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揣摩聖心

眼下朝中的情況是太子能力不足,而晉王得天下名望,楊堅夫婦一起打下了大隋的江山,眼看已經老了,可做爲嫡長的太子卻能力不足,偏偏嫡次子晉王賢名得著,天下舉重,楊堅不得不考慮到一個極爲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到底能不能把皇位傳給太子,太子能得能繼承好這個國家,而晉王又能不能接受太子繼位事實?

最重要的還是,太子有沒有能力接掌這國曆經幾百年分裂後重歸一統的王朝,能不能讓大隋的統治傳承下去?

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太子沒有這個能力,晉王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人擁護,正是基於此,歷史上最終楊堅把當了十九年太子的楊勇廢掉了,換上了楊廣爲太子。後世許多人因爲隋二世而亡,因此都說隋文帝一世英雄,結果最後年邁昏庸,到老了犯下了這輩子最大錯誤,就是廢太子楊勇,換晉王楊廣爲繼承人,以致於隋二世而亡。

但是這種純以結果論事的論調,易風向來就不太喜歡。純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不廢楊勇,真的就是一個好選擇嗎?要知道隋當時的情況,楊堅夫婦一生,可是經歷了北魏、南樑、東魏、西魏、南陳、北周、北齊、後梁直到建立大隋,短短不到一甲子,就經歷了九個王朝的興衰交替,這些王朝裡,除了北魏曾經一統北方,經歷了很長時間外,其餘的這些王朝,基本上都只是經歷二三十年短暫的存在就滅亡了。那些王朝的建立者,哪一個不曾經是一世梟雄,高歡、宇文泰、宇文邕、蕭衍、陳霸先等等,哪一個不是雄中雄。可是他們建立的王朝,卻連五十年都傳承不到就滅亡了。高歡的幾個兒子不斷的自殺殘殺。幾乎每個兒子都當過皇帝,可最終呢,一個不如一個。到了最後,更有後主高緯這樣的昏庸之君。把一個當時齊、周、陳三國中疆土最大,勢力最強的王朝給玩完了。南陳後主陳霸先,一介寒門起家,卻在當時世家門閥政治的江南,成就了霸業,平定了侯景之亂,掃平江南,建立陳朝。可結果呢。幾任皇帝之後傳到後主陳叔寶,跟高緯一樣的昏君,晉末以來,經歷東晉、宋、齊、樑到陳以來,幾百分割據江南的南朝,當年無數北方梟雄,都不曾攻過江南,南朝不少梟雄君王,甚至還多次北伐,打到洛陽長安等。飲馬黃河邊,可到了陳叔寶手裡,楊堅卻僅僅是一戰就滅了南陳。再又如北周。宇文泰當年在關中攜北魏皇帝建立西魏,以萬餘兵馬起家,最終卻打下北周一片天下。到武帝宇文邕時,更是雄才大略,早年隱忍負重,韜光養誨,對權臣宇文護百般隱忍,最終找到機會一舉剷除宇文護,重掌朝綱。然後指揮攻齊,數年而滅北齊。統一北方。可這樣的雄傑,本來大有機會一統天下。可卻年紀輕輕三十六歲就死了,結果長子宇文贇繼位,如同北齊後主高緯、南陳後主陳叔寶一樣的昏庸,開拓的本事沒有,昏庸的本事倒是和另兩個亡國同伴有的一拼,皇后就破天荒的立了五個,十九歲即位登基,才當了一年皇帝,二十歲就主動的禪位給才六歲的兒子宇文衍,自己終日縱慾,結果當了一年太上皇就死了,終於導致主幼臣強,最終北周宇文家的皇位被皇太后楊麗華的父親丞相楊堅給篡位了。

楊堅一生經歷九朝,自己的大隋就是從北周手裡篡取的。因此他對於繼承人的重要性,是相當清楚明瞭的。大隋才立國十餘年,並非那種已經傳承許久的王朝,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都還不穩固,這個時候對於繼承人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合格的繼承人,能傳承國家,而一個厲害的繼承人,更能讓王朝更加輝煌。楊堅想要的是一個如宇文邑一般的雄傑繼承人,而非一個如高緯、陳叔寶、宇文贇一般的廢物昏君。而現實的情況卻是,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他的太子楊勇其實就是一個高緯陳叔寶宇文贇般的人,把辛苦建立的王朝交給楊勇,楊堅實在不放心。他不願意如高歡宇文泰陳霸先蕭衍等開國君王一樣,辛苦打下江山,最終卻被不孝無能子孫揮霍滅亡。

楊堅最終廢了太子把皇位傳給楊廣,是認真考慮,是當時最符合王朝和皇家利益的。隋後來二世而亡,繼承人楊廣自然逃不過責任,但並不等於說不換儲大隋就能結果更好。廢了楊勇,楊堅當時除了楊廣也並沒有更好的選擇。

如此推斷過來,易風也漸漸明白了楊堅的一些想法。楊堅的想法是要把大隋傳承下去,還希望江山萬世永固。按這種想法,楊勇現在地位的迴轉,其實不過是迴光返照的現象罷了,只是一種錯覺而已。而這種錯覺,更是楊堅的故意放出的一個迷霧,還是用他爲棋子放出來的煙霧,爲什麼要這樣做?無他,爲了眼前的這場大戰。攘外,必先安內,歷朝以來,無以不先安內而能攘外者。當年漢景帝時,匈奴咄咄逼人,嚴重威脅到漢室安危。漢景帝意欲討伐匈奴,但朝中大臣曾經直言反對,對漢景帝說了一句話,攘外必先安內,不安內無攘外。最終,西漢朝廷與匈奴和親,全力削藩,最終爆發七國之亂,朝廷與諸侯大戰,最終削藩成功,穩定天下。等到漢武帝即位後,經歷多年的休整安穩內部後,最終發起了對匈奴大戰,西漢與匈奴大戰數十年,打的異常艱苦,最終文景之治時留下的無數財寶一空外,天下人口都爲之減半。可就是因爲當下景帝的攘外必先安內,先平定了內部諸侯,讓劉徹可以專心對外,最終取得了對匈奴的全面勝利。

