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飛去的黃雀二

69 飛去的黃雀(二)

毛主席說過,先做學生,然後再做先生。陳克一直沒有做先生的覺悟,孔子說過五十而知天命。即便到了五十三歲,陳克所意識到的自己的天命,那就是始終抱着做學生的態度,每天不斷向前走。做先生當革命導師什麼的,他是從來沒想過。

不用說別的,每次讀《共產黨宣言》,陳克都爲革命導師馬克思同志那深邃的觀察歸納能力,那高度凝練的思想,以及建立在歷史唯物觀的高度所傾倒。總是感嘆馬克思這些前輩真的是大學問家。至於陳克本人,他只能每天盡力跟着時代向前走,並且把他現在所處的時空的生產力以及社會制度向着陳克以前的那個時空努力推進。他要做的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努力追隨巨人的步伐往前跑。

但是陳克本人不想當革命導師不等於這個時代別的人不這麼看陳克,畢竟陳克比這個時代多出了整整一百年的見識,馬克思沒辦法準確的把握未來的發展,陳克卻是親眼看到過“未來”的人。

不用說別的,陳克在他現在所處的時空中,對“反封建”這件事上的貢獻也算是一種貢獻。他見識過農業國的“封建制度”,也見過工業時代的“封建殘餘”。斯大林同志提出的社會發展“五階段論”是當時需要一個理論指導時候出現的。陳克提出的“封建制度”從土地分封到權力分封乃至工業化體制下的資本主義與封建制度的混合體也是暫時需要一個理論指導的時候不得不提出的“臨時理論”。

這個理論在中國是作爲反官僚體制而存在的,日本卻引發了相當的反響,日本這個封建制度濃厚的國家,很多眼前一片漆黑的日本學者突然就看到了一線光明。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引入了工業化體系,舊有的封建制度並非是被全面打破,在激烈的權力鬥爭中,中央權力的擴大的確消滅了一些舊制度,然而封建制度並沒有在日本被消滅,很大一部分封建專制反倒因爲工業化而被強化了。

北一輝在日本公開行動,有他的宣傳與介紹,同時有大正民主時代的背景,還有日本國內因爲擴張主義失敗導致的矛盾激化,不少走投無路的知識份子把陳克對封建制度的批判當成了新的指引。他們雖然還不能支持共產主義,卻希望建立一個國家資本主義。或者是一個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混合經濟體。

社會主義制度也好,資本主義制度也好,這是對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分歧,這兩種制度理論上都是要反封建反壟斷的。所以日本革命意外的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橫在日本反封建主義者面前的敵人就是日本上層,特別是逐步統一日本上層的軍部統制派。

中國革命的成功樹立了一個樣板,一個國家不僅可以依靠本國普通民衆的支持獲得解放,還能在獲得本國獨立解放的基礎上開始掃蕩封建制度。即便陳克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在日本國內的進步勢力看來,這就是一場貨真價實的偉大革命。

日本國內政治思想隨即出現了巨大變化。對明治維新後期的“倒退”感到十分痛苦的進步勢力們“找到”了明治維新失敗的原因。即便是引進了工業化改變了日本的生產力方式,明治維新卻沒能在反封建的方面繼續維新下去,甚至出現了一定的倒退。馬克思主義在“轉了幾道手”之後,特別是轉了陳克這個時空穿越者這道手之後,在日本革命者的尋求下,竟然與日本革命需求結合起來了。

田中義一引發的賄選本意是爲了強化軍部在國家的發言權,可這廝畢竟批了一張“普選”的皮,向日本民衆做出了一定的讓步與妥協。這道門縫打開之後,很多政治勢力不敢提出社會主義這個綱領,就把社會主義綱領裹上“反封建”的外衣出現在日本政壇上。在1933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上,打着反封建旗號的政黨佔據了一半以上的規模。

這個變化可是把日本上層給嚇住了,資本主義制度有資本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制度有社會主義民主,封建制度披上了工業化的皮之後,甚至也可以抄襲利用一下普選。問題在於日本的本質還是封建制度,能搞血統議員的時候,他們就不會讓派系中“暴發戶”出身的資產階級成員獲得同等權力。能維持封建派系統治的時候,他們就不會支持資本主義的有產階級民主。更不用說能認同代表勞動人民訴求的議員進入議會這個權力機構。

議會的中期選舉中,將近100個議員席位落入了明確支持反封建的議員手中,其中20個竟然是有比較明確的社會主義傾向的議員。當資產階級以及勞動羣衆在“反封建”之上達成了統一戰線的時候,日本上層的恐懼感實在是無法形容。

然後日本內部政治鬥爭立刻激化了。日本軍部統制派們也沒幹出什麼具有新意的事情,他們開始瘋狂的給那些反封建的議員扣上了“紅帽子”,通過各種渠道宣傳這幫人是共產主義者,社會主義者。

日本武力鎮壓乃至殺戮共產主義以及社會主義者是有傳統的,這樣的前期準備工作意圖實在是太過於明顯,以至於這幫議員們立刻展開了反擊。統制派背後有海軍,反封建的議員們就把目光轉向了陸軍,轉向了最早的反封建主義者,組建了“日本反封建聯盟”的北一輝。

這個時期猶如天助一般,出現了中日圍繞臺灣的軍事衝突,日本上層一面表現出絕不妥協的態度,不顧一切的強化了死戰到底的宣傳。同時把可疑的陸軍部隊送上臺灣。同時開始宣傳日本戰爭局面的不利是因爲有國內的叛國勢力存在。

