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戰爭紅利

“秋收剛過,今年的糧食算是都打下來收入倉中了,這一年無災無害,算是一個豐收之年,百姓倉中滿滿,朝廷也就有了底氣,這次咱們就兩面開打,韓僧壽領兵去遼西,高甲則率兵去河西。早點打完這兩仗,到時朝廷還要再來一次北伐,掃蕩草原。”易風對目前的局勢很是滿意,照這樣下去,很快朝廷就能內外諸平。

易風很高興,可政事堂那邊卻個個愁眉苦臉的,尤其是民部尚書樊子蓋,更是已經打了好幾個摺子上奏請辭了。

原因很簡單,雖然如今政事堂的宰相們管不到軍事了,可打仗還是得要錢糧武器,這些卻是得政事堂負責籌備的。將士動員這些還好說,可糧草調拔轉運,武器的供給,這些可是相當費力不吃好的工作。不管怎麼努力,可總難讓前線做到十分滿意。

眼下遼東因爲李靖奪了遼東城幾十萬石糧食,算是給政事堂的宰相們減輕了一個大大的負擔。但是,一打起仗來,那本就很高昂的軍餉負擔之外,還得發放大量的賞賜、撫卹,幾十萬軍隊的調拔和供給賞賜,幾十幾百萬根本不夠塞牙縫,在民部的開皇十九年軍費支出計算表上,今年的軍費開支早超過了一千萬貫,這還只是新皇即位之後的軍費,還沒有算上之前的那些費用。皇帝即位不過短短兩月,軍費支出就已經達到千萬,這讓政事堂九個正副宰相都有集體辭職的打算。

皇帝的新軍制下,幾十萬北衙軍都是得發軍餉的,而且軍俸不低,此外二十萬突厥降軍。如今算是朝廷的僱傭軍,他們也一樣要拿軍俸糧餉。再加上南衙和邊軍的部隊,他們雖是義務兵和府兵,平時不拿錢,可一旦召集起來參戰。卻是得給不低的津貼。而軍俸還只是佔軍費開支的極小一部份,大頭還是賞賜和撫卹,尤其讓樊子蓋叫苦的是皇帝還給他的士兵們都買了什麼保險,平時士兵們把每月百分之一的薪俸上交買保險,朝廷還要再貼進同樣數量的錢進去,然後無戰事還好。可一旦遇有戰事,這個士兵死了或者傷殘了,朝廷就得支付上一大筆錢。如果是戰死,最高得支付該士兵平時薪俸的六十個月保險,相當於一次性支出五年的薪水。而賞賜也實在是豐厚。一場大戰下來,就是幾百萬的軍費支出。

