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聰明反被聰明誤

將土垠縣讓給楚國?

曹操雖然給了劉曄很大的信任與權限,但絕對不包括直接讓掉任何一片土地!

此時沒有什麼太深“領土完整”概念,就像漢王朝對待大漠,國力強盛的時候就撒出去立碑,衰弱之後就撤回來,沒有產出、也沒有戰略意義的土地,是沒有價值的。

然而土垠縣有產出、有戰略價值,更重要的是土垠還在魏國幽州的腹地,讓給楚國駐軍?

哪怕只是水軍,影響也不可謂小!

不過劉曄作爲魏國的王牌說客,並沒有輕易放棄,在楚國的態度十分堅決,而魏國……根本沒有什麼可以威脅楚國的情況下,劉曄開始在對方的底線上試探。

這次談判,除了不怎麼開口的主官,楚國的兩位副官都很年輕,一位是戶部的步騭,另一位則是禮部的鄧芝——都是去年科舉時登科。

仕於戶部商業處的步騭,負責求利,仕於禮部外事處的鄧芝,負責守住“底線”。

劉曄甚至有些懷疑,楚國是不是在小看自己?

爲什麼是兩個年輕人和自己“對線”?

最終劉曄發現,準確的說,楚國並不是要整個土垠縣,而是真的只對沿海一帶感興趣。

鄧芝一開始表現得對土垠城志在必得,然而在劉曄看破步騭的動搖,堅定的將土垠城作爲自己的底線之後,果然對方隨之避讓……

將楚國的“底線”,壓在了土垠縣綿延百里的沿海,縱向也壓到了五十里——也就是楚國真的只佔一個港口,而且要楚國自己修建。

協議駐軍數量,也壓縮在了兩千人,且不能越過海岸線五十里之外。

最重要的是,劉曄強勢爭取到了,無稅貿易港的權力——所有在土垠港進入的楚國貨物,楚國必須爲商隊全額退稅!

像是糧食的五稅一,已經無法滿足劉曄。

當然,因爲土垠港是楚國控制,也就意味着能從這裡流入的,肯定只有禮部同意交易的貨品——比如糧食、鹽、醃製的海產品,還有奢侈的糖、琉璃、江東錦……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也是劉曄的主要目的——海船!

劉曄要求禮部,將目前甘寧海軍中正在服役的主船,也列入可交易品類,並且在兩年內,至少交易給魏國其中一艘……

最終也得以如願!

故而劉曄從禮部官署離開的時候,臉色依舊有些氣急的樣子,不過心裡卻有些得意。

只是想到這次和自己“對線”的,是楚國兩個年輕人……

劉曄不由得有些心酸——魏國雖然人才濟濟,魏王自陳留起兵,便愛才惜才,哪怕其間也因爲理念原因、魏王本身不成熟的原因,與世家系的人才發生過一些誤會,不過總得來說,誰也不能說魏國不重視人才,但是……

和楚國的朝氣蓬勃比起來,魏國顯然已經落後了一籌。

而且科舉制的確立,令楚國將來也能夠源源不斷的補充“朝氣”!

魏國哪怕想要有樣學樣,也必須先面對來自世家的壓力——劉曄是漢室宗親出身,對科舉……沒有太大偏見,也並沒有太多看好,畢竟後漢本身建立在世家聯手合作的基礎上。

不過現在劉曄覺得,自己應該向自家大王的想法靠攏,更積極的支持科舉。

當然,同時也要注意,和魏國中的世家代表陳羣的交流,沒必要因此而得罪他們。

最令劉曄心中暗急的是,楚國最被詬病的“弱勢”,無非是楚王的天真,既包括政策上的天真、也包括戰略上的天真——就像是楚甲、楚弩……

如果是魏國擁有這種軍械技術上的優勢,絕對會不惜代價的,將這技術優勢,轉化成真正的戰略優勢,甚至以戰養戰一波流,拼一把嘗試滅掉輔漢,統一天下、開創新朝!

至於以戰養戰,將對敵我帶來的傷亡?

沒有傷亡,哪來的新時代?大亂方可大治!

