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血溶於利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郭淡昨日臨時決定邀請的江南中小商人代表,此人名叫劉暠,南京人氏,是專門幹染料買賣得。

根據曹小東的調查,他們目前是沒有回江南的意願。

而他卻主動提出這個質疑。

郭淡非常理解他,正是因爲他不想走,他才需要更多的理由留在這裡。

對於他的問題,許多商人都是稍稍點頭。

其實這新關稅就是誕生於保護本土作坊,你在當地做買賣,那就不需要交任何關稅,只需要繳納市稅,而且比以前還更有規矩,暫時是肯定不會有亂收費的現象。

那麼你們爲什麼要將原料運到衛輝府來生產,然後再運回去販賣?

這本身就是要扼制衛輝府的發展。

柳宗成也從來沒有隱瞞過這一點,他很明確得告訴朝廷,衛輝府之所以發展的這麼快,那是因爲他將其它州府的錢都給吸了過去,導致其它州府的商業疲軟,財政是捉襟見肘。

這對於國家發展不利。

“這就要問你們。”

郭淡笑道:“你們中有些人是跟着我從京城一塊來的,也有些是自個來的,但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你們都是自願來到這裡,而非是我強迫你們過來的。爲什麼你們當初要來到這裡?”

大家望向彼此,但又都不做聲。

郭淡繼續言道:“我想是因爲在這裡更加有安全感,在這裡商人不再受到歧視,又沒有官府,每個商人都是平等關係,你們只需要專心做買賣賺錢,而不像在其它地方,你們面對許許多多買賣之外的麻煩。”

大家微笑地點着頭。

你這說的可真是太高大上了,主要還是這裡有錢賺。

在別的地方,都是講究論資排輩的,能力只是其次中其次,有許多錢,就在你口袋邊上,但是隻要你地位不夠,輩分不夠,你身份不夠,那麼你就只能看着這錢,等着別人來拿。

但是衛輝府不一樣,在律法得基礎上,你可以想盡一切辦法掙錢。

劉暠道:“但是現在我們也面臨買賣之外的問題,很多商人都想回去做買賣,因爲他們認爲新關稅法就是針對我們衛輝府,衛輝府也難以應對。”

胡渡點點頭道:“劉兄弟說得很對,雖然郭校尉你說得也道理,我們應該要提升技術來減少成本,但這不能一蹴而就,當下我們該怎麼辦?”

面臨罰款的王大福是可憐兮兮道:“我是非常喜歡衛輝府,但要賺不到錢,我們也不得不離開這裡啊。”

許寒眉頭緊鎖,道:“而且據我所知,南京方面似乎希望藉此次的新關稅,讓更多的商人去南京辦作坊,畢竟南京可是有着得天獨厚得地理優勢。”

周豐聞言,不禁提醒郭淡:“賢侄,這咱們的確該小心,如今衛輝府有關這方面的傳言可真是不少,而且已經有不少富商回南京去了。”

秦莊道:“我纔剛到這裡幾日,我得一些老朋友就有在勸我去南京開紡織作坊。”

說起這事來,大家立刻七嘴八舌得說了起來。

不少人認爲,這事比關稅更具威脅性,人家可是以一個更加強大的州府來對抗你。

這其實也是事實,並非是傳言。

如今南京官府和士大夫階層,都非常支持新關稅法,並且一方面宣傳衛輝府給南直隸造成很惡劣的影響,一方面希望商人去那邊開作坊。

在這一點上,南京的官僚集團和大士紳階級是有着共同得利益,南京官府也看到商稅給衛輝府帶來得好處,他們也都非常眼紅,因爲他們南直隸原本商品經濟就非常發達,可以說是明朝的商業中心。

這一下就被衛輝府給超過,這令他們很難接受。

還有很多大地主、大士紳他們不願意離開南京,因爲去到衛輝府,他們將失去很多優勢,沒有那些優勢,他們就賺不到錢,他們當然希望南京繼續成爲商業中心。

那他們就能夠賺得更多。

背後其實還是利益爭奪。

郭淡笑道:“這事我也略有耳聞,但是我就一句話,你們現在可以坐在這裡,與我平等對話,同時我也必須虛心聆聽你們的難處。你們能與南京知府這麼說話嗎?他又會聽你們的嗎?”

