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亶州

“狗奴國?這是什麼鬼名字?不會是你不會翻譯,故意耍我的吧?”甘寧質疑的看着面前的州胡人翻譯。

不過如果熟悉甘寧的人,就會知道,這語氣只是他的挑釁常態,並不一定是真的很生氣。

然而面前的幾名州胡人,聞言卻大驚失色,連連拜倒道:“大都督,小人怎麼敢欺瞞您?這些的亞馬託人就是這麼奇怪,小人已經儘量翻譯得信達雅了!”

不得不說,這翻譯很到位,甚至還知道“信達雅”,而且……這些人還是罕見的州胡語、漢語、亞馬託語,都會說的翻譯,在州胡也沒幾個。

沒錯,甘寧此時正是身在傳說中的“亶州”,也就是後世的島國四大島中,最西端的九州島!

從濟州島、也就是“州胡”出發,前往九州島,其實海上距離和會稽南端到夷州北端差不多,只是風向更不容易利用。

不過對於航海經驗已經很豐富的甘寧來說,並不算什麼……

這大半年的時間,甘寧從青州到州胡國、到幽州,巡視了一圈楚國的各個飛地港口,之後從州胡處繼續向東,找到了亶州,完善了海圖!

距離如此之近下,雖然亞馬託人還處於新石器到鐵器的過渡時代,但州胡人和亞馬託人之間,已經有聯繫。

甚至在江東也有亶州人不時靠岸交易的消息,主要經營的“商品”,就是亶州奴隸。

與州胡人不同,此時在亶州、或者說是在島國四大島上,還沒有統一的王國。

而是數十上百個大大小小的部族國家,其中在西端的九州島上,最強的部族就是“狗奴國”,國王被稱爲“卑彌弓呼”、不過實際權力是在職位名爲“狗古智卑狗”的權臣手中。

對這名字的譯法,甘寧已經吐槽無力,而且也不方便記住,比州胡的國王叫“星主”、大將軍叫“王子”可要拗口太多,於是直接宣佈道:“那以後這裡的楚國名字就是西犬國,國王叫西犬王、那個什麼權臣就叫西犬將軍吧!”

“狗奴……不,西犬國的國王與子民,一定會感激大都督的慷慨賜名!”州胡翻譯激動地說道。

雖說和他沒什麼關係,但還是裝得滿臉感激,畢竟在州胡人眼裡,楚人是不可戰勝的。

“西犬國就是潭州最強大的國度?”甘寧接着問道。

“不,西犬國在亶州西部,算是最強的國度,不過在亶州再往東北方向去,更大的一片大地上,還有一個不遜色於西犬國的國家,叫做邪馬臺,他們的女王被稱作卑留呼。”州胡翻譯連忙說道。

“邪馬臺又是什麼臺……卑什麼呼……以後就叫東馬國、東馬王。”甘寧撇嘴道,顯然對這些拗口的名字十分不感冒。

此時在亶州四島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就是西邊的西犬國,以及東邊的東馬國。

當然,亶州文明的生產力,還無法支撐中央集權國家出現,形式更像是商王朝時候的部族氏國林立,西犬、東馬也只是附庸比較多而已。

因爲挨着炒海鮮半島,還有州胡這個科技樹點在航海上的小島,令亶州文明現在就可以受到些華夏文明的影響,哪怕兩者並沒有官方往來……

這令亶州文明幾乎越過了青銅器時代,直接在從新石器時代向鐵器時代過渡,不過人文方面還很落後,沒有像樣的文字。

歷史上亶州文明是在曹丕稱帝后,邪馬臺的女王才真正派使者前往魏國拜見,被曹丕封爲“親魏倭王”——這也是“倭”字第一次冠在亶州文明頭上,也就是“魏”字的一半,加上個人字。

至此亶州文明的發展更加迅速,百年後代表性的大和國出現……

只是因爲缺乏文字記載,哪怕是在白圖穿越前,島國人自己也無法確切的知道,大和國究竟是邪馬臺的延續、還是狗奴國的延續,只是前者的呼聲比較高。

號稱“萬世一系”的天皇,也終於在第十五代、也就是大和國時候正式“查有此人”,而不像前十四位那樣,不僅沒有存在證據,甚至越考古越是發現,連存在的空間都沒有,怎麼看都像是編的……

“大和”的名字,也是又過了幾百年,聖德太子以孔子的“禮之用、和爲貴”,所取的名字。

讀音其實一直是“亞馬託”,只是在文字上,前期寫作“倭”,後來改寫爲“大和”。

也是在大和國之後,纔有大和人的概念,就好像漢代之後,華夏主體民族纔開始自稱漢人一樣,至於從人種上,大和人應該是本土繩文人,混血了一部分東渡的漢人,以及扶余人、炒海鮮半島的三韓人,之後形成的族羣。

白圖沒有給甘寧“劇透”太多,否則顯得過於神異……更重要的是,白圖知道的還沒有現在的甘寧多!

