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星象爲虛,農事爲實

預先設想的提問環節根本沒用上,這一堂課就結束了——因爲當張壽在下課前開口詢問有誰想提問時,那赫然是一片冷場——說實話,面對這情景,三皇子着實比誰都要失望。

雖然他在跟上張壽那些計算的時候也極其吃力,但今天畢竟來了好些應父皇徵召的天文術數專門人才。可他沒想到,那些舉人落荒而逃也就算了,那些之前拿着特別請柬過來的人,在張壽宣佈下課,而他沒有表示異議之後,和那些舉人一樣,不少人都行過禮後就趕忙走了。

雖然三皇子並不認爲是個人就非得要攀附自己這位東宮太子,或者好好表現,可是,這種避若蛇蠍的態度卻明顯有些不對頭,他越想越覺得疑惑,到最後不由得就生出了一種猜測。

難不成……是老師講的這些東西,他們也同樣沒聽懂,生怕過來見他,他一開口詢問的時候,他們答不上來之後露了怯?可他們不是也學過算經嗎?哪怕學的算經和他現在接觸的不同,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修習起來,真的差別這麼大嗎?

三皇子正覺得心情糾結,突然就聽到背後傳來了嶽山長的聲音。

“都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張學士今天這一堂課,既有世情,也有農事,更有學問,實在是讓我收穫匪淺。只不過,那些計算之類的東西實在是太深奧了,我看之前講堂中十之八九的人大概都沒聽懂。想想也很正常,因爲那些具體的計算,我也是一頭霧水。”

嶽山長如此坦然,三皇子頓時大生好感,當即沖人微微頷首道:“術業有專攻,嶽先生又不是專攻算經出身,那些專業的算式和算法有些不明白,那也很平常。其實……”

年少的太子殿下靦腆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說:“那些步驟,我也只聽懂了一小半。”

聽到三皇子承認自己只聽懂了一小半,孟學士肖山長等一衆講讀,那真是好容易才維持住了一張淡然的臉。尤其是身爲翰林院掌院學士的孟學士,那更是深悔今天爲什麼不找由頭因病或者因事告假……能聽懂一小半,那簡直是天大的能耐了好不好!

可就在他們這些講讀猶豫着是否也要學嶽山長那樣說實話,也好讓三皇子在心裡也對他們建立一些好感的時候,卻只聽斜裡插上來一個聲音:“太子殿下,張學士,還有各位講讀大人,剛剛發生了一件事,我尋思着該過來說一聲。”

宋舉人見一大堆人都齊刷刷看向自己,他不由得趕緊低下了頭,卻是正好忽略了不少人因爲他打岔而變得如釋重負的表情。他三下五除二說清楚了剛剛關秋懟人的一幕,隨即就迅速擡頭瞟了一眼三皇子和張壽,同時習慣性省略了其他人,這纔不自然地乾咳了一聲。

“如今那個‘小人’扛不住關秋這番話跑了,他那些同伴也倉皇而走,但還有另外幾位老先生和他們的學生很贊同小關轉述的那句知識就是力量,所以想過來對張學士道一聲謝。”

關秋居然也會懟人,張壽只覺得異常新鮮。那是個一心一意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技術狂人,和楊詹簡直不相上下。他微微一笑,沒有說話,隨即就聽到三皇子欣然應允。

“請那幾位過來吧!”

說是幾位,其實卻有十幾個人,張壽放眼一瞧,就發現幾乎都是曾經在自家老師葛雍那太師府中見過的,當下當然不會真的去聽衆人道謝,而是搶先熱情地向三皇子引介了衆人。

而三皇子對於謙遜大度且有自知之明的人,素來都觀感很好,此時不但親自攙扶起了幾位要行禮的長者,言語之間還異常尊敬。而面對這樣一位和傳說中一樣言行舉止使人如沐春風的太子殿下,那幾位前輩算學大家自然更添了幾分謙恭。

當聽到這幾位長者也都慚愧汗顏地表示,幾位弟子聽了自己的課之後大爲啓發,想要來年報考九章堂時,張壽不由微微愕然。

要知道,他前些天隨着老師葛雍在葛府見這幾位時,沒少旁敲側擊,試探衆人是否願意留京共商學術,奈何這些人說天文星象時侃侃而談,卻聲稱對於葛氏算經實在有些摸不着頭腦,他也就姑且打住了,可誰曾想這會兒人竟是態度大變,主動把學生往他這兒塞!

