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邊戎(四)

狼煙起,烽火燃。

青石堡輕而易舉的被唐軍以計謀攻破,城中守軍皆被唐軍陣斬。在果毅都尉大人的命令下,大夥將吐蕃蠻子的皮甲全部剝了下來,套在了自己身上。吐蕃每個部落的軍甲都不完全相同,既然大夥打算奇襲伏俟城的守軍,便得從頭到腳裝成吐蕃人的樣子。

銅武營果毅都尉李括端坐在石室的胡凳上,與一干心腹商討着下一步的打算。

“按照計劃,我們接下來要誘騙伏俟城中的吐蕃守軍出城相援。但大夥有把握能全殲援軍嗎?”李括點了點地圖上的黑點,說出了自己的憂慮。

憑藉自己手下這六百唐軍,依靠地勢計策想打敗吐蕃援軍並不困難,但若是不能全殲對方,使得有人逃回伏俟城報信,那麼自己之前所做的努力都將白費。

“這有何難,我們可以在城門前先設下陷阱,將他們全陷進去,到時一人一支羽箭還不把他們射成刺蝟!”張延基聳了聳肩,如是道。

李括微皺了皺眉道:“此法確是不錯,只是估計不會給我們留下這麼長的時間佈設陷阱。”

竇青笑了笑道:“其實也不必佈設陷阱,只需在堡塞前撒上一批鐵蒺藜,就能讓這般蠻子跌落馬背。到那時,他們還不是任我門宰割的魚肉。畢竟,人就是跑的再快能快的過馬兒?”

李括點了點頭:“此法可行,竇大哥這事就麻煩你去佈置了。”

竇青一抱拳,朗聲道:“末將遵命,屬下一定讓吐蕃人摔個大馬趴!”

“哈哈哈,哈哈。”石室內,衆唐軍將領皆是一陣鬨笑。

李括向下壓了壓手掌示意衆人稍稍安靜:“不過,僅靠此計尚不保險。我觀察青石堡外有一片灌木叢,如若我們派兵埋伏其中,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李晟點了點頭稱讚道:“此計若成,可重創吐蕃軍。不過便需要一人以作誘餌,引吐蕃援軍從林側經過。”

“諸位可有願引敵入甕者?”李括環視一週,眉毛一挑。

“我便去會會那幫龜孫!”濮大錘拍了拍胸脯,豪情萬丈。

伏俟城到青石堡的土路上出現了一隊約莫千餘人的隊伍。他們皆身着明亮的鎖子甲,手持吐蕃彎刀,一人一騎,殺氣騰騰的朝土路西側方向奔去。

這支隊伍的統帥是伏俟城的副守備蒙查埃,雖然他統領的這支部隊明面上劃歸於大非川的吐蕃軍系,隊伍所配備的軍械也全是吐蕃軍制式裝備,但兵勇卻是實打實的吐谷渾人。吐谷渾人雖然耐寒勤勞,卻沒有吐蕃人作戰力強。故而,雖然統率人數衆多,他心中還是有些不安。

蒙查埃擦了擦額角的汗珠,擡首看了看天色。他們是在午後看到青石堡燃起的烽火的,在和守備大人稍作商量後,衆人一致認爲應該派兵救援。青石堡是連接大通谷和伏俟城的重要堡塞,具有極爲重要的軍事意義。如若青石堡失守,伏俟城的背後就被人抵住了一把尖刀,不知何時就會被人捅下去!

最後,守備大人下令命他率一千精騎出城相援,而伏俟城則留守五百守軍以防不測。從他們出城算起到現在已過去近一個時辰。遠遠朝西望去,青石堡城頭的烽火雖然仍在燃燒,卻黯淡了許多。考慮到青石堡中的守軍並不算多,烽火漸暗,恐怕他們快支撐不住了。

蒙查埃不敢怠慢,清了清嗓子道:“傳我將令,全軍全速進發,務必在入夜之前趕至青石堡!”

一千騎吐谷渾輕騎揚起漫天塵沙,浩浩湯湯朝青石堡馳去。

於此同時,銅武營的唐軍正在果毅都尉李括的帶領下緊張忙碌的佈置着戰場。

城門前一百步的馬道上都被灑滿了鐵蒺藜,平均每五步就有一枚,恰恰是戰馬踏越的步程。經過旅帥大人周無罪的叮囑,大夥又在其上撒了一層層細土,並小心的將附近的腳印清除乾淨。此時已是入暮,吐蕃人救援心切,絕對不會注意到腳下這致命的‘毒蛇’。

