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責以大義

太子和那些東宮講讀要是再不出來……那就真的出不來了!

國子監大學牌坊之外,面對越來越多的人流,隱在大樹上的花七不由得眉頭大皺,一面尋思自己是不是派出來的人太少了一點,一面擔心至今還不見從國子監出來的三皇子一行人。他也沒有想到那些小攤小販們竟然這麼有行動力,這好像還只過去了兩刻鐘吧?

等到一傳十,十傳百,還會有多少人過來看熱鬧?

瞟了一眼那八字牆前圍着看黃榜,順便評頭論足的衆多舉子,他心裡很清楚,這是因爲鄉試桂榜放榜之後,身家殷實且動作快的舉人已經抵達了京城的結果。當然,也不排除有那些寓居京城,只求一中的老舉人。

他輕輕吸了一口氣,隨即悄無聲息地跳落了下地,繞過了貼有黃榜的圍牆,最終來到了一處沒人的地方,不費吹灰之力就悄然翻過。可當他猶如閒庭信步一般轉了一圈,最終在博士廳門前正好撞上張壽這一行人時,卻發現張壽和其他講讀倒是還在,三皇子竟是不見了。

見衆人面色都有些微妙,花七就徑直上前說道:“門外已經有衆多人蜂擁而至,太子殿下和諸位若是再不回宮,回頭外間人滿爲患,恐怕就要出動更多兵馬護送,那時候就麻煩了。”

此話一出,他就聽到了熊孩子的聲音:“剛剛國子監已經有人報說外頭人很多了,太子三哥不願意爲了他而淨街擾民,所以已經讓人護送他先行回去啦。他不在,我帶着大家從正門走,反正只要我說出身份,別人肯定就會失望退去的!”

四皇子見花七愕然朝他看了過來,頓時得意地擡頭挺胸道:“身爲弟弟,當然該爲兄長分憂,這纔是兄友弟恭,花統領你說是不是?”

聽到四皇子特意點明自己的身份,花七忍不住覺得臉上有些僵。這就是針對昨天晚上他悄然推醒熊孩子後,人在明面上答應,而後暗地裡悄悄設計的一次報復?他瞅見張壽身邊居然不見阿六,哪裡還不知道是什麼緣故。

四皇子胡鬧不要緊,那卻也得要三皇子這個太子肯聽!而且,在場這麼多學官,就沒有一個人想着勸諫一下太子殿下嗎?更何況,堵在外頭的人如果知道三皇子就這麼悄然走了,那反應如何,恐怕也很難預料。

花七的目光略過張壽,朝其他人一一看去,就只見東宮講讀官中涇渭分明的兩批人,翰林院掌院學士孟學士等都顯得特別鎮定,一臉我完全不懂四皇子在說什麼的表情,而那三位出身民間的山長,則是正在談笑自若。於是,他最終只能期待張壽能給自己一個交待。

而張壽也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笑吟吟地說道:“阿六從皇上那兒接受過一枚東宮侍衛的令牌,所以太子殿下既然吩咐,他自然不得不從命。太子殿下還說,正值舉子齊聚京城的時期,雖然之前各位講讀在經筵和國子監都一一講過學,但無法聆聽的人卻很多。”

“既然如此,此次考選中,東宮諸講讀官評點過的那些排名在前的範文,當一一結集印出來,也好讓人知道,此次的考選所出何題,有何偏重。”

歷年春闈發榜之後,會有人爲這一科金榜題名的人們編撰進士金榜,甚至還會設法弄到他們的會試文章乃至於之後的殿試策問卷子,結集出版,以供廣大有志於科場的讀書人蔘考。而如今三皇子竟然打算也效仿這種做法,花七登時暗自心驚。

這才當上太子幾天,三皇子就已經這麼有主見了?