商人們不禁面面相覷。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段長存道:“賢侄,你可能有些誤會,我們不是要拿此事來威脅你,而是擔心這會對我們衛輝府造成很大的損失。”

“我知道,我也會想辦法應對得。”

郭淡點點頭,又語氣誠懇道:“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你們的難處,但是我昨日就說過,這需要我們團結一心,我也不會對此放任不管的。

我讓你提升技術,是爲了將來能夠很從容得面對這些問題,朝廷的政策不可能一直不變,不可能每回朝廷稍稍有些改變,我們就這樣驚慌失措。

而當下的話,我需要你們都做出一些調整,不要坐以待斃,不要消極應對,反而更應該積極去面對,我永遠相信,危機也是轉機,而同時我也會想辦法,來幫助你們,我來這裡主要是目的,可不是僅僅是來激勵你們的,這些都是次要的,我會給與你們實實在在得幫助。

但是我需要先了解清楚每個細節,以及你們的近況,這些天我會去到你們作坊看看,然後再製定出一份詳細得計劃。

我覺得,衛輝府值得我們爲它去努力。不是嗎?”

他明確表示會給予他們幫助,而且語氣非常誠懇,商人們也感到比較欣慰。

他們之前不滿,就是因爲郭淡只是說讓他們調整,讓他們提升技術,那要你來幹嘛?你作爲承包者,相當於衛輝府的老大,你當然得幫助我們呀!

秦莊立刻道:“賢侄說得極是,衛輝府曾讓我們賺到我們以前都難以想象的回報,我們不能因爲一點點麻煩就拋棄衛輝府。”

周豐點點頭道:“不錯,這纔剛剛開始,我們都還沒有想辦法去着手解決,怎能就此認輸呢?”

京城商人紛紛表態。

但隨後晉商也紛紛表態,願意支持郭淡,並且願意爲此努力。

他們可是衛輝府最強大得兩股勢力,江南勢力在衛輝府目前還不如他們。

如周豐他們這些京城商人,他們多半是一諾牙行的股東,他們要捍衛一諾牙行的股價,那纔是大頭,所以他們一定會堅持下去。

而晉商得話,主要是因爲他們的茶莊,他們近一年來,已經將他們那可以稱之爲原始金融體系給搬到衛輝府來,因爲這裡還是相對比較安全,而且商業非常發達。

如果沒有茶莊,那他們肯定就走了,因爲他們不太搞實業,他們喜歡長途販賣,倒買倒賣,甚至於放高利貸。

這兩大勢力表態之後,人心就穩定了下來。

雖然具體的應對辦法,沒有出臺,但是有一個思路,就是要自強不息。

既然朝廷的政策不會改變,那麼就只能我自己改變。

他們回去之後,都是趕緊召開會議,商量如何調整計劃,衣物賣去南京,要徵收很多稅,那就別賣南京,咱們賣蒙古,賣遼東。

雖然運費得成本可能要高一些,但是不用繳太多稅,甚至去遼東都不用繳稅得,因爲那邊是邊境,有軍隊鎮守,商人要不將貨物運過去,朝廷自己也得運,朝廷巴不得你們把物資賣去那邊。

當初王錫爵就是想以這個思路,改革鹽稅,用稅和成本來誘使將鹽販賣到那邊去,可惜被阻止了。

同時他們也都吩咐下去,要趕緊提升技術,利用技術得提升,來節約成本,這樣一來,他們的產品在價格就更有優勢。

這其實是郭淡非常渴望見到得。

從這一點來看,這恰恰也是衛輝府最大的機遇,關稅的壓力,迫使他們必須加強農業和工業和技術,就算這回他們挺過去,那下回呢?

朝廷的政策經常性改變,這你沒法阻止。

打鐵還需自身硬。

......

