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絕戶計(三)

堂外風雪鼓盪,不時有急風捲起的長嘶,一聲聲如撕殺的沙場,或也如英宗的心間。

但他突然笑了起來,把那份密約遞給了丁一:“除了生孩子之外,我在此間,有時也會想些往事,人閒着總是難免會推敲着過往的得失。”對於大明來說,得失之大,也許莫過於那張龍椅了,但英宗接着又說道,“王先生有些事是不太高明的。”他說的王先生,指的自然就是漸被大明朝廷所忘記的王振,導致了土木堡慘敗的王振,“或是說,很不高明。”

丁一也笑了起來,若論軍事,王振那豈是不高明?那是負分好麼?比零分還可恥的水平!

得多腦殘,纔會幹出那樣的事?得對敵我力量的判斷,弱到什麼程度,纔會在宣大防線被攻破,還想着回鄉誇耀聖眷?所謂事急從權,韃子鐵騎在後,王振還想着踏壞農作物,家鄉的人們會罵他,這真的就算軍事零分,都知道趕緊跑的了。

“朕不怪王先生。”這是丁一這次來訪,交談至今,英宗第一次用上了皇帝的自稱。

只聽他很堅定地對丁一說道:“天子富有四海?在太祖、成祖的年間,或是如此,到了宣德年,就不見得如此了;到了朕登基之後,朕總是不太甘心的。”他頓了頓,卻吟起一首詩,那據傳是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寫的,“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披被。”英宗吟罷,卻向丁一嘆道,“勤政是件苦差事,但也須有政可勤啊,無丞相,卻有內閣……”

他說得斷斷續續。沒有什麼邏輯可言,似乎就是想到哪裡說到哪裡。

不過丁一能明白他的意思,無非就是在述說着,相權與皇權之爭。其實這中間。是有偏頗的,至少在正統年,也就是英宗登基之時,相權不見得就完全把握在大臣的手裡,如果不是土木堡之役,導致了大量的勳貴失陷,大明的相權和皇權角力上,大體上還是皇權有優勢。

“你考慮清楚吧。”丁一併沒有去替英宗做決定,自從英宗被囚,替人遞話出來教丁一背叛他的時候。丁一已真真正正把他當成自己朋友兄弟,在這大明世間,李賢、商輅、英宗這三人,就是丁一視爲親人者,而其中商輅要略爲疏一些。

因爲當時有人要趁丁一不在金魚衚衕的大宅院裡。要圖謀丁某人的家產。商輅得知之後,報了信就溜回家去,倒是李賢,一介文人,硬是身着袍服在那金魚衚衕那丁宅之中坐鎮,因爲他當時畢竟是五品高官,那些想對丁一動手的人。忌憚他的官威纔沒敢下手。

而英宗在回到京師之後,託人遞話教丁一背叛他,可以說是掐死了他自己的生機,來成全丁一,以免得丁一被他所累。所以在丁一的心目之中,英宗與李賢。就是他可以相信的兄弟,可以把後背交給他們的朋友——人在世上,不可輕信他人;但若世間無一人可信,那必是可悲也必定是失敗的。

君主立憲,對一個國家來說。自然是有利的;對於百姓來說,也是有利,要加賦加稅總得依照法規來辦,而不是上面要收多少就收多少,父母官甚至差役頭子上下嘴皮一碰,想加一毫火耗就加一毫,想發民夫去幹活就來徵派;對於官員,更不用提,不用擔心因着皇帝不高興,便把自己擼了官職,甚至滿門抄斬……當然,這中間必然還有許多問題,但相對於封建王朝來說,那就是一個飛躍性的社會轉型。

但對於君主而言,毫無疑問,絕對是最爲吃虧的。他將失去了口含天憲的特權,也完全失去了爭奪相權的可能性,連軍隊和官員也將國家化——事實上,一百多年後的英國,也不是在光榮革命之後,就馬上建立起憲政,而是由着光榮革命這個起點,資本新貴和大地主之間,逐步所達成的政治妥協

