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致仕

“黃天姬在江東的消息,你是在哪裡聽說的?當初黃巾之亂的時候,江東的黃巾並不算多吧?”白圖疑惑道。

按說當初黃巾之亂的時候,揚州黃巾基本都在淮南,江東的話……只有吳郡有兩支小有規模的黃巾起義,其他各縣的起義,基本都是“爲禍鄉里”的水平,陸續被縣吏、郡吏剿滅,沒掀起什麼小浪花。

總得來說,整個江東都是黃巾起義的邊緣地帶……

“寧姑娘的家鄉在江東,父母是吳郡餘杭人士。而且當時貧道打探到了一些傳言,並且覈實過,黃天姬在黃巾之亂末期,十有八九曾出現在餘杭不遠的海鹽、由拳一帶。”于吉說出了當初他聽到的消息。

海鹽和由拳都是縣名,看名字就知道,是“自古以來”的煮鹽大縣,後來白圖的楚鹽將私鹽“驅逐”之後,這兩縣也已經轉型爲朝廷掌握曬鹽場。

當初在黃巾之亂末期,黃天姬失蹤、張角暴斃,天下黃巾軍羣龍無首,又本就缺乏軍紀管理,方一失去理念上的束縛,不少黃巾軍都全面退化爲害民暴匪!

像是在海鹽一帶爲禍的黃巾首領陳寶,就做起了強搶民女的勾當。

按照縣誌的記載,陳寶欲施暴於民女呂榮,榮不從、被殺,是夜狂風驟雨……

本就迷信這些的陳寶,嚇得對上蒼連連磕頭,之後連夜帶兵離去。

之後……沒有記載這支黃巾去了哪裡,對吳郡的另一支黃巾,好歹還記載着被朱治領兵擊潰,而陳寶就彷彿是神秘失蹤了一樣。

不過有傳聞,在陳寶離開後不久,有人在官道上,發現了大量血跡,但沒見到屍體或是殘餘的黃巾軍。

于吉正是聽說了這傳聞之後,來到了吳郡,結合事後現場目擊者的話,還有當時情景,分析很可能是陳寶的舉動,招惹來了真正的黃天姬……

因爲黃天姬保留着一部分作爲人類的思考與能力,所以能夠做到普通城姬無法做到的事情,比如……直接指揮黃巾力士反水!

也正是因爲確信她作爲“張寧”的意識依舊存在,所以于吉也更想找到她。

然而於吉在餘杭一帶尋找了很久,也沒有發現張寧。

之後于吉便一面在金陵建起了自己的道館,不斷增強自己的影響力、聞達於顯貴,一面繼續打探黃天姬的消息。

不過黃天姬就彷彿從未出現在江東一樣,于吉再也沒有發現任何線索。

與此同時,漢中的張魯,似乎也聽說了關於黃天姬在江東出現的事情,同樣是道門中人,而且現在還是一方軍閥的張魯,對黃天姬的能力也十分垂涎,暗中派人來楚國打探消息……

而於吉之所以尋找黃天姬,更多的是希望能夠幫助到“寧姑娘”的女兒,準確的說,他是在尋找“張寧”,對“黃天姬”反而不感興趣。

只是因爲黃天姬的特殊性,令其對各方諸侯,怕是也有不小的吸引力,所以于吉一直沒有將此事告知白圖。

旁的且不說,僅是“訓練”黃巾力士的一項能力,對現在的諸侯們就有不小的吸引力,到時以統治力上的優勢,官方傳教、催化狂信徒,進而訓練黃巾力士,能夠迅速的提升實力!

只要黃巾力士的“密度”足夠,黃巾軍就能夠克服弱點。

換而言之,只要狂信徒的比例夠大,就可以無視練兵方面的限制,極限壓榨人力,迅速武裝出大量的黃巾軍!

