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兵過雁門

河東,太原。

楊勇在太原稱帝后,定太原爲北都,以西城晉陽宮爲北都宮城,又將晉祠列爲皇家內苑。西城的諸多宅院府第,盡皆被楊勇徵用,然後賜予太原擁戴他稱帝的元佐文臣武將們。高熲做爲新朝的元佐首勳之臣,被楊勇加封爲太師加太尉,位列三師兼三公,又晉封尚書省尚書令,齊國公,加上柱國,食邑五千戶真食封三千戶,另封高熲三子爲郡公,五個孫子不論長幼皆爲縣公。追贈高熲父高賓爲太保,並晉代忻州等十三州總管。並特賜高熲贊拜不名,自今已後,雖有愆罪,但非謀逆,縱有百死,終不推問。

那棟原本屬於太原王氏別府的大宅如今高懸着太師府的牌匾,門前列戟,左右各蹲着一隻銅鑄獅子,朱漆大門,甚至在街頭還新立了一座石刻的高大三重牌坊,上面刻着高熲的各種官職爵位皇帝御賜封號。

這些極致的榮耀,高熲卻並沒有多少高興。

十幾年來,他費盡辛苦的保太子,如今太子終於坐了龍椅當了皇帝,可他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

原因很簡單,楊勇不是唯一的皇帝,除此之外還有楊廣楊秀兩個皇帝,一個佔着關中一個據着江東。最最要命的是,新冊封的皇太孫居然不是皇帝親生的,而是楊廣的私生兒子,現在楊廣也給楊林冊封爲太子。高熲坐在桌前,面前擺着一張地圖。

地圖上,圈圈畫畫,滿是記號。

一個龐大的大隋王朝。如今卻有三個皇帝。

哎,高熲長嘆一聲。他相信皇帝是被楊秀弒殺的,而原因,如今也基本上清楚了。皇帝聽聞代北大捷,便打算開始結束總管制度。廢除親王分鎮各地,統州率民的制度。改以施行由太孫提議的省州縣三級制度,並繼續封建宗室。繼分封了漢王與皇帝兄弟的四子外,這次皇帝打算直接把秦州總管府撤消,然後把秦州總管蜀王楊秀封到東海的琉球島做琉球王。皇帝的這些舉措,高熲是很支持的。如果不是楊秀膽大包天弒君篡位。那麼此次北伐勝利之後,政策推行下去,用不了幾年,大隋的宗室諸王都將分封到南疆,各總管府也都將撤除。設立諸行省,兵權重歸朝廷中央。那時,太子繼位,天下將是太平的,繼位也會是平穩的,而絕不會有如今這樣諸王稱帝,割據天下的情況。

楊秀在大興稱帝,他現在控制了京師。還有隴右大部。隴右剩下部份地區,如今卻是有楊素統兵佔據着,楊素和史萬歲手裡有十五萬西路軍。不過他剛剛在靈州大敗達頭,雖擊敗達頭十幾萬兵馬,可自己也損失了八萬騎,所調撥的騎兵幾乎損失殆盡,如今手裡加上俘虜的突厥軍一起也不到十萬。不過雖然西路軍元氣重傷,可楊素、史萬歲之名卻也是相當煊赫。楊秀京師弒君篡位。利用先手之機,又恰逢諸王出京。將相在外,他控制了關隴大部份地區。可楊素和史萬歲兩人卻根本不理會楊秀。至今未接楊秀的詔書,不過因爲楊素和史萬歲各自支持晉王和太子,因此西路軍如今也分裂成兩部份,楊素、史萬歲各領一軍,楊素駐靈州,史萬歲駐涼州。楊素佔據着河套靈州、豐州,史萬歲佔着涼州、甘州、蘭州,都不肯表態承認楊秀。

