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

十一月十五,又到了科舉放榜的日子。

加之又是十五沐休的時候,金陵許多普通百姓,也都來圍觀“金榜題名”。

雖說科舉發三榜,但大家最爲關注的,自然還是最精華的“金榜”。

第二屆科舉,沒有了第一屆時的泄洪效應,金榜含金量略微下降,不過參加人數卻大幅提升……

畢竟對於荊揚兩州的士子來說,真正有才華的,在三年前就已經參加了第一屆科舉。

第二屆……大多是上一屆落榜,或者說是成績不理想的,以及楚國之外,受到第一屆科舉鼓舞,或是受到楚國日益增強的國力、楚學的吸引,趕赴楚國謀個出身!

像是法正、諸葛瑾這種水平的頂級人才,在第一屆的時候,會爲了噱頭、爲了捧場,而出現在科舉中,在第二屆並沒有出現這種級別的人才。

不過即便如此,依舊涌現出了不少民間豪雄,不乏令白圖眼熟的名字……

像是諸葛瑾、諸葛亮的胞弟“諸葛均”;益州出身,在荊州遊學,被司馬徽推薦來科舉的“尹默”;馬良的弟弟,馬氏五常中的五弟“馬謖”;出身淮南,歷史上做到曹魏三公的“蔣濟”……

一個個名聲雖然不是很大,縱觀全史的話,沒有出“三國圈”,甚至像是馬謖名聲還有些揮淚……但是在三國時期,也都是一時之選,能夠在史書中留下一段、甚至單獨成傳的人才!

七科之後,最令白圖驚喜的是軍科——去年金榜題名的郭淮的同鄉郝昭,看到郭淮的際遇之後,遠從太原而來,一舉奪得今年的軍科榜首。

歷史上郝昭最出名的一戰,就是在陳倉,率領千餘守軍,對抗諸葛亮的三萬大軍,堅守二十餘日,令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無功而返!

當時正值魏吳兩國,爲了淮南的控制權,而在石亭大戰,魏國新敗,主力都堆在江淮一帶,所以諸葛亮看準時機,兵出陳倉、劍指關中……

不過郝昭在一年前,就駐軍在陳倉、勤於加固城池,最終以千餘人,守了二十多天,堅持到張郃帶兵來援後,諸葛亮撤退。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傷了魏延爲首的激進派銳氣——諸葛亮的北伐,一向偏向於以隴右、也就是關中地區以西的雍涼爲戰略目標,而魏延則是主張一把梭,直接挺進關中。

就像當年的漢高祖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樣,直接從陳倉攻入關中,先滅三秦、再戰關東。

贏了長安復漢、輸了插標賣首……

郝昭在陳倉的戰績,無不說明關中沒那麼好進!

可惜的是,這次大功之後,曹丕正準備重要郝昭的時候,他便重病身死。

雖說能在面對諸葛亮時,“1000vs20萬”的守住二十餘日,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爲陳倉本身的堅固,但是……陳倉本身的加固,就是郝昭奉命督建的。

甚至也只有《三國志》中是“奉命”,也就是加了一句奉曹真之命加固陳倉,無形中吹捧了曹真料中蜀國動向,不過其他史料中都只是寫了郝昭、王雙駐軍於此……

如果並沒有“奉命”,是自行加固陳倉的話,更可見郝昭的謹慎與擅守,而且……魏國當時的表現,很難說是料中了諸葛亮的動向,否則爲什麼去淮南和吳國拼命?

無論如何,郝昭都是一位善戰之將,而且與他的同鄉郭淮一樣——善守!

