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章 單純

御前侍衛就這樣過來,將楊殊拿下了。

安王忙道:“我要見父皇!”

不料萬大寶又攔着他:“安王殿下,陛下說累了,請您先回去。”

安王急了:“不行,這麼大的事,本王得問問清楚。”

“殿下!您就不要爲難奴婢了。”

楊殊叫住了他:“三皇叔,你還是先回去吧!不會有事的。”

“可是……”

“我無詔出京,又這麼久不回來,聖上生氣也是應當的。”

楊殊一通安撫,才把他勸回去了,自個兒連句話都沒分辯,便被侍衛押去了大牢。

太元宮裡,皇帝正在醫治。

去年入冬前,那位鍾神醫終於來了京城。

這半年來,皇帝在他的醫治下,輕鬆了不少。

萬大寶進來時,皇帝的頭和脖子上都插滿了銀針。

鍾嶽還是穿那一身布衣,仔細地捻動着銀針。但見針尾細微地抖動着,冒着絲絲白氣。

太醫院院判領着兩名御醫,在旁邊打下手。

萬大寶輕手輕腳站在一旁,不敢打擾。

過了會兒,鍾嶽終於出聲:“可以了。”

他飛快出手,將銀針拔了個乾淨,說道:“陛下,您可以睜開眼睛了。”

皇帝慢慢睜開眼。

他的樣子,比一年前又蒼老了幾分,明明只有五十一,看着卻像六十來歲的人。

御醫們上前噓寒問暖。

“陛下感覺如何?”

“可輕鬆了些?”

“有沒有不適之處?”

皇帝扭了扭脖子,露出笑意:“鬆快了很多啊!鍾先生這鍼灸之術,堪稱絕技。”

鍾嶽淡淡笑道:“陛下謬讚,醫術之道,草民還差得遠,如此這般,不過治標不治本。”

皇帝帶了幾分唏噓:“或許這是朕的命數。”

御醫們在旁聽了,不免在心裡嘀咕。

這叫什麼?家花不如野花香?他們這些御醫是自家的,陛下罵起來不在乎,到這位請來的鐘神醫,就好聲好氣的。

明明大家都治不好陛下的病,怎麼他的待遇就不一樣?

卻聽鍾嶽道:“陛下切莫這麼說,只有治不好的病,沒有該有的命數。古時連風寒等病症,都只能聽天由命,如今卻有藥可醫,這是一代代醫士鑽研的結果。陛下這病目前治不好,是我等醫士技藝還不夠精湛之故。只盼着,草民能夠早些尋到病因,好叫陛下少受些罪。”

皇帝面露欣慰:“鍾先生醫者仁心,不愧神醫之稱。”

黃院判不禁扯了扯嘴角。

也不怪陛下就聽他的,瞧人家多會說話。

不過,這位鍾神醫確實有兩把刷子,一樣治不好,他幾針下去,陛下精神得都能問政了。

要不然,他爲什麼寧願捱罵,也要賴在這裡打下手?不就是爲了學兩手麼?

看到萬大寶欲言又止,鍾嶽便道:“陛下,草民先回藥廬去了,今日十位病人還未醫治。”

皇帝笑着點頭:“去吧。萬大寶,叫他們拿些藥材,給鍾先生帶回去。”

萬大寶答應一聲,吩咐小內侍帶鍾嶽去領藥。

一通忙亂,等閒雜人等都退下,萬大寶將剛纔宮門口發生的事說了一遍。

皇帝神情淡淡,說道:“這個老三,性子也太直了。他這樣真誠待人,別人可有真誠待他?且冷他幾天,看他想不想得明白。”

萬大寶笑道:“安王殿下這是赤子之心,待誰都這麼心誠。”

皇帝點點頭,又生出幾分欣慰。

他現在越來越喜歡心思單純的人,比如那位神醫鍾嶽。

他剛到京城的時候,就被張倓請過去看病。他也不知自己看的是誰,仔細問診後,直言不諱,說這病拖太久了,他只能緩解,不能根除。

皇帝期待了許久,卻得到這麼個結果,極是憤怒,但他只是溫言解釋,並不改口。

後來還是張倓勸說,才勉強給他一個機會試試。

結果,一試之下,皇帝對他大爲改觀。

鍼灸過後,他雖然還是不能站起來,頭卻不疼了。

這位鍾神醫果然有一分說一分,不像那些御醫,大概、可能、也許,就是要給你希望,卻又不許諾半分,個個都是不粘鍋。

後來知道他是皇帝,鍾神醫吃了一驚,連連告罪。

皇帝問他要何賞賜,他遲疑良久,才說想在京城開間醫館。

京城地貴,想開一間像樣的醫館,要不少錢。便是他有神醫的名號,短時間內掙下這些錢也不易。

這診金開得皇帝很滿意,不算少,對他來說又是隨手能給的。

醫館開張後,鍾嶽招了幾個坐堂大夫,又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

每日只接診十人,非重症不治。

皇帝便問他,都說醫者仁心,不應該一視同仁嗎?

鍾嶽回答,當遊醫的時候,他自是一視同仁,什麼病人都接。但在京城這樣的地方,如果他放開來接診,就會有無數病人涌過來。

如此,讓別家醫館怎麼辦?

他掙足了名聲,別家醫館存活不下去,就得關門。而其他大夫想要看診,就得過來給他坐堂。藥材商那邊,他的話逐漸加重分量,想賣藥就不能不給他面子。

到最後,醫藥這個圈子,便完全破壞了。

一旦他不做了,那些病人將無處可去。

同樣的道理,他也施藥,但十天只有一次。真正需要的窮人,可以等到施藥那天,而看得起病的,就不會拘泥於他家了。

何況,小病大家都會看,並不需要他出馬。其他大夫要是沒有病人來問診,醫術如何提高?

皇帝滿意極了。

細想起來,這其中的道理,與治國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位鍾神醫,果真不是沽名釣譽之輩,而是有大智慧的。

他專心醫術,卻又懂得體諒別人,不過分追求名聲,比那些所謂品性高潔的高人,不知道強多少倍。

明明要名聲,卻又端着各種大道理爲自己辯解,心思七拐八彎,卻又裝得正義凜然的樣子。

皇帝看膩歪了,還是心思單純的人好。

“去叫張倓過來。”他吩咐。

萬大寶應聲而去。

皇帝抽出一個細窄的小木盒,用特製的鑰匙打開,裡頭放着一份密奏。

江陽大營來報,楚軍夜襲,恐會爆發戰事。

他的時日無多了,必須給老三鋪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