而楊廣重回到坐鎮了八年的老巢揚州,奪了楊俊的兵權,自立稱帝,淮南、江南等舊部紛紛響應,大部都支持了楊廣。而就在今日,太原朝廷又收到一個消息,代荊州總管河間王楊弘,已經正式倒向了楊廣。荊襄江漢之地,頓時盡歸楊廣,而如此一來,楊廣長子韓王楊昭的益州大總管府諸州也與楊廣控制的州縣連成一片,長江以南,幾乎已經盡歸楊廣,江北的淮南、荊襄也基本上歸楊廣。

其餘的太原朝廷現在控制着雁門關以南的河東地區,以及整個河南,還有河北的南部。

而河北北部,河北代北,則由皇太子楊林控制着。

三個皇帝,天下的疆土則被分成了四大塊,以及隴右河西的兩小塊。

總的來說,其實是楊秀、楊勇、楊廣、楊林這四大勢力,楊素原是楊廣一系,史萬歲是太子一系,不過眼下兩人在西北,態度也是難料。

四大勢力中,論起地盤來,無疑卻是楊廣擁有最大,江南、淮南、荊襄、巴蜀,都歸楊廣,基本上原來揚州、益州、荊州三大總管府的地盤都被楊廣接收了。不過,嶺南地區那大片疆土,現在還沒有表態,似乎保持着中立,不過嶺南多是俚越土著,並不能影響到如今的大局,可以暫時忽略不計。

若論兵力,無疑則是楊勇和楊林兩個相當,數量相當,精銳也是相當。楊勇在太原附近就有二十五萬左右的兵馬,另有兩萬突厥降兵,然後河南河北之地也有數萬的兵馬,若把府兵都徵召起來,楊勇所有的兵力大概能湊個四十萬,其中精銳青壯就有不下二十萬。但楊林同樣兵強馬壯,雁門關外就有二十萬,加上留守的,同樣不下三十萬。其中還有十三萬突厥軍。此外,楊林還押契丹等三蕃,三蕃又有數萬胡兵。而論起兵精將勇,鎧甲精良,楊林更不比楊勇差。

實力最弱的反而要數楊秀,佔據京師,弒君篡位,現在勉強還控制着關隴,但真要打起來,楊秀肯定最先完蛋。到時討逆軍一到,定然會有諸多官員反水,將士起義。可高熲從另一方面來考慮,局勢卻又並非如此簡單。

兵力最強的兩方,楊勇和楊林卻是緊挨在一起,原本父子一體,如今卻反有可能要先分個你死我活,搞不好就是一個強強相爭,兩敗俱傷的局面。這方面,反倒是楊廣佔據極大優勢。他獨佔南方半壁江山,兵雖不如楊勇楊林,可地方糧足錢富,且在天下百姓之中還有很高的聲望,在貴族官員裡。也不乏許多支持者。現在他又還是楊林的親生父親,若楊林最終投向他,哪怕就是在河東跟楊勇先打起來,那麼楊廣也很有可能因此早一步入關討逆,誅除楊秀,搶佔京師。

原本楊勇是太子。楊秀弒君篡位,誅除楊秀後,自然楊勇繼位最名正言順,同時擁有河北河東河南,以及此次北伐的中路和東路大軍。最具優勢,接過天下毫無疑問。但現在,問題出在了楊林身上。

一切又變的撲朔迷離起來。

楊林支持楊勇,則楊勇就對其它兩個兄弟有絕對的優勢。楊林如果支持楊廣,則楊勇立刻處於極度的劣勢之中。

高熲又從懷裡取出了那封親筆信,仔細的看了起來。

高熲跟太子是兒女親家,多年來他又一直是太子黨的核心,與太子之間的關係太親密了。總之。自己跟太子榮辱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可現在。楊勇要完蛋了。

