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破鏡重圓

(兩章合發,謝謝頭疼也不行、老公羊兩位支持。)

陳婤在凌雲的面前席地而坐,一雙明亮的眼睛打量着分隔了六年之久的未婚夫。

在柔和的燭光映照下,這家懷荒中城裡有名的茶樓蘭亭軒充分的表現出一股子江南華族的高雅品味,四面廳的建築佈局,周遭高牆隔起來的小園林內的高大老槐樹,西面堆起的秀麗夏山,東邊峭拔的秋山,以及北面清池小亭,通過四面大型的花格檀窗,隱隱透入書軒,讓人彷彿置身在四季的景色之中。置身於此,不但讓人一時淡化了地處寒冬時的塞外,更有加如處於江南時節的晉時華美悠閒之感。

蘭亭軒中陳設名貴的紫檀、紅木等珍貴傢俱,且所有傢俱制式上皆依魏晉之風,如今懷荒市面上極爲紅火的各種新式胡風傢俱,在這裡看不到分毫。小雅廂裡,地上鋪設着席子,並沒有桌椅,易風和陳婤在堂心的棋桌兩邊席地而坐。陳婤優雅正坐,易風卻有些自然閒適的模樣,他沒有如陳婤那般的雙膝前跪席上,臀部坐在腳後跟上。易風有些隨意的屁股坐地,兩腿盤坐着。陳婤如柳細眉不可察覺的微微挑了挑,對於易風這種失禮的坐姿有些不適。

漢人自殷周起,便形成了雙膝前跪,臀部坐在腳後跟上的跪坐形式,後來也成爲儒家禮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而直接臀部坐地,兩腿前雙的箕坐。或者是兩腿盤起的盤坐,以及垂腳高坐均被視爲不敬的忌諱行爲。雖然自漢末以後,胡漢雜處。尤其是經歷了五胡亂華,經過數百年的南北朝時代後,垂腳高坐椅子的胡坐又或箕坐等已經在漢人間廣爲傳播,甚至如今北方各地,牀椅凳等各種充滿胡風的傢俱流行,可在陳婤的眼中,易風這種胡坐依然是不敬和沒有文化修養的表現。

她不由的想起了六年前。那個時候的大郎不是這樣的,在她心中保存的記憶之中,大郎是個知禮儒雅的儒家士子。雖然他們一起居於塞北草原胡族之地,可在父親的教誨下,他們行事舉止,卻依然處處保留遵守着江南華族的禮儀。

凌雲並不知道此時面前的這個女郎在想的是他的坐姿失禮的事情。他隨意的坐在那裡。手裡拈着一枚白子,等着執黑的女郎先行。

他在等着這個姑娘先開口,面對這個突然找上門來的姑娘,易風雖然對兩歲到十二歲之間的那十年記憶毫不知情,可他直覺卻覺得這個女子應當就是知情者。

不過他並沒有把這女子直接帶回帥府家中,也沒有趕走她,而是請她來了這家懷荒城中由一位江南商人所開的茶樓裡,他直覺這個女子知道很多事情。可到底如何,還得讓她先開口。

“奴姓陳。名婤。”

二樓的上等茶包廂裡安靜靜謐,許久之後,女子終於開口了,她一開口就自報家門。

報出名字的時候,陳婤目光注視着元昊,如今他叫易風了。可惜的是,從始至終,易風聽到她報出名字之時,也沒有半點神情變化。她真的不記得自己了,想到這裡,她不由的充滿苦澀。自小的青梅竹馬,懂事起就一直照顧着她,陪伴着她的昊哥哥,完全不記得當初的婤妹妹了。

“你以前姓元,名昊!”她緩緩又道。

“說說我從前的事情,就是我叫元昊時的事情。”易風端起桌上的熱茶,輕抿了一口。剛泡開的龍舌茶清香中帶着絲苦澀,苦澀在舌尖打着轉後又有種甘甜之味升起。這家茶樓的老闆本就是曾經在江南揚州經營高檔茶館的,如今跑到這懷荒來開了這麼一家茶館,可依然保持着他們的高雅品味。他們用的是龍舌茶,這龍舌茶自易風炒製出來後,如今名義上依然是高家產業,可實際上卻早已經由楊廣接手了。憑楊廣的能力和影響力,龍舌茶和炒茶法比預料中更加快速的傳遍並風靡了天下,特別是在江南華族當道的南方,這種新的炒茶法,新的茶葉,新的飲茶法,更是風靡。聽說現在已經有很多花莊開始也使用炒茶之法制茶,雖然炒茶的技術壁壘並不強,但新炒出來的茶,卻很難跟早已經在炒茶中佔據首位的龍舌爭鋒,龍舌茶如今早已經奠定了其在綠茶品牌中的高檔茶的地位。