畢竟後世島國對於邪馬臺究竟在哪,也是存在爭議的、存在數個版本。

有的說邪馬臺和狗奴國都在九州島,從這種說法中又分裂出邪馬臺戰勝狗奴國,漸漸發展爲後世大和,以及邪馬臺戰勝狗奴國後,狗奴國殘部東遷,發展爲後世大和,還有狗奴國戰勝邪馬臺,發展爲後世大和……

更別說還有邪馬臺在本州島,狗奴國在九州島,以及反過來的假設,又能雙雙展開許多種可能,堪稱枚舉史觀。

因爲此時亶州沒有詳細的歷史,對於邪馬臺最清晰的記載,反而出自《魏書》中的隻言片語。

至於後來華夏文明沒有特地記載亶州文明、邪馬臺自己也發生內亂的那些年,究竟亶州發生了什麼,已經無人得知。

不過現在甘寧的到來,終於結束了亶州的薛定諤狀態。

無論白圖穿越前如何,在城姬世界,亶州現在的局面就是九州島上以西犬國爲最強,本州島上以東馬國爲最強,大小數十上百個部落國家林立,而在北海道則是蝦夷人生存。

算起來蝦夷人也是亶州四島的土著,不過文明上更加落後,不斷受到亞馬託人的侵佔、奴役,被迫一點點遷到了北方……

聽了幾名翻譯,給自己介紹亶州的風土人情之後,因爲反正也只是翻譯的問題,甘寧直接用自己“海軍都督”的權力,給這裡冠了漢字的名字。

甘寧此時剛剛登陸,對亶州的面積,還沒有太深刻的概念,畢竟州胡人也沒有地圖,只是用語言在描述,而久行於大海的甘寧,最是明白“形容詞描述的地理與位置最不可信任”的道理,動不動就是萬里、十萬裡的形容,根本不靠譜!

不過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甘寧將興奮起來——亶州和夷州不同,說是“州”,但夷州和漢十三州根本不是一個概念,面積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郡……

然而亶州……

比荊州、揚州、益州,在面積上多有不如,但是四島加在一起,卻足以在面積上媲美中原的一州!

第六十三章 陸遜第五百章 楚國的祭禮第四百三十八章 準備開拓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六百零一章 真誠的法正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四百四十章 開荒軍團第二十一章 隱藏效果第三百一十章 奇計第三百三十一章 年節下的將軍府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港第四百六十二章?新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北上遼東第一百五十二章 會稽之虎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犬國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名第五百四十九章 漢中之危第四百三十章 變化的禮部第二百六十四章 智者第五十四章 巧遇第七十五章 空城欺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六百一十六章 冬季作戰第四百三十章 變化的禮部第三百九十四章 戰術指導第十一章 尷尬第三百七十五章 此人甚是剛烈第一百一十七章 袁術稱帝第二百零六章 丞相府來使第四百五十七章?評測第三百零三章 南州士的算盤第一百五十二章 會稽之虎第三十九章 護衛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四百二十九章 申請交易第一百七十五章 鹽引出世第五百七十七章 曹魏動武第一百九十九章 質子與檢閱第四百二十六章 殿試第六百零六章 猛張飛第一百零九章 多面華歆第一百五十八章 海邊工廠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第五百六十六章 興順七年第二十八章 辭行第二百五十五章 真氣驅動弩第三百九十三章 尚義任俠第五百六十九章 義父第一百六十三章 夏侯涓的報仇(大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近鄉情怯第五百六十二章 是替身噠!(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何面目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公肉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一百七十二章 鹽的魔術第一百七十六章 白馬之殤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襄陽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第一百一十四章 分歧第三百六十七章 方興未艾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閣之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白虎祭第二百七十三章 後方的忙碌(二合一)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三十五章 亶州第四百八十五章 車船之爭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三十七章 兩份大禮第五百四十七章 鳳翼天翔第二十四章 義父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機立斷夏侯涓第二十六章 六親不認孔文舉第六百零五章 理想幻滅的孔明第二百四十八章 兼弱攻昧第二百三十二章 建安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誠實的迷惑第四百五十九章?時代變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山路第三百五十章 荊軍北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金陵第一百七十七章 壽春驚變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襄陽第三百一十章 奇計第五十六章 戰略目標第三百二十一章 血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儀式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制推行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三百九十七章 你爹還好吧第四百八十九章 漢末三仙第四百一十八章 泛真氣計劃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二百三十六章 弋陽軍情第四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九十一章 活蹦亂跳陸季寧第九十五章 戰亂的中原第六百一十五章 魏國的制勝點第二百六十二章 陸康發現事情並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