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柔能克剛

耳聽得這婦人竟是如此無禮,之前跟在她和九娘以及吳氏身後的玉泉和李媽媽幾乎同時搶上前去,將那婦人以及另外三女一同攔下。而其餘幾個僕婦以及宮人這才反應過來,而她們這撲上前去的動作就粗魯多了,想都不想就把人反剪雙臂摁跪在了地上。

而李媽媽更是誠惶誠恐地轉身回來跪下行禮道:“太后娘娘,都是下頭人不曉事,沒有把這新房裡的閒雜人等給清理乾淨!”

那婦人乃是朱廷芳的嫡親舅母秦氏,被人拿下摁跪在地上時,又羞又怒的她還想破口大罵,可當聽到李媽媽這一聲太后娘娘,又說她是閒雜人等,她就猶如被一盆冰水當頭潑下,整個人都快凍僵了!

她是看到爲首的老婦年歲不小,然則卻衣着簡樸,頭上也沒有戴着小珠慶雲冠這樣的誥命頭冠,絕對不是什麼富貴門庭出身,再加上攙扶人的吳氏那裝扮還及不上她,九娘更是正好落後一步,她沒看清,所以急怒之下方纔一時昏了頭,哪曾想竟然衝撞了太后!

秦氏都尚且驚得魂飛魄散,她身後的兒媳和兩個女兒,那更是嚇得整個人都瑟縮在一團,別說開口說話了,就連挪動又或者擡頭都不敢,只是心裡不免都在那埋怨甚至詛咒秦氏。平時在家裡做主慣了,跑到這趙國公府還如此蠻橫,這不是招惹禍事嗎?

“這天底下確實沒有富貴不認親的道理,但前提是那所謂的親戚需得懂事。”

當太后悠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朱瑩正好聞聲從正房出來。一見面前這光景,她先是一愣,隨即就喜形於色地衝上前,見九娘笑吟吟地讓開了位子,她就對吳氏先點了點頭,隨即順勢抱着太后的一邊胳膊撒嬌。

“太后娘娘,原來是您來了!這可是天大的驚喜,我之前一直都有進宮,您也不事先告訴我!您看,大哥這婚事從定下開始就被人說三道四,直到今天還有什麼世交和親戚來擺譜!要是知道您來,誰敢這麼無禮!”

她一面說,一面看也不看地下的秦氏,直接把太后往房裡請,卻又看着一旁的吳氏說:“吳姨,您也還沒見過我大嫂吧?以後都是一家人,趁着現在一塊兒見見。她可不像我這塊爆炭,溫柔嫺靜,嗯,就是脾氣太好,所以剛剛纔被人欺負了……”

地上跪着的秦氏和兒媳女兒差點沒氣瘋。什麼叫做溫柔嫺靜……朱瑩是不是對溫柔嫺靜這個詞有什麼誤解?就剛剛那個張氏面上笑着,口氣溫和,其實卻話裡藏刀的態度,那簡直就是個黑心黑肺黑透了的女人!

到底是渭南伯這個粗魯不文的北虜蠻子生的女兒!

然而,她們就算有再多的怨言也不敢說,只能眼睜睜看着太后和朱瑩以及吳氏消失在了門內。等到剛剛扭住她們胳膊的人終於放開了手,四人好不容易直起腰擡起頭時,看到的卻是九娘那張帶着淡淡笑意的臉。

她們一向都覺得自家姑奶奶鄧夫人去得早,這纔會便宜了九娘,更便宜瞭如今榮寵加身的朱瑩,現如今經歷了剛剛那一幕,那更是怒火攻心。可九娘接下來的話,卻把她們的所有言語都堵在了喉嚨口。

“太后娘娘今日駕臨,只敘家禮,不敘國禮,所以你們剛剛縱然失禮,太后娘娘也會看在親戚的面上姑且寬宥一回。前提是,你們知道怎麼做懂事的親戚。大郎前途無量,而他眼睛裡不揉沙子的性子,那也是全京城有名的,你們可別誤了他。”

