直的指向天空,長槍如林,這句話在這裡毫不爲過。場中只有馬蹄聲和戰馬偶爾的嘶鳴聲,隆隆的駛過校閱平臺。

到了臺前的騎兵皆將手中長槍高高向天舉起,目光轉向平臺行注目禮,沒有一個人發出聲息,上百列騎兵奔馳而過,最前開路的騎兵繞場一圈後整齊的排列在臺子左前方,後面騎兵依次繞場後在校官的指揮下停下戰馬排好隊伍。

崇禎前生今世都是頭一次見到如此大規模的武裝騎兵。從戰馬入場到繞場一週後站好隊伍,整個過程時間很短,但撲面而來的那股強大氣勢依然讓他震撼的無以復加,彷彿這種力量能毀天滅地般。個人的武勇在騎兵隊列前就像螻蟻一樣不堪一擊,看看後世電視上如同兒戲般的古裝劇裡的騎兵,真的是雲泥之別。

等騎兵隊伍站好,孫應元又是舉旗搖晃,這次換的是黑旗。隨着喇叭聲,退出去的步兵開始集結,然後向校場另一端空曠之地進發。

先是一千手持弓箭的士兵到達後分成兩排站定,一名將官出列,手舉一面三角旗晃動一下,士兵開弓搭箭,斜斜的指向天空。喇叭聲吹了個短音,嗡的一聲,一千枚長箭射前方的上空,經過短暫的飛行後掉頭急速下墜,前方約一百步的空地上突然就像長出了一片莊稼一樣佈滿了羽箭。

弓箭手每人射了十箭,前方空地已被長箭鋪滿,如果前面是敵人,在這上萬只長箭的覆蓋下,存活率可想而知。

弓箭手射完十箭後迅速收弓轉身退後,兩千五百名長槍手分成數牌踏着鼓點走來。站定後長槍手緊緊挨着,陣型十分緊湊,前排把槍探出,後面一排把槍架在前排肩上。

校官一聲令下,長槍手們齊聲大喝:“護!”刺出手中一丈多的長槍,槍頭寒光閃閃,鋒利無比,好像能把前方所有物體刺穿。兩邊各有五百刀盾手上前護住兩翼,防備敵人側擊。隨後在將官的指揮下,長槍兵刀盾兵收攏隊伍,步伐齊整的來到校場中央,與騎兵相隔不遠站好隊伍,演兵就此結束。

崇禎暗自讚許,大明的軍隊也並非都是遇強則潰的孱弱之師啊。強將手下無弱兵,歷史上的名人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這幾個太監和這幾個軍將沒有辜負皇帝的託付,果然練得一隻強兵。

曹化淳來到崇禎近前,小聲請示道:”皇爺,您要不要給官兵訓示講演幾句?”崇禎點了點頭,起身來到臺前,看着臺下這隻威武之師,一張張年青的臉上滿是激動與亢奮,眼神裡既有敬畏也有期盼。

他開口大聲喊道:“勇衛營的將士們,你們辛苦了!”

臺下的騎兵下馬與步兵們齊齊單膝跪地,齊聲道:“參見聖上!”

崇禎擺手讓他們起身,孫應元等衆將趕緊示意大家起來,等官兵們再次站好。

崇禎揚聲繼續說道:“你們是朕的親軍,是大明一隻能征善戰的勇武之師!你們來自大明各個地方,有的是遼東,有的是宣大,有的是陝西,有的是河南,還有其他一些地方!現在的大明,內有流寇肆虐,外有建虜逞兇,你們中的一些人,或是親人被害,家破人亡,或是家園被毀,家人流離失所,你們本來安定的生活被戰火毀滅!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就是流寇和建奴!是他們殺了你們的父母兄妹!是他們毀了你們已經要收穫的田地!所以,只有徹底剿滅流寇和建虜,你們以及大明的百姓才能過上安穩的好日子!望你們加緊操練,不久的將來,朕會派你們出京,去替朕橫掃天下不法之徒,去替你們的親屬報仇雪恨!”

臺下的官兵靜靜的聽着,沒有出現後世的電視劇裡那種羣情激昂,口號震天的場景,這讓崇禎略微有點尷尬。他知道自己沒有經歷過這種大場面,口才也一般,只能是盡力表達自己所思所想。

他繼續揚聲道:“朕在這裡向你們許諾,凡英勇殺敵陣亡者,燒埋銀一百兩!永業田二十畝給其家人,永免賦稅!傷殘者給銀五十兩,永業田十畝,永免賦稅!當地官府每逢年節要着人上門探望慰問!朕要在京城擇地建忠烈祠,爲國犧牲者盡皆入祠享受拜祭,大明不亡香火不斷!朕回宮後便下旨頒發天下,朕不能讓忠貞之士流血又流淚!朕對天發誓,決不食言!”說到後面,朱振卿激動起來,語氣變得慷慨激昂。

在這個銀錢極度匱乏的世代,貧苦人家一年也見不到幾兩銀子,平民百姓一家四口人,一年有十幾兩銀子就算殷實人家。皇上能拿出這麼多銀子賞賜,並且還有世代永免稅賦的田地,臺下的很多官兵都是孤兒,父母兄弟姐妹都死於戰亂中。那時的人最怕死了不能安葬,沒有人祭祀。現在皇帝親口說的建祠祭拜,年年香火不斷,那就不怕成爲孤魂野鬼了,自己這條賤命能賣給皇上,值了!

臺下前排的官兵因爲離得皇帝近,所以字字入耳。崇禎話音剛落,前排的官兵紛紛雙膝跪倒,有人面紅耳赤,有人痛哭流涕,有人嘶聲大喊。隨着崇禎的話被所有官兵所知,臺下已經沒有站立的士兵,所有人都跪倒磕頭,哭聲喊聲響徹整個校場。臺上諸人也被這狂熱的氣氛感染,都是在崇禎身後拜伏於地。孫應元等三個將官心裡既激動又振奮,跟着這樣的明君,就算馬革裹屍也不枉此生了。

崇禎虛擡雙手要官兵們起身,可誰都沒有尊令,官兵們的情緒處於狂熱的狀態下,久久不能平息。良久後,在臺上諸人的號令下,官兵們才起身站好,臉上淚痕猶在。

崇禎也很激動。也許過不多久,這羣樸實的戰士們裡,有很多將長眠地下,有的則終身殘疾。但正因爲有人敢於犧牲,纔會換來更多人的安居樂業。

想到這些,他的眼眶微微溼潤,心緒激動下,生怕開口會哽咽,索性躬身拱手,朝臺下的官兵深深的施了一禮。官兵們都驚呆了,反應過來後又是拜伏在地。臺上的諸人趕忙跪倒,孫應元等也是感懷於心,黃得功忍不住直起上身攥起右手拳頭朝上舉起大聲吼道:“願爲聖上效死!”

臺下官兵們一致攥拳揮手,用全身的力氣吼道:“願爲陛下效死!”開始吼聲雜亂,逐漸整齊劃一,聲震雲霄。

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九十章 平息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六章 皇莊2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