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小姨子

天子封賞凌雲武州總管的消息雖然已經由楊廣先一步傳遞到懷荒,不過長安的傳旨使者卻還沒有這麼快就到來。雖然武州是一鎮新開下等總管府,可地處北疆邊地要衝,同時又是此時北方風雲突變之時,因此對於凌雲和懷荒諸將的封賞朝廷並不馬虎,要選派專門的天子使者攜帶詔書旨意以及兵符印信等前來。

天使雖未至,不過封賞之事卻是已經確定,凌雲並不擔心會朝令夕改,何況,當此遼東兵敗,突厥將猛邊之際,位於關外塞上的懷荒幾十萬人口兩萬餘兵是朝廷的一道屏障,更且如今還有一個他易凌雲居然成了天子嫡長孫的傳聞呢。直到此時,易風整個人才突然之間鬆馳了下了,他突然感覺到,自己之前這段時間確實崩的太緊了。他把楊廣視做了極大威脅,以至於在懷荒動作連連,可現在想想,卻是有些太過急躁和緊張了。楊廣原先對他,也許頂多就是些防範,因此讓他去懷荒時留下了薔薇和淺雪,可若說楊廣就對他有忌憚那就太過了。而現在,楊廣給他的信件,還有楊廣正派人送薔薇和淺雪北上前來的事實來看,如今的楊廣對他已經十分重視了,甚至已經隱隱視他平等對待,甚至當成一個盟友了。要不然,薔薇和淺雪,兩人的身孕算算已經快七月時間了,這個時候楊廣還要急着送她們北上,明顯是想要修復之前的那點留人質的不愉快。

楊廣這個時候對他坦承了凌雲的身世。又把兩個留在揚州的人質送還,已經很是表現了他的誠意。在如今易風進入天子視線之際,楊廣也很擔心出現什麼支櫛。這種時候,楊廣的坦白,也是告訴易風,首先他們確實是親生父子,其次他們現在是榮俱榮一損俱損的。

也許自己這個時候趁此機會,把季瑤的事情和楊廣說明,或許能避免以後的一些麻煩。凌雲在心中想着。一大早起來,易風感覺整個人都要舒暢了許多。彷彿疲憊一掃而空。

不管怎麼說,先前有楊廣的暗中支持,凌雲還不算是真正在懷荒站住腳。但如今有了天子的封賞詔書和旨意,那易風在懷荒就真的是穩如泰山了。他已經無需再擔心來自背後的威脅。大隋不但不會成爲他的威脅,反而會是他最堅固的靠山,起碼,短時間之內是的。他現在要擔心的只有一個敵人,突厥人!

不過突厥人一直沒有什麼動靜,眼看着離開皇十九年越來越近,凌雲也是越來越輕鬆,等新年一過,大隋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將就序。到時大隋就將全面出戰突厥,那個時候,有大隋的精兵強將衝在前面。懷荒就算處於塞外,也將壓力大減。

算算時日,長安來的天使可能還有些天才能到達。不過天子既然已經許了易風便宜行事,自行任免幕府幕僚、總管府和州縣官員甚至是總管府下諸鎮戍州兵軍官將校的特別權力,凌風當然也不會客氣。他現在已經在考慮如何擬派任命這些官員了。之前懷荒雖然也有許多人有官職,不過都是些他幕府裡的幕僚。就是懷荒軍的這些官職,也都是行營編制職務。並非正式的官職。

若按朝廷的制度,那麼新設的武州總管府,其實將有好幾套人馬。首先是總管府和武州,這是兩套班子,但也可以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另外還有凌雲的大將軍幕府,這也是一套班子。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軍隊,武州總管府是明面上的武州最高指揮機構,而大將軍幕府則是直屬於凌雲的私人幕府,也可以說,大將軍幕府是武州的最高決策機構,也能說大將軍幕府只是一個武州總管的私人蔘謀團。大將軍幕府決策機構之下,是武州總管府和武州刺史府,武州刺史府其實也是總管府轄下,但也可以視爲總管府側重管軍,刺史府側重管民。刺史府是州縣鄉里民事行政一套班子管理,而總管府則統領州兵、鎮城、戍堡、烽堠一套邊軍地方兵班子。

如今懷荒既然成了朝廷治下總管府,當然也就得按朝廷的設置來。

原來懷荒鎮下有十四座城,懷荒城與十三座外圍城,現在懷荒鎮設爲總管府,轄武州一州,武州下轄懷荒和御夷二縣。御夷原本也是北魏時設立的一座邊鎮,並不在北方六鎮之中,而是後來新設,位於懷荒的東面,在長城邊的赤城,這裡地形很是獨特,在白河的上游,同時也是內外兩道長城在東面的交匯之處,御夷鎮故地幾乎是處於長城的包圍之中,外長城在過了廣寧向東後沒多遠,突然折向北面,把御夷鎮數百里包圍進去,然後又折向東南,最後一路至幽州東北的漁陽與從五臺太行至軍都關過來的內長城最終匯合,合爲一道,一直沿着燕山通往臨榆關,也就是後世大約山海關的位置。