得不到楊林的支持,而且還成爲楊林的對頭,楊勇沒有半點機會在這次的諸王爭霸之中取勝。楊勇一完,他高家也得跟着完。

現在轉投楊林,會不會太晚?自己轉投楊林,他真的能相信自己嗎。他會不會將來過河拆橋,卸磨殺驢?楊林能接納自己嗎?高熲越想越覺得可怕。不知不覺中竟然出了一身的冷汗。他難以確認,那信上楊林的承諾究竟是真是假。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高熲又低頭看信。看着其中的兩句話,低聲唸誦,一遍又一遍。

三天後,雁門關上。

高熲站在關城上遠眺,旁邊是雁門守將韓僧壽。

“韓柱國,你以爲若我太原軍與懷荒軍交戰,勝負幾何?”高熲問。

韓僧壽鐵甲錦袍在身,腰懸寶刀,一副長鬚,勇猛不減當年。面對高熲的提問,他手撫長鬚,良久纔回道,“昨日某易裝出關,親自去細細觀察了一番太子的軍營,無絲毫破綻。其兵將鎧甲精良,士氣高昂,據說太子不但給麾下所有將士高薪厚祿優俸重賞,而且居然還給每個兵將買了什麼保險,若戰死者,撫卹之外還能額外得到最高六十個月的薪俸。懷荒軍毫不畏戰,甚至求戰渴望,我們拿什麼跟他們打?況且就算打贏了,那也絕對是兩敗俱傷,那時也依然是敗了,我們根本沒有能力再與其它人爭奪天下。”

“是啊。”高熲也是長嘆。“因此,我打算迎太子入晉陽,由太子監軍國事,統軍討逆,平定江山。”

“什麼?”韓僧壽以爲自己聽錯了,驚問。

高熲重複,“老夫要迎太子入關,監軍國事。”

韓僧壽這下聽清楚了,可依然震驚不已。“監軍國事?相國是欲?”後面的話韓僧壽一時沒敢說出來,實在是那番話從高熲的嘴裡說了來,太過讓人難以置信了。

“你我迎接太子入關,軟禁皇上,讓太子監國統領軍政,待平定二僞帝之後,到時再讓皇上禪位,傳位於太子,退居太上皇!”高熲這次把話說的明明白白,毫無半點疑義了。“韓帥可願與老夫一起?”

韓僧壽最初的震驚過後,迅速的權衡着高熲的提議,半響後,不得不承認,高熲不愧是執掌近二十年朝政的宰相,提出的建議就是好。皇上跟太子如今的關係,不打起來就是好的,想得到太子的支持,幾乎毫無可能。可如果他們真如高熲的計劃操作,那卻很有可行性。太原朝廷掌控的二三十萬兵馬,並不一定對楊勇有多少的忠心,如果他們擁太子入關進太原,把皇帝架空,這是沒問題的。而架空了皇帝,太子楊林就等於把太原朝廷的兵馬和幽州府的兵馬兩股勢力強強聯合,瞬間,太原朝廷的實力就能俯視諸王。

這兩支勢力合併,最終的贏家必然就是太子了,而做爲選擇支持太子的人,他也一樣會笑到最後。家族榮耀富貴,個人的功名利祿,全都保住了,還能因此大大收穫一筆。他之前怎麼就沒有想到呢。不過韓僧壽心裡暗笑,如果沒有高熲帶頭,這個計劃也很難實行。畢竟這雁門關上,他是元帥,可下面的兵將卻並不都是他的人。但有了高熲主動帶頭策劃這件事。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某願與相國共進退!”