他在心裡盤算這是否張壽的攛掇,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詢問又或者質疑,只是側身讓開路,就只見四皇子雄赳赳氣昂昂地帶着一衆講讀官朝外走,頗有一種熊孩子長大的氣勢。

只不過,發現國子監那些學官竟然連一個送的人都沒有,之前進來時也沒看到監生,他不知道人是被打擊得太狠,於是忘了禮數,還是打算如太祖皇帝當年留下的名言一般,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不由得在心裡頭又給此地師生們記下了一筆。

雖說讓四皇子帶着一衆講讀官走在前面,但原本跟在後頭的花七,動作卻比他們快得多,竟是直接再次翻牆出去,本以爲自己要召集人的,沒想到銳騎營那些衛士已經趕來了。

好在這時候聞訊而來的讀書人雖然不少,但至少還不及之前監生雲集看榜時那場面的沸反盈天,再加上牆邊上有御前近侍彈壓,另一邊銳騎營衛士護送幾輛馬車過來時,大多數聞訊前來圍觀的讀書人們都老老實實地退到了後頭。

發覺都不用自己表明身份,四皇子剛舒了一口氣,可昂首闊步的他纔剛剛靠近馬車,就只聽人羣中竟有人突然嚷嚷了一聲。

“太子殿下,敢問東宮侍從只從監生中選,置天下寒窗苦讀,百戰科場的舉人們於何地!”

正打算上馬車的四皇子頓時爲之一怔,隨即就惱火地轉身喝道:“首先,我不是太子三哥!其次,天下寒窗苦讀,百戰科場的又不僅僅是舉人,還有童生,秀才!而最後,東宮侍從並非官途,甚至連東宮侍讀,除開的確有功勳的陸高遠,也都沒有實際上的品級!”

四皇子這清亮的聲音,把那個質問一下子壓了過去,但只是須臾,人羣就再次傳來了一陣小小的騷動,似乎他這話並沒有能夠讓別人爲之服氣。

然而,還不等他再想出別的說辭,他面前這輛馬車上,卻傳來了一個他再熟悉不過的聲音:“四弟,你退下。”

四皇子本來以爲和上次自己一樣,阿六肯定也把太子三哥給揹回宮去了,萬萬沒想到人竟然在眼前這輛他還沒來得及登車的馬車裡!

他心裡滿滿當當都是驚疑,可到底還是依照吩咐閉上了嘴,卻很好奇三皇子會說些什麼。

“剛剛有人問,東宮侍從只從國子監中選,置天下舉人於何地?”

再次重複了這個問題之後,車中的三皇子就一字一句地說:“孤還記得,太祖皇帝那會兒,國子監除了貢監、捐監、例監,還常常收落榜的舉人,甚至有考中進士卻太過年少的,也常常被太祖皇帝親自指派送到國子監讀書,那時候的國子監,人人以躋身其中爲榮。”

“卻不像現在,監生名頭式微,而聽到監生才能爲東宮侍從,有人就居然這般忿忿不平!”

面對這樣針鋒相對的反詰,剛剛那隱於人羣中說話的人登時面上漲得通紅。

再加上他這石破天驚一嚷嚷,發現四周圍看他的人很不少,其中還有認得他的,一想到事後興許會被針對,此人就不敢再貿貿然亂說話了。

而三皇子在舉了當年的例子之後,卻又沉聲說道:“監生在國子監修業時間,各有不同,恩貢、因尊長死難國事而恩蔭,以及鄉試副榜取中而貢入國子監的,大多是六個月。而捐監者往往並不真正坐監修業,其他亦是時間各不相同。只有如縣學府學例貢國子監,方纔坐監三年。”

“但如今看來,恩貢等等出身的監生,坐監半年,卻也不能實際上學到什麼,因而孤打算稟明父皇,無論何等出身,要最終坐實這監生二字,都需要坐監三年。你若是想要早點以監生這出身赴吏部銓選,可以,一路升到率性堂,然後名列前茅,就可以出監了!”

“至於舉人也想躋身東宮侍從,那就更簡單了,鄉試副榜尚且可以入監讀書,那鄉試正經桂榜出身的舉人,又如何不能入監讀書?只要你自信能在國子監中超越絕大多數人之上,那東宮大門自然爲你敞開!”

