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公道在人心?

意識到張壽便是那位如今名滿京城的東宮講讀張學士,寫了《種藝雜歷》的金文權以及寫了《歲時種植》的郭晟,心裡就已經很百味雜陳了。畢竟,自家孫子也就比張壽小點兒,人家卻不但已經是官,還是東宮太子的老師,可他們還在奔波科場,試圖考出一個進士。

他們唯一能安慰自己的,也就是張壽並不是通過科場拼殺出來的士子,而是皇帝因偏愛而用,並不符合一直以來的規矩。然而,眼前卻跳出來一個比張壽更小的少年,而且還用特別誠摯懇切的語氣告訴他們,自己也是個舉人!

這簡直讓他們覺得,三十多歲中舉,而後六七科會試全都折戟而歸,卻也不甘心用一個舉人去求官,他們這一大把年紀簡直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於是,面對樑儲這特別懇切的請教,兩人都覺得實在是有些話說不出口。而朱二見張壽看向了自己,他則是立刻就搶着介紹道:“妹夫,他們倆就是《種藝雜歷》和《歲時種植》的作者。這兩本農書雖說字數不多,但我讓人念給藏海下院那些個擅長種植的大師傅聽過。”

“他們都說,書裡很多東西寫得確實是很有用,尤其某些增產之法,有嘗試的價值。而且,那些種植訣竅,顯然都是沒有實際經驗的人寫不出來的。”

聽了朱二這話,張壽此時壓根看也不看那三個倒黴催的舉人,笑眯眯地對金萬權和郭晟說:“我這二舅哥素來好農,之前去滄州時,就曾經遍歷民間,尋訪那些高產的棉種,爲此曾宿於民宅,還和不少經驗豐富的農人攀談過,所以之前尋訪二位,想來也是因爲這緣故。”

先幫朱二把人設立住之後,他見沒得到答覆的樑儲正在那尷尬,他就笑容可掬地繼續說道:“樑賢弟之前與其師白沙先生一同應邀造訪家師葛老太師,聽說這兒有事,就自告奮勇與我一同出來。就連家師聽聞此事時也憤然怒斥,新科舉人看不起老前輩,這是什麼風氣!”

這事兒居然葛雍也知道了?當聽說此間發生的事情竟是壞事傳千里的時候,三個出身應天府的舉人這才真正着了慌。某人急怒於自己很可能被人打了卻白打也就罷了,可另外兩個意識到要陪綁,本來就已經後悔不迭的他們那就不樂意了。

如果將來傳開這風聲的不僅僅是蘇州人,還有那位在京城被譽爲最最德高望重的老太師也推波助瀾,他們明年會試豈不是泡湯?

而最壞的結果是,不僅明年泡湯,而且他們的名字被有心人牢牢記住,日後每次會試怕不是全都要鎩羽而歸!能在不到三十歲的時候考上舉人,他們可不願意大好前途毀於一旦!

於是,那兩個本來就覺得自己只是陪同伴來的年輕舉人當機立斷,雙雙上前對着金萬權和郭晟就作大揖道歉。一個說自己不明就裡,只因同伴閒言碎語就錯幫了人,得罪之處請多多包涵;另一個說自己絕沒有不尊重前輩的心思,剛剛自己進來之後就沒來得及說話……

反正,兩人態度誠懇,語氣謙卑,以至於壓根沒來得及回答樑儲和張壽的金萬權和郭晟二人彼此對視了一眼,這一次卻是終於開了尊口。畢竟,人家已經把姿態放到了最低點,他們也不希望再捲入這種不知所謂的無關人等。

“二位不用這樣,剛剛……不過是一場誤會。”郭晟年紀更大兩歲,此時開口定下了基調,見朱二撇了撇嘴卻沒反對,周圍的其餘人也沒見起鬨,他接下來說出來的話就順溜多了,“畢竟,二位也是陪着友人過來,不免就覺得他有理。”

然而,對於剛剛那位硬是跑過來叫囂的傢伙,他就沒有這般寬容了,自嘲似的一笑後,又嘆了一口氣:“要說我和老金多年相交,志趣相投,所以常常一塊去鄉里走走。數年前,我們春日去應天附近一處村莊時,卻見某位年輕相公帶歌姬賞花,踏壞農人青苗卻不肯賠。”

人這麼一說,在場剛剛那些只是純粹偏幫的圍觀羣衆頓時就爆了。春天農人正播種育苗的時候,就是剛剛這個嘴巴不乾淨辱人卻被打的傢伙,居然帶着歌姬招搖,踩壞青苗還不肯賠?這簡直太人品卑劣了!