眼見秦氏遽然色變,掙扎着站起身之後,拖起兩個未婚的女兒就逃也似地離開,其兒媳婦則是愣了一愣方纔慌忙起身跟上,九娘這纔不慌不忙地進了屋子。

她並不擔心剛剛的話被別人聽到,傳去各處相關人等的耳朵裡就如何如何——她不在府裡這麼多年,沒人阻攔朱廷芳兄弟和生母鄧夫人的孃家來往,奈何那些人爛泥扶不上牆,別說朱廷芳了,就連朱二對他們也早已失望,平日幾乎就連面上情分都沒剩下。

而太夫人從前雖說怪她倔強,但如今也已經對她也不再有芥蒂,至於朱涇……他對元配鄧夫人自然是至今難以忘懷,但那是對鄧夫人的情分,不是對鄧家的情分。她剛剛的話,這些人聽進去還好,日後至少能安分度日,若是聽不進去,鄧家在官場的路子也就要絕了。

而太后也聽到了外間九娘對那幾個女人的訓誡,但此時此刻,她已經懶得去理會這個了。因爲此時此刻,她見到了上前盈盈下拜的張氏。

渭南伯張康固然是先帝睿宗提拔起來的,皇帝對人也一貫信賴,但張府家眷在後宮走動卻不勤,再加上張氏乃是庶女,她雖說在朱廷芳定下婚事後召見過一次,可也沒有問太多。畢竟,兒孫自有兒孫福,既然是朱家人人都認可的,她無意管得太多。

然而,先後歷經了廢后的亡故,大皇子和二皇子的“死訊”,原本只剩下一個兒子,但膝下孫兒孫女勉強也算是滿堂的她,心中傷感的同時,卻也不禁一時興起,決意在今天親自出宮來看看。

對於她來說,這種臨時起意非常罕見,就連她自己在趙國公府下車時也覺得自己有些荒謬。她總是指責皇帝白龍魚服,混跡民間,結果今天自己比皇帝還要過分!

太后微微頷首,等一身大紅衣裙的張氏起身,她端詳了人片刻,就隨口問了幾句。這和她前一次召見人時不同,那一次張氏明顯小心拘謹,此時卻顯得落落大方,彷彿人多的時候反而更讓其平添了幾分自信。

就算說起剛剛狼狽而走的秦氏那一家人,張氏言談間也顯得非常從容:“不過是因爲兩家人如今相差越來越大,舅老爺又官場受挫,所以才一時氣急過來尋釁罷了,這都是人之常情。我並沒有吃虧,更何況還有妹妹一心一意地幫我。”

朱瑩頓時笑得眉眼彎彎:“這些人也就算了。之前大嫂面對兩個跑到書房要她評鑑詩文的才女,那應對才叫有趣。”

“她很認真地告訴她們,說自己不會作詩。等到她們冷嘲熱諷的時候,她就說,結婚之前尚在閨閣時,當然可以琴棋書畫詩酒茶,但既然嫁爲人婦,就應該先顧着柴米油鹽醬醋茶。”

“不過她陪嫁的嫁妝裡,就有一套她從小手抄的,太祖爺爺親自總裁,令翰林詞臣編撰的《全唐詩》,問她們要不要看。那兩個還自信說就沒有她沒看過的唐詩,結果,大嫂隨口背了一首極其偏門的,就把人給擠兌得啞口無言了!大嫂之前還騙我說讀書少……騙鬼呢!”

聽到這裡,就連太后也忍不住驚訝了起來:“太祖皇帝讓人編纂的《全唐詩》?聽說那整整有四萬多首,幾百萬字,你真的手抄過一遍?”

“其實沒有抄全,”張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阿爹從前出身北邊,後來歸順了先帝睿宗,沒機會讀什麼書,後來管了軍器局,也就是看一些軍略的書而已。他聽說太祖爺爺曾經聲稱,天下最美莫過於唐詩,所以就乾脆斥巨資買了一套《全唐詩》九百卷藏在家裡的書庫。”

“這還不算,他還讓我們從六歲起就逐字抄錄,能抄多少抄多少,但抄得多就有獎。男孩子就賞兵器,女孩子就賞好看的衣服和首飾。這麼一來,自然是人人都精神十足地抄。”

“但一兩天容易,一兩個月也容易,堅持一兩年就難了。後來我那些兄弟姊妹還有偷偷叫下人抄又或者送出去讓外人抄的,結果讓阿爹知道了,一頓棍子打個半死,就再也沒人敢作弊了。”

“所以,長年累月下來,就只有我堅持了下來。權當認字讀書,調劑日子,那也挺好的。不過,我也就是抄了兩百卷,不足四分之一。不過藉着抄書,我倒是僥倖背熟了一些很冷門的詩,但只是背,不解其意。”

雖然張氏說得謙虛,但太后很清楚,這所謂的兩百卷意味着什麼。因爲那意味着上萬首詩!《全唐詩》裡又不全是短小精悍的五言七言絕句,律詩以及樂府詩之外,還有更長的數百字古詩,這若是抄了幾百卷,每天得抄多少字?少說也得幾百上千字吧!