“可是,如若你們明年金榜題名,考中進士,隨即又在館選之後留館爲庶吉士,庶吉士散館之後,又因學問精深和錦繡文章被選爲東宮講讀,成爲孤的老師,難道這不比眼下這區區一個東宮侍讀更光鮮嗎?十年寒窗苦讀,難道不應胸懷天下之志,怎能以區區侍讀爲念?”

優哉遊哉隱在其他講讀身後,張壽微微眯着眼睛,心裡對三皇子突然出現在外頭這輛馬車上倒是不太意外。

畢竟,這年頭沒有防彈轎車,但至少有防弓矢的馬車,關鍵時刻門一關,除非你有非凡的力氣,否則根本不可能打破防禦,阿六沒有把三皇子悄悄送出國子監,送上這輛馬車,這纔是最正確的做法。否則難道還把三皇子直接背去北安門,然後靠兩條腿走回慈慶宮去嗎?

當然,就不知道是三皇子的主意,還是阿六自作主張。

然而,三皇子此時這樣一番條理分明的話,那就非常難得了。突然成爲太子,要面對非常沉重的課業,在這樣的課業之餘,不但要接受皇帝的教導,竟然還能擠出時間進行思考,可以說,哪怕是選擇了三皇子的皇帝,在最初的時候都小看了那個小小的孩子。

當然他也是,想當初他怎麼會想到,那個靦腆羞澀的孩子竟會如此蛻變?

不過,三皇子到底還小,就算表現太好,皇帝如果真的要疑忌這麼一個太子的話,遲早還要五六年,因此他並不怎麼擔心會發生不忍言之事。

於是,眼看三皇子在說出那一番話後,人羣中再也沒人開口質疑,而四皇子也被拉上了馬車去,他直到其他人都一一上車後,卻審視了一番聚集起來的監生,這才上了最後一輛車。

可一坐穩,他就發現,和自己同車的竟然是召明書院嶽山長。因爲自家還有個出身召明書院的應試舉人方青的關係,他和嶽山長算是有一樁小小的過節。

只不過那已經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因此兩人同僚數日,關係哪怕談不上密切,卻也相當和諧——但和諧的最大原因是,東宮講讀們都是分開講學,他和嶽山長平日裡幾乎就碰不到!

因此,難得的同車而行,嶽山長樂意釋放善意,笑着說一些舉人們中間流傳的某些小笑話,卻是不涉及任何政事、人事和衝突。而張壽也很樂意聽一聽這年頭普通讀書人的日常,不但饒有興致地聽,不時還提一些問題。

國子監距離皇城北安門的距離極近,因此兩人並沒有說太長時間的話,馬車就最終停了下來。今天並不是張壽又或者嶽山長講課的日子,因而兩人下車目送三皇子帶着四皇子以及肖山長入宮之後,見其他人大多打了個招呼就各回各處,再沒有外人,嶽山長就笑了一聲。

“張學士,你年紀輕輕,卻不但有主見,而且還有很多奇思妙想的主意,從前人人都道是葛老太師慧眼識珠,可恕我冒昧,你應該還有其他師承吧?”

這樣的疑問,很多人都曾經有過,但葛雍曾經在張壽麪前明確表示不關心,無所謂,願意信任和包容,皇帝亦然,所以,如嶽山長這樣明確探問的人,張壽卻還是第一次遇到。

他沒有顧左右而言他,而是嘴角一翹,從容自若地說:“沒錯,我確實還有老師,不止一位,而是很多很多。”

哪怕越是和張壽接觸,越是見識到人那種層出不窮的奇思妙想,嶽山長其實根本沒有期望自己這問題能得到張壽的正面回答。因此,他原本打算在張壽矢口否認之後,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可沒想到張壽竟然承認不但另外有老師,而且還有很多!