花花轎子衆人擡,不等三皇子表態,他就立時笑道:“各位的學生都是良才美質,我本來求之不得,可是,各位身爲師長,那卻是更寶貴的財富,不知可願意也來九章堂講幾堂課?”

聞聽此言,爲首的算學大家韓平頓時躊躇了起來,好一會兒纔開口說道:“張學士你之前就曾經在葛老太師府上說,你不太懂天文星象?”

“確實如此,所以,什麼四海測驗,重訂曆法這種需要專業人才做的事,我確實力有未逮。”張壽毫不在意自曝短處,態度顯得異常坦誠,“有道是三垣二十八宿,我能認得出的,大概也就是北斗。其餘的星星我就兩眼一抹黑了。”

“你們看,我就這點年紀,就算再天賦異稟,也不可能什麼都知道,不是嗎?”

天文數學不分家,如今這年頭那些算學宗師們都是從小這兩樣一同修習過來的,所以他們真的不信張壽竟然是一個例外,一個只懂算學不懂天文星象的奇葩。可是,葛雍之前就一口咬定沒教過張壽這個,張壽又矢口否認,他們只能姑且相信。

因此,韓平和其他人交換了一個眼神,緊跟着,他沒有再含糊其辭,而是爽快地點頭道:“既如此,那我和幾位老友,願意來九章堂試一試。”

“但我得約法三章,各位來時,只講算學,不講天文。”張壽笑得眯起了眼睛,“哪怕是王孝恭的《緝古算經》,也可以拿來講,但我希望在講課的同時,我能夠在旁邊給學生們翻譯一下。畢竟,這一年多老師的《葛氏算學新編》簡化了很多東西,我怕學生們聽不懂。”

嶽山長和其他講讀在一旁冷眼旁觀,見張壽矢口否認懂天文,不禁面色各異,心情不一。然而,其中有一種想法,衆人卻是一致的。

那就是……張壽聲稱不懂天文,對他本人來說,有利無害!畢竟,這年頭的天文星象,不但和數學不分家,而且在某些人心目中,那更是和讖緯不分家。雖說這年頭不再如漢唐,讖緯巫蠱往往是滅族的大罪,但動不動就禁天文術數,無疑就蘊藏着朝廷的某種擔憂。

而張壽重開九章堂之後,從所用的《葛氏算學新編》到各種上課內容,確實是就不涉及到天文星象!除卻之前聽說人曾經在課堂上聲稱大地是圓的……

雖說對張壽聲稱要在旁邊翻譯術語的要求簡直哭笑不得,但韓平也翻過葛氏算經,知道用於不同,因而最終答應了,卻要求先旁聽兩堂課再做計較。對此,張壽自然不會拒絕。

而三皇子則是始終笑吟吟站着,壓根沒有動用自己身爲太子的身份爲張壽說什麼做什麼,只在韓平提出告退時,他非常客客氣氣地叮囑道:“父皇說,曆法是否準確,不但關乎百姓如何計日,而且還關乎農耕,更關乎我朝頒賜給屬國的歷法是否準確,彰顯天朝之威德。”

“所以,拜託各位在父皇召見之後,能夠暢所欲言的同時,更摒棄前嫌。葛老太師說,他年事已高,這一次更多的是作爲一個評判者,而不是主持者。”

三皇子沒有說什麼指責欽天監的話,更沒有說自家父皇已經決定把欽天監那些酒囊飯袋掃地出門,讓出身民間更有水平的算學大家來填補空缺,而且會打破世襲制,施行考覈制。

可他這樣的表態,再加上張壽一口咬定不懂天文,絕對不可能來爭話語權的態度,韓平以及其餘幾個長者自然精神大振。幾個人凜然應喏之後,帶着那些較爲年輕的學生告退離開九章堂之後,韓平就笑了一聲。