這不僅意味着,張寧被其他諸侯發現,將徹底淪爲“工具人”,也意味着……將對黎民蒼生有極大的負面效應。

于吉自己是道士……

不過他是個很傳統的道士,傳統道士的“傳道”,一向都是圍繞着讓其他人認爲自己很牛“嗶”,而並不是讓其他人也都成爲道士、研究道學。

與此相對的道家學派,則僅僅是從施政理念上,嚮往着道家,而並沒有信仰色彩。

作爲一名道士,于吉也深切的明白,道門……尤其是像“天公將軍”所引導出的那種,令人敬畏信仰的道教,本來就並不適合作爲普遍信仰。

故而於吉一直謹守着消息,利用自己的人脈打探消息時,也沒有暴露過自己的真實目的。

不過經過幾年的觀察,于吉雖然不敢說看穿白圖是什麼樣的人,但至少能夠看出,白圖是個很“自信”的人。

或者說是……對於自己的信任,或許還差上一些,但是白圖對於自己開創的“工業化”爲核心的發展思路,以及“白學”爲核心的理念,卻有着剛愎自用般的自信!

所以于吉確信,白圖一定是“絕不會對黃天姬的能力動心”的諸侯之一……

加上最近於吉也發現,漢中那邊似乎也有人,正在追尋黃天姬的下落,所以在白圖“暗示”之後,他選擇開誠佈公的說出來。

畢竟張魯的話,可以說是“一定會對黃天姬的能力動心”的諸侯之一。

如果是初代天師張道陵,于吉聽師尊南華說起過,乃是真正的得道之人,並且還有一腔熱血,爲了整治巴蜀邪祀而入益州傳道,留下道門佳話,若是他老人家,于吉自然不會擔心什麼。

然而如今天師道在漢中,經歷過張修的亂法、張魯的重建之後,理念有所變化,將軍政也納於教派之下,若是再得到黃天姬,怕是向“黃巾軍2.0”轉化最快的諸侯!

雖說目前漢中橫向比較的話,還算安定,但于吉可是有“張魯ptsd”,最是信不過這種人。

白圖得知其中緣故之後,也答應之後會讓捕風衛注意這方面的消息,並且有情況的話,會通知于吉。

並且也承諾,找到張寧之後要做什麼,全憑張寧自己做主,也不會將黃巾之亂的鍋,讓她來背——白圖現在也沒理由去用黃天姬,向漢室朝廷示好。

總之……白圖的底線是,不允許張寧去協助其他諸侯,尤其是漢中的張魯!

從張寧一直失蹤來看,她應該也沒有這種心思,否則她一個城姬,要去漢中還不容易?

即使沒有接入大漢的“網絡”,無法直接出現在漢中的城姬府,一步步走過去又能有什麼危險?

縱使之前山賊遍地的時候,大部分不也是黃巾餘孽?她這“賊祖宗”還怕了小偷兒?

張寧既然沒有被任何人找到,也沒有去找任何諸侯,甚至沒有聯繫那些殘餘的黃巾軍,可見她本身並沒有這方面的意願。

從張寧當初在海鹽懲治陳寶就可以看出,她對於黃巾軍在後期的所作所爲,也是憤慨與失望的,現在就更不用說——楊奉、張燕這兩支最大的黃巾,正在和他們最開始反抗的目標漢室、共舞得很開心。

白圖推己及人的話,覺得張寧也不會想搭理他們……

海鹽、餘杭一帶,都是鹽場衆多的地方,楚國在這裡的保密措施本就很嚴密,鹽工中都有捕風衛的“臥底”——專門調查有沒有重要的鹽場骨幹通敵,相信張魯也不可能比捕風衛更早找到她!

……

黃天姬的事情,雖然沒有解決,但于吉向白圖吐露實情之後,白圖已經有把握能夠解決、至少不會令事件惡化。

在歲旦宴上,白圖了結了一樁心事,然而在歲旦宴之後,白圖卻多添了一樁心事。

歲旦宴之後,陸康特地私下裡求見白圖——以陸康的年紀,自然早就已經回家,這是睡好了一覺,在天矇矇亮的時候,又來找白圖!