城側的灌木叢中埋伏了足足兩百名唐軍弓箭手,他們都是精於射藝的士卒,能夠用最少的羽箭射殺敵軍。五十步,只要在五十步之內,還沒有什麼活物能在唐軍大量羽箭覆蓋下生還。

除此之外,校尉大人還安排了兩百命精壯袍澤埋伏在城頭,如若吐蕃蠻子強行突破了密林防線企圖朝北逃竄,城牆上的弟兄便會頃刻間把他們射成篩子。

最艱難的工作交給了濮大錘,他需要帶領五十名銅武營將士裝扮的吐蕃軍,前往青石堡前的土原向吐蕃援軍“求援”。這是這個計劃最爲關鍵的一步,能否將吐蕃援軍騙到密林前,唐軍能不能有效殺傷對手全要看引誘的效果。

至於剩下的一百五十騎則隱藏在青石堡北側土崗後,隨時準備衝殺出來將吐蕃殘騎斬殺。

“你跟着我後悔嗎?”李括提了提繮繩輕嘆一聲,自從從軍出塞一來,張延基這個世家小郎君就像換了個人般,整日與飛沙狂風爲伴。他能不能守得住這份苦楚與寂寞?他會不會埋怨自己的執拗與輕狂?

“有括兒哥的地方就有我張延基,你是甩不掉我的。”張延基昂了昂頭,回道。

李括聞言心中一暖,世人皆爲名利而往。這些日子來他見到太多的背叛和謊言,但他與張家小郎君之間的友情卻始終如崑崙玉石一般冰潔純淨。(注2)

注1:鐵蒺藜:中國古代一種軍用的鐵質尖刺的撒佈障礙物。亦稱蒺藜。有4根伸出的鐵刺,長數寸,凡着地約有一刺朝上。在古代戰爭中,將鐵蒺藜撒佈在地,用以遲滯敵軍行動。

《六韜·虎韜》記載:“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寸。

注2:崑崙山:古人稱崑崙山爲中華“龍脈之祖”。因爲其高聳險峻,成爲古代中國和西部之間的天然屏障,被古代中國人認爲是世界的邊緣,加上崑崙山的終年積雪令中國古代以白色象徵西方。而且崑崙產美玉,有詩爲證:崑山玉碎鳳凰叫。崑崙山的玉石質地很好。

第14章 早春(三)第39章 霓裳(六)第53章 傾杯(三)第73章 石堡(二)第10章 盛世(十)第20章 朔風(十)第40章 流年(七)第24章 青讖(六)第92章 正邪(五)第6章 槐香(六)第27章 失得(三)第51章 流火(一)第40章 擊築(一)第12章 朔風(二)第33章 曙光(四)第21章 佳人(一)第4章 槐香(四)第20章 擊鼓(三)第25章 送魂(三)第13章 早春(二)第26章 邊戎(一)第63章 背水(三)第46章 飛沙(三)第24章 龍吟(二)第4章 江左(四)第26章 青讖(八)第15章 朔風(五)第46章 滄浪(五)第20章 臥冰(二)第7章 杜宇(二)第32章 斬蛟(八)第46章 揚旌(三)第61章 攫骨(一)第12章 朝歌(二)第19章 臥冰(一)第3章 盛世(三)第8章 出塞(八)第89章 正邪(二)第60章 尚農(四)第29章 國子(三)第42章 天方(五)第99章 天涯(二)第15章 笙歌(一)第28章 國子(二)第20章 烽火(六)第15章 朝歌(五)第27章 浮沉(五)第1章 江左(一)第23章 送魂(一)第52章 風起(五)第34章 起戈(三)第31章 因果(一)第57章 天問(九)第8章 鹽道(二)第99章 天涯(二)第18章 烽火(四)第35章 始亂(一)第77章 血袍(二)第98章 天涯(一)第28章 送魂(六)第12章 早春(一)第14章 朔風(四)第8章 鹽道(二)第21章 佛蠱(九)第27章 國子(一)第58章 天問(十)第62章 破鋒(一)第88章 正邪(一)第59章 洛書(三)第25章 浮沉(三)第61章 洛書(五)第93章 人心(四)第82章 萬里(十)第29章 送魂(七)第16章 朔風(六)第21章 鬩牆(一)第37章 荒年(二)第70章 起死(二)第27章 行者(二)第35章 駝鈴(二)第53章 山海(六)第33章 股肱(一)第15章 烽火(一)第9章 杜宇(四)第40章 壯士(三)第42章 長嘯(二)第61章 攫骨(一)第27章 失得(三)第22章 鬩牆(二)第54章 流火(四)第32章 國子(六)第61章 覓渡(三)第17章 笙歌(三)第55章 流火(五)第63章 背水(三)第24章 龍吟(二)第33章 夜戰(二)第17章 佛蠱(五)第29章 邊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