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四章 你兒不如我兒,他爹勝過我爹

既然對張壽說了朕絕不嚇人,接下來的四個人,皇帝一一接見時,問出來的問題就平常多了。而這四個按順序進來的貴介子弟見張壽含笑端坐一旁,自然而然就有了底氣,雖不能說是對答如流,在皇帝面前卻也表現得頗爲鎮定,當然,這也是因爲皇帝並未考學識的緣故。

只不過,臨到末了,這一次皇帝卻對每個人都提了相同的問題:“你們想要迎娶朕的哪個女兒或侄女?”

甭管是最初表現得多麼淡然若定,在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面前,張壽就發現,人人發懵,一個倖免的都沒有。而在反應過來,四個人的回答也各有不同。

“臣傾慕永平公主多時,雖自知才疏學淺,但還是想厚顏試一試……”這是直截了當型。

“臣知道皇家宗女素來品貌兼優,不論能娶到誰,都必定是臣良配。”這是試圖全不得罪型。

“臣聽說寧訶郡主自幼父親過世,兼且喜歡看戲,臣父親心地慈和,正好是個愛看戲的……”而聽到第三個傢伙不知不覺就把話題帶偏,張壽嚴重懷疑換成自己爲女兒和侄女選婿,絕對會立馬大罵,你是自己娶媳婦,還是想給你自己找一個繼母?

“臣只遠遠看到過永平公主一面,但只見風華絕代,由此可見其他公主郡主風姿。臣希望未來的子女,能有諸位公主郡主那樣優秀的母親。”這則是媳婦還沒有就開始想兒女的。

因爲皇帝這一次並未每見一個人就問自己觀感如何,這四個人見完,張壽只覺得心累。他甚至不得不慶幸皇帝之前沒有逮着人就問這個問題,否則那千奇百怪的答案,絕對會讓他氣得笑出來。在這種婚姻全憑父母的年代,大多數年輕人,壓根就不敢想另一半。

而且就算想了,你輕易敢在皇帝面前說?如果你真的指名道姓說是喜歡哪位公主哪位郡主,皇帝再多問一句,你什麼時候見過她們,那時候萬一一個應對不好,皇帝勃然大怒呢?

偏偏就在他心裡犯嘀咕的時候,當第四人離開之後,皇帝竟還突然問道:“張卿,這四個你怎麼看?”

儘管答應幫人說好話,但那也得要他們自己表現良好才行,此時,張壽就忍不住沒好氣地說:“第一個不會寫八股文,光會厚顏打動不了永平公主;第二個那回答放之四海而皆準,實在是太滑頭了些。第三個,也不知道是從哪聽到寧訶郡主的喜好,居然還把重點搞錯了。”

“至於第四個……”張壽頓了一頓,這才嘆了口氣說,“還沒成婚就已經想到了子女,臣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他要是此次沒有娶到公主又或者郡主,臣懷疑他日後的妻子過了門,知道了這件事,光是看他的眼神就能讓他狼狽一輩子。”

他說着就看了看大殿裡爲數不多的人,滿面誠懇地說:“所以,爲了這四個小子不要因爲一時愚蠢誤了終身,臣懇請皇上和諸位,不要笑話他們,不要把他們的蠢話傳出去。畢竟,和他們一樣,大多數未婚男子都沒想象過未來妻室何許人,更沒想到要當衆說出來。”

“張卿,你這話提醒了朕。”皇帝似笑非笑瞅了一眼左右,隨即輕描淡寫地說,“今天這四十個人表現如何,只有朕和張卿,還有爾等知道。若日後有什麼亂七八糟的話在外流傳,那麼,朕唯你們是問,到時候可不要怪朕連坐!”

皇帝的警告自然無人敢當等閒,不論是皇帝身邊侍立的乾清宮管事牌子柳楓,還是其他幾個宮人,又或者是司禮監秉筆楚寬,全都齊聲應是。至於會不會有人因此銜恨提出此事的張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如此明確的連坐威脅下,衆人自會一個盯着一個。

而警告完自己的近侍們,皇帝就笑眯眯地說:“張卿剛剛只是品評他們對朕最後一個問題的回答,不曾說他們前頭的表現,未免有失公允。但總的來說,這評判實在是犀利入骨。接下來是朱家二郎和張琛,一個是你未來二舅兄,一個是你親自點的齋長,不知他們如何。”

這兩個……比張武和張陸的不可控因素還要多。幸虧陸三胖那小子已經訂婚了,否則今天真是要頭痛死!