陳婤也端起茶杯淺償,這種茶葉連她在契丹的時候,都已經償過。在契丹首領們的手裡,這種如今在中原最富名氣的炒茶,一銙就要換十匹馬,而所謂一銙,只有小小一點,用銀盒裝盛,一銙只能泡十杯茶左右。泡一杯茶的量,價值一匹馬。而以往頭人們買的中原好茶,也不過是一餅茶換隻羊而已,一斤茶卻足有十二餅。

細細的品味着舌尖的中原名茶,陳婤開始將一段往往娓娓講來,記憶裡,年少之時,她許多次和元昊一起圍着父親面前聽他講起這往事。如今,再度與元昊重逢,他卻已經什麼都不記得了。

陳婤卻不會忘記,到現在,她也將父親講的那些事情記得一清二楚。

其實,徐先生也並非她的父親,徐先生其實是她的姑父,徐陳氏是她父親的妹妹。而元昊也不是他們的兒子,不過元昊的真正身份究竟是什麼,姑父卻從沒有告訴過陳婤。

“十六年前,姑父在長安野外撿到一個棄嬰,那是一個只有兩歲左右的孩子,姑父救了那個孩子,並帶回了江南。”陳婤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哦,對了,姑父那個時候還有一個身份,是大陳太子舍人,出使北朝之前,剛剛迎娶了大陳皇帝的妹妹樂昌公主”

凌雲聽到這裡,眉頭揚了揚。大陳應當就是南陳了,北朝自然就是隋國。樂昌公主的丈夫是她姑父,那樂昌公主自然也就是她的姑姑了。樂昌公主是南陳皇帝的妹妹,是公主,那這女子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這女孩子要麼是南陳皇帝之女,要麼就是南陳的親王甚至是郡王的女兒。再一推算那時是在開皇二年,南陳還沒有滅國,這個時候南陳的皇帝就是南陳最後一任皇帝陳後主陳叔寶。

接下來陳婤所講的事情。也基本上證實了凌雲的推測。

陳婤的姑姑是南陳後主之妹,樂昌公主,她嫁的是南陳的太子舍人才子徐德言。徐德言是南陳大詩人、尚書僕射徐陵之孫。父親也是南陳的大將,徐家是南陳的名門華族。娶了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後,開皇二年,他受命出使隋朝長安。回來時帶回了兩歲的元昊。回到金陵時,正逢陳後主的妃子生下一女,也就是陳婤了。七年之後,大隋以晉王楊廣爲元帥,三路大軍共計九十餘位總管,統領着五十多萬大軍全面攻陳,因陳後主的昏庸,南陳被一戰而滅。

亡國之後。隋朝的宗室和諸多官員都被遷往長安,南陳的國都金陵城被推爲平地。

做爲南陳的公主。樂昌公主的命運和很多陳朝公主一樣,被楊堅收入宮中,或者賞賜給功臣皇子。其中樂昌公主就被賜給了伐陳有功的楊素,另有一個姐妹賞賜給了另一個伐陳功臣賀若弼,還有兩位姐妹寧遠公主和臨川公主被送入了掖庭宮中。甚至後主女兒中年長的四女廣德公主賜給了晉王楊廣,五女臨成公主賜給了伐陳時擔任三路大軍中一路元帥的秦王楊俊。

陳婤是陳叔寶的第六女,不過她卻逃過了這一劫。

金陵城破時,許多公主自殺,也有許多路上病死,還有一些充入宮庭或者賞賜功臣,還有一些則失蹤了。陳婤就是在那個時候失去了蹤影,他被徐德言救走了,卻沒能救走自己的妻兒。只是得以將一面銅鏡一分爲二,約定將來破鏡重圓。

那個時候,徐德言帶着才七歲尚未有封號的陳婤以及已經九歲的元昊逃過了搜捕,後來徐德言帶着兩個孩子一路追到了長安,並得知了妻子已經被賜給了楊素。

凌雲這時也終於記起了一則叫做破鏡重圓的故事,故事裡樂昌公主被賜給楊素後,楊素十分喜歡這位南陳公主,特別爲她營造中國別院,甚至當這位公主以死相逼不肯讓楊素碰她的身子,也沒有強逼。樂昌公主拿出那半面鏡子,讓一個老僕在長安的街市上出售,最終引得了找到長安來的徐德言的注意。他拿出了另半面破鏡,並在鏡上是題詩一首交給僕人帶回。樂昌公主得鏡後,見詩,悲愴流淚,因不能飲食。楊素後來得知,把徐德言請到府中將陳氏還給了他,並送了一筆盤纏。這件事情,在當時還被長安百姓當成一樁美談,紛紛稱讚楊素爲人寬惠。