“若如晚唐,則縱是國猶存,實也亡。”英宗緩緩地說出了這麼一句話。大唐晚年,各藩鎮爭皇帝、打內戰,真的就如他所說的,名存實亡。所以他也拿不定主意,而偏偏英宗又很門清,他根本就沒有可能召集羣臣相議,也沒有時間可以給他慢慢斟酌,所以他想聽一聽唯一可以商量的人的意見,“若如晉是我……”

丁一搖了搖頭道:“我不是你。但若是你問我,無非兩害相權罷了。”說着丁一就給英宗拆分開來,“唐末之禍,在於親兵牙鎮,軍隊沒有實現國家化,所以這立憲宣言裡,所說的軍人不問政治,也就除非分裂國家或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否則大明的軍隊,也不應在華夏的土壤上,向百姓揮刀。至於皇室的權利,保留錦衣衛爲天子親軍,你別忘記,五千新軍,足以打下雲遠五府一宣一藩之地。”

英宗聽着點了點頭,卻不料丁一緊接着又對他說道:“若大局抵定,至多十年之後,我便出海,去爲大明打下大大的疆土,到時,你若覺得這立憲之制不妥,”丁一聳了聳肩,笑了起來,“你不認賬也無妨的,十年,足夠把錦衣衛練成合格的新軍,如果你願意的話……不過如果你這位子再傳上幾代,只怕就翻不過來了。”

“何以如此?若是後輩之中,有漢光武一般的人物……”英宗正聽得露出笑意,先試上十年,如事不可爲或是不如意,便依丁一所說的,重新收攬大權。不料卻隨即被丁一潑了一頭冷水,於是便分辯起來,“……或是本朝太祖一般雄才大略……”

丁一訕笑道:“所以叫你想清楚,十年,就是一個限度,這一代人,他們尚能畏懼皇權,只要你手上有精兵一支,以雷霆犁穴之勢,拿下京師諸人,其他地方,說不定也就傳檄可定了,總之,還是有希望的。但要是過了十年這個坎……”

英宗揚起手,示意丁一不必說下去了,他已然想通了,方纔不過是身在局中的緣故,被丁一這麼點拔,他哪裡還會想不明白?不覺苦笑着道:“是,便如現今,安有藩王敢言分封?”朱元璋在位時,弄的就是諸藩分封,要不然,明成祖也就是燕王,也不可能有實力反叛了。

而在此之後開始削藩,宗室當豬養,後來雖有宗室想搞事,都沒折騰出什麼浪花來。因爲宗室當豬養,已然就是一個共識了,大家都是這麼個認知。哪個藩王要是提分封,那必定會被提責想圖謀不軌。歷史上,後來也有藩王想蓄兵或是出封地,或是想謀反,結果全就是找死了。

所以過了十年這個坎,例如二十年之後,現在的這些二三十歲的人就到四五十了——這年代的人,平均壽命也就三四十歲,所以纔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說不好這時節的青壯因着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死了大半。那麼到時的青壯就是現在不到十歲,或是現時十歲左右的人,若從現時就以憲政行,這些人自小長大就習慣了在憲政的社會結構下生存,要讓他們接受已成爲國家象徵的皇帝,突然變成口含天憲、可決生死的天子坐在上頭,他們怎麼肯?

別說軍隊,軍隊到時也是由這些人組成的啊,要煽動得那批人跟着英宗收權,就算頭領人物封官許爵說服了,下面的軍兵只怕也不肯啊。所以丁一所提的問題,是很實際也是很現實的事,這就不由得英宗再度陷入沉思之中。

“先提國祚不續,再教我十年後做反覆小人。”英宗擡起頭來苦笑道,“如晉,這兩件事,任何一樁教第三人得知,你便是身名皆裂啊!”不單性命堪憂,而且名聲也臭得不行,英宗並沒有誇張,因爲丁一給他說的這兩件事,是同時在謀算着皇權和相權、皇室和士大夫層。