而陸康所來,也是爲了一件白圖早有準備的事情——致仕。

陸康是永建元年生人,按照漢人算虛歲的習慣,楚歷四年一到,陸康已經剛好八十歲。

放在《禮記》裡,也就是“杖朝之年”,不論身份地位,到了這個歲數,哪怕上朝覲見,也是可以拄杖的。

禮記什麼的,楚國倒是並不專門強調,像是陸康……早些年就已經有這待遇,而在金陵的核心官署“江山苑”中,也僅僅只是禁外來馬車,在各個衙門之間有“班車”,畢竟整個江山苑的面積不小。

這點也很受年輕官員詬病——倒不是楚國的年輕官員多麼死板,而是……每天都有機率和“大佬們”一趟車,有些煎熬……

一次兩次還可以展現一下自己的“聰明伶俐”,次數多了根本講無可講,所以……後來白圖在江山苑裡,定製了一批共享單車,成爲了年輕官員的最愛。

不過話說回來,陸康的年紀,要每天到江山閣,哪怕不需要點卯,一到下午就回家休息,半年在醫學院體檢一次……也着實已經摺騰不起!

這可是東漢末年。

再怎麼青山綠水、日常鍛鍊(勞作),普通百姓活到四十歲就不算早夭,七十歲就已經古來稀。

楚國有一代人的努力之後,平均壽命絕對能大幅提高,營養基礎和醫學水平的提高擺在這兒,不過對於中老年來說,效果沒那麼明顯。

陸康倒是士族出身,年少時候雖然不講究錦衣玉食,但營養是夠的,不過八十歲的年紀,也已經是個奇蹟。

之前陸康其實就已經透露出這個意思,這次特地又私下裡來找白圖,顯然是已經打定主意。

畢竟後面還要走流程,三辭三讓一下,算起來這退休手續得走小半年……

第一百三十三章 鹹使知聞第四百六十章?真氣槍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國的制勝點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先生大才第二百八十八章 公孫氏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的鎏金兵符歪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漁獲第一百九十七章 醫學院第五百四十二章 郭淮第二百八十七章 北上遼東第四百四十二章 歲旦宴第一百四十一章 討伐袁術第三百八十九章 南陽第四十三章 叫陣第六百零九章 差距第一百三十七章 曹操的騷操作第二百五十八章 河內張氏第五百四十六章 鋼針鐵網第二百三十四章 同一場酒宴不同的人心第九十九章 埋伏第三十九章 護衛第五十七章 荊淮議和第二百七十三章 後方的忙碌(二合一)第十二章 世家之友第五百九十三章 長安驚變第一百九十四章 還是要匡扶漢室的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銀宴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一百三十二章 利弊第四百五十四章?魏國朝政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二百零二章 呂蒙急智第四百六十四章?騎兵的榮耀第七十二章 民勇第二百零九章 打擊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三百二十七章 樂於助人甘興霸第五百一十五章 士燮的驚異一百一十六章 深井病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何面目第四百五十二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五百章 楚國的祭禮第一百七十一章 “嘴”來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榮譽與利益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夢(二合一)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二章 我看到你的機甲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命玄鳥第四百二十四章 改良大師第二百四十七章 新手任務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變故第一百七十章 合肥姬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第三百八十五章 掃蕩第四百二十七章 好人壞人第五十八章 神器第五百九十二章 接回來(大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循環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秋大夢(二合一)第四百零八章 夫人小心,他是楚後的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第六百一十四章 隴右之盟第五百五十七章 張魯降楚第三百零二章 行者第三百二十四章 東萊之議第三百零六章 我于吉從不拍馬屁!第二百九十章 隨和的甘寧第一百八十三章 名將第四百一十八章 泛真氣計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袁術稱帝第三百八十二章 費氏第三百二十二章 克容陵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朗:我太難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旱情初起第四十七章 約戰第五百七十一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五百九十章 隴西兵變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師府的困境第一百二十章 陪你吃豬!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四百九十九章 陸老的請求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五百九十二章 接回來(大章)第二百六十二章 陸康發現事情並不簡單第一百零六章 拆分豫章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哼第七十七章 奪烏江,三鬥孫伯符第五百七十章 新星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四百八十五章 車船之爭第十八章 組合拳第四百七十三章 獻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開門,送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