現在的郝昭,和郭淮差不多年紀,不過二十有一,剛好可以與實際結合的、逐漸接受真氣彈弩、火炮應用後的新式戰略思想。

而軍科第二名的全琮,雖然是“碗裡的肉”,但表現出的才能,也令樞密院不少高層將領看好——全琮的父親全柔是孫策的部將,周瑜特地讓全琮走了科舉的路線,沒有內薦。

歷史上全琮作爲吳國將領,和郝昭應該沒見過面,不過兩人卻有些間接的聯繫,那就是……之前提到的石亭之戰,吳國主帥是陸遜,左右副帥之一就是全琮。

並且全琮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十分能“蹭”——從呂蒙襲荊州,到陸遜指揮夷陵之戰,再到後來的石亭之戰,全琮都蹭到了戰功。

尤其是呂蒙襲擊荊州的時候……

當時呂蒙和孫權,已經定計要拿關羽下手,不過爲了保密,沒有告知其他人,全琮這時也上書建議攻取荊州,自然沒有得到孫權的迴應。

不過在呂蒙大獲全勝之後,孫權特地提起此事,並且認爲全琮也有功勞,封了之前根本不知情的全琮一個亭侯!

其後全琮爲副將時,多能建功立業,不僅輔佐主帥,而且能發揮不小的作用,只是……當吳國中後期,全琮開始做主帥,尤其是因爲資歷夠深、當上了東吳大都督之後,戰績反而乏善可陳。

這次能在軍科奪得第二,也算是證明了全琮在軍爭上的基礎,還是很牢靠的,而且身家清白,算是可用之人。

另外令白圖注意的是,河內司馬氏、司馬八達中,司馬朗、司馬懿之後的老三司馬孚,居然也參加了楚國的科舉。

和諸葛均不同,司馬孚這應該算是河內司馬氏,選擇正式分投一部分到楚國的信號!

司馬孚在戶科拿了第一,在禮科也拿了甲,如果不是給士匡開了後門,說不定他也能兩科前三。

歷史上司馬孚算是司馬氏中比較老實……或者說是比較謹慎並且愛惜羽毛的,相比於司馬朗、司馬懿,其實司馬孚的性格,更符合“世家”概念。

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高平陵之變剛剛發生的時候,司馬孚可以說是司馬氏的中流砥柱,之前也存在感滿滿。

不過在司馬懿漸漸控制魏國朝政之後,司馬孚便開始淡出核心決策層,並且在他侄孫司馬炎正式篡位之後,司馬孚也依舊以魏臣自居。

很難說司馬孚是魏國的忠臣,畢竟除了口頭上之外,他也沒有做什麼,只是在司馬懿、司馬昭當權時,司馬孚剋制自己沒有去做一些事情。

司馬懿活了七十二歲,以時代而論,已經算很有長壽基因的,而司馬孚……顯然比他更明顯的繼承了長壽基因,活到了九十多歲!

對於司馬孚來說,自居魏臣也沒什麼損害——他侄孫司馬炎,還能因此而見責?照樣是加官進爵,每次在司馬孚入宮時,也都是車接車送、以家人之禮相待。

與此同時,司馬孚的才華的確是有的,只是……和司馬懿沒得比。

不過就性情而言,白圖也可以放心些,如果現在司馬懿棄鄭侯張燕,來投奔楚國,白圖恐怕也會很矛盾,會對他提防幾分!

當然,司馬懿也不敢來——楚國如今沒有給他發揮的空間且不說,而且……還有張春華在!

“外人”誰不知道張春華和楚王的關係?司馬懿還擔心被枕頭風吹死呢!

何況即使外面傳言的那些“緋聞”不足爲據,司馬懿還能不知道張春華的性子?

現在他真到楚國來,怕是一步一個被算計——論才能,司馬懿自然不會怕張春華,但是論算計……張春華至少是能令司馬懿加以小心的對手。

何況張春華如今在楚國,已經是尚書郎,身後還有身爲殿閣大學士的老毒物賈詡,司馬懿纔不會來找這個不痛快……

而且在張燕麾下,司馬懿感覺也完全有發揮空間!

wωω◆tt kan◆¢ 〇

雖然和魏王、楚王比起來,張燕弱了些,甚至不如輔漢勢力內部的齊侯,但至少張燕容易控制。

容易到什麼程度?