如果只是從衛輝府的角度來看,好像是黑雲壓城城欲摧,但絕大多數州府都不太重視,就是官員有些鬱悶,這油水沒得撈了,百姓並沒有什麼感覺,很多百姓都不知道這事。

因爲他們的生產規模就那麼一點點,能夠出口得商品並不多,故此他們要麼不出口,出口必然是對方需要的,他們反而少交了許多苛捐雜稅。

不像衛輝府,幾乎覆蓋了所有行業。

因爲衛輝府的商品在那裡有着極強的競爭力,他們到處在爭奪市場。

但是對大名府的影響也非常大。

大名府是衛輝府崛起中受益最大的州府,即便後來郭淡與申時行爆發一些矛盾,大名府也沒有任何動作。

就是因爲程歸時已經嚐到甜頭,大名府的稅收是年年增加,大地主賺得是盆滿鉢滿,百姓也安居樂業,和諧得一塌糊塗,程歸時也跟申時行說了這事,如果我針對衛輝府,那大名府的地主階級就都會反我的。

這兩個州府就跟親兄弟一樣。

這回好了。

衛輝府的關卡就直接設在大名府和衛輝府的交界處,也就是滑縣得下河村,把糧食運送過去,就得交稅,商品出來也得交稅。

雖咫尺之遙,但關稅去好似將兩個州府隔開了十萬八千里。

這血溶於利啊!

大名府的地主、商人都跑去程歸時,我們每年交了這麼多稅,大名府的財政可能也就僅次於衛輝府,你不能光拿錢不幹活,我們賺不到錢,我們也交不出這麼多稅來。

他們非常迫切的希望能夠免除兩地的關稅。

程歸時是一個頭兩個大,“這事本官也沒有辦法,如今鈔關可不歸本官管,他們都是直屬戶部,如今更是內閣在親自管理此事。”

鄭瑾眼眸一轉,突然道:“但他們也不能胡來,大人您親自去我下河村看看,那商船堵得可是連河水都看不見了,搞得那邊是烏煙瘴氣,百姓對此也是怨聲載道,這到底是我們大名府的地界,可不是他官牙的。”

程歸時瞧了眼一旁得主簿。

那主簿立刻道:“這倒是一個問題,鈔關只負責受稅和開稅票,本就不應該影響當地百姓的生活。”

程歸時點點頭,道:“你立刻命人去把那毛深叫來。”

“是。”

他其實不想管,因爲他是內閣這一邊得,他不能阻礙內閣變法,但是他得做出一點樣子來,給這些大地主看看,我還是幫着你們的。

況且那麼多商船堵在那裡,也確實是有安全隱患的。

兩日之後,毛深緊趕慢趕從滑縣趕到大名府。

滑縣知縣根本就不敢動彈,這可是內閣親自下得命令,各地必須配合,也只有程歸時敢說兩句。

“草民毛深參見知府大人。”

一個天生笑臉的中年人在堂中跪地一禮,以前他是很胖的,有點像那彌勒佛,但如今卻跟只瘦猴似得,可見他這兩年吃了多少苦頭,對郭淡可真是刻骨銘心的恨。

程歸時道:“免禮。”

毛深站起身來,看了看左右兩邊的大地主,大士紳,是一臉淡然,渾然不懼。

程歸時問道:“我聽不少人說,自你們去到下河村開設鈔關之後,導致那邊商船擁堵,竟有數裡之遠,已經嚴重影響到當地百姓的生活,不知可有此事?”

毛深拱手道:“回稟大人,確有此事。”

程歸時道:“既然是朝廷下達得指令,本官當然配合,但是你們也不能影響到百姓的生活,你們只是收稅而已。”

毛深忙道:“大人教訓的是,草民知罪,這都怪草民事先沒有想到,衛輝府的商船是日以繼夜的往外面運貨,這令我們有些疲於應對,不過大人請放心,草民已經打算派人去通知衛輝府,讓他們必須提前報備,由我們來統一安排,如此一來,便不會出現這擁堵的現象。”

鄭瑾聞言,差點沒有吐血,由你們統一安排,那豈不是更慢了,道:“你可真是血口噴人,你們沒來之前,我們一直相安無事,你別以爲我不知道你與那郭淡的恩怨,但那是你們兩個之間的事,這裡可是大名府。”

“放肆!”

