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亂紀

白圖在曹操面前裝作沒有野心的樣子,只是儘可能的爲了今後便利一些,並沒有多麼急迫,哪怕直接和曹操說“天下英雄唯司空與圖耳”,他也不能飛過來砍死白圖,於是轉而和魯肅確認起了其他事情。

“龍骨水車的圖紙,和各郡水文勘測結果如何?”白圖向魯肅問起了民部的任務。

挖深井已經告一段落,但民部卻不能閒着,現在是春耕階段,能不徵調徭役、就不徵調徭役,不過等到旱災起來,沒有地種的時候,大家也不能閒着。

旱情枯水之時,也是清理河道、預防將來洪災的最好時機,而且白圖給了民部唐代技術的水車的理論圖紙,命民部工匠還原、試造……

“龍骨水車的基本樣品,已經能夠實現,只是還在儘可能的簡化,並且針對不同水流環境,開發不同款式的樣品……水文勘測進度,達不到需求,這方面的基層吏員太少。”魯肅彙報了自己的預估。

“那你先辛苦一下,儘可能先勘察風水有異的區域。”白圖暗自嘆息一聲。

還是時間太少,縣學纔剛剛興起,勉強令普通富戶也有機會教授蒙童識字……至於水文探測之類的實用技術的教育,還遙遙無期。

魯肅的“觀地氣”也不是萬能的,主要是對“風水”的判定。

一些小規模的氣候波動,並不會引發地氣的變化。

而用來觀測水文、地質,效率也只是相當於普通的水利、地質方面的專家——這還是魯肅本身針對性的學習過類似的知識,所以才能夠達到的效果。

主要優勢是可以憑空在地圖上“觀地氣”,但這種遠距離觀測,會進一步降低精確度。

並且進行“觀地氣”時,需要消耗精神力,魯肅每天也不能維持太久。

因此只靠魯肅一個人,想要撐起整個江東的水文考察是不可能的。

想要實現全方位的潛力提升,基層的幹吏能人數量很重要,這是現在的納賢館、選賢試,短時間內也無法滿足的,也要各級學堂培養才行。

哪怕在白圖的聲望日隆中,納賢館所吸納的中低層官吏數量,在其他諸侯看來,已經十分令人豔羨,其中甚至不乏頂級人才,但依舊無法代替夯實基礎的作用。

現在只能先優先考察,魯肅感受到地氣波動的地帶的水文環境,之後優先設計出河道清淤、溝渠挖掘的方案。

至於龍骨水車的安放與配置,則是優先鄱陽郡和吳郡北部,對應着江東最肥沃、最平坦的兩大平原——鄱陽平原與太湖平原,其中後者在東漢稱“震澤”。

理論上江東地區,僅僅這一東一西的兩大平原,就足以開墾出漢制一百五十萬傾的耕地,而且只要水利配備跟得上,都可以成爲良田。

而且土地集中,利於大規模的官屯、軍屯,白圖最想要掌握的也是這兩大糧倉,如果能夠將這兩大平原掌握在州牧府手裡……哪怕只是一半,加上水車灌溉的完善、畝產的提升,白圖也完全敢拍着胸脯,放棄江東其他各郡的田稅!

當然,實際上困難很多,開墾荒地容易,但是已經坐實了的耕地,誰肯輕易送給白圖?

吳郡本來就是江東世家勢力最強的兩大區域之一,甚至別說是世家,哪怕是普通農戶,也不是白圖說遷走就遷走的,神農再世也不能這麼幹……

相比之下,鄱陽郡的情況要好些,因爲山越爲禍,而且本身世家實力較弱,人口密度也很低,大把的荒地等着白圖開墾,已經有主兒的耕地,也可以慢慢置換。

大規模屯田的好處顯而易見,未來曹魏在淮南的官屯,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過曹魏之所以能在淮南官屯,是因爲淮南先是經歷了建安二年、三年的大旱,導致十室九空,之後曹操爲了防備孫權,又強制遷徙淮南的百姓,導致大量淮南百姓反而渡江東去,填充了江東的人口……

鄧艾在淮南屯田的時候,這地方荒的一批,所以纔沒什麼田產導致的官民糾紛。

白圖總不能自己把江東砸個稀爛,就爲了有地方屯田吧?