“不愧是葛老太師,挑學生的眼光比誰都好!學識這一層,我等這些因循守舊的已經很難稱量他了,而他竟然能放下重訂曆法的至高榮譽,甚至也不怕別人笑話,堅稱不懂天文星象,只專攻算經……大家接下來就全力以赴吧,不用考慮葛門弟子出來相爭。”

而張壽送走了這一堆本來很可能會變成冤家,現在卻心結盡去的同行,就非常虛懷若谷地向三皇子和其他諸位東宮講讀官對今日公開課的過程和結果做了一番自我批評。

聽到張壽只在那反省講到興起時忘了下頭不是九章堂的學生,把各種演算過程推進得飛快,孟學士忍無可忍地開口打斷道:“張學士,你今日這番授課,別的都無所謂,可你不覺得講解淋尖踢斛實在是有點多餘嗎?”

“爲什麼多餘?”開口反問的不是別人,正是三皇子,他眉頭大皺地說,“孤覺得能夠聽到這般內情,簡直是勝讀十年書!”

“太子殿下只需把握全局,何須明白這等詭譎伎倆!”

孟學士那簡直是覺得痛心疾首,可在三皇子那清亮的目光注視下,他意識到自己很難搬出那種面對成年人的水至清則無魚這種論調來加以駁斥,只能唉聲嘆氣地說:“有些規矩已經實行了幾十上百年,早已經是約定俗成了。”

“約定俗成的好規矩,那自然應該延續下去,但約定俗成的陳規陋矩,爲什麼還要一直延續,而不能加以變革?”三皇子不假思索地反問。

發覺其他同僚竟然全都保持了沉默,就連以三大山長爲代表的在野人士,那也是滿臉沉肅,孟學士只覺得心累。他只是翰林院掌院學士,又不是閣老,其實這根本和他無關!

一時情急,他不得不開口解釋道:“太子殿下,淋尖踢斛確實是弊政,可那是因爲各地官吏的俸祿不少都不足以養家餬口,所以方纔出此下策。但這其實並不是本朝就有,而是多年以來就在底層口耳相傳的。而且,並不存在張學士說的那樣,踢斛之後還會再次淋尖……”

“機會僅僅只有一次,一次若是沒有踢好,撒出來的穀子不見得會很多……”

“孟學士所言差異,會做這種事的人,大多數都是苦練這一記絕學,保證一腳踢下去,一定會穀粒滿地!”方青剛剛一直忍着沒開腔,可發現孟學士竟然替淋尖踢斛這一弊政說話,他一氣之下就管不住這張嘴了。

而說都說了,他就索性繼續說道:“我家昔日納糧時,就曾經遇到過那稅吏百般刁難,每一斛被踢出去的穀粒都能在地上灑落厚厚一層!最重要的是,我朝官吏的俸祿不算少,他們憑什麼拿這約定俗成的一套來坑百姓?如果要保護這些讓他們受惠的陳規陋矩……”

“誰來保護根本就有苦無處訴的小民百姓!”

孟學士登時啞然。結果,還是張壽的一句話暫時拯救了他:“其實,如今的賦役也有折算成錢來收取的……”

還沒等張壽說完,如獲至寶的孟學士就立刻附和道:“不錯,如今朝廷收稅,不少都是折算成錢,早就不全都收糧谷了,這弊政自然是也就被掃進垃圾堆了!”