“好,富貴一起,榮辱與共,爲了我們的家族!”高熲向韓僧壽點點頭。

太原朝廷的首相與元帥一起達成了共識,接下來的事情可就簡單的多了。高熲與韓僧壽在軍中都有不少的心腹部下,兩人各自依次分別找來他們。試探可靠之後再告訴計劃,然後再通過他們去掌控調動兵馬。很快,高熲和韓僧壽已經徹底的掌控了雁門關,掌控了在雁門關的這支軍隊,關鍵的位置上都換成了自己可靠的人。

馬邑城。

“齊國公奉皇帝旨意。前來犒軍。”

“哦?”易風正在看書信,來自京師的書信,這些天幾乎每隔一天,都會有一封書信自京中送來。不是李麗儀寫的就是蕭素美寫的,有時還有元家或者李家寫來的信。送信的人都是楊秀派的人,其用心已經是毫不掩飾了。不過對於楊秀這種公開的威脅,易風毫不動容。劉邦爲了逃跑可以把自己的兒女扔下馬車,項羽抓了他老爹。寫信給他要把劉老爹燉了吃,他甚至還回信說記得分他一塊。易風不敢說自己能跟劉邦一樣做到那樣的地步,可如今這個時候。也不會因爲妻妾在楊秀手中,就因此聽他指揮調動。易風一封信也沒給楊秀回,不過卻從旗衛隊、後勤團和飛虎隊三支特戰部隊中抽調組織了一批精銳,讓他們與特科三個情報部門配合,一起前往京師,組織實施營救行動。

“犒軍還不用勞駕高熲親至。看來那封信起作用了。”易風微微一笑,對着李密道。

“殿下認爲高熲肯支持我們?”李密激動道。

“若非如此。高熲何必前來。走,隨我一起前去迎接高相國。”易風哈哈笑道。

不多時。高熲攜韓僧壽款款而來,兩人皆身着樑冠襴衫玉帶束腰,掛着紫金魚袋,腰懸玉頭劍,裝扮的倒是極其儒雅。離的老遠,高熲和韓僧壽就向易風行李,“臣拜見太子殿下!”

“高相,韓帥,有勞兩位親來,快快免禮請坐。”易風見兩人那態度,心裡越發的已經肯定了猜測,當下滿臉帶笑。雙方一陣客套無比的寒喧之後,高熲終於奔向主題,“臣等特來迎接太子殿下入朝,監國理政,統兵討逆,安定天下,還天下太平。”

“這是皇上的意思?”易風問了一句。

“非也,這是臣與韓帥之意,另外也是雁門關上十萬守軍之意,相信其它將士官員,也都同意臣的看法。還請殿下率帥入關,入朝主政。”

易風笑笑,“請我入朝主政,那陛下呢?”

“陛下有太子殿下如此賢明之儲君代爲統御寰宇,自可安心享受美人歌舞,醉享太平。”高熲眼睛望着易風道。

“賀若元帥是什麼態度?”易風又問。

“暫時還沒有與賀若元帥提起此事,但臣相信,只要殿下率兵一入關,到時駐守北都的賀若元帥自然會大開太原城門迎接殿下入朝的。”

“哈哈哈!”易風這下也忍不住大笑了,他只是給高熲寫了一封信,闡述了一下如今的局勢而已,沒有想到高熲居然如此的配合,真是識時務者爲俊傑啊。“高相,有勞你操心國事,爲孤謀劃了。也多謝韓帥,某在此一併謝過了了。”

“事不宜遲,還請殿下立即率軍入關,好早日接管國政,掃清寰宇,平定天下,還天下黎明百姓一個太平盛世。”高熲起身躬腰行禮道。

“嗯,好。”

易風立即傳下命令,讓竇建德與李靖各率本部一軍兵馬隨韓僧壽入雁門關,而他與高熲隨後就來。

對於高熲,易風也還是留了個小心腰的,他把高熲先留到身邊,也算是扣了個人質,又特別交待李靖和竇建德讓他們入關之時,先派個仔細偵察一下,務必小心陷阱圈套之類的。誰也不能保證,高熲是不是使詐。

雁門關。

李靖十分小心謹慎,雖然是自己親舅舅來帶路,可李靖也沒有絲毫大意。一路多派斥候,特別小心,每經過一堡一塞,都要求立即派兵接管,韓僧壽雖心下有些不滿,但也全部滿足。等終於到了雁門關下時,李靖又先派了一個團的斥候先行入關,仔細的查探發現無事後,又還先派一個營入城,接管了關門,等一切正常之後,才親自帶着先鋒大軍入關。入關之後,也依然是老一套,派兵接管了雁門關,然後回報楊林。