關於吳郡田產置換的事情,白圖和虞翻、陸康也暗示過,不過哪怕以這兩人與白圖的親近程度,也都用不予迴應、假裝沒聽懂,作爲表態。

不過白圖也有自己的辦法,他可以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聽說吳郡張氏、會稽虞氏,這都是販賣私鹽的大戶,“煮海爲鹽”佔了他們財富的很大比重。

現在這年景,倒是也不能因爲販賣私鹽,就和這些大世家翻臉,畢竟白圖也不想搞得太血腥,只是……剛好白圖最近琢磨出個“溝灘曬鹽法”,不算太優秀,也就比現在的煮鹽法先進個一千多年,品質更高、效率高個幾十倍,而且因爲不需要燃料,所以對環境需求更低,可以輕易把江東現有的海鹽市場碾壓成渣而已……

至於佔着礦山,以“鑄山爲銅”爲經濟支柱的幾家,白圖也不用特地追究他們私佔礦產的事情,高爐鍊鐵、灌鋼法什麼的,白圖也不是很想秀。

白圖感覺只要給他時間,這些世家但凡不是頭鐵,應該都會很好說話、很有共贏精神。

“‘深井病’的事情如何了?”白圖轉而問道。

對於白圖的興致勃勃,魯肅大翻白眼——這大概就是名望高的任性,白圖現在根本不在乎這種程度的調侃,絲毫不擔心這種調侃會演變爲民怨。

反而期待着,在深井派上用場之後,究竟是誰要哭出來。

……

未出正月,金陵東南方向三百里外,陽羨縣下屬的一處村落,正發生着一些不和諧的事情。

自納賢館引入,因爲甚有勇力,之前在吳郡剿匪中,也表現突出,而先後被周泰、陳宮提拔,現在爲別部司馬的潘璋,此時正大包小裹的,指揮手下的軍士,從村中搬出些肉脯和細軟。

“哈哈哈,你們就是太客氣!行了,知道你們感謝本將軍爲你們掃平匪禍,不用送了!”潘璋大笑道。

被他眼神掃過的幾位村中宿老,也都擠出笑容,有些實在看不過眼的村中青壯,也都被或明或暗的拉了回去。

潘璋不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他也不是唯一這樣做的軍官,甚至如果換成其他地方,這比例只會更大……

然而今天有些不同,就在潘璋帶着戰利品,準備離開的時候,村頭老李家的少年郎,十一二歲年紀,平時血氣方剛,這時一個沒有照看到,竟是衝出來想要制止,結果被潘璋手下的一個都伯,一腳踢出好遠。

李家夫婦連忙上前求情,未出閣的姐姐,出來攙扶弟弟的時候,忽然被潘璋撇到,發現……這姑娘以村姑而論,竟是有些眉清目秀!

一旁另一位始終沒有動彈的都伯馬忠,這時發現潘璋眼神不對,還想要上前的樣子,連忙勸說道:“將軍,可以了,萬一被人發現……”

“發現?發現又怎麼樣?誰不是爲了圖個封妻廕子,以某的功勞,不過是個村姑……就算捅上去,周將軍、陳太守他們還能真和某較真兒?”潘璋不耐煩的將馬忠撥開。

第二百八十二章 要想學得會第五百零九章 楚歷五年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使者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劇目第五百八十九章 鎮魏大將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賬目第四百三十二章 五味雜陳的榜首第五百四十七章 鳳翼天翔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五百九十三章 長安驚變第九十八章 暴雨第三百四十章 兩軍陣前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的鎏金兵符歪了第五百二十六章 三家暗盟第四百六十七章?動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巴蛇姬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循環第二百三十四章 同一場酒宴不同的人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白虎祭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二百五十五章 真氣驅動弩第二百六十一章 缺陷第五百六十二章 是替身噠!(二合一大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閣之議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三百六十七章 方興未艾第二百六十六章 沙摩柯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五百五十六章 迎接第三百七十五章 此人甚是剛烈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子之怒第三百三十七章 巴蛇姬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的王第十一章 尷尬第五百九十六章 老當益壯?第五百九十七章 脫離第五百五十一章 時機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五百六十章 最真實的楚學一百一十六章 深井病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朗:我太難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機立斷夏侯涓第六百一十四章 隴右之盟第五百二十八章 各有劇本(大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戰而屈人之禰第一百四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一十四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四百六十三章 版本大更新前的踟躕第四百五十七章?評測第二百八十三章 賬目第四百四十一章 企劃第二百零九章 打擊第三百三十二章 曹操:T_T第一百九十七章 醫學院第五十四章 巧遇第三百五十七章 輔漢七……六侯第五百三十章 呂布很心冷第七十一章 一斗孫伯符第二百八十七章 北上遼東第三百二十章 強攻第五十章 掎角開陣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三百四十七章 江陵開第六百零七章 官渡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四百四十二章 歲旦宴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五十一章 憋屈的埋伏第一百八十五章 瘧疾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制推行第五十二章 伏賓入場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二十九章 陳家的生意第六百一十一章 道不同第四百一十二章 殺猴儆雞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的野生大金魚第二百零三章 將軍與樵夫第二百六十三章 古越部落第八十四章 禮物第五百二十八章 各有劇本(大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廊橋車與呂公車第四章 建議第三百七十三章 官坊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子之怒第五百二十五章 陳宮的妙用第五百二十二章 益州的中間商困局第九章 劉關張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陵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襄陽第五百六十三章 陽平關第一百八十三章 名將第五十三章 落荒而逃第四百零四章 機智如我第八十四章 禮物第三百五十七章 輔漢七……六侯第四百七十八章 楚巴東郡第五百三十六章 陽平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