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州縣二級制

白圖一路所見,雖然都是老景緻、畢竟還沒有到荊州,但是也令白圖感覺到了郡縣制的一些不足……

一來是亂世之中,對各縣的一體性是新的考驗;二來是楚國工坊的大量出現,令城池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依附於城市的人口激增,並且大縣越來越大、小縣越來越小;三來……道路的越發便捷,消息也好、政令也好,傳遞速度與日俱增。

因此之前的郡縣制,顯然越發跟不上節奏。

白圖早就在琢磨,新的行政區域劃分,並不是一拍腦門,而是借鑑後世的經驗。

只是……白圖與歷史上的曹操的想法不大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在徹底取代袁氏、佔據北方之後,曹操開始大力推動大九州計劃,也就是將大漢的十三州,重新劃定爲九州。

而白圖所想的,卻是類似於宋時的州縣二級制……

宋時的官職,在歷史課本里有一個定義詞——冗官,也就是官吏體系過於龐大、多餘的意思。

具體地方官制什麼樣?

兩漢時,地方設立郡、縣,郡有太守、縣有縣令,即便是小縣的“縣長”,也有極大的實權,所以纔有“百里侯”的“暱稱”。

太守更是地方大員,在東漢亂世、劉焉糊弄着靈帝,弄出了州牧制之前,州只是監察單位,刺史並沒有實際插手地方事務的權力!

相比之下,宋代在地方分權、中央集權上,更加邁出了一大步,吸收了唐時的經驗……

地方最小的行政單位依舊是縣,不過縣之上的“州”,也多是三四縣便設一州,北宋時全國二百多個州、一千多個縣!

另外一些比較重要的地方,則是設立“府”,與“州”平級,但更重視。

至於州以上的“路”,同樣只是監察單位,並且和漢代的“州”相比,宋的“路”看似法理性差不多,但有一個最大的不同——沒有最高長官。

而是被一分爲四,負責漕運財政的“轉運使”、負責刑獄訴訟的“提刑官”、負責軍務的“安撫使”以及負責倉儲的“常平使”,理論上就是從四個方面,來監察各州,每位知州要面對四位長官……

東漢此時人口比北宋遠少,但面積比北宋遠大,然而郡的數量,卻只有北宋的“州”的一半,可見宋時地方已經被砍得七零八落。

宋代的地方官制冗歸冗,但無疑在政治穩定性上,能封建王朝裡排的十分靠前,在朝廷收權地方上、地方部門相互牽制上無疑十分達標。

只是其缺陷也很明顯,一方面是“冗官”,另一方面……基層的中小型縣,卻還要面對官員編制不完整,導致行政能力低下的困局。

也就是將權力切得夠碎,但卻並不將中小型縣合併,導致末端神經無力,如果說宋的官制臃腫,那大概就是像死肥宅的向心性肥胖——明明二百多斤,小臂、小腿卻還“纖細”。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宋時地方上的官制,更適合借鑑到六部垂直管理制上,而且宋代的“監”,也可以看做是官坊的雛形。

宋代的“監”,也就是朝廷經營的冶煉、放牧、製鹽的大工坊,有的與州同級、有的與縣同級,都是行政單位。

歷史上曹操實行“大九州”計劃,實際上是強大自己的冀州,取代袁紹後開始以北方爲大本營,同時弱化許都朝廷的一步。

而白圖現在的百州計劃,同樣是加強楚國朝廷集權。

雖然人口不如北宋時稠密,但是交通的便利發展,以及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趨勢,爲地方職權分化、朝廷集權奠定了基礎,也加強了白圖漸漸展開“百州計劃”的決心。

現在大肆擴增縣級官吏,就已經是在做鋪墊……

按照白圖計劃,至少需要五年,來積累足夠的人才儲備,並且漸漸改良地方官署職能。

五年到十年後,實現徹底的廢郡爲州,以楚國現在控制疆域,設立百州——大概兩三縣便有一州,重點區域設“府”,參照宋代的軍、監製度,安置軍隊和官坊。

以州、府爲六部垂直管理的末端,也就是確保州級有全套的六部下屬官署,實際上……相當於現在的大縣升爲“州”或者“府”,拖拽兩個小縣,就像是地級市和下屬縣級市,算是變相的合併,避免地方官吏體系不完整。

同時不再設立郡,同樣劃分“路”爲監察單位,作爲六部垂直管理的中層機構。

至於百州計劃之後的縣令,就真正是“芝麻官”,和百里侯再也扯不上關係。

白圖提出了州縣二級制之後,一路上和六部抽調的幕僚,也一起在針對性的進行考察……

每到一縣,都會抽驗各方各面的數據、對比工坊數量提高所帶來的變化,以此對照州縣二級制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白圖提出此事,目前只有六部的一些核心官員知曉,其中大部分人,內心持觀望、或是微微抵制的態度。

畢竟郡縣制都已經這麼多年,對比從前已經十分完善,而且白圖推動六部建立郡縣直屬官署之後,更算是完成了一次版本大概,按說已經可以了吧?