當然,那只是故事,據陳婤所講,其實是徐德言到了長安之後,聽得妻子已經被賜給楊素,便每日到楊府外面售賣銅鏡,最終讓府中的樂昌公主得知了消息,然後兩人聯絡上,徐德言在一個夜黑風高之夜,潛入了楊府,救出了妻子,然後帶着元昊和陳婤遠走高飛。不過楊素髮現此事後十分暴怒,派出了侍衛追捕,徐德言擊退追捕楊府侍衛,但自己也受了傷。後恰逢自大興返回契丹的契丹紇便部首領咄羅所救。就跟着咄羅,藏在契丹人的隊伍之中,成功的避過了後續的追捕攔截,一路到了關外的草原之上隱居。

後來,他們就在契丹定居下來,徐德言成了咄羅的漢人老師以及謀士,陳婤和元昊則被徐德言和樂昌公主收做義子女,後來又將陳婤許給元昊。結果六年前,元昊卻在一次突厥人的襲擊中失蹤了。

凌雲深吸了一口氣,端起面前的茶杯一飲而盡。

“你不相信?”

“我相信。”他毫不猶豫的道。易風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他是一個穿越者。但他也對這副身體的過往知道不少,基本已經確定了,他這副身軀原來是楊廣和太子妃的私生子,兩歲時。被得知了實情的太子憤怒的殺了。不過當時死的並不是他,而是被人李代桃僵,然後隔了十年之後。他出現在了燕山,被慕容恪收爲義子,直到如今。中間有十年的記憶缺失,無人知道。

直到現在,陳婤把這十年缺失的經歷給他補充了。一切都合情合理,雖然徐德言當年是怎麼撿到他的,還應當有些隱情。但這並無關係。不管到底是誰破壞了太子的計劃,救出了他,然後他又怎麼的被徐德言給撿到了。總之,兩歲前的楊林,兩歲到十二歲時的元昊,十二歲到十八歲時的易風。直到如今的易凌雲。應當是同一個人。

只是他有些意外的是,這份經歷也正是太曲折了。

出生後到兩歲時他都生活在長安,兩歲時失蹤後,是被徐德言救走了,在南陳生活了七年,然後又在契丹生活了三年。這也充分的說明了他六年前爲何出現在了燕山,當時他被襲擊契丹營地的突厥人擄走,後來怎麼的逃了出來。還與一頭白虎博鬥,殺傷受傷後恰遇慕容恪救下。

不得不說。易風的經歷太傳奇了,運氣也很好,無數次得到救助,兩歲時徐德言救了他,十二歲時慕容恪救了他,等他十八歲時中箭死了,甚至他凌雲又穿越附身活過來了。

“當年你失蹤後,所有人都說你已經死了,可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你死了。我一直相信你還活着,果然,我終於又見到了你。”

陳婤臉上帶着淚,可卻面露笑容。

這是真掣的感情,易風能感覺到。“你是怎麼找到我的?”隔了六年,陳婤又找了過來,這確實有些奇怪。

“說起這事,也是恰巧,冥冥之中定有天意。”陳婤笑道。

事情確實很巧,拔野固人南下,契丹紇便部莫賀弗大賀咄羅很快接到北面的契丹部落求救,咄羅帶着一千五百部族戰士趕去救援,結果等他們趕到時,那個部族已經被擊敗了,他們救之不急,反被拔野固人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數百人馬,不得不敗回。自北面敗回之後,紇便部便向東面撤退,向其它契丹部落靠攏求援,同時咄羅又與部下商議,準備派人去懷荒求隋朝救兵。他已經通過商隊得知,如今隋邊境的懷荒一帶,已經新設立了總管府,甚至那位曾經在壩上很有名氣的猛虎盟綠林好漢易風,現在就是武州的總管,而且據說這位易風是當今太子遺落民間的王子,如今和皇家重新相認,因此得以重任,甚至還說等以後,還要回朝去封王等等。