見衆人反應激烈,郭晟就淡淡地說道:“我們那時候一時氣不過,不免責了他兩句,可那位年輕公子卻不服,我們就忍不住端出了科場前輩的架子,把話說得重了一些,沒想到他就這麼記住了我們,也記恨了我們。”

“你……你胡說八道!”那原本就捂着半邊臉叫囂要去順天府衙舉告的年輕舉人登時又驚又怒,尤其是看見自己那兩個同伴滿臉鄙視地看了過來,意識到自己這下子孤立無援,他就更急了,“你有什麼憑據,莫要血口噴人!”

“當時的農人曾經說過,你就是化成灰也認得你。而且,郭兄所言若是有一個字虛言,叫我二人日後會試再無機會,你敢發這樣的毒誓嗎?”金萬權忍不住插話,見對方登時面色漲得通紅,他就冷笑道,“拿自己的科場前途來發誓,如何,你敢不敢?”

“有什麼……不敢!”

張壽就只見那個死鴨子嘴硬的年輕人在迸出這麼一句話之後,嘴脣蠕動了好一會兒,那毒誓卻是死活沒能發出來。想來這年頭的讀書人,大多數都不可避免地信奉天地鬼神,牙疼咒似的發誓,到底不可能像坊間那些閒漢似的隨口就來。

見這傢伙眼神閃爍,他就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既如此,看來孰是孰非已經很明顯了。雖說我不是蘇州會館的人,但我要越俎代庖說一句,不願道歉,也不願發誓,那尊駕再留在此處,不嫌臊得慌嗎?”

他此話一出,朱二立時緊追不放地叫道:“沒錯,不肯承認更不肯道歉,那就快滾!”

“沒來由污了咱們蘇州會館的地方!斯文掃地啊,做錯事情還要來倒打一耙,要不是朱二公子仗義,就被你得逞了!”說這話的,赫然是一個蘇州商人,一面說一面還故意對朱二微微頷首,分明是有意攀附這位趙國公府的二公子。

“作孽啊,踩壞青苗是要遭天譴的!《三國演義》裡頭,就連曹操爲了縱軍踩壞青苗,似乎都割發代首的吧?”說這話的是一個老者,人搖頭嘆息的同時,卻又對華會首正色說道,“日後這蘇州會館也得好好管住門戶,不能放這種人進來!”

“還說是舉人,我看還不如那白臉兒奸臣呢!”這是順着那老者的話繼續損人的好事者。

在這七嘴八舌的聲音中,那兩個在關鍵時刻“回頭是岸”的舉人就只見自家那個年輕氣盛的同伴面色一陣青一陣白,最後竟是掩面奪路而逃。可人固然是走了,他們心裡卻知道,只要事情傳揚出去,那就算朱二這位趙國公二公子要擔一點打人的罪責,那同伴卻也完了。

怪不得人之前語焉不詳,只說是當初未中舉之前,被兩個迂腐老舉人給面唾辱罵了一番,所以如今桂榜題名之後,要在會試前找回這個場子,原來是因爲本就不佔理!

至於爲什麼不是會試之後杏榜提名時再來找回這個場子,原因很簡單——就算是解元,誰能擔保自己一科就能中?多少解元郎也曾經一次甚至數次兵敗會試?這又不是唐朝,只要是長安京兆府的解頭,那就絕對能考中進士,如今不是當年那種可以走人脈通關節的時候了!

因此,眼睜睜看着曾經的同伴踉蹌逃走,兩人雖不至於立刻落井下石,但不免再次誠摯道歉,等到金萬權和郭晟再次表示了諒解,他們方纔趕緊告退走人。

否則他們留在這,難不成和別人那樣聲討曾經的同伴嗎?

