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

乾清宮的一座偏殿內,四角放置的數個銅盆散發着涼氣,盆內的冰塊正在一點點融化,殿內溫度舒爽宜人。

崇禎踞坐於龍椅上,正在聽取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整頓後宮的情況彙報,王承恩依舊侍立在側,

前番皇帝在處置晉商之後莫名大發雷霆,王德化被皇帝用茶杯砸破腦袋;司禮監秉筆兼內官監掌印王之心更慘,因乾兒子杜勳出任宣府鎮守太監期間行爲不法,對晉商勾結宣府軍將交通建奴一事放任不管,且在其中大肆受賄一事而受到牽連。

錦衣衛查抄杜勳在宮外的府邸家產,共得銀八萬餘兩,宅院兩處。

王之心在皇帝的逼迫下,親自監刑將杜勳杖斃。事後王之心明智的選擇了獻銀乞活,忍痛將多年積累的家產獻出大半,用二十萬兩銀子才求得了去天津養老的敕命,算是舍財保命了。

王德化自崇禎在信王潛邸時便跟隨身邊,知道這位主人雖然性格急躁,但對身邊伺候他的人一向極爲寬容,從未見皇帝發過如此大的火。

驚懼之極的王德化恐步王之心的後塵,他才五十多歲,還不想早早歸鄉養老,他立即帶人對後宮的所有太監宮女進行了全面篩查。

王德化安排親信在宮內揚言,凡有檢舉可疑人等者賞銀五十兩,知情不報者即刻杖斃;投案自首者視情節輕重論處。

此舉果然奏效,隨後不斷有宮女雜役前來檢舉可疑人員和事項。在上萬太監宮女的大內,想保密太難太難了。

經過查實,交通內外的太監宮女有二十八人。多爲將宮內皇帝、皇后、皇子公主以及貴妃的隱私泄露給某人,以換取銀錢之用。這些人大都是能接近帝后或是其身邊親近之人,然後將其見聞泄與宮外。

天家無小事。別看他們傳到宮外的都是今日皇帝與皇后下棋、皇后與貴妃不合、皇帝因某巡撫奏摺發怒,太子因背錯論語被皇帝責罰等諸如此類的小事,但在有心人的細緻分析下就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大致判斷出皇帝的目的和喜好。

就在調查期間,尚膳監和御用監突然有太監自盡。一爲服毒,一爲上吊,死因不明。

尚膳監服毒而死的是一名掌司,負責掌管食材採買及宮內食用。十幾歲進宮,在尚膳監二十餘年。平日裡寡言少語,很少與他人打交道。事後搜索他的寢室,在牀下發現砒霜一包,宮外宅院一座,宅院地窖裡搜出白銀兩萬餘兩。宅中僕役都是京城人士,受僱於他。因他很少出宮,所以幾名僕役對這位主人知之甚少。

御用監上吊的是一名典簿,平素爲人和善,人緣極好,只是不知何故突然自盡。這名典簿在京城也有一所小宅院,家中只有一名老僕,也是其花錢僱傭,平日負責看門和打掃庭院,對其主家日常行爲一無所知。

王德化聽到有人自盡,立刻聯想到皇帝發怒時所說的話,不禁驚出一身冷汗。這兩人定是心懷叵測,有不可告人的圖謀。尤其尚膳監這名掌司,他的位置太重要了。他若是有了什麼不軌之心,那可就是滔天大禍。

但兩人即死,所有事情就無法追查了,兩人在宮內沒有交好之人。

尚膳監那名掌司一向獨來獨往,對人也是不假辭色,衆人也不喜與他打交道。

御用監劉姓太監雖然人緣不錯,但並不與人深交,衆人對他的評價就是:一個好人。

雖然這二十多人中有人是自首的,但王德化還是下令全部杖斃,併名其所在宮殿監司所有人等觀刑。看到被打成一灘爛肉的前同僚,所有宮女雜役俱是膽戰心驚,當場嚇尿褲的、昏厥的、嘔吐的不在少數,大多數人晚上都做起了噩夢。

崇禎對王德化的處置還算滿意。經過這次淨化行動,宮內應當會更加安全,家人的安危得到更大的保障。

兩名自殺的太監就隨他去吧。崇禎不認爲會是暗地裡有某個組織想對皇家不利,這些人說穿了都是利益驅使下的個人行爲,他拿正德帝和哥哥天啓之事作伐,不過是想敲打王德化等人,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瞎子聾子,所有事情都在自己掌控之中而已。

崇禎看着滿臉是汗的王德化,開口道:“事情做得不錯。你是我潛邸舊人,現在貴爲內相,要明白今日的榮華富貴是誰給你的!只要我朱家在,你等才能平安富貴!要是大明江山易主,你等下場如何不言自明!往後要用心做事,莫要犯了禁忌!否則朕決不輕饒!”

“老奴明白!皇家纔是老奴等的家人和依靠!那些外臣終不可信!皇爺放心,老奴今後定會教宮中如鐵桶一般,皇爺一家人儘可安心!”王德化連忙保證。

這時一名小內監來到殿內,跪下磕頭後稟道:“皇爺,皇后遣奴婢來稟報,說是午時請皇爺去用膳!”

崇禎認得他是坤寧宮的內侍,於是笑道:“回去告知皇后,朕一會便去!”

小內監磕頭後起身離去。

崇禎道:“朕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去吧!”

王德化磕頭後躬身彎腰出了殿。

崇禎對身側的王承恩道:“大伴,朕想重開東緝事廠,想委你提督。你考慮好之後,朕會讓駱養性配合你抽調人手。”

王承恩聞言後既喜又憂:提督東廠後便是司禮監二號人物了。據他所知的宮中秘辛,東廠提督太監權利非常大,文武百官,天下百姓皆在其監視範圍之內,包括錦衣衛,也是被其監視的對象。提督太監只需對皇帝一人負責,其他任何人無權指派他。

他語含不捨的道:“皇爺,您讓老奴做什麼都成。可東廠在紫禁城外面,老奴接了差事就得離開您的身邊,老奴心下不捨得!老奴要是走了,誰伺候您吶?”

崇禎笑道:“天下之人莫不是爲了名利二字。別人一聽這種好事,馬上喜不自勝,想着如何利用權勢爲己謀利!你倒好,想的是走了誰來伺候朕!東廠權利太大,若是握於劉瑾、魏忠賢之流的手中,那實是太阿倒持!你是朕最爲信任之人,東廠交於你手,如朕親臨一樣!”

王承恩垂淚道:“老奴說句大逆不道之言!在老奴心中,皇爺便如老奴親弟弟一般!乍一離開,老奴實是不捨!老奴也非貪戀權勢之人,老奴且把廠子開起來,等皇爺尋到忠心可靠之人,老奴便交於他,還是回到皇爺身邊伺候您!”

崇禎站起身來揹負雙手向殿後行去,邊走邊道:“都隨你!朕也捨不得大伴!李二喜暫且跟着朕,你那個外侄王世勤做東廠掌刑千戶!”

王承恩急忙跟上,二人出了乾清宮後門,徑往後面的坤寧宮而去。

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七百六十四章 進軍西域、 逆賊成擒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