所以才說楚王很天真,極大的拖累了楚國的發展,甚至令楚國不足爲懼,就像是不會拳法,單純要把自己吃胖的拳師……

然而現在劉曄忽悠有些警覺,彷彿楚國是要先把自己“吃”成巨人,到時會不會拳法又能怎麼樣?

與此同時,鄧芝和步騭也鬆了口氣……

“劉曄不愧是魏國的大鴻臚,不是那麼對付啊。”鄧芝感嘆道。

“沒錯,劉曄應該也有說客類的謀術,多虧伯苗兄幫我遮掩,纔不至於被真的看通透。”步騭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子山這話就見外,我們是同一期登科,理應好好親近,一同爲大楚出力纔是。”鄧芝並不居功的說道。

劉曄以爲自己的謀術,在談判中起到作用,卻不知道……自己同樣在被作用着!

白圖也是在半年前才漸漸發現,科舉似乎還有自己沒料到的作用——謀術覺醒。

科舉殿試過去八個多月,登科、尤其是每科前三的士子中,三分之一是之前就有官印,其他是科舉後才安排在楚姬處覺醒。

不過無論哪種情況,在科舉結束的半年後,這部分取得前三的士子,陸續覺醒了新的謀術——而且都是與他們上榜的科目有關!

像是法正,就新覺醒了三種謀術,諸葛瑾兩種,其他人至少一種,而且新覺醒的謀術,必有與自己登榜科舉有關的謀術、且專屬謀術的比例極高……

步騭作爲戶科的第二,覺醒了“得寸進尺”——瞬間計算出獲利的可增長空間。

符合他在戶科題目中,查驗賬目時,不僅能夠挑揀出問題賬目,而且能夠迅速計算出,何處賬目有擡升空間,進而判斷出賬目背後可能存在的效率問題、亦或是執行着企圖心問題的特質!

算是大衆型謀術“討利”的進階專屬形態……

鄧芝作爲禮科的第二,則是覺醒了“感同我受”——談判中令對方的感受,強行向自己的立場偏移,立場差距越大,偏移效果越差。

自古以來,“代入對方角度”都是縱橫家們說服、勸諫的重要手段,類似“感同身受”的謀術層出不窮,雖然作爲專屬謀術,不同的謀士覺醒“感同身受”後,效果各有不同,但大體作用方向相似。

如今最明顯的“感同身受”擁有者,正是魏國的大鴻臚劉曄……

能夠切實的感知到目標的情緒傾向,進而判斷出對方的大致態度,來更好觸及到對方的可說服點,並且可以用來試探底線。

歷史上這是劉曄的優勢,也是他的缺陷……

這“優勢”令劉曄在代表曹操集團出使的時候,無往不利,不過作爲“缺陷”,也造成了劉曄晚景淒涼。

原因是歷史上的劉曄,錯誤的在參與朝政時,也精於以“感同身受”來揣摩明帝曹叡、以及其他同僚的意圖。

對自己的“羽毛”的看重,更甚於對魏國政策的關心,沒有自己的立場……

也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君王與同僚間也兩面三刀,當其他同僚與明帝意見相左時,劉曄私下裡會對同僚的想法認同,當着曹叡的面又順着曹叡的意思,對同僚的想法大加批判。

一開始因爲劉曄的話術夠高,哪怕當着明帝的面,否定了同僚的觀點,私下裡也會通過詭辯,令人感覺劉曄支持自己,只是爲了更好的說服明帝才駁斥。

然而假的真不了,最終劉曄還是翻了車,所作所爲被人揭發給了曹叡。

曹叡爲了試探劉曄,特地在與劉曄私談的時候,故意說出自己並不贊同的觀點,果然發現每次都支持自己的劉曄,並不是與自己三觀相合,而是在揣測自己的意圖,故意“蹭”自己的三觀!

當然,劉曄作爲三朝元老,這也不算是明確的罪狀,所以曹叡沒有明說什麼,只是開始疏遠劉曄,這也令劉曄晚年時不得重用,最後積鬱成狂……

只能說是成也話術、敗也話術,沒能適應從使臣到朝中重臣的轉化,沒有自己的操守,也沒有濟世安民之心,只想着搖脣鼓舌,以說客的態度來面對朝政,最終被自己的說客屬性反噬!