李靖接管了雁門關的消息傳回來時,易風還剛帶着大部隊走了不到十里路,磨磨蹭蹭,走一會歇息半天。高熲看出太子這是還不完全相信自己,當下也只做不知,陪着易風一路上東聊西扯。等易風聽到李靖終於已經控制了雁門關後,終於是一顆心徹底放下心來,雁門關都送給自己了,楊勇高熲不可能玩的這麼大。

“傳我命令,加速前進,到雁門關內吃午飯!”易風笑着喊道,“所有將士皆賜錢十千!”

易風話一落,附近的將士們都興奮的歡呼。很快,從易風的身邊已經馳出幾名傳令騎兵,他們各舉一面杏黃大旗,上面是臨時繡上去的黑色大字,“所有將士皆賜錢十千”,舉着旗幟,他們縱馬沿大路飛奔,沿路之上,旗幟上的字跡極爲顯眼,所有看到的行軍將士們,無不歡呼,頓時士氣大增,個個健步如飛,士氣如宏,嘹亮的軍歌飛揚,直衝雲宵!

午時未到,易風已經率大部隊趕到雁門關下,李靖、竇建德、韓僧壽等一衆將校早出關來迎,易風騎着高大健壯的白馬,向他們揮着手,無比高興的策馬進入雁門關。

雁門關一過,太原已經在向他招手了。

)(未完待續)

第467章 棄子第132章 輪戰第69章 義薄雲天竇建德第242章 三朝洗兒第46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第332章 盡入彀中第55章 你得娶慕容薔薇第73章 地下軍工坊第491章 請降第535章 清算第281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384章 我下面給你吃第308章 揣摩聖心第256章 戲弄第243章 隱秘的戰爭第144章 黑虎掏心第283章 金屑酒第480章 三王稱帝第422章 糧草百萬、甲四十萬第242章 三朝洗兒第230章 虎視眈眈第536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205章 上天無路第173章 節度第553章 欽封戰神第276章 螳臂擋車第291章 嫡與庶第444章 高熲的算計第425章 得意莫忘形第264章 打狗何須看主人第514章 大運河第186章 坐山觀虎鬥第410章 滿滿的都是算計第19章 **和**不如第397章 突破下限第286章 先發制人第524章 朕不後悔第393章 雪夜一第354章 書生第563章 相親第146章 軍糧第173章 節度第122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549章 引蛇出動第78章 大海寺第5章 赴湯蹈刃第24章 吳興沈、蘭陵蕭第274章 白龍魚服第127章 火併第306章 攪屎棍第463章 捷報連連第234章 爭春第428章 不差錢第496章 打回關中第259章 暴利第465章 血戰烏沙堡第158章 勃勃野心第37章 季瑤第469章 絕戶計第330章 局中局第222章 連襟第437章 南下第156章 敗了第177章 效命第387章 諜中諜第225章 錢能通神第472章 如芒刺背的楊堅第176章 人面虎第456章 進擊的李靖第446章 小心高熲第389章 喂不飽第508章 改弦易轍第136章第253章 一戶養一兵第488章 監國攝政第124章 戰爭紅利第310章 拉攏第451章 李靖的增援第375章 左右逢源第19章 **和**不如第309章 過猶不及第363章 梅開二度第119章 殺第487章 陰謀 陽謀第3章 贅婿第218章 好飯不怕晚第196章 我看行第105章 奪兵權第60章 龍膽第554章 阻擊第123章 論功行賞第321章 可敬的對手第507章 名將對決第104章 狼騎第37章 季瑤第31章 賭鬥第391章 遲暮的王者第53章 父子相見第2章 逼婚第173章 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