而他們這一走,朱二登時就覺得腰桿更加筆直了。對張壽他如今自然是服氣的,而且現如今看張壽帶來的樑儲,卻也格外順眼——要換在往日,他是最討厭這種小小年紀就已經考出功名的所謂才子,尤其是這小少年還是個舉人。

可人既然說了公道話,他就熱情地把自己其實也只是第一次見,壓根就不熟的金萬權和郭晟介紹給張壽的同時,也介紹給了這位舉人少年。

而兩位到現在還沒完全摸清楚狀況的老舉人面對這位自來熟的趙國公府二公子,那是壓根連推卻的機會都沒有,只能無可奈何地與張壽和樑儲一一相見。而他們很快就被張壽接下來的幾句話給砸懵了。

“既然這事情已經被老師知道了,想來他也牽掛到底是怎麼回事。如若二位願意的話,能否陪着朱二哥一塊去一趟葛府?畢竟,朱二哥其實也算是老師門下徒孫,若是我回去幫他說話,老師還未必相信,兩位當事者若是同去,那就不一樣了。”

說到這裡,不等金萬權和郭晟有所表示,張壽就笑眯眯地看向華會首道:“事已至此,華會首也不如和我同去?不過華家和我有些交情,爲免被人當作偏袒,還有誰願意作證嗎?”

聽到竟然要去當朝第一人葛老太師家裡去給朱二作證,這偌大的地方中原本只是看熱鬧的二三十個人頓時轟動了。一時間,那可真是爭先恐後,若不是華會首親自上前維持秩序,那簡直差點要打起來。

而金萬權和郭晟這兩個老舉人說起來也算是飽經世事了,哪怕知道爲自己主持公道是假,替朱二洗脫污名纔是真——當然那些希望同去的傢伙恐怕全都是衝着想在葛老太師面前露一下臉,他們也不得不在心裡承認,張壽真不像那閒雅的外表一般好惹。

明明一件挺嚴重的事件,如今卻是完全一邊倒了。說不定,等到他們去見了葛雍,這事兒用不着一日就能傳遍全城。

而剛剛一直都沒得到正面迴應的樑儲,此時也在旁邊一個勁幫腔:“是啊是啊,家師白沙先生肯定也在葛府等着,他也很關心這邊到底是什麼情況,二位不如同去如何?”

這就是睜着眼睛說瞎話了,其實是少年怕回去受責。然而,兩位老舉人也都聽說過崇仁學派那幾位得意傳人的名聲,其中,廣東陳白沙便是佼佼者。既然人也在葛府,兩人對視一眼,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而就這麼一會兒功夫,華會首已經選好了五個所謂“人證”。

雖然人是很明顯多了一點兒,可華會首已經是竭盡全力壓縮了再壓縮,否則在場的人恨不得都跟着去。而面對這龐大的人數,蘇州會館自然是由華會首額外派了幾輛車,這一次,張壽把自己的馬車讓給了樑儲和金萬權以及郭晟,自己卻和朱二坐了一輛車。

當馬車起行時,他就皮笑肉不笑地問道:“我說朱二哥,今天就真的這麼巧嗎?”

朱二在別人面前那是滿嘴瞎話張口就來,但在張壽麪前,他卻知道沒法糊弄,此時乾笑一聲就小聲解釋道:“是六哥親自來找我,說是和瑩瑩說好,要我想辦法做點什麼事出來幫你脫身。可這平白無故的,我怎麼幫你?這不是可巧朱宜正好找到了那兩位嗎……”

他說着就頓了一頓,隨即聲音更輕了:“他們去蘇州會館訪友卻撲了個空,我匆匆趕到,原本打算是去見他們的時候,僱兩個閒漢來鬧點事情,然後我從天而降仗義相助,可我哪能想到,這人手都已經準備好了,竟然剛剛好好殺出來那麼三個人!”