易風覺得眼下楊堅的想法也差不多如是,但如今隋朝最大的內鬥就是太子黨和晉王黨的爭鬥,這份爭鬥也還沒到開戰的地步。因此楊堅的應對之策也有所有同,他的安內並不複雜,暫時的打壓晉王一黨,提升下太子一黨,如此雙方勢力平衡,也就自然內部安穩,可以全力對外了。但是太子這些年確實越來越不行,就算楊堅增強對太子的讚揚,但這也還不足夠。這個時候,易風這位東宮嫡長子,皇帝嫡長孫的出現,無疑讓楊堅看到了價值。易風是嫡長孫,又剛在塞外連贏了幾場對胡人的戰爭,因此楊堅正好藉此機會把他無限提升起來,讓他成爲了趙王,大總管以此來增強太子一黨的信心和實力,用以壓制楊廣達成新的平衡。

當然,楊堅不用其它人而選他,易風想來也是有深層原因的。一來他是皇嫡長孫,東宮嫡長子,用他名正言順,二來他是皇孫而非皇子,用他不用有其它的憂慮,特別是易風原本一直流落民間,如今重回皇家,其背後沒有特別複雜的利益關係,楊堅想用就能用,一旦等這次戰爭過後,到時要廢掉太子,也不用擔心有什麼後患。今天楊堅能無限提高易風,封他國王授他大總管,等將來戰畢後,如果易風敢反對廢儲之事,他要拿掉這些也是沒有半點問題的。

想來想去,事情也就是如此,易風在楊堅的手裡也就是一顆棋子而已。一來是他懷荒經營的那支勢力,二來是他那個皇嫡長孫、東宮嫡長子的身份,他如今得到的這些特別恩寵,正出於此。

想明白這些,並沒有讓易風失望,反而讓他更加安定。知道了楊堅的想法,其它的就不用擔心了。至於成了楊堅的一顆棋子,到無所謂,能成爲棋子,那說明自己有這個實力,要不然,別人想成爲這顆棋子還沒這機會。當不當趙王無所謂,但能借此成爲幽州大總管,卻是意外之喜。得到這個幽州大總管之位,就算給楊堅當一回棋子又如何。再說了,楊堅在算計自己,自己難道不是在算計着楊堅嘛,起碼,直到如今,楊堅都並不知道,自己雖是他的孫子,但並不是東宮嫡長,他其實是楊廣之子這件事情,可是一直欺騙着楊堅呢。

現在最重要的已經不是什麼趙王啊什麼司空,雍州牧,甚至是京中與太子的糾葛。易風現在在意的是出人預料的在太子黨、漢王黨和晉王黨三黨的鬥爭中,坐收了漁翁之利,晉王黨受到太子和漢王二黨的聯手攻擊,楊廣一系的重人實力黨羽幽州總管燕榮被定罪免職,但太子和漢王二黨都沒有得到燕榮留下來的空缺,卻被他佔去了。

皇帝將幽州總管的位置交給易風,甚至還出於對內部平衡的考慮,削了漢王的幷州府,從中分出幽州府升格爲大總管府,並把依附的三蕃三族所設的羈糜州也全都劃歸這個幽州大總管府的統轄下。(未完待續)

第520章 倒戈第250章 李靖騎兵第524章 朕不後悔第73章 地下軍工坊第208章 善守者第361章 一直向東第440章 胡馬度陰山第96章 交鋒第273章 捉錢第249章 共贏互利第215章 騎三營第332章 盡入彀中第548章 全面戰爭第87章 我又回來了第188章 戰車第467章 棄子第261章 看球第576章 裁撤第486章 磨未卸 驢已死第371章 發難第379章 下一盤大棋第121章 臣服第213章 奪旗第23章 盟友第173章 節度第229章 漢王第272章 李四第389章 喂不飽第103章 殺意第412章 終日打雁第369章 嫌疑第352章 太子、太孫並立第513章 斬草除根第147章 鳥槍換炮第325章 無情第564章 滅國第254章 英雄 英烈第62章 秦二哥、來六郎第478章 皇帝駕崩第49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447章 易風的十三封求援信第129章 急迫第183章 大賀咄羅第264章 打狗何須看主人第371章 發難第10章 吉時已到第292章 荊州大總管第143章 老刀把子第137章第393章 雪夜一第405章 鬼門關第538章 屠龍第30章 龍舌第74章 軍火第200章 調●戲第280章 雷霆雨露第138章第111章 心寒第39章 楊廣的私生子第113章 請君入甕第65章 英雄會第180章 長寧公,長寧王?第326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第507章 名將對決第5章 赴湯蹈刃第414章 打怕他第537章 伴君如伴虎第127章 火併第106章 八驃騎第215章 聯軍第566章 李靖出山第43章 貴妃夜夜嬌第164章 交易所第215章 聯軍第322章 弔喪第300章 御駕親征第382章 老母雞變鴨第247章 不怕賊偷第286章 先發制人第2章 逼婚第525章 禪位第536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406章 代號007第508章 改弦易轍第51章 無路可退第284章 同盟第411章 特種部隊第377章 宮廷政變第392章 雞肋第163章 晉升第546章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由他去吧第39章 楊廣的私生子第81章 書生萬戶侯第209章 **難耐第54章 條件第257章 遊俠第207章 投降不可恥第64章 不打不相識第417章 一眼看上了第525章 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