眼下遼東戰事要擴大規模,河西又要派軍出征,加之皇帝又要在這個時候遷都洛陽,加上朝廷先前已經開始的運河工程,這簡直就是到處都在要錢。

朝廷的稅賦基本上固定的,給天下百姓均田,然後徵收租庸調。除了這個稅收外,其餘的商稅什麼收入太少。樊子蓋這個錢袋子,也不禁巧婦難爲無糧之炊。

樊子蓋被逼急了之後。連上三道辭職奏章,被易風直接否決之後,乾脆又上了一道奏章,以民部的名義,向皇帝的內庫借錢一千萬貫。

看着這道奏章,易風不由的笑了。這個樊子蓋膽子還是滿大的,敢跟皇帝開口借這麼多內努。不過看着這個奏章。易風也意思到,隋朝如今的稅賦政策。已經有些落後跟不上朝廷發展的節奏了,大隋有錢,天下承平,商業流通,當然會很有錢。可朝廷的稅制卻太落後,導致朝廷根本收不到稅收。後世的人除非去開店開公司,否決一般都感受不到稅務跟自己有什麼關係。但實際上,後世每一個人都在爲國家交稅,只是國家的稅都隱藏的很深。你買的每件商品,其實在流通的時候都已經交過稅了,流通的環節越多,那麼最後轉嫁到商品上的稅也就越多,最後其實也都轉嫁到了消費的老百姓身上,只是沒有額外的從大家手裡徵稅,因此大家感受不到罷了而已。可這個時候,稅收制度太坑爹太落後,朝廷基本上沒有什麼商稅、關稅,更別說什麼房屋稅印花稅個人所得稅這些人。朝廷最主要的稅還是租庸調,這其實就是相當於一種人頭稅,國家把地分給百姓,然後按丁來收稅,男子二十一歲以後算成丁,每丁每年向國家輸粟2石,爲租;輸絹2丈、綿3兩(或布2丈4尺、麻3斤),爲調;服役20日,稱正役,不役者每日納絹3尺(或布3.6尺),爲庸。若因事增加派役,則以所增日數抵除租調,“旬有五日免其調,三旬則租調俱免”,並限定所增日數與正役合計不得超過50日。說到底,這其實就是丁稅,也就是人頭稅。這個稅是固定的,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朝廷的收入因此也很固定。靠這點收入,平時維持支出是夠的,可遇到戰事、災害什麼的,就不夠了,因此最後不免加徵加派,然後那些普通的百姓負擔不起,結果就流民遍地再四處田荒蕪,再就是盜賊蜂起,叛亂四起了。

朝廷的這種稅,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平均攤派。雖然說平均兩字看起來很公平似的,但實際上這卻是最大的不公平,因爲普通的百姓跟那些豪強大戶是不能比的,普通百姓交一百文錢稅跟那些大地主交一百文錢稅豈能是一個意思?

稅收的精髓就應當是從最少的羊身上,收到最多的羊毛,而且還要聽最少的羊叫。換句話說,有錢的人得多交稅,錢少的人少交稅,但又並不是簡單粗暴的向富人直接徵稅,得有技巧,讓富人們感覺公平。就好比易風在懷荒時弄的工商稅一樣,商人們是最有錢的一羣人,通過工商營業等各種環節向他們徵收稅收,而不是直接攤派,那就顯得公平的多。而朝廷也能收到更多的稅收,且不用聽到納稅人的紛紛抱怨。當然,具體的情況,不會這麼簡單。

易風對於如何改革當前隋朝的稅制,讓朝廷既能增收財政,同時又不引發社會動盪,也還在思慮着。

而現在,樊子蓋要向他借一千萬貫,易風沒有猶豫的批了。

不過他並不是直接自己拿出錢來,易風當然有這麼多的錢,但他有錢也拿不出這麼多現錢來,易風的解決方案一如既往,直接讓朝廷向銀行借款,而銀行的錢,其實並不只是來自他一人,而是來自無數存錢入銀行的儲戶們。百姓們的錢最終通過銀行,又借給了國家,兜了一個圈子,朝廷從老百姓手裡拿到了錢,但是換了一個模式,這錢是要還的,而且還要利息。

對於這個結果,樊子蓋是又喜又憂,喜的是自己獅子大開口,向皇帝要一千萬,結果皇帝還真的馬上就給他把這錢弄來了。但讓他憂的是,這錢居然是從銀行借來的,不但得還,還得要算利息。年利率爲百分之六,已經算是銀行裡給出的最低利率了,可一年光利息也還得六十萬,五年還款期,五年後連本帶利要還一千三百萬。朝廷現在一年的稅賦收入有多少?樊子蓋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來,五年之後要如何還上這麼一筆鉅款。而且這仗還剛開始打呢。

易風倒是不那麼擔心,還笑着安慰望着那張貸款協議發呆的樊子蓋:“其實也不用那麼擔憂,等朝廷大軍攻佔了遼河平原,甚至是遼東半島之後,多少個一千萬都回來了。”