然而,他到底不是方青這樣的毛頭小子,微微一愣之後就醒悟了過來,因笑道:“張博士這還真是真人不露相啊。其實,相比江浙,廣東出海到南洋和西洋更便利。南洋姑且不提,當地蕃王愚昧不堪,但西洋各國雖說矇昧,卻有很多特別的學說,倒是和張學士擅長的相仿。”

“出海的船回來,常常會載一些和昔日天竺僧相仿的西方和尚,他們懂得不少奇奇怪怪的東西,有時候,也有不少希望到東方來尋求財富的人。而廣東大族的船隊也會帶來一些書。其中,廣東宋氏的一支族人就直接以船爲家,甚至還有傳言,他們也兼作沒本錢的買賣……”

聽嶽山長似乎純粹閒聊似的,說着廣東各家那點事,中間攙雜着某些來自西方的學說又或者書籍,張壽不禁若有所思。也就是說,宋舉人的家裡,說不定還有一位海盜王嗎?

第一百一十章 十萬火急第三百二十八章 不悔第六百三十五章 冊命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打不相識第二百八十一章 郎舅(上)第八百二十七章 撒潑遇鐵板第三百四十章 山中迷宮?第六十五章 進府之前第四百零九章 教學相長第一百四十八章 揭幕第七百七十五章 捧場,頭鐵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妃和童養媳第七十八章 薪火傳承靠閹黨?第七百一十一章 跋扈,早朝第八百二十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變老第一百八十八章 國事家事第六百九十四章 動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心虛的小販第六百零七章 沒錢沒勢,思路清奇第五百六十七章 敗家子的境界第四十一章 葛門徒孫第五百一十二章 深坑第七百一十二章 牆倒衆人推第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二百六十八章 丈人見女婿第六百七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五百六十章 器量,突發第四百零六章 民以食爲天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咬狗第二十三章 拿錢砸懵你第六百八十六章 求助,劫持第二百四十四章 曆法和傷痕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聖駕第五百二十章 找麻煩的天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戲到一半亂紛紛第一百五十五章 男女有別第兩百章 有我在,怕什麼鬼第一百六十七章 臨陣換將第四百一十章 來考九章堂吧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鬧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二人轉?第四十一章 葛門徒孫第三十九章 關門弟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珠聯璧合第八百七十四章 老鄉遇老鄉?第四百五十七章 道不同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八百四十九章 疑神疑鬼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興師問罪第六百一十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小姐的起牀氣第七百零三章 願者上鉤第七百四十五章 孝子,忠僕?第七百零九章 抄家?堵門?第四百八十八章 商圈和正名第七十章 負荊請罪第五百四十六章 人小鬼大第五十五章 誰怕誰第六百一十五章 大戰國子監第一章 田頭偶遇第六十八章 授課和鬧事第三百四十章 山中迷宮?第一百八十九章 扯平和故事第八十八章 戲精和行動力第六百三十三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二百九十九章 泄禁中語?第二百九十八章 恰同學少年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限風光第八百零九章 簡單粗暴效果好第七百七十章 公道在人心?第六百四十九章 假打不如不打第五百四十六章 人小鬼大第九十九章 密信和密碼第四百三十三章 坤寧宮下毒事件?第四百四十四章 進擊的趙幫主第八百二十五章 踐行第三百八十七章 吃穿二字第六百三十一章 負重前行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胃王,拉客人第兩百零九章 勞煩張博士多多費心第六十章 葛府堵門事件第四百三十八章 絆腳石須除第兩百一十五章 各有所愛,因人施教第一百零六章 尋人司禮監第七百一十七章 同心,異心第兩百一十四章 你兒不如我兒,他爹勝過我爹第五百四十章 禮未行而行第五百零三章 迂腐老夫子,記仇熊孩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事後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家千金慕賢郎第四百二十四章 撒手放養第四百零四章 不爭這口閒氣第八百一十一章 興師問罪第二百四十章 如你所願第三百零五章 棍下留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密度實驗和妖法第八百四十六章 英雄所見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