司馬懿爲了方便行動,現在已經站了起來——張燕深信這是醫學奇蹟。

而且張燕的勢力,主要是在關中,是輔漢諸侯中,最接近長安的一方……

雖說如今在長安,漢天子是有自己的軍隊的,並且輔漢六侯各有三千人在長安周圍的城邑駐紮,算是相互制約,張燕的控制範圍最接近長安,也不代表他能像李傕、郭汜,或是曹操、董卓一樣,對朝廷有那麼大的影響。

但是對於司馬懿來說,卻從中看到了不小的可操作性……

不過從司馬孚來到金陵就能夠看出來,司馬氏現在根本不想陪司馬懿“梭哈”。

現在最引人注目,也並不是司馬孚或者郝昭,而是……

禮科第二,士匡!

這“第二”放水很嚴重,而且算起來還是表現在禮科的“經義”解讀方面,按說實際含金量並不高。

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出來給王肅的新學站站臺——我這個在交州不出來的路人儒生,看到你們對新學如此熱議,特地關注了一下,結果現在開始粉新學了呢!王肅的書我買了好多本哦!

其實具體怎麼回事兒,大家都心照不宣。

之所以“引人注目”,還是因爲士匡的身份……

作爲交州二號人物的兒子,士匡來楚國出仕,無疑意味着交州更加向楚國靠近。

對此其他諸侯,哪怕並不樂見其成,卻也難以制止。

畢竟交州的位置,註定了是楚國的附庸,其他人想要插手也無能爲力,除非……能夠像楚國在遼東登陸那樣,直接走海路來干涉交州。

可惜,無論是齊侯還是魏王,都沒有如此完善的航海技藝,哪怕船隻工藝上,在楚國的帶動下快速進步,但航海技巧卻無法在短時間內抹平。

更重要的是,楚國海軍在“交學費”的時候,好歹有“教材”,並且面對的是單純的大海,但現在渤海、東海上,渤海港、東萊港、遼東港、州胡港……還有遠些往東的亶州港,往南的夷州港……

各個都有楚國軍艦遊蕩!

即使有能力走海路來交州,他們也沒有信心與楚國的海軍交戰,甚至一個個小心戒備着,唯恐之前甘寧帶走的兩萬海軍,其實是要偷襲自己。

反而如果魏國對燕侯有什麼想法,楚國完全能夠從海路干預,掌握先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僅是科舉、學考,連純武試中,也多了不少女子報名參加——畢竟民間多了一大批真氣修煉者,其中也不乏女性。

楚國給出的修煉優惠,可是對男女同等生效的,而且那些真氣工具,其實也縮小了男女同樣修煉後、在勞作上的差距。

並且還真的有一名女子,奪得了武試第三……

不同於軍科的理論考覈,武試是樞密院自行籌辦,僅以個人武力、體能爲考覈項目的徵辟性考覈。

僅僅只有武力強大的話,很難成爲主將,自然武試相比之下,並不那麼被重視。

不過武試出身的武人,可以被編入一些特殊的精兵部隊,擔任基層戰甲,或是送入演武堂培訓軍科的內容——畢竟目前來看,戰甲在戰場上的作用,並不會有太大削弱。

對於民間出身的武人,也算是不小的際遇。

不過今年武試第三的女子,倒不能算是民間出身,而是白圖認識了很久、以前還經常請她吃糖的孫尚香!

相比於工於心計的二哥孫權,孫尚香的性子,更接近於孫策。

不僅性子大大咧咧,而且對讀書也不甚感興趣,只是在楚國剛剛還是推行女官的時候,孫尚香還因爲“野心”,而耐着性子讀過一段時間。

只是最終實在不是那塊料,幾個月便放棄了……

孫氏雖然是吳郡望族,不過孫堅一門的門風還是很寬鬆的,尤其是以孫策在楚國的特殊地位……孫氏的其他長輩,非但對他們沒有約束,甚至有時會避嫌的保持距離。

雖然名義上每一名楚軍,無論是基層戰將、還是姬造士兵,都是楚國的戰士,而不是一家一戶的戰士,但是孫策麾下的班底,卻是當初孫堅留下的,從基層戰將到高層指揮,一應俱全……