“就算奪了遼東半島也賣不了幾個錢吧,那偏僻地方?”樊子蓋不信。

“你這是老觀念了,遼河平原那麼肥沃,可以開墾多少耕地?每年可以收穫多少糧食?而且遼東半島的藥材、木材甚至是牲畜、礦山,這些難道都不值錢?朝廷開發不過來,可以承包出去給私人開發嘛,朝廷坐收利益就好。土地是無價的,一塊遼闊的遼河平原,加上一個遼東半島,別說一千萬貫,就是一億貫,都是包賺不虧的。戰爭除了輸,只要打贏了,就絕對不會虧本,只會發財。別看給將士們的賞賜撫卹很多,可完全是值得的。”易風向樊子蓋說道。

“可戰爭總是有風險的,現在朝廷拿這麼多錢來打這一仗,這錢還是借來的百姓儲蓄,萬一,臣是說萬一失敗的話,到時朝廷怎麼辦?”

“車到山前必有路,戰爭雖然沒有必勝的道理,但只要我們計算精確,那一樣不會有多少失敗的可能。”

樊子蓋坐在那裡想了許久,最後突然道,“那微臣想要再借一千萬。”

易風愣了一下,“再借一千萬,你還的起?”

樊子蓋狡黠一笑,“臣是沒那個本事,但臣相信陛下有這能力。”

易風忍不住失聲而笑,最後只得搖了搖頭,沒想到這樊子蓋平時這麼嚴肅的一人,居然也有這種時候,不過想了想還是道,“可以,追加一千萬也不是不可以,反正朕是絕對有把握能把這些錢還回去的。”

“那臣就沒有什麼問題了,有了這兩千萬,遼東戰事、河西戰事還有遷都洛陽、開挖運河等,都不用再擔憂沒錢可用了。”(未完待續)

第73章 地下軍工坊第175章 賞功第112章 種子第302章 發難第289章 買買買!第36章 高陳聯姻第299章 卓爾不羣第432章 封建第318章 八帥第140章 野狐城第522章 逃第187章 陌刀第180章 長寧公,長寧王?第290章 狹路相逢第341章 反詩第224章 彪悍的妹子第118章 根基第38章 打臉第367章 戰長街第447章 易風的十三封求援信第93章 霸府第351章 願做太上皇第419章 將功贖罪第318章 八帥第536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206章 絕路第65章 英雄會第234章 爭春第515章 親征第379章 下一盤大棋第536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556章 前軍夜戰遼河西,已報生擒高句麗第315章 放心丸第343章 副相第17章 燕雲十八騎第169章 不可阻擋第375章 左右逢源第502章 楊素第381章 大肥羊第429章 跟我上牀是你的榮幸第431章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第440章 胡馬度陰山第25章 重口味的木蘭第56章 我願意!第102章 隔山打牛第257章 遊俠第44章 陳雄必須死第1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70章 無窮之門第363章 梅開二度第70章 借將第499章 太子薨了第396章 雪夜(四)第515章 親征第156章 敗了第123章 論功行賞第244章 劍拔弩張第518章 奪城第446章 小心高熲第521章 誓不退兵第69章 義薄雲天竇建德第431章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第407章 玩個狠的第514章 大運河第2章 逼婚第100章 頭把交椅第571章 萬事俱備,東風已起第490章 盡在掌控第422章 糧草百萬、甲四十萬第300章 御駕親征第22章 同心第60章 龍膽第76章 打鐵匠尉遲恭第89章 前倨後恭第282章 謠言四起第271章 張三第303章 漁翁得利第427章 奇貨可居第571章 萬事俱備,東風已起第5章 赴湯蹈刃第107章 邊荒集第519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369章 嫌疑第232章 進擊的楊諒第54章 條件第537章 伴君如伴虎第487章 陰謀 陽謀第26章 造反三要素第435章 高興的太早第1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507章 名將對決第31章 賭鬥第282章 謠言四起第176章 人面虎第452章 處 女 戰第437章 南下第555章 想象很美好第432章 封建第465章 血戰烏沙堡第77章 先收一點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