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魏徵沉吟半響,向凌雲道:“將軍,我覺得有此利器,當重用之。我們應當全力生產這種長弓,大量選拔合適長弓手,建立一支精銳長弓部隊。”

凌雲知他說到了點子上,他製出長弓,自然也是看到長弓生產成本低廉,同時製作方便,另外還威力強大。特別是眼下的懷荒鎮,有人,但卻缺刀少甲,特別是有一個隨時可能打過來的強大突厥敵人,凌雲也是整日憂心。哪怕現在每日拿山賊馬匪輪流練兵,可也是臨陣磨槍。最關鍵的還在於,突厥人多是騎兵,凌雲哪怕有兩千騎兵編制,可一時間想要練成能和突厥狼騎爭鋒的精銳,實在太難。更別提以步對騎了,以步對騎,首先得需要最精銳勇敢的步兵,其次這些步兵得有堅固的鎧甲。缺一不可,而懷荒軍的步兵一不精銳,二無堅甲,如何跟人家正面剛。

長弓部隊是遠程部隊,這能大大彌補懷荒新軍初成,缺少正面對戰的經驗和勇氣的缺點。

而且弓箭,本來就是騎兵的天然剋星。

當凌雲隨即在校場上宣佈,將從全軍中招募長弓手時,整個懷荒城內外的兵馬都爭相報名。他們爭着報名,當然不只是因爲看到長弓射的遠射的猛,最大的原因還在於,凌雲宣佈所有選入弓手營的長弓兵,每天能吃一頓肉,每月還有三千加餉。這個條件,足夠吸引人的。懷荒新軍整編之後。除了戰時的軍功賞賜之外,平時每人每日給糧二升,戰時每天給糧三升。除此外。帳內親軍每月餉錢五貫,外營兵四貫,外鎮兵三貫,守備軍和警備軍兩貫。現在只要能入長弓營,每月不但按外鎮兵的三貫餉錢發給,還加餉三錢,等於餉錢翻倍。何況。每天還能吃一頓肉,光這一條。就足夠吸引人了。

不過不是報名就能選入長弓營的,長弓手的選拔有三個條件。

第一,身高至少得五尺八以上,第二。至少能開一石弓。第三,一柱香內邊續射出三十箭,且三十步外無脫靶。

三條規矩擺在那裡,很多興沖沖想拿雙餉天天吃肉的懷荒兵大都傻眼了,知難而退,沒有上前白費力氣,丟人現眼。當然也有不少人自信滿滿,認爲自己有能力吃肉拿雙餉,大步上前。對於他們。負責考慮的軍官們是來者不拒,先量身高,再測力氣。最後再開弓射箭,反正條件明明白白擺在那裡,來不的半點假的。

不過這次報名的基本上都是外鎮兵的人,凌雲的帳內親軍有不少弓箭手,都夠條件,不過凌雲早有通知。並不讓他們報名。這次長弓手,只在外營兵和外鎮兵中招募。這也是爲了保持帳內兵實力不降的同時。再努力的新建一支精兵。

長弓雖利,但比普通的弓也強不了太多,真正強的是長弓手。

沒有精銳的長弓手,長弓再便宜製作再簡單,也一樣沒用。而且長弓最利害的地方還是密集仰射,打擊效果最強。因此,凌雲便打算先組建一支長弓營進行訓練,到時擺在一起集中使用。

八千外鎮兵,三千外營兵,一共是一萬一千人馬,經過了一連數天的選拔,最終凌雲從中挑選出了一千長弓手。本來凌雲還想再多挑一些,最終合格的很少。最後他也只得先行招募了一千人,組建了五個團的長弓手,湊成了一個營。不過雖然合格的長弓手只有千人,但凌雲可不會就此放過長弓的高性能。他要求新建的長弓坊給長弓營一千弓手人人量身訂製兩把長弓外,還給其它所有步兵制作長弓,要求他們做到人手一把。兩萬兩千懷荒軍,除了一千騎兵和這一千長弓營外,剩下的兩萬人人手要有一張長弓。

這個要求長弓坊倒表示沒什麼壓力,畢竟一人一個時辰可以製成一把長弓,一天每人起碼能製成五到六張弓。而且這長弓製作沒什麼技術含量,甚至士兵們自己都能製作。麻煩一點的倒是箭!

