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

楚歷九年五月,原本在巴郡治所江州坐鎮,扼住巴東楚軍攻勢的嚴顏,忽然得知了一則噩耗!

江陽失守……

瀘水,也就是後世正源後,所明確的長江上游,此時雖然普遍誤認爲,長江上游是岷江,但是無可否認瀘水在益州的地位。

從江陽溯瀘水而上,至巴郡江州不過三百里,而且相比於巴東來說,江陽可是江州的後方!

更重要的是,原本西川蜀侯府的計劃,是以江陽爲南方重鎮,將瀘水劃爲南蠻不可逾越之邊界,至於瀘水之南……亂一些就亂一些。

然而現在江陽已經失了,不僅意味着楚軍隨時有可能從身後插刀江州,並且也意味着只要楚國願意的話,隨時可以將西川的南大門打開。

到時候南蠻亂軍北上,西川不戰自敗……

唯一制止這一幕發生的,似乎只有楚王的仁德,嚴顏也的確相信楚國不會這麼做。

要將希望放在敵人的操守上?嚴顏不禁有些心灰意懶。

與此同時,步騭自巴東而來,爲楚國遊說嚴顏,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後,已經看不到勝算的嚴顏,選擇出城投降。

畢竟現在都要將西川不亂的希望,寄託在楚國的仁德上,他還有什麼臉面不降?

楚軍得了江州,並且嚴顏雖不願爲將,一心告老,卻在驗證楚軍履行了承諾,與巴郡子民秋毫無犯後,爲陳到、郭淮寫了十多封書信——都是給沿途將領!

嚴顏在西川,本就故吏衆多,不少將領都是他提拔起來。

得了嚴顏的書信,陳到和郭淮一路溯岷江而上,直奔城都而來!

把守劍閣的張任,得知巴郡岷江一線已經失守,心中更是急躁……

本來面對趙雲,張任的壓力就夠大——雖然張任也是童淵的弟子,算起來還是趙雲的二師兄,但是無論個人勇武還是爲將韜略,都遜色趙雲不止一籌,還是靠劍閣之險、之堅,才勉強守住。

然而現在巴郡一帶已經被突破,張任死守劍閣也是無用。

原本張任以爲,畢竟是自家失守,而且是從“後面”傳來的消息,按理說自己應該比趙雲得到消息要早得多,故而一面用向趙雲叫囂,來故佈疑陣,另一面暗中撤出劍閣,想要回守城都。

雖說目前來看,西川已經沒什麼希望,但張任依舊抱着只要死守涪水以西,同時盡驅巴西、梓潼之民,來與楚軍僵持的念頭……

其實也就是加強版的堅壁清野!

卻不知道,趙雲比他還早數日得到消息,心下早就等不及,期待着的張任得知消息後,能夠陣腳亂上一亂。

張任自持萬無一失的虛張聲勢,卻是一開始就被知情的趙雲看出端倪。

心知張任用計的趙雲,索性沒有揭穿,而是小心試探,張任主力離開沒有半日,趙雲就速破劍閣,之後以運輸騎兵的機動力,對張任後軍的步兵銜尾追剿!

張任回軍與趙雲一戰,卻又鬥將落敗,只餘殘軍匆匆而逃……

趙雲沒什麼戰鬥騎兵,只有運輸機動力,所以也沒有太追。

等到張任回到城都,劉璋已經先一步決定降楚,雖然楚軍還沒有入駐,但劉璋已經自閉府門不出,城中府庫也已經造冊封存,由張鬆遞交降書。

張任趕回來的時候,剛好張鬆正要出城。

張任本想勸說張鬆,與他一同再見蜀侯,勸說蜀侯殊死一搏,不過卻被張鬆拒絕。

張鬆現在的確是爲劉璋着想的,正是因爲如此,才拒絕了張任……

也向張任言明,他的建議並不靠譜——此時縱使堅壁清野,也已經無法阻斷楚軍的後援軍需,有經營妥當的巴東作爲後方,本身楚國就不用以戰養戰,堅壁清野的作用自然不大。

更不用說,此時蜀侯府中,還有不少人……甚至包括黃權、鄭度這些忠於蜀侯府之人,家眷中也有人被楚國啓蒙部滲透!

至於吳懿之輩……

之前因爲利益原因,在對抗楚國時是跳的最歡的,然而真把刀擺過來之後,卻是慫的最快的,只想着如何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自己的利益。

更何況外部情況來看,漢室都已經成了“僞漢”,劉璋即便要搏,也只能搏一個司馬懿的承諾而已……

也就是說,現在繼續負隅頑抗,不僅無助於情況,反而橫添危險、擴大損失。

張任固然忠心敢戰,不過現在戰的意義都沒有,只好也自閉在家門裡不出來……

張鬆向趙雲遞交了降書,趙雲也代表楚國接受,與陳到、郭淮匯合在城都,並且徹底接手了城都。

至此益州雖仍有亂局,尤其是南部一帶,南蠻風波未定,但大體上整個“南方”已經徹底屬楚,後方沒有任何掣肘。

第一百零五章 甘露寺三結義第三十四章 招攬第三百二十五章 司馬門事件第三百五十章 荊軍北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白馬之殤第二百二十七章 名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還是要匡扶漢室的第三十六章 曲阿第一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三百二十二章 克容陵第二十二章 揚州牧第四百四十七章 嫡長子隱憂第三百九十九章 近鄉情怯第六百零七章 官渡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十一章 尷尬第二百一十八章 水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河內張氏第六十章 藺相如慘被黑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歧第四十七章 約戰第六十一章 手撕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一百五十九章 聯姻?第二百四十六章 女官第三百零八章 學霸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糧之計第一百零二章 重逢後的尷尬第四百八十八章 黃天第六百零八章 雨第六百一十七章 爆錘第五百七十七章 曹魏動武第三百四十七章 江陵開第五百二十五章 陳宮的妙用第五百八十九章 鎮魏大將軍第八十九章 臣擇君第八十六章 子義你又調皮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第六百零九章 差距第五百一十八章 翁主第二百二十二章 拔寨第四百零七章 板甲第四百二十六章 殿試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四百九十四章 針對黃金州人的預案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叛逆第五百一十章 渤海之變(大章節)第三百九十四章 戰術指導第五百八十八章 佔據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三百五十一章 南郡有變第九十一章 活蹦亂跳陸季寧第一百零二章 重逢後的尷尬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五百四十五章 對策第七十章 孫策叫陣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陵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萊對峙第三百一十八章 容陵勇將第二百一十三章 小病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辛苦你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陽光太刺眼第六百零四章 威震三秦第一百七十章 合肥姬第四百七十章 二營長,你退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二十九章 陳家的生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名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命玄鳥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五百二十六章 三家暗盟第六章 睿智的呂玲綺第三百二十一章 血戰第二百五十章 開化姬第三百九十四章 戰術指導第一百五十七章 曬鹽法第五百六十七章 遠洋損失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二十三章 鐵骨錚錚白硬盤第三十八章 馬其頓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任(大章)第三百七十七章 士氏第一百五十章 吾之勁敵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五百九十三章 長安驚變第四百一十四章 鄧艾第二十九章 陳家的生意第四百四十二章 歲旦宴第二百二十四章 破城第四百九十章 黃天姬的真實身份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九十五章 戰亂的中原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制推行第三百八十五章 掃蕩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