懷荒和御夷,本就是北魏北方七鎮中最東面的二鎮,因地形險要,先後設鎮,屏障幽燕。如今雖然自六鎮起義到如今,經歷魏齊周隋的多年戰亂,這一帶地區早荒廢,但新設總管府後,武州總管府的地盤卻是極大的,懷荒和御夷二鎮舊地皆在武州總管府轄下。

原本凌雲的懷荒鎮十四城主要集中在張家口大寧城以長城北面的懷荒鎮舊地,以懷荒連城爲中心,在御夷鎮舊地,雖也有城堡,但卻偏向懷荒。現在有了朝廷的詔令,易風想着,倒是可以有了機會的時候,可以向這邊擴張了,御夷鎮這邊如今多是些西遷過來的奚、契丹人。

一州兩縣,這方面倒是好辦,凌雲兼任武州刺史,下面的兩個縣,凌雲想了想,打算讓魏徵和高伯分別擔任。兩人都是凌雲完全放的下心的人。不用擔心有什麼意外之處。況且,武州現在的情況,也類似於軍管區。州縣地方很多地方都是和軍方交錯管理,事務也不重。

倒是對於軍隊,易風不敢有絲毫的馬虎。

先前他已經對士兵設立了十級軍資,當初沒有對軍官進行這方面的改動,只是當時沒不方便。現在成了武州總管,有了便宜行事的大權,成爲了類似於節度使一樣的軍政要員。他倒可以名正言順的在這方面進行一些變動了。凌雲其實很想在軍中實行軍銜制,不過如今他是朝廷官員。懷荒軍也是朝廷邊軍了,朝廷既沒有軍銜制,那他也不好直接實行。不過朝廷其實也有類似於軍銜制的東西,那就是官階。特別是此時。朝廷的官制裡有一個四十三號雜號將軍的系列官職,這些官職本來是承自漢魏以來的舊東西了,如四徵四平這些將軍名號,在漢朝時,那一個個都是很威風很有實權的將軍稱號,但到了南北朝時,這些散號將軍就幾乎成了雜魚稱號,特別是到了隋朝以後,雖然朝廷還保留着這四十三號將軍稱號。但真的有點類似於榮耀稱號,加銜的意思了。特別是這四十三號將軍的品級已經很低,從九品到六品。總共四十三號將軍名號,最高不過正六品,最低只有從九品而已。

不過凌雲倒是覺得這些將軍號還是蠻有用的,起碼順手拿來做爲懷荒軍的軍官們的軍銜軍階就很有作用。

凌雲向來是個很推崇軍銜的人,指揮作戰,軍官階銜當然很有作用。尤其是這個時候。別看朝廷中央軍設有十二衛,各衛有大將軍、將軍、郎將等等。可實際上,幾十萬十二衛的中央軍,其實實際上平時都是軍將分離的,軍隊平時最大的編制就是驃騎府和車騎府,最多的是一千二百人一府,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那些衛府中的高級將軍們,根本沒權力直接統領下面的兵。而一旦到了戰時,朝廷是從各衛下面抽調兵馬,各府平時統兵的驃騎、車騎將軍們,也並不直接統領本府兵馬上陣,而是各府抽調出來的兵到指點地點集結之後,再重新編爲行營編制,然後那些隊以上的中高級軍官,幾乎都是上面重新指派的。府兵制,早期在西魏北周時,其實是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的私兵類似,但到了隋,則成了兵將分離,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一種嚴秘的防範制度。這其實和後世的軍隊軍官輪調製有些相似,這種情況下,易風越發覺得軍銜制度還是蠻好的。

現在凌雲的軍隊是由懷荒軍和各城守備、警備三類軍隊組成,主力部隊是野戰營的懷荒軍,然後是地方守備力量的守備和警備。不過按朝廷的制度,這些兵馬也會改成州兵和鎮戍兵。上鎮兵一千,中鎮兵八百,下鎮兵五百,上戍兵三百,中戍兵五十,下戍兵三十。原來的懷荒軍將改名爲武州總管府州兵,各城守備改爲各城鎮兵,原來的警備,改爲各堡戍兵,和烽堠墩兵。名字換了,但實質沒變。不過三個體系的兵,就越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軍階體系來分清上下序列了。

在先前的計劃裡,一個副伍長,需要五資兵級,一個伍長需要六資,一個夥長要八資。

因此,凌雲現在打算,在把麾下的兵馬改成州兵、鎮兵、戍兵和墩兵之後,在鎮將、戍主、營將等不同的軍職下,以軍階來分清序列。

比如率領三十人的下戍的副戍主,他的軍階就將是四十三號雜號將軍中的倒數第二階,從九品下的偏將,而一個州兵中的五十人隊的隊副,則是倒數第四階的從九品上的曠野將軍。下戍主是正九品下掃寇將軍,而隊頭則是正九品上殄寇將軍。