白圖對孫策部的軍隊,雖不時有調度,但沒有刻意的打散孫策部的戰將編制,故而孫策部依舊有些“私軍”的影子。

如果孫策真的有心組成小圈子也就罷了,問題是……孫策自己根本沒有以此來額外爭取什麼利益,像是這次的全琮,孫策部也沒有內薦、自行消化,而是走了科舉的朝廷渠道,所謂的“私軍”影子也是越來越淡的。

如此一來,孫氏自然不願意沾他,免得好事兒趕不上,還憑白被猜忌。

故而孫尚香習武之事,在孫策同意之後,其他人也就反對無效。

哪怕是兩位吳夫人,平時對年紀最小的孫尚香,也都是寵着爲主……

孫尚香的武藝天賦,也稍有些隨她大哥孫策,而且因爲戰況不緊,最近一年,楚軍的高層將領,經常有回金陵的機會,孫策也指點過她幾次,八年前還是個的六歲小屁孩的孫尚香,現在已經穿上了鎏金戰甲!

孫策爲此還特地私下裡找了白圖,希望研究一下對孫尚香的分配問題——連孫尚香都揹着,畢竟孫策知道妹妹的性子,不希望她知道,自己幫她走後門……

第三百六十八章 納吉第三百五十三章 八策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第六章 睿智的呂玲綺第二百五十三章 總督人選第五百六十八章 楚國的底氣第四百九十一章 致仕第四百九十四章 針對黃金州人的預案第四百五十七章?評測第四百六十二章?新軍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一百三十三章 鹹使知聞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不合適第四百二十九章 申請交易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五十四章 巧遇第七十八章 烏江鬥,遺甲出第四百一十六章 義子與……嘔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三十六章 曲阿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使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二百五十八章 河內張氏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一百二十章 陪你吃豬!第九十二章 “溢價”收購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七十九章 項羽.冷漠.jpg第五百八十七章 奇襲第三十五章 我白圖只憑一顆真心第四百五十八章?楚炮!第二百五十章 開化姬第二十六章 六親不認孔文舉第一百九十七章 醫學院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第六百零四章 威震三秦第五百七十九章 這是嘉最後的奇佐鬼謀第五百三十四章 不安第三百八十章 西巡第五百九十九章 錯過吃雞套裝的司馬懿第三百二十四章 假威白馬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一百六十三章 夏侯涓的報仇(大章)第四百六十八 無中生有第七十六章 大愚若智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趙子龍第二十二章 揚州牧第三百三十二章 護民祭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三百五十六章 “直播”大朝會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揚第三百九十七章 你爹還好吧第五百零九章 楚歷五年第三百九十六章 諸葛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冥阨第五百九十一章 仿製火炮?第一百五十二章 會稽之虎第三百三十四章 斬首!第三百三十章 親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禮物第五百七十二章 襄平第五百六十九章 義父第二百零二章 呂蒙急智第一百七十一章 “嘴”來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張魯降楚第五百七十三章 燕侯來降第二百零五章 賈文和第二百三十三章 步人甲第五百九十五章司馬懿的籌碼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變故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四十九章 鬥陣第三百九十二章 單福第六百零二章 我,劉繼,齊侯第三百七十五章 此人甚是剛烈第四百零七章 板甲第三百七十八章 法正第五百三十二章 規矩第一百三十二章 利弊第一百八十四章 子龍去向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朗:我太難了第四百零八章 夫人小心,他是楚後的人!第四百零四章 機智如我第三百五十章 荊軍北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水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克容陵第五百一十一章 南蠻之亂第二百八十章 世上竟有如此忠義之人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第一百零二章 重逢後的尷尬第一百二十一章 使者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三百七十三章 官坊第二百零三章 將軍與樵夫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