李潤石領導的外交部負責國外的情報收集。在出現了日本陸軍投奔人民黨的事情之後,李潤石親自負責,終於把日本局面的變化給分析清楚。

“這不就是麥卡錫主義麼?”陳克心裡面一陣好笑。他原本的時空中,20世紀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麥卡錫主義”爲代表的反共、排外運動,涉及美國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領域的各個層面,其影響至今仍然可見。麥卡錫在美國資本主義民主派眼裡就是變態、瘋子。但美國媒體對麥卡錫先生的蓋棺語是:了不起的勇敢的靈魂,偉大的愛國者。

至於麥卡錫主義所用的手段無外乎弄出些“賣國者”的名單,給人扣紅帽子,對於民主的極度憎恨。日本竟然進化到這個地步了,陳克覺得太有趣了。

不過陳克所處的是蒸蒸日上的中國,他當然可以對這個變化感到好笑。對日本國內來說,這可一點都不好笑。除了戰爭瘋子之外,日本國內沒人認爲日本能長期的霸佔臺灣。這從日本官員寧肯留在日本國內不晉升也不想去臺灣當官就能看出來。

日本陸軍願意在中國入侵日本本土的時候與中國作戰,但是日本陸軍根本不把臺灣當成日本本國國土,甚至被統制派控制的海軍也是如此。除非是一場唾手可得的勝利,或者是東鄉平八郎老元帥親自領軍,否則的話日本海軍也沒有打一場九死一生戰爭的打算。

所謂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陳克作爲歷史下游的存在者,這些激烈的變化在陳克看來根本沒什麼衝擊性。傻瓜重複歷史,聰明人精確的重複歷史,大概也就是這麼一回事而已。倒是日本國內反封建運動是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可在中國,陳克又是反封建的旗手。所以李潤石同樣沒感到這件事有什麼奇怪的。在李潤石參加政治局常委會議的時候,他只是詢問陳克應該怎麼應對這個問題。

陳克笑道:“日本人明顯不得其法,搞這運動的水平也太低下了。”

“怎麼講?”政治局常委都知道比陰謀詭計,陳克實在是能稱爲人才。大家對此都很有興趣。

陳克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想抹黑反封建的進步勢力很容易,弄些玩民粹的出來就行了。民粹主義看似是支持民主的,但是民粹主義有極爲短視的特點,雖然善於鼓動羣衆,本質上基本等於反科學,一定會會鬧出很多大笑話。通過支持民粹來分化爭奪民主派的羣衆基礎,通過打擊民粹來給民主派抹黑。等到這幫民粹弄出不可收拾的大蠢事之後,羣衆就會追求穩定。此時把握住科學的封建統治者就能以保守主義者的面目出現,輕鬆的把民主派給幹掉。”

“日本的封建統治者有這麼高的水平?連唯物主義歷史觀都不認同的傢伙,他們不可能有精確把握局面的手段。”陳天華笑道。其他同志也忍不住笑起來,有些計策在社會主義者眼中固然精妙,可這也是社會主義者們纔有能力精確判斷與把控。就是因爲有這樣的能力,社會主義者根本不會把寶貴的經歷浪費在這麼無聊的事情上。

陳天華問道:“日本會革命麼?”

“那得看日本人民自己的選擇了。”陳克答道。即便到了這個時候,他還是沒有下定介入日本政局的打算。

六十九二次反圍剿前的準備一第137章 no_name七十八章 結束的開始三七十五章 四一二十八新開始四十一一零五辛亥之變四各式各樣的波線五連鎖反應三十二二十五章六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六五十二章 選擇與被選擇八新開始三十五各式各樣的波線二十一四十六章 選擇與被選擇二一百進步和守舊十六74 飛去的黃雀七八十三章 結束的開始八154 鉅變十三六十六大工業的恐怖八第118章五十一爭奪和重組三一二一中德衝突五二十章 入學率六連鎖反應十九連鎖反應十新開始四十五一零八辛亥之變八連鎖反應戰俘營下二十二章 前奏二六十九諸省之變一一五九劃地和份額十四223章 解放戰爭八連鎖反應四十八行軍九十九章 開始的結束七一二三中德衝突七八十七章 結束的開始十二第164章 no_name135 亂戰十五連鎖反應二新開始一第69章11 關東之殤十之下五十九大工業的恐怖一八十諸省之變十二第151章 no_name191章 蝴蝶的翅膀八第二十章八十九天下紛亂三一百四十八章 血紅雪白九連鎖反應二十55 戰時路線七一四二極不情願的妥協十五101 青萍之末二新開始四十四第37章新開始十七一四九劃地和份額四77 飛去的黃雀十八十四諸省之變十六141 亂戰二十一一百三十一章 崩潰十九七十四老革命對新革命一連鎖反應三十三第129章 no_name58 戰時路線十六十九章 四一二十二一百六十三章 三千里江山八一八七衝突的前奏十四一四一極不情願的妥協十四六十四章 四一二七各式各樣的波線十八各式各樣的波線十一百四十三章 血紅雪白四新開始三十二章 不速之客三六十三章 四一二六四十一錯綜六65 螳螂捕蟬七第33章新開始三十一二一百二十四章 崩潰十一第79章一五五劃地和份額十一百零四章 開始的結束十二15 關東之殤十四239 華盛頓公約一八十六第二次反圍剿五連鎖反應二十六上八十五章 結束的開始十連鎖反應十二新開始二十七127 亂戰七九十三章 開始的結束一55 戰時路線七一百三十八章 崩潰二十六199章 構架一八十七天下紛亂一第124章 No_Name第148章 no_name第4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