而九娘也不由得輕輕吸了一口氣,可卻只聽張氏苦笑說:“我阿爹對我們說,真正的書香門第爲了鍛鍊兒女,常常讓他們從小抄書,這比請了先生回來教我們讀書強。我是笨笨地相信了他,結果後來他才得意地說,家裡孩子多,抄抄書,也就省得惹事了。”

“他說,八九歲大滿地亂跑的孩子,人厭狗憎,最是調皮。抄書不認得字就空着,又或者問先生就好,可他哪裡想過,我們六七歲認字寫字,後來開始抄詩,一首詩一多半字都不認得,家裡請來的先生都險些給我們煩死。所以,我家的西席先生,那是全京城換得最快的。”

“後來話傳出去,就變成了我們家裡到底是蠻夷出身,不懂得尊師重道。”

說這話的時候,張氏表情很平靜,對於出身也絲毫不避諱。畢竟,她牢牢記着阿爹的話,出身不是因爲爵位就能改變的,與其低聲下氣去討好那些瞧不起自家的人,不如大大方方擺明了,誰若是還毫不計較地和你來往,那纔是真正值得交的人。

說到最後,她就笑了笑,面上露出了那個極其俏皮的單酒窩:“所以,我那嫁妝因爲有這些書,多了好多擡,看上去格外風光,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這話終於把太后和吳氏都逗樂了。太后是聽說過張氏嫁妝不少,當時送嫁妝的隊伍迤邐兩裡地,圍觀人羣都說想不到渭南伯這麼有錢,而且添妝的勳貴人家也相當不少,給足了張家面子。只是沒想到,其中恐怕有十擡二十擡都是張氏從小抄的《全唐詩》……

而吳氏則是想不到張氏堂堂伯爵千金,竟然這麼用心,不由得嗟嘆道:“怪不得我家娘子……就是阿壽的孃親還在世時就常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阿壽什麼都好,就是一手字沒能練好,也是我督促不力,日後瑩瑩你要督促他多多練字,哪怕抄書也好。”

朱瑩沒想到吳氏竟然會由此及彼,突然想到張壽身上,可想想張壽確實是什麼都好,就是那一手字沒法見人,因此她猶豫了一下,最後這才低聲說道:“阿壽那是因爲太忙了,這纔沒工夫練字吧……大不了寫東西他來起草,我來謄抄,那就行了。”

嗯,她其他的比不上張壽,但她的字可寫得比他好看!

張氏早就聽說朱瑩和張壽雖說只是定下婚約,但兩人的關係卻是好得猶如蜜裡調油,常常出入成雙。她從前還總覺得興許傳言有誇大的成分,可這會兒聽到吳氏這個事實上的婆婆都這麼說了,朱瑩卻還如此偏袒張壽,就連她也不禁羨慕了起來。

當然,羨慕的是張壽……能讓全京城最有名的千金大小姐如此傾心偏愛,夫復何求?

“瑩瑩,你啊!”就連太后也忍不住那手指點了點朱瑩,“你婆婆都已經這麼說了,你居然還不捨得讓他累這麼一點,讓我說你什麼是好。”

見朱瑩抿嘴一笑,卻就是不願意改口,太后也懶得勉強她,但看向張氏的眼神就多了幾分激賞。因爲張氏從前並未宣揚此事,也不知道她這個太后今晚會來,足可見內秀,因而她就點點頭道:“你爹讓你們抄書,雖說有些坑人,但你能堅持下來,卻着實不易。”

“我今天是以朱家親戚長輩的名分來觀禮,卻不是以太后的身份來指手畫腳,因而沒有什麼貴重的賞賜,只有長輩的禮贈。”

說到這裡,她就從手腕上褪下了一個鐲子,直接示意張氏把手伸出來。待到人有些惶恐地伸出了纖瘦合度的右手,她就輕輕轉動這光潤的鐲子,耐心地爲人戴了上去,這才笑了笑。

“這不是什麼名貴的東西,只是多年隨身,戴慣了的舊物。你的夫婿是一個心有主見,但卻對家人訥於言辭的人。只希望你不要嫌棄他冷淡。要知道,柔能克剛,看看瑩瑩就知道了。”不過朱瑩是倒過來了,從前她纔是百鍊鋼,可遇到張壽就變成繞指柔了!