三皇子聽着兩邊激辯,再見方青滿臉譏刺,卻被宋舉人拽住,他情知這其中另有貓膩,可卻發現其他人都是三緘其口。而張壽麪上依舊帶着淡淡的笑意,當他看過去時,人恰是微微搖了搖頭,彷彿是有難言之隱。

這時候,就算再傻,三皇子也知道這其中奧秘不可說了。他沒有繼續追問,而是一臉倦容地說:“時候不早了,孤也應該回宮了,今日是嶽先生的課,嶽先生隨孤一同回去吧。四弟,你留一留,替孤謝一謝老師和其他諸位今日辛苦。”

今天確實是自己的課不假,但嶽山長更知道,此時三皇子爲什麼要和自己同車而行。見孟學士投來了警告的一睹,他卻只當成沒看見。直到隨同這位太子殿下和張壽以及其他人道別,繼而默不作聲地出門登車,跟上去的他坐定之後,就直截了當擡起了頭。

“太子殿下,張學士剛剛說的,確實是全天下大部分稅吏都會做的事。而張學士後來說的,如今賦稅大多都折收銀錢,這其實並不準確,更準確地說,是一部分實物,一部分收錢。但是,收錢的那部分,對於大部分農人來說,負擔卻更大。因爲每到收穫時節,他們需要賣糧換錢!糧價貴賤,完全取決於天下糧商的良心!星象爲虛,農事爲實,張學士很明智。”

第六百八十六章 求助,劫持第四百八十四章 鄭鎔和齋長第一百九十四章 紈絝擅長的領域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也很絕望啊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陣仗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六百五十六章 視察公學的大宗正第一百八十一章 狗屁不通!第四百九十九章 願爲前驅第三百章 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第九十六章 表決心和不知道第七百一十一章 跋扈,早朝第七百九十章 意難平,過不去第七百二十四章 近墨者黑?第兩百一十八章 好事將近第七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四百六十六章 外鄉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賢母孝子惡尚書?第三百三十一章 鹹魚發威,賞錢開路第三十八章 最美麗的誤會第一百九十九章 聽你的第二百四十二章 慈不掌兵第五百三十四章 賞秋遭遇熊孩子第六百八十四章 嫁妝,傳書第一百七十四章 各尋長輩第一百三十一章 先立業,後成家第三百零七章 雞毛飛上天第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四百六十六章 外鄉人第四十六章 跑還是打第七百二十六章 奈何敵人就是渣第四百五十章 張壽的加賽題第二百九十章 舉一反三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徑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六百四十六章 疏不間親第六百六十一章 不解風情第九章 小先生第八百一十章 交心第三百一十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七百一十七章 同心,異心第八百六十七章 準女婿登門第八百五十七章 動若雷霆第一百零四章 自投羅網的陸尚書第兩百零八章 曆法是個坑第六百八十七章 拍案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劍,別小氣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驚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數理氣自華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亂第四百六十九章 顛倒的兄弟第八百四十章 張生借書說第四百二十九章 好久不見?第七百九十一章 誰善解人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四百一十章 來考九章堂吧第四十四章 狡黠胖子和正義公子第二十九章 紛至沓來第八百一十二章 家有賢妻夫省事第六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第三百二十七章 特立獨行第七百三十一章 動之以理第兩百三十二章 爲時已晚第五百三十九章 老師充家長第四百八十七章 陪客和眼光第七百七十二章 好老師第五百零二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激學官第六百五十四章 快刀斬亂麻第六百七十七章 天驚第三百一十四章 公子落難記第一百八十九章 扯平和故事第三百二十七章 觀刑漫話第六百零二章 乘龍佳婿要靠搶第六百一十九章 全都亂了第九十二章 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定律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子分杖第六百五十六章 視察公學的大宗正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縴,醉翁之意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所求第五百二十七章 老調無人聽第八章 嫌棄第八百七十三章 紛紛亂亂第二十四章 顏值即正義第一百九十九章 聽你的第七十二章 八股文大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君再上轎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話劇吧第四百四十二章 堵不如疏第三百七十四章 本是同根生,性情各不同第八百六十三章 惶惑第三百七十二章 善地?惡地?第三百七十五章 吃貨和意外第四百三十三章 坤寧宮下毒事件?第四百六十四章 禮輕情意重第六百七十七章 天驚第一百九十八章 君子報仇,從早到晚第一百六十九章 賢母孝子惡尚書?第四十八章 夜色殺機第八百三十章 高麗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