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看那張噴火的老臉麼
肖九岐聞言順着傅元令的目光望過去,仔細一瞅,思量一下這才說道:“這人是譚貴妃身邊的總管費林。”
傅元令還是譚貴妃宣召她進宮那次跟費林遠遠地見了一面,這大晚上的只覺得眼熟一時間沒認出人來。
“費林不在宮裡伺候,來這裡做什麼?”肖九岐嘀咕一句,“肯定是譚貴妃又出什麼幺蛾子。”
這話一落地,就看到費林已經找到了羅長英,在他面前不知道說了什麼,傅元令二人就看到羅長英轉身進了船艙,再很快的皇帝也出來了,急匆匆的下了大船,坐上小艇離開。
傅元令看着肖九岐的神色不好看,心裡也嘆口氣,皇后娘娘還在湖上呢,皇上就怎麼走了。
倆人現在也不好走了,肖九岐看着傅元令眼中帶了些委屈之意,“我不能陪你了,我得先把母后護送回宮。”
原想着今晚上要陪她一直到回府的,結果現在……
“去吧,要不要我陪你過去?”傅元令琢磨着皇上扔下皇后就走了,這會兒大約去見皇后娘娘,也會讓娘娘面上尷尬,自己還是別露面了。
“不用了,你忙你的,早些回去歇着,別太累。”肖九岐難得細心的叮囑道。
傅元令伸手給他整了整衣裳,笑着說道:“我知道了。”說完,傅元令招手,隨即就有船划過來,傅元令看着肖九岐上去離開。
肖九岐站在船頭上,就看到夜色下的傅元令帶着溫柔恬淡的笑容凝視着他,映的她明豔的五官都溫柔起來。
肖九岐對着她擺擺手,看着傅元令回了船艙,小船漸漸遠去,這才收回自己的目光。
傅元令坐着小船先去了文會那邊溜了一圈,沒發現什麼問題,又悄悄的離開。
戚若重跟元禮果然都沒走,一直在盯着,見到傅元令二人都有些高興。
傅元令簡單的問了幾句,知道只有幾個地痞來鬧事,轉瞬就被衙役帶走沒起多大的風浪,自己也是鬆口氣。
“大姑娘,你趕緊回去休息吧,馬車都準備好了,元智她們都等着呢,這裡您就放心吧。”元禮有點心疼的看着大姑娘,這陣子太累了。
傅元令確實有些疲累,就道:“那好,我先回去,有事情記得通知我。”
“是。”元禮親自扶着大姑娘上了馬車,又叮囑元智跟元信幾句,看着馬車離開,這才轉身離開。
伯府的人早早就回來了,畢竟太夫人年紀大了,經不得太鬧騰,傅元令回府的時候靜悄悄的,回了自己的院子洗漱過後,就進了帳子躺下。
費林……
夢中沒少跟譚貴妃身邊的費林還有宿嬤嬤打交道,這二人上行下效,其實對她並不怎麼尊重,大多時候還奉了譚貴妃的意思爲難她。
所以,她心裡極其厭惡二人。
現在費林出現在這裡,必然是譚貴妃出了什麼事。
這種事情,譚貴妃能出什麼事情讓皇帝扔下皇后就直接回了宮?
傅元令翻來覆去到後半夜才睡着,等到了第二天醒來就知道爲什麼了,譚雪薇在中秋節小產了,譚貴妃得了消息驚怒之下暈了過去。
縱然傅元令猜測着譚雪薇這一胎生不下來,但是也沒想到這麼快就沒了,這才查出有身孕多久?
傅宣禕已經生了皇長孫,要是譚雪薇再生下肖霆的嫡長子,梅瑩玉就算是順順利利生個兒子,這前程也不大光明。
只要譚雪薇生不出嫡子,梅瑩玉的孩子將來就能跟傅宣禕的兒子爭一爭。
再說,傅宣禕懷孕時幾次遇險,以她的性子有機會報仇絕對不會放過。
所以……
傅元令猜着這件事情只怕梅瑩玉跟傅宣禕都出了手,不過想起梅家的作風,應該是梅瑩玉主導,傅宣禕順水推舟。
吳王妃小產的消息很快地就傳遍了,譚貴妃震怒要徹查,譚家也鬧着要查,一時間吳王府裡就更熱鬧了。
鬧了兩天,皇長孫被折騰病了,幾個太醫往吳王府連夜守着,整個上京都被吳王府的家事吸引住了目光。
據說傅宣禕抱着皇長孫跪在吳王跟前磕頭,說是王妃的孩子沒了,如果一定要拉着皇長孫陪葬,她們娘倆就碰死在王妃門前。
傅宣禕哭着請了吳王去她的院子,看到裡面被翻得亂七八糟,屋子裡一片狼藉,皇長孫的衣裳被褥更是被扔了一地,吳王大怒,把鬧事的譚家人都趕了出去。
傅宣禕生產時本就身體虧損,這麼一鬧跟兒子一起躺下了,吳王心懷愧疚,顧不上小產的王妃,一直陪在傅宣禕母子身邊。
傅元令聽說譚貴妃知道後氣的眼前發黑又暈了。
真是好大一場熱鬧。
從頭到尾沒有梅瑩玉什麼事情,傅元令微微眯眸,果然梅瑩玉不是個簡單的,這是滴水不沾啊,這手段厲害。
肖九岐繪聲繪色的跟傅元令講述玉芙宮那邊的熱鬧,“你是沒看見,譚貴妃那臉色真是精彩極了,我長這麼大就沒見她這麼倒黴過,活該。”
傅元令想了想,看着肖九岐問道:“這件事情皇上就沒說什麼?”
“老頭能說什麼?兒子後院的事情,也就是母后跟譚貴妃好插手,但是母后纔不管他們家的爛事兒,鬧得越厲害越好,讓譚貴妃自己折騰去唄。”肖九岐喜聞樂見,簡直是要舉雙手加油。
傅元令就道:“娘娘不管也好,吳王府的事情,娘娘不管做什麼都落不得好。”
肖九岐看完熱鬧,這纔跟傅元令又說道:“你之前說的那件事情我跟母后說過了,母后同意,你什麼時候用人直接說一聲就是。”
傅元令高興地說道:“這可是個好消息,我得先去秦府看看情況再說。”
肖九岐“嘖”了一聲,秦溢這人脾氣又臭又硬,他是一點也不想跟他打交道,“到時候跟裴秀說一聲,讓他把人給你送來。”
反正他是不去秦府的,去幹什麼?
看秦溢那張噴火的老臉麼?
反正這些名門大臣,一向對他橫鼻子豎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