張氏只覺得心下又是感激又是惶恐,連忙後退一步行禮道:“太后娘娘言重了,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能嫁到素來家門嚴謹的趙國公府朱家爲長媳,夫君又年輕有爲,那些刁難的人,何嘗不是羨慕嫉妒恨?只要我真心相對,一定會和夫君和諧美滿的。”

第四百零四章 不爭這口閒氣第五百二十二章 刺心暖心,晴天霹靂第七百七十八章 曲高和寡第三百三十四章 木魚腦袋要靠砸第七百九十一章 誰善解人意?第七百七十四章 威脅?妥協?第二百六十六章 三月三日天氣新第八百二十八章 啓智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子不爭?第一百八十四章 通風報信的大小姐第五百二十二章 刺心暖心,晴天霹靂第二百九十章 舉一反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上保鏢團?第三百一十六章 確實有問題!第一百五十七章 地圖第五百四十章 禮未行而行第四百五十三章 規則是用來歪的第六百二十五章 針尖對麥芒第一百零二章 禮遇和麻袋第五百六十一章 雷霆暫消第五章 說好的退婚呢?第八百七十三章 紛紛亂亂第四百九十二章 翻版必究?第六百一十七章 求情和管教第三百三十二章 請君遊“花園”第四百七十六章 就是打擊你第一百零三章 閒極無聊的出題第二百四十四章 曆法和傷痕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魔王駕到第四百五十章 張壽的加賽題第八百七十八章 好時代和壞時代第六百三十四章 冠服第一百零二章 禮遇和麻袋第六十三章 千字文和密碼第四百四十一章 誣良爲賤的慣犯第十五章 棺材板和姑爺第兩百一十七章 選婿之後第七百六十四章 透心涼第一百零八章 丈母看女婿第五百五十一章 母子連心第七百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一百一十一章 編碼方式第八百三十六章 超強求生欲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兩百一十章 熊少年的書房第六百七十六章 鬱郁第五百章 今夕何夕第七百六十五章 夜行第九十四章 溫厚竹君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鄭鎔和齋長第八百三十四章 三個臭皮匠,一個諸葛亮第四百五十章 張壽的加賽題第六十章 葛府堵門事件第五百三十二章 虛懷若谷求教忙第六百一十七章 求情和管教第七百六十八章 宗師,求救第八百六十八章 分家第四百四十章 興隆茶社的預熱日第八百四十七章 第二隻落地的靴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進擊的趙幫主第八百二十二章 委託“理財”?第三百一十九章 羞辱第一百三十三章 朱瑩激公主第二十一章 有智慧的陸豬頭第四百七十二章 錄取和升留級第六百四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三十八章 美人帶刺第八百三十一章 好爲人父第五百二十三章 火事疑雲第六百三十章 同袍之誼第一百七十一章 易如反掌第六百九十五章 抱大腿第七百七十五章 捧場,頭鐵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三百八十五章 君子坦蕩蕩?第六百五十一章 能翻幾層浪?第兩百零四章 輩數亂了?第五十章 反派死於話多第七十一章 公主的邀約第二十三章 拿錢砸懵你第一百五十七章 地圖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馬和伯樂第七百五十六章 降伏第三百六十九章 閒人不閒第八百四十九章 疑神疑鬼第六百四十八章 故意第八百一十三章 輕鬆和緊張第一百五十七章 地圖第二百七十八章 打人者朱瑩?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君再上轎第一百七十七章 清早呼上朝第五百四十八章 即日定東宮第七百六十六章 心有靈犀第八百三十一章 好爲人父第三百零七章 雞毛飛上天第六百零一章 貴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家子氣第七百八十四章 信之不疑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