張壽心裡這麼想,臉上卻很淡定:“朱二公子素來心性不定,而且性格衝動,容易被人挑唆,但如今已經漸漸知道反省,也能客觀認識自己和長兄的差距,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要說將來,卻還太遠了。”

“張琛曾經在臨海大營造成的那樁亂子中挺身而出,有很難得的正義感。”張壽故意含糊其辭,沒有明說是之前張琛的揭蓋子,還是在翠筠間裡的冒險行爲,頓了一頓就繼續說道,“他雖然桀驁不馴,暴躁衝動,但關鍵時刻卻能振臂一呼,頗有領袖潛質。”

柳楓忍不住暗自呵呵。朱二那是趙國公府之恥,張琛也是連其父秦國公都不願意管的紈絝子,就這麼兩個貨色,張壽竟然能把他們誇得如此天花亂墜?

而皇帝卻若有所思地說:“既然只剩他們兩個了,他們又是老相識,那就這樣吧,讓他們兩個一塊進來,朕一塊考問!”

毫無疑問,這不合規矩,對前頭三十八個人來說,甚至可以加上不公平三個字。然而,這世上本來就沒什麼絕對的公平,楚寬當下就答應一聲,竟是親自出去叫人。而趁着等人進來的功夫,皇帝就突然笑問道:“朕聽秦國公說,他把張琛託付給你了?”

這一次,張壽頓時異常錯愕。秦國公張川不至於吧?你一個當父親的不管兒子,全都推了給我這個老師,這就已經夠離譜了,卻還不覺得丟臉,竟然在皇帝的面前把這一點也說了?他當下就板着一張臉,冷淡地說道:“臣第一次知道,天底下還有秦國公這樣的父親!”

“哦,張卿何出此言?”

見皇帝對自己指摘張川並未露出什麼異色,而是饒有興致地反問,張壽就沒好氣地說:“身爲人父,也該有身爲人父的職責,怎麼能小時候直接丟給母親和保母,長大了丟給老師和兒媳?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秦國公養而不教,他就沒反省過麼?”

此時此刻,就連其他宮人也不禁暗自咂舌,心想張壽還真是膽大包天,竟然在皇帝面前如此非議堂堂國公。而柳楓更是忍不住去看皇帝,可讓他沒想到的是,皇帝非但沒有責備張壽如此逾越,反而意味深長地說:“照張卿這麼說,秦國公好像還過錯挺大的?”

皇帝說着就呵呵笑道:“難道張琛從前頑劣,他自己就一點過錯都沒有?”

“如果父親管教了,兒子卻不聽,一味胡鬧闖禍,那當然是兒子的罪過。但是,如果父親撒手不管,以至於兒子生出了逆反之心,因此自暴自棄,那當父親的當然有錯。秦國公從前對張琛不聞不問,今天又把張琛託付給我,他這個當父親的未免當得太輕巧了!”

“哦?剛剛張武還曾經說過,因爲父親浴血拼殺,這纔有瞭如今的榮華富貴,他身爲庶子,從小衣食無憂,所以不能苛求父親一視同仁,更決意自給自足,奮發向上,朕看着張卿你那時候不是一副很讚賞張武的樣子?”皇帝不依不饒,繼續反問。

“皇上,臣贊同的是張武,而不是南陽侯。南陽侯不止張武一個兒子,而張武又幾乎沒有繼承家業的可能,那麼,如果張武不能把心胸放寬廣,把眼光放長遠,那麼只會在日復一日的自怨自艾下毀了自己。可即便如此,臣依舊要說,身爲父親的南陽侯,管生不管養。”

“而張琛是秦國公唯一的後嗣,那麼,別人理所當然地會把他和秦國公視作一體,他從小到大做的任何事情,無論好壞,都會被人歸結到秦國公的家教上。我很納悶,秦國公爲什麼不管他?所以,那天在秦國公府我對張琛說,等你娶妻生子之後,一定要好好對你的兒子。”

“而在臣看來,如果張琛努力提升自己,好好教導兒子,他日他的兒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時,就可以達成一大成就。”

楚寬此時剛剛帶着張琛和朱二來到乾清宮的臺階下頭,恰好聽見裡頭傳來的張壽最後半截話,他不由側頭瞥了張琛一眼。見其面色發沉,他想了想,就決定暫時止步。下一刻,裡頭就傳來了皇帝的聲音:“哦?什麼成就?”