統領百人的都頭是正八品上宣威將軍,中戍主是正八品下襄威將軍。團主是正七品鎮遠將軍,上戍主下七品建威將軍。

下鎮將正六品下徵東將軍,營將正六品上翊軍將軍。

其餘的中鎮將是從五品車騎將軍,上鎮將是從四品虎牙郎將,而軍主,應當是正四的虎賁將軍。

不過易風打算,暫時武州總管下面只設下鎮,而不設上鎮中鎮,州兵也只授營將,軍主他自己擔任。

州兵、鎮兵、戍兵、墩兵全都軍官授軍階,士兵授軍資,如此總管府下各部上下序列分明。當然,按易風的計劃,州兵是主力軍種,州兵的兵員補充,從各軍鎮兵中提拔補充,鎮兵缺員,從戍兵中補充,戍兵缺員從墩兵中補充,墩兵則從百姓青壯中選勇武者任之。這樣就能做到,保持各部的戰鬥力,尤其是保持主力州兵的戰鬥力。

當然這樣一來,武州總管下各部,除了易風這個總管兼刺史兼州兵軍主外,各部中以營將的軍階是最高的,然後是下鎮將。這樣一來,州兵的級別就比鎮兵要高。

這也是他思慮許久的結果,如果設立上鎮,那麼上鎮將從四品,比起營將的正六品要高上好幾級。而懷荒以營將爲主力大將,鎮將是二線守備部隊,二線的軍官反而比主力部隊的軍官高上幾級,這就亂了套了。因此,最後,凌雲雖然手上有可以任命鎮將官員的權力,但他也只是把各鎮定爲了下鎮,正好下鎮統兵五百,與原來的各城守備兵力也是相同。

在院裡鍛鍊了一會,由木蘭服侍着衝了個澡,那邊青蓮早已經把早餐準備好了,新鮮的牛乳,還有包子、茶葉蛋、粟米粥加醃製的幾樣小菜,很是豐富。

跟着凌雲這麼久,青蓮和木蘭兩個丫頭早已經熟知了凌雲的口味。凌雲剛坐下,小姨子高明月卻是已經不等通傳就已經進來了。

凌雲對着緊跟着進來的那個來不及阻擋的小丫頭揮了揮手,讓她下去,然後笑着對高明月道:“你來的正好,我正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呢,淺雪已經在來的路上了,估計再有半月就能到了。她已經有了七月身孕,等到年前後估計就會生了,時間不多,我已經派人去迎接了,你正好幫忙也準備下。”

(之前去了外地幾天,實在抱歉沒有更新!)(未完待續)

第520章 倒戈第86章 清河第473章 兩難選擇第182章 小娘子,我認識你嗎?第437章 南下第340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57章 旗、令、印、冊第84章 聖人第423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226章 借雞生蛋第462章 逆轉直下第415章 殺個回馬槍第551章 李靖根本停不下來第248章 房玄齡的計劃第523章 騎兵對決第76章 打鐵匠尉遲恭第490章 盡在掌控第453章 意外抓到一條大魚第63章 白馬坡第436章 全都高興的太早了第382章 老母雞變鴨第461章 輾碎他們第19章 **和**不如第445章 易風的麻煩第163章 晉升第128章 懷荒新軍第101章 坑第264章 打狗何須看主人第368章 不幸言中第110章第521章 誓不退兵第100章 頭把交椅第30章 龍舌第434章 楊勇第163章 晉升第35章 侮辱第132章 輪戰第353章 父子猜忌第377章 宮廷政變第393章 雪夜一第193章 二道溝第47章 猛虎、薔薇第265章 前夕第243章 隱秘的戰爭第114章 殺伐果斷第499章 太子薨了第307章 高處不勝寒第444章 高熲的算計第528章 鳥盡弓藏第535章 清算第216章 枕邊風第62章 秦二哥、來六郎第300章 御駕親征第479章 興兵討逆第64章 不打不相識第475章 漢王已略地 四面楚歌聲第65章 英雄會第216章 枕邊風第517章 魯陽關第141章 前所未有第33章 那一瞬的溫柔第184章 豆腐武氏第451章 李靖的增援第417章 一眼看上了第435章 高興的太早第184章 豆腐武氏第409章 反擊第22章 同心第150章 謝文東第258章 分成第16章 記憶恢復第35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22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384章 我下面給你吃第38章 打臉第372章 逆風翻盤第229章 漢王第329章 孤注一擲第230章 虎視眈眈第512章 荊門第327章 金屋藏嬌第308章 揣摩聖心第35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236章 貴人相助第388章 果然自己人殺自己人最狠!第19章 **和**不如第406章 代號007第162章 鎮將第247章 不怕賊偷第216章 枕邊風第421章 抄獲千萬第234章 爭春第230章 虎視眈眈第515章 親征第436章 全都高興的太早了第189章 裝甲兵第223章 特科第307章 高處不勝寒第51章 無路可退第489章 樞密院與三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