箭好製成本也簡單,可箭支卻一點也不簡單。

需要鐵箭頭,木杆,羽毛,沾合組裝,幾乎都是手工。不但需要木匠、鐵匠,還需要大量手工匠。

而箭的消耗是極大的,按每個弓手隨手攜帶兩壺箭來算,一千弓手營最基本得配有六萬支箭。而全軍還有兩萬人將裝備長弓,就算一人配一壺三十支箭,也得六十萬支箭了。這還不算戰鬥儲備,這確實是個大問題。好大懷荒雖然一時造不出這麼多箭,但聯合軍械坊卻能幫忙解決,製作箭支不似製作弓那般的麻煩,只是工序繁瑣,但沒什麼技術性。只要有需求,王伯當他們完全可以在內地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擔心的只是如何把箭支運出關來而已。

“嗯,暫時就製作這三種箭支,五錢的飛箭,一兩二的長箭,二兩二的破甲箭,每個長弓手配兩壺箭,普通步兵配一壺箭。每壺箭五錢飛箭二十支,一兩二長箭十五支,破甲重箭五支,都按這個比例來。”凌雲拉着王伯當交待道,有了好弓和精銳的弓手,當然還得有充足的箭支。如果按凌雲的要求配齊箭支,那麼需要上百萬的箭支。這個自然一時間不可能完成,但箭支這東西,半消耗品,儘管下訂單,多多益善,有多少就要多少。懷荒自己的箭坊,生產能力太低,最終還是得依靠聯合軍械坊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也讓凌雲不得不感嘆,戰爭果然就是在拼綜合國力,一支五錢重飛箭,價值三十文,一支一兩二的長箭價值五十文,而一支破甲重箭,居然價值三百文,幾乎都能當的上一把普通的橫刀了。這高昂的價格讓凌雲不得把原本打算一壺裡配十支的重箭數額直接劃掉一半。

弓箭手射出去的都是錢啊,看起來只有幾十文幾十文,可一支箭射出去再回收利用的次數並不多。一壺箭四十支,二十支飛箭就是六百文,十五支長箭七百五十文,再加上五支重箭一千五百文,一壺箭就是兩千八百五十文啊,人手兩壺就是每人五千七百文。四十支箭總重不過五六斤的樣子,而他的價值卻是兩千八百五十文,此時一貫銅錢重達四斤三兩,兩千七百錢能重達十多斤,這箭比本身貴多了。

光給長弓營人配兩壺箭,再給所以步兵各配一壺箭,就得需要六萬來貫錢。若是再儲備一些,還得十來萬貫。

凌雲突然頭痛起來,剛勉強找到了糧食的解決麻煩,轉眼又遇到了缺錢的麻煩。

“伯當,這長弓營新立,還缺一位主將,我打算請你來擔任長弓營主將一職,不知你可願意接受?”凌雲望着王伯當道。

王伯當做爲河南一個綠林山莊的少當家,家族在當地也是小有勢力,特別是河南的許多綠林和這關外的綠林不一樣,他們大多有雙重身份,表面上是一地豪強,首善人家,在當地極具好名聲,修橋鋪路,與地方官府也來往密切。而另一面,卻又暗中擁有一支私生武裝,做一些黑道買賣,比如王家就有一支不小的私人武裝,同時還是河南最大的地下弓箭坊的東家。王伯當自小習文練武,尤其一手弓箭射的是出神入化,什麼百步穿楊,那只是小兒科。讓這樣一個專業人士,來充任這支新編的長弓營主將,正是人盡其才。