張壽頓時滿心狐疑。阿六因爲朱瑩的吩咐去找朱二出馬,這很正常,因爲之前阿六送了他到葛府書房之前,對他說過,朱瑩有話讓他去傳,所以要離開片刻……然而,朱二的安排還沒用上,就遇上了真正的炮灰,這不免太巧了一點。

他姑且放下這麼一個問題,細細又詢問了朱二之前的經過,包括所謂的打人和衝突始末,得知阿六根本就是在發生衝突之後帶着朱宜一塊跑去葛府報信的,他不禁啼笑皆非,當下就一把扯開窗簾,四下一看就發現,朱宜倒是好好的在外頭跟着,阿六卻不見蹤影了。

他無可奈何地放下窗簾,這纔沒好氣地對朱二說:“到了葛府別那麼浮誇,說不定還有幾個老夫子留在那。即便就算別人都走了,樑儲樑叔厚的老師陳白沙也肯定在。那是老師親口說的儒林宗師的得意弟子,你別亂說話。”

“妹夫你放心,誠懇認錯,寬大處理,桀驁不馴,屁股打爛,這道理我早就懂了。”朱二那曾經被父兄千錘百煉後方才痛定思痛的覺悟,此時就充分顯現了出來,“再說,這兩位是我好不容易纔尋訪到的,還指望他們一塊編農政全書呢,我當然要在他們面前好好表現。”

張壽無奈伸手扶額。你都已經仗義出手打人了,難不成覺得這就算是表現嗎?

第四百二十五章 奉旨試吃?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子分杖第一百八十二章 賜給你吧第七百一十三章 偏激第七百七十七章 揠苗助長,一呼百應第六百九十五章 抱大腿第八百一十八章 家庭教師第六百四十八章 故意第二百四十八章 過年第三十七章 葛……葛……葛第七百零五章 巡弋,攔截第二百四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兩百一十章 熊少年的書房第七百六十二章 忽悠的功力第兩百二十七章 說來就來第六百四十八章 故意第八百七十九章 意外的援兵第五百四十八章 即日定東宮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七百四十四章 連心第兩百二十三章 一文錢難死英雄漢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一百九十五章 被“請”來的客人第兩百二十九章 理直氣壯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良和皇子都交給你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從公式到建港第六百三十六章 慈心不慈第三百二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四百三十章 當年糗事,循循善誘第八百零六章 兄弟第八百六十四章 蠱惑第四十三章 下次天上掉什麼?第五十三章 千里共嬋娟第八百六十九章 將心比心,繼續忽悠第兩百二十九章 理直氣壯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鍾雙制?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五百四十八章 即日定東宮第二百四十三章 邊鎮需強人第八百三十二章 指點迷津?第七百九十八章 最佳捧哏第一百五十章 循循善誘第七百六十一章 鷹犬和評判第十五章 棺材板和姑爺第兩百一十三章 天子賜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養廢物第七百四十八章 人比花嬌,羣賢薈萃第三百三十一章 孝子頂罪?第二百八十三章 嚇唬還是忽悠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第八百一十四章 善解人意第三百三十章 深藏不露第四百六十一章 祝壽第四百二十四章 撒手放養第六百零七章 沒錢沒勢,思路清奇第三百七十二章 善地?惡地?第五十七章 不要相信外貌第三百一十五章 前半輩子白活了第八百零三章 暗渡陳倉,閒人大叔第五十九章 鄉下小郎君進城第一百八十二章 賜給你吧尾聲1 兄弟第四百三十九章 學生易哄,孺子易懂第七百零九章 抄家?堵門?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波度盡生辰到第八百六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三百七十五章 吃貨和意外第八百七十三章 紛紛亂亂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五百二十七章 老調無人聽第九章 小先生第七百四十九章 能說的都被老師說了第六百七十六章 鬱郁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養廢物第四百三十一章 請君上船第二十七章 何方高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不悔第一百零八章 丈母看女婿第六百零一章 貴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五百三十二章 虛懷若谷求教忙第八百三十章 高麗留學生第六百四十三章 心如堅鋼意如鐵第八百五十四章 餿主意第四百九十五章 出言不遜引禍來第四百二十七章 激進第七十一章 公主的邀約第五百八十四章 詔告爾字第十二章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四百三十三章 坤寧宮下毒事件?第七百二十五章 非專業扮鬼第八百七十三章 紛紛亂亂第七百零八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一百四十四章 自己蠢就不要找藉口第五百七十四章 不講理,看張郎第五百三十三章 跟蹤和會面第五百一十八章 爲什麼?賠禮呢?第兩百二十九章 理直氣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