程歸時怒斥鄭瑾道:“鄭瑾,你若再在這裡大聲喧譁,本官定嚴懲不貸。”

“大人勿惱,其實鄭大官人這般說,也在情理之中,因爲目前是有不少關於草民與郭淡的傳言。”

毛深倒是站住來幫鄭瑾說話,只聽他解釋道:“草民的確與郭淡郭淡有些恩怨,但是草民絕對是秉公執法,從未公報私仇,倒是草民現在懷疑郭淡是不是在故意整草民,因爲草民如今還是戴罪之身,稍有不慎,開錯了一張稅票,讓郭淡抓住把柄,那草民全家老小可能會遭受滅頂之災。

草民必須得慎重,要一件一件都查清楚,讓每個人都無話可說。草民絕無針對郭淡之意,之所以打算讓衛輝府那邊先報備,首先是爲了下河村得百姓着想,其次也是避免郭淡他意氣用事,草民一條賤民雖死不足惜,但不能壞了朝廷的大事啊。”

鄭瑾聽着這廝顛倒黑白,氣得直喘氣。

真不愧是官牙出身,可真是鐵齒銅牙啊!三言兩語,倒是成了郭淡的陰謀。程歸時雖知實情,但也無可奈何,道:“如此也好,總之,本官不希望你們影響到我大名府百姓的生活。”

“大人請放心,草民回去之後,立刻會做出調整。”

“很好,你先回去吧。”

“草民告退。”

毛深剛剛出去,鄭瑾就跳起來,“大人,這......!”

“這本官也沒有辦法。”

程歸時沉眉說道。

鄭瑾一臉鬱悶,早知道這樣,就別叫他來了,如此一來,衛輝府那邊更受影響。

第二百六十一章 君子之利第三百零八章 行個小善第七百三十三章 我什麼身份第三百四十五章 規範化第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的戰場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明的悲哀第一百三十三章 他只是一個商人第六百五十二章 驚不驚喜?第九百八十四章 權與利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也股價,敗也股價第八百零五章 朽木不可雕也第一百三十六章 睚眥必報第三十七章 物以稀爲貴第九百八十八章 內外兼修第十五章 天價交易第九百九十六章 新紀元第四百八十二章 我們纔是一類人第四百章 爛攤子一個第八百二十四章 全面對抗第六百六十六章 命案第十七章 圖個心安第八十九章 這個想法有點猛第九百二十七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五百零七章 注意!前方是友軍第四百六十四章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第六百七十一章 孤軍奮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牆之隔(三更,求訂閱,求月票)第八百二十九章 揚眉吐氣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七百四十一章 只是障眼法第五百七十一章 有些重第三百二十四章 開始反擊第九百七十一章 京城匪徒第三百九十二章 殊死一搏第二百八十章 都該死第二百四十四章 辭舊迎新第六百一十二章 都是我的錯(盟主加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名譽之爭第六百八十二章,口嗨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九十八章 飽漢不知餓漢飢第九百六十三章 棄車保帥第一百一十六章 毀屍滅跡(求訂閱,求月票。)第七百零四章 自古以來,功臣得待遇第三百零五章 都是被逼的第七百五十一章 我爲芳塵第四百二十章 地域制衡第五百七十四章 等着雲開第九百九十六章 新紀元第一百六十四章 做買賣的最高境界第七百章 請講人話好嗎?第五百二十六章 這真是一門學問第六百一十八章 重農抑商就是一個笑話第一百零一章 拆分藝術第七百七十章 別問,問就是承包第二百一十六章 別人家的爺爺第二百七十六章 厚道人第九百四十三章 擺渡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賺錢就是這麼簡單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也股價,敗也股價第九百零九章 第一贅婿第六百零八章 深藏功與名第二百七十二章 真明君也第三百零二章 朝廷來人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九百二十二章 一婿難求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不是善茬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宗商品第二百四十七章 我們只是一諾股東第六百八十六章 換個馬甲重生第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的戰場第六百零六章 一錘定音第二百八十章 都該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清太太祖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十字路口第四百七十二章 入戲太深第七百一十六章 人財兩空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寒而慄第七百五十三章 全面展開第二百二十八章 年少當輕狂第七百五十九章 賺,就硬賺第九百七十一章 京城匪徒第六百三十一章 這都不造反?第三百零四章 無形最爲致命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交易第二百零三章 打造四副棺材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新的聯盟第九百一十八章 遇事不決,國本之爭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大戲開演第六百六十六章 命案第四百五十五章 歡樂得開場第五百一十五章 八仙過海全部淹死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資本狂舞第九百八十二章 美好的一天,從996開始第二百二十一章 搶錢?請先搶我的第九百二十九章 破繭成蝶第三百二十九章 有多少承包多少第三百七十八章 賺錢就是這麼容易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名譽之爭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姥姥們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