在城姬世界,劉曄的“感同身受”謀術,也有這種傾向——效果奇佳,但卻容易在無意中影響到自身。

而鄧芝的“感同我受”,算起來應該是變異的“感同身受”,作用完全相反,是用自己的立場,潛移默化的同化對方。

如果說“感同身受”是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作出發言,那麼“感同我受”就是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對方、令其對自己“感同身受”。

效果來說,無疑是“感同我受”更霸道,但限制也更多,偏移越大、越困難。

如果不是劉曄的“感同身受”,剛好感知到了鄧芝的立場,之後……自己的本能的想要代入,恐怕以劉曄的精神力,即使受到“感同我受”的影響,也不會太明顯!

沒錯,劉曄還沒有意識到,兩個年輕人其實也已經令他中招,甚至可以說有一半是他自己跳進去的。

的確劉曄探到了楚國的一些底線,但與此同時,步騭和鄧芝也並不是躺平被劉曄玩弄。

劉曄離開時,雖然兩人一副受到打擊的樣子,但實際上已經基本也達到了預期。

當然,除了兩人本身能力之外,楚國的硬實力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本身在面對魏國時,楚國的底氣就更足,這不是話術能改變的。

雖然現在楚魏並沒有就此達成正式的協議,因爲劉曄要向曹操請示,哪怕只是土垠縣的很小一部分、沿海的一點點,也不是劉曄能做主同意的,但是劉曄覺得,以自己爭取到的條件來說,大王應該八成會同意下來……

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三百一十九章 廊橋車與呂公車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朗:我太難了第五百四十三章 彈弩第十七章 理想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四百九十六章 學考倒計時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好人壞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四百二十一章 哼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術第六百零五章 理想幻滅的孔明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國的制勝點第三百六十七章 方興未艾第六百零七章 官渡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十六章 科技樹第四百零二章 出兵第二百七十五章 冬天來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公孫氏第六百一十四章 隴右之盟第一百六十四章 送糧(大章)第五百九十六章 老當益壯?第二百一十六章 槓精東來第六百零四章 威震三秦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一百零七章 名士第三百六十六章 招聘廣告第三百四十六章 沒白捱打第二百八十七章 北上遼東第三百一十章 奇計第一百零七章 名士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第一百七十七章 壽春驚變第五百四十五章 對策第四百八十八章 黃天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四百六十三章 版本大更新前的踟躕第六十九章 軍民一心第十二章 世家之友第二百九十四章 白虎祭第五百九十六章 老當益壯?第一百三十一章 審判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第四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一十五章 待敵自潰第二百八十章 世上竟有如此忠義之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東萊之議第五百九十九章 錯過吃雞套裝的司馬懿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一百三十一章 審判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劇目第五百六十二章 是替身噠!(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同一場酒宴不同的人心第一百八十章 七勝七敗第八十八章 袁術的迴應第五百五十三章 神將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清廉儉樸第六十五章 魯子敬第六十一章 手撕第四百四十五章 漢中決議第一百七十六章 白馬之殤第三百五十六章 “直播”大朝會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朗:我太難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的王第五百四十六章 鋼針鐵網第三百六十五章 滿堂青紫第一百八十三章 名將第四百五十五章?爭端第三百五十一章 南郡有變第五百一十八章 翁主第七十八章 烏江鬥,遺甲出第一百五十章 吾之勁敵第三十章 勸諫鬼才主簿閻第九十二章 “溢價”收購第四百六十一章?通過幾炮的瞭解,我已經掌握了“炮”的精髓!第五百二十五章 陳宮的妙用第二百四十一章 鴛鴦陣第三百一十五章 待敵自潰第四百七十八章 楚巴東郡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州入楚第七十三章 鏖戰第六十八章 魯肅之謀第五百一十一章 南蠻之亂第四百五十九章?時代變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冬季作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目標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四百四十七章 嫡長子隱憂第一百九十四章 還是要匡扶漢室的第八十九章 臣擇君第三章 開會第一百八十章 七勝七敗第三百六十五章 滿堂青紫第一百八十三章 名將第一百四十一章 討伐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