丁一併沒有什麼情緒波動,只是把那杯涼了的茶,拿起來喝了,點頭道:“是。”

“你把心剖出來給我看,我爲何不信你?”英宗說着,原先茫然的眼神,卻便漸漸堅定起來,伸手拿過丁一喝了一半的涼了的茶水,一飲而盡,“便這麼辦!”若說信任,英宗一旦信任了某人,那真的是信者不疑,如他相信王振一般,幾十萬大軍隨王振這軍事負分去擺佈,他也沒有什麼意見。

當下取了筆墨,在那份密約下面那些署名的參與者,專門留出來兩個空位上,英宗毫不猶豫寫上了自己的名字,並蓋上隨身的小印,然後他微笑着把筆遞給丁一。丁一接過筆,如接過一根千萬均的定海神針,這不是小小的一支筆。

因着對他的信任,英宗便這麼把碩大的帝國的命運,交託到丁一的手裡。

這意味着,如果丁一他們能順利達成目標的話,大明王朝的皇帝,將不再是以前那一言九鼎的天子,而是二元君主立憲的君主——君主和類如議會的機構都會權掌管法律;而在丁一落筆之前,現時在大明皇帝,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

什麼叫信任?這就是信任!

第4章 新君(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一)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二)第4章 出印度洋(十四)第7章 風蕭蕭(十三)第113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五)第6章 歐洲(十七)第8章 決鬥(十)第6章 歐洲(十一)第7章 辭京(二)第1章 入埃及(十八)第6章 歐洲(五)第4章 出印度洋(二)第5章 奪門(三)第110章 血腥序幕(七)第3章 心如鐵(十六)第3章 憑陵雜風雨(三)第7章 猙獰(十五)第82章 雄雞一唱(一)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三)丁一的奮鬥l六第8章 決鬥(六)第3章 心如鐵(十七)第38章 勳貴(二)第54章 離別易銷魂(五)第3章 永鎮廣西(十)第83章 其血玄黃(二)第8章 轉進(五)第3章 永鎮廣西(十四)第2章 定埃及(十)第8章 轉進(十)第1章 督廣西(十二)第6章 萬事開頭難(六)第5章 君臨(一)第84章 虎脫柙(二十)第3章 永鎮廣西(九)第4章 新君(十七)第4章 出印度洋(六)第9章 風*流*眼(三)第8章 決鬥(九)第6章 歐洲(三)第43章 幽懷恨無句(十三)第8章 轉進(十三)第37章 幽懷恨無句(七)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一)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一)第9章 風*流*眼(二十)第3章 永鎮廣西(一)第3章 永鎮廣西(四)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七)第8章 決鬥(七)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七)第3章 立儲(二)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七)第11章 日久見人心(五)丁一的奮鬥七第75章 把吳鉤看了(八)第77章 閒遊獨木橋(七)第83章 其血玄黃(三)第3章 憑陵雜風雨(三)第83章 萬事皆備(二)第4章 出印度洋(三)第6章 傷別離(七)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五)丁一的奮鬥二十五第84章 虎脫柙(三)第7章 猙獰(十一)第70章 翻雲覆雨(一)第8章 轉進(十五)第7章 萬事開頭難(七)第7章 考較(一)第23章 視死忽如歸(一)第2章 定埃及(九)第2章 遠航(三)第2章 憑陵雜風雨(二)第6章 傷別離(十九)第30章 或言堯幽囚(三)第32章 或言堯幽囚(五)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九)第6章 傷別離(六)第79章 翻雲覆雨(十)第6章 傷別離(二十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九)第25章 江山萬里煙(十五)第1章 入埃及(六)第5章 忠義無雙(八)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三)第2章 定埃及(一)第23章 江山萬里煙(十三)第96章 萬事皆備(十五)丁一的奮鬥l六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九)第3章 爪哇(三)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第39章 尺土是漢天(六)第5章 君臨(八)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九)第7章 猙獰(十一)第3章 飛地(十五)第3章 永鎮廣西(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