張壽氣定神閒地說:“他可以帶着兒子對秦國公說,你兒不如我兒,他爹勝過我爹!”

乾清宮外,楚寬先是一愣,隨即忍俊不禁。然而,當他看到朱二直接蹲在了地上,笑得差點岔了氣時,他簡直氣樂了,連忙上去一把將人拎了起來,低聲斥責道:“這是乾清宮,小心失儀之罪!”

當他有些擔憂地斜睨了一眼張琛,擔心張琛因爲張壽這太過戲謔的提法而火冒三丈時,卻只見張琛口中唸唸有詞,赫然正在重複張壽剛剛那兩句話,須臾竟是眉飛色舞。

張琛的想法很簡單:要真有兒子比我強,我又比我老爹強的那一天,那我一定真的像張壽說得那樣,把人帶去老爹面前耀武揚威,那也太揚眉吐氣了!

見這一幕,楚寬着實覺得,這年頭年輕人的心思,他還真琢磨不透,於是只能不理會張琛,徑直到大門前通報,隨即方纔轉身對神采飛揚的張琛和垂頭喪氣的朱二說:“皇上宣見。”

不管頃刻之間心情變化如何,反正張琛是使勁壓下了高翹的嘴角,朱二則是使勁提升了耷拉的嘴角,隨即雙雙上了臺階。儘管乾清宮的門夠大,然而,因爲天氣漸冷,已經垂上了厚門簾,因此兩人在進門時還爭搶了片刻,最後朱二理所當然地敗下陣來。

於是,可憐的朱二公子只能腹誹,前頭都是一個個進去,爲什麼偏偏輪到他們這最後兩個時,竟然是一塊見。難不成皇帝是因爲見的人太多了,於是最後不耐煩了?要真是那樣,好好的名單突然被倒過來,他還真是夠倒黴的!

等到雙雙行禮之後,朱二還沒來得及整理好情緒,他就被皇帝的話給打懵了。

“朱二郎,聽說當初你曾經打算把瑩瑩許配給陸尚書家的三郎?”

朱二簡直想哭了。我因爲這不着調的亂點鴛鴦譜,都已經受了多少教訓,皇上你爲什麼還要揪着我不放?他本以爲是張壽耿耿於懷,待見張壽一臉愕然,隨即就似乎要替他辯解,他這才如夢初醒,連忙慷慨激昂地大叫了一聲。

“皇上,臣早就知錯了,求您能不提這樁丟臉往事嗎?陸尚書爲人奸猾,陸三胖更是滑胥狡黠,哪裡是瑩瑩良配?臣當初要是早知道張博士和瑩瑩是家父定下來的婚事,兩個人又一見鍾情,情投意合,何其美滿,哪裡會動那種心思!”

而這一次忍不住笑的換成了張琛,可到底意識到這是御前,他笑過之後趕緊站得筆直,眼觀鼻鼻觀心再也不吭聲。而張壽原本還想替朱二說點情,結果被這首尾連句詩似的誇讚給弄得哭笑不得,當下就只能板着臉道:“皇上,朱二郎坦率認錯,還請您不要戲耍他了。”

見皇帝果然呵呵一笑就打算岔過這話題,他這才似笑非笑地說道:“朱二公子之前聽說長兄求學於劉老大人門下時,便痛定思痛,決意振作,那些胡鬧的往事恨不得丟到水溝裡去。身爲如今留守趙國公府的唯一男丁,皇上能否派個穩妥的高手,好好讓他磨練一下武藝?”