“承蒙三郎看的起在下,敢不從命。”王伯當對於凌雲的授任,既驚且喜,並沒有半分猶豫扭捏,直接就答應了下來。他本就是一個神箭手,對於能統領一支長弓營,充滿了激動。

把新挑選出來的一千長弓手交給了王伯當後,凌雲又從自己的帳內親軍中挑選了一批年青的軍官過去。至於如何練兵,凌雲也只是稍提了點建議,具體的還得靠王伯當等人自行摸索。

幾天後,凌雲便帶領着自己的一千帳內驃騎離了懷荒城,開始巡察十三個分堂。

此時巡察分堂,一來也是察看各分堂的安遷和防禦工作,二來也是順帶着查探下壩上的地形,爲將來的戰鬥做好準備。凌雲出了懷荒城,第一個目標就直奔了鹽湖分舵。

當初的鹽湖分舵,此時已經更名爲鹽湖城堡,附近的十幾個山寨人馬都撤入了這裡。鹽湖分舵本是拓跋橫刀的地盤,拓跋橫刀原本大本營在更靠近懷荒的白馬陂大湖,鹽湖這邊只是一個分堂。鹽湖又名白海,是壩上一帶最大的一個鹽湖,因爲產鹽,拓跋橫刀便派人馬經營此地,後來漸漸繁榮,也有了一個小寨子。後來不斷加防寨牆,使得這裡成爲了一個城堡。上次並寨設堡,一開始本來是打算這個方向的分舵城堡定在白馬陂湖邊,不過後來還是凌雲考慮到鹽湖的重要價值,因此把鹽湖寨升級爲了十三分舵堡城之一。附近的人馬都撤入其中,並派人開始整修擴建城堡,加固城防。

此時,鹽湖城堡中擁有足足一萬人馬居住其中,並有一支五百人的守備軍。(未完待續)

第241章 喜訊連連第131章 突厥人的反應第551章 李靖根本停不下來第360章 狼煙起第537章 伴君如伴虎第52章 月黑殺人夜第469章 絕戶計第547章 雙喜臨門第172章 雙刃第455章 我們投降第487章 陰謀 陽謀第194章 箭陣第11章 蕭美娘第44章 陳雄必須死第563章 相親第418章 有種單挑第184章 豆腐武氏第506章 垂簾聽政第218章 好飯不怕晚第438章 燕雲第506章 垂簾聽政第319章 三生契合第545章 懵逼的史萬歲第110章第312章 美人計第80章 牛角掛書第179章 來襲第47章 猛虎、薔薇第363章 梅開二度第31章 賭鬥第376章 觸中G點第13章 血色婚禮第372章 逆風翻盤第151章 甕中之鱉第62章 秦二哥、來六郎第205章 上天無路第298章 上柱國第248章 房玄齡的計劃第487章 陰謀 陽謀第274章 白龍魚服第504章 南征第401章 不知死活第401章 不知死活第80章 牛角掛書第382章 老母雞變鴨第390章 千金市骨第431章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第201章 高熲第516章 新羅公主第329章 孤注一擲第304章 李淵投效第301章 欲擒故縱第234章 爭春第276章 螳臂擋車第101章 坑第62章 秦二哥、來六郎第248章 房玄齡的計劃第134章 楊廣第537章 伴君如伴虎第18章 就是現在第257章 遊俠第81章 書生萬戶侯第365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134章 楊廣第254章 英雄 英烈第229章 漢王第276章 螳臂擋車第231章 豔福不淺第231章 豔福不淺第477章 突厥僱傭軍第323章 阻擊第27章 缺口第462章 逆轉直下第373章 五王對調第29章 茶與故事第417章 一眼看上了序章第162章 鎮將第120章 剷除第177章 效命第336章 要大幹一場第176章 人面虎第358章第329章 孤注一擲第211章 天崩第314章 皇家第89章 前倨後恭第418章 有種單挑第264章 打狗何須看主人第153章 漫山遍野第505章 黃雀在後第85章 劉黑闥與王伏寶第250章 李靖騎兵第268章 借刀殺人第435章 高興的太早第24章 吳興沈、蘭陵蕭第28章 掌權第235章 陳慧兒第482章 雙封皇太子第557章 衛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