畢竟行政區域劃分的改變,無疑是政治不穩定的最大誘因之一。

如果提出的人,不是白圖的話,估計會是極力抵制,當場就有人要死諫的那種。

不過白圖的話……

這是從將軍府時期,空口白牙的建立六部開始,就一點點積攢起來的信任!

而且楚國朝堂上也有不成文的規定,大家可以槓楚王,但是請用現在的數據說話,不要用祖宗成法之類的名義去槓,否則……一律由禰衡代楚王回答。

故而雖有不少人態度謹慎,但卻是在謹慎求證。

因爲還沒有官宣,各縣倒是被嚇了一跳,還以爲楚王這是突擊檢查,不過之後也發現,大佬們只是要了各縣的數據、並且做了簡單的觀政。

直到進了江夏,這對比就更明顯。

在吳郡、鄱陽郡範圍的時候,各地越大的縣城,周圍就有越多的工坊。

而江夏郡不同,因爲一年前這裡還是戰區,而且當地豪族世家大多對工坊發展不敏感,剛好可以算是“原生態”的對比。

……

六月初八,白圖進入江夏郡不久,巧遇了一起家族遷徙。

雖然對方看起來,恨不得躲在地縫裡,不被白圖發現,但是白圖依舊下令上前詢問。

眼前不像是逃災,荊州也沒什麼災可逃,雖說……幾百人的規模,不是什麼大事,不過作爲楚王,既然遇到了,還是要問一下的。

畢竟這種大規模的背井離鄉,往往代表當地有苛政嫌疑……

第五百四十七章 鳳翼天翔第四百八十九章 漢末三仙第二百六十五章 五溪蠻第五百三十九章 楚兵之動第二十二章 揚州牧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陵風采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激第六百零六章 猛張飛第三百四十六章 沒白捱打第二十一章 隱藏效果第二百二十三章 拋棄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萊對峙第四百二十六章 殿試第三十一章 長江水賊第三百九十五章 職銜第一百七十七章 壽春驚變第五百一十八章 翁主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任(大章)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五百三十八章 天師第三百七十六章 狠與毒第一百八十章 七勝七敗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三百六十五章 滿堂青紫第一百零一章 交換第八十六章 子義你又調皮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鳳翼天翔第四百一十六章 義子與……嘔第六百一十章 襄陽第五百零九章 楚歷五年第一百零二章 重逢後的尷尬第二百五十八章 河內張氏第三十二章 江面激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輔漢七……六侯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武門之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劍連擊第九十一章 活蹦亂跳陸季寧第三百九十六章 諸葛第四百三十七章 夷州榜樣第二百八十七章 北上遼東第一百七十八章 馳援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爲第一百五十五章 龐士元第三百一十八章 容陵勇將第一百九十四章 還是要匡扶漢室的第二十七章 家宴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戲第二百五十八章 河內張氏第五百零九章 楚歷五年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二百三十九章 換帥第四十九章 鬥陣第一百五十四章 互助第八章 可悲的大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焦仲卿第四百四十八章 魏國海船第四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十四章 城姬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變故第四百二十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五百六十八章 楚國的底氣第三百八十二章 費氏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命玄鳥第三百八十七章 修牆修路第三百八十二章 費氏第二十八章 辭行第四百八十八章 黃天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二百二十四章 破城第四百七十章 二營長,你退下!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朗:我太難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精神力第一百三十六章 甘寧上任第九十二章 “溢價”收購第二百一十五章 硌得慌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冥阨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四百七十七章 陽光太刺眼第二百一十五章 硌得慌第二百六十六章 沙摩柯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制推行第三百四十章 兩軍陣前第四百六十一章?通過幾炮的瞭解,我已經掌握了“炮”的精髓!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兩嘬第一百七十一章 “嘴”來了第五百九十章 隴西兵變第三百九十章 拜訪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的王第五百二十九章 轉移注意第一百二十六章 亂紀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趙子龍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氣有變第四百八十章 水路第三百三十四章 斬首!第三百二十六章 延津大捷第一百二十七章 有何面目第二百三十四章 同一場酒宴不同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