朱二頓時愣在了那兒。練武?他從小就吃不起苦頭練武,就這不知道捱過祖母和父親多少罵。原以爲有個大哥擋在前頭,可現在……不,將來真的有萬一怎麼辦?瞥見皇帝果然若有所思地打量自己,他把心一橫,最終做出了決定。

他深深一揖,小聲說道:“皇上,臣根基不牢靠,求您派個有耐心的,性子溫和,不衝動不急躁的,能夠好好和人說話的高手,臣一定努力學……只要他不嫌臣沒資質……”

發現朱二聲音越來越小,皇帝不禁啞然失笑。這是有心想要練武又生怕吃苦,生怕師父脾氣大?可是,看着這個曾經人人都覺得是根廢柴的表侄兒竟然能有這樣的決心,他自然願意成全:“好了,起來吧,朕答應你了!”

張琛沒想到朱二這樣離譜的要求都被答應了,瞪大眼睛瞅了朱二兩眼,他也突然大聲叫道:“皇上,臣也想求您一件事……臣想學寫八股文,請皇上幫忙和葛祖師說說,讓他能指教指教臣這個徒孫!”

第六百九十七章 吃苦教育第六百三十四章 冠服第二百五十五章 一羣臭皮匠第七百二十四章 近墨者黑?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五百七十章 有其徒必有其師第五百六十七章 敗家子的境界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愛嫁誰嫁!第一百九十九章 聽你的第三百三十三章 頂尖的吃貨第五百四十一章 九章第五百零五章 題海無涯,陪襯難當第四百三十八章 絆腳石須除第三百三十五章 心累……第二十二章 竹林深處有難題第七百七十九章 父教子,妻說夫第兩百一十三章 天子賜第兩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綿綿情話第六百二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七章 三個人,兩張牀第七百六十二章 忽悠的功力第三百一十二章 偏心第三百八十章 自家人第八百零二章 不輕狂,枉少年第八百零九章 簡單粗暴效果好第兩百零八章 曆法是個坑第二百四十九章 拜年和騙婚第二十九章 紛至沓來第五十三章 千里共嬋娟第三十三章 扯起虎皮做大旗第二百五十八章 殘局第四百零三章 小……師孃?第兩百零六章 終非同路人第四百三十章 當年糗事,循循善誘第七百六十七章 會客,師生第七百零三章 願者上鉤第七百八十九章 誰幹的?第四百三十九章 學生易哄,孺子易懂第一百四十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七百五十七章 稱呼,讒言第七百七十九章 父教子,妻說夫第七百三十五章 跌宕起伏第五百三十六章 依依第一百二十六章 看劍!第四百一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膳房第八十章 告慈母第七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百二十二章 秋風未到蟬先知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激學官第二十五章 前驅和搭檔第六百四十三章 心如堅鋼意如鐵第三百九十九章 老師常背鍋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意孤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和叛賊探討學術問題第四百二十八章 管家何人,選拔大賽第三百三十三章 自誇,鄉音第七百三十章 虛驚第七百四十章 姑嫂第兩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綿綿情話第七百二十九章 同去湊熱鬧第二百七十三章 婚期何日第三百零七章 雞毛飛上天第七百四十六章 嫁妝和迎親第四十四章 狡黠胖子和正義公子第六百一十三章 初雪夜話第五百六十章 器量,突發第一百七十三章 驚走第六百四十五章 不信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搗黃龍,絕妙捧哏第五百八十章 爲老不尊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華殿裡話異邦第四百三十八章 絆腳石須除第六百零六章 一個都不靠譜!第七百二十七章 厲鬼過境第五百四十八章 即日定東宮第八百二十三章 西北發展基金第四百八十二章 蹭住、聲勢和敲竹槓第七百零九章 抄家?堵門?第五百七十二章 爲人子第兩百零四章 輩數亂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上保鏢團?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八百七十章 捨棄第六百四十四章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第四百七十章 方程第一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馬和伯樂第四百一十七章 謝生婚否,會館吃客第七十五章 葛氏語錄新編(下)第五十八章 往事和決意第七百七十一章 陪襯人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頭第三百四十三章 揍成想要的模樣第四十五章 生辰前的惡訊第六百三十章 同袍之誼第五百六十一章 雷霆暫消第五百七十二章 爲人子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