過去咄羅對這些消息倒是半信半疑,不過此時紇便部遇襲兵敗,打不過來勢洶洶的拔野固人,便想要找隋朝援助,而這武州總管易風距離最近,自然把希望放到他的身上。

只是咄羅雖然與懷荒有些商業往來,可卻依然沒有信心能從懷荒借到救兵。正爲難之際,徐德言說他有五成把握能借到救兵。

徐德言其實在前些時候聽到懷荒改設武州,新任武州總管竟然有傳聞是皇孫之時,心裡就已經有了些起疑,特別是聽到這位武州總管就是易風之後,他這段時間更是仔細蒐集了易風的資料。當他發現這位皇孫是在六年前突然出現在燕山,後來被慕容恪救下,再算算年紀,六年前慕容恪收易風爲養子時十來歲,如今也不過二十不到的樣子,徐德言就已經差不多相信,這個易風,就是六年前失蹤的元昊了。六年前的元昊,雖然才十二,但已經在他的教授下,能文允武,特別是經常跟隨自己去打虎,因此很是勇猛。慕容恪見易風時,他剛博殺一頭白虎,這越發讓他認定了易風就是元昊,特別有一個重要的證據,就是當年元昊的身上有一塊玉佩,是他拾到易風時他就隨身帶着的,而那塊玉佩上正好就有易風二字。

只是這些年來,契丹和懷荒隔的很遠,易風之前雖然在懷荒一帶小有名氣,可更多的時候他的名號是白馬銀槍易三郎,直呼易風的少。這使他從沒有想到,原來當年失蹤的元昊並沒有死,他一直沒有回來,只是因爲他竟然受傷失憶了。這是徐德言從沒有想到過的,也是一直到如今才發現元昊還活着,而且就在懷荒壩上的原因。

當陳婤聽說元昊還活着,而且就在壩上懷荒時,終於再也忍不住,悄悄收拾了行李,趁人不注意時,給徐德言留下一封信,就策馬趕來了懷荒。當陳婤見到元昊的第一眼,她就確定,父親說的沒錯,易風就是元昊,元昊就是易風。

凌雲眉頭挑動,搖了搖頭嘆氣,他本以爲拔野固人這麼囂張的一路搶劫南下,說不定契丹人能夠擊敗拔野固人,省的他出手了。卻不料,連契丹十部中最強大的紇結部都已經敗了。看來,懷荒出兵的時候已經到了。(未完待續……)

第320章 不安好心第217章 後會有期第549章 引蛇出動第143章 老刀把子第386章 隨軍僧道第230章 虎視眈眈第103章 殺意第382章 老母雞變鴨第542章 大清洗第553章 欽封戰神第572章 最 致命的一擊第438章 燕雲第53章 父子相見第304章 李淵投效第277章 死黨第343章 副相第215章 聯軍第488章 監國攝政第544章 瘋狂的李靖第157章 收穫頗豐第173章 節度第89章 前倨後恭第354章 書生第204章 安保條約第88章 高雞泊第235章 陳慧兒第481章 野心勃勃第58章 蕭美孃的警告第53章 父子相見第335章 落幕第261章 看球第127章 火併第26章 造反三要素第259章 暴利第173章 節度第117章 黃雀第356章 爲我所用第531章 其實我是拒絕的第352章 太子、太孫並立第262章 財源第430章 扶不起的阿斗第501章 趁火打劫的高句麗第250章 李靖騎兵第520章 倒戈第222章 連襟第149章 發媳婦第388章 果然自己人殺自己人最狠!第224章 彪悍的妹子第386章 隨軍僧道第491章 請降第522章 逃第532章 君臨天下第107章 邊荒集第499章 太子薨了第546章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由他去吧第26章 造反三要素第394章 雪夜二第84章 聖人第388章 果然自己人殺自己人最狠!第27章 缺口第230章 虎視眈眈第398章 萬歲決殺第431章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93章 天上天下 唯吾獨尊第373章 五王對調第415章 殺個回馬槍第148章 行軍第552章 防不勝防第544章 瘋狂的李靖第135章 戰爭之王第385章 戰鬥間歇第206章 絕路第188章 戰車第464章 關門打狗第196章 我看行第39章 楊廣的私生子第196章 我看行第189章 裝甲兵第550章 戰爭紅利第538章 屠龍第77章 先收一點利息第136章第36章 高陳聯姻第538章 屠龍第427章 奇貨可居第476章 瓦解第534章 皇后第308章 揣摩聖心第189章 裝甲兵第197章 鐵馬金戈第108章 秘密武器第41章 冤大頭第126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99章 塞上連城第260章 讓你見不到明天早上的太陽第429章 跟我上牀是你的榮幸第359章 放棄懷荒第175章 賞功第469章 絕戶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