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太學開講

中秋之後,晁勇便往太學開始講授數學。

王安石變法後,將太學生分爲上舍、內舍、外舍三等。、

外舍生,每月考覈“行”、“藝”。所謂“行”主要便是指遵法守紀的品行,“藝”則是每月由學官出題考試的成績,也可以說是學校內部考試的成績。各個學生的考試成績記爲學分,連同品行表現按月登記。到季度末進行檢查,學分積累較多又沒有嚴重違犯紀律的學生可以獲得“季選”季度評定資格。到年終,綜合學生的季選,選出積累學分最多的一百人,予以“校定”年度評定。相對學校每月舉行的考試,朝廷每年也會派官員到太學出題考外舍生一次,稱爲“公試”。公試成績列第一、第二等並獲得校定者,可升入內舍。

內捨生同樣每月考覈“行”“藝”,每季進行“季選”,但是每年“校定”的人數只有三十人,分爲“優”“平”兩等。“公試”的時間則是兩年一次,成績分爲“優”、“平”“否”三等。

如果公試優等、校定亦獲優等者,即可升爲“上舍上等”,立即釋褐授官,稱之爲“兩優釋褐”;如果公試成績與校定一優一平者,即可升爲“上舍中等”,繼續學習,待科舉時,不用解試及省試,可以直接參加殿試;如果公試成績和校定均爲平等或者一優一否,即可升爲“上舍下等”,繼續學習,待科舉考試時,只免解試,參加省試。如果一平一否,顯然就無法升到上舍了。

王安石最初設立三舍法便是想用升學考試代替科舉,綜合平時多次成績要比依照一次科舉的成績選士更加穩妥。但是王安石並沒能推廣開來,只是在太學中實施了三舍法。

到了趙佶當政。趙佶才真正把三舍法在全國推廣開來,一度用三舍法取代了科舉制度。但是到了宣和三年便又罷了全天下三舍法,恢復科舉,只有太學可以繼續用三舍法。因此纔有天下士子云集東京的事情。

三舍法實施中也出現了許多弊病,免試入學者多爲官宦子弟,而且學校的考試中也容易出現作弊情形。還有一些優秀的士子卻是沒有入學,對統治者來說,野無遺賢才是他們的目標。雖然很多賢人進了朝廷,也會被他們趕出去。

得不到的東西總是最好的。

大梁也延用了宋朝的科舉制度,只有太學可以通過三舍法直接任官和參加科舉。

不過能通過三舍法直接出仕的人也是屈指可數。太學外舍生有兩千,內捨生不過三百,上舍生一百人。

兩千四百人又分作八十齋,每齋三十人。每齋設齋長、齋諭各一人,都是由學生充當,其實也就是現代的班幹部。

晁勇爲了這次開講,做了充足的準備,不但事先溫顧了自己編寫的數學,還特意準備了教學用的工具。

太學並沒出動太多師生迎接太子。只是太學的長官率着幾個官員在門口迎接太子。這也是晁勇的要求,爲了科舉的順利進行,他狠狠處置了領頭鬧事的太學生陳東,可以想到太學的多數學生對他並不會太友好。他也不想勞師動衆,激化矛盾。

在太學長官的陪同下,晁勇來到一個大堂時,裡面已經坐滿了自願聽講的學生。前面還有一些聞風趕來的官員,也不知道他們是來學習,還是來向太子獻媚的。沒有了座位。過道中都站滿了人,足有數百人,大堂門口還站了一些人。

晁勇對太學長官笑道:“太學的學生比我想象的要好學一些。”

太學長官暗暗擦了一把冷汗,道:“學生越多,越不容易教學,總有人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太子要有準備。”

晁勇對文人嚴厲的名聲早已傳遍大梁士林,因此太學長官對太子要來太學講學的事情也是十分頭疼,只是他也不敢阻止晁勇。而且他也清楚陳東在太學的名望,看到周圍許多人不善的眼神,他就知道其中很多人一定是想爲陳東報仇,故意來刁難太子的。

太子的殺伐果斷也讓衆人不敢對太子言辭不善,但是他們卻可以尋找太子教學的錯誤,從而打擊太子。

雖然這對以武力著稱的太子來說,並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傷害,但是如果太子因此惱羞成怒的話,說不定他都會受到牽連。但是他也不知道哪些學生會發難,也無從防備,只能事先提醒太子,表明自己是無辜的。

晁勇對此也有些思想準備,笑道:“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纔是求學的態度。”

走到大堂中間,晁勇便停下腳步,後面的親兵則把印刷好的書本分發給堂中所有人,還有幾個親兵擡着黑板往前面而去。

“叮叮噹噹”

一陣清脆的響聲過後,親兵便在牆上訂好了幾個鐵釘,然後把黑板掛到了牆上,確定黑板的牢固性以後,石勇才帶着親兵撤出去。

太學的一衆師生看到牆上掛了一面烏黑的木板,不由都皺着眉頭思索起這黑板的用途來。

在衆人疑惑的眼神中,晁勇走到黑板前,對衆人點點頭道:“我今天要教授你們的是數學,和算術有些共同之處,卻又不盡相同。孰優孰劣,你們慢慢品悟吧。我先教授你們數字,這也是數學最基本的東西。”

說着晁勇拿出讓匠人做的粉筆,他不知道這和後世的粉筆一樣不一樣,但是使用效果卻是一樣的。

看着一個個白色的數字出現在黑板上,大堂中的人也都知道了黑板的用途,不由紛紛發出驚歎聲。

手中書本上的數學好壞還不知道,但是這黑板和粉筆卻是教學的好東西,有了這兩樣東西,教學無疑會更方便,而且可以降低學子的門檻。只要在黑板上書寫了教授的內容,沒有書本的學子也可以學習。而且相比過去的教學,在黑板上書寫教授的內容,也可以提高教學水平。

太學的師生學習能力比太子宮的宮女太監強了許多。晁勇教授的進度也快了許多。

其實數學中並沒太多新的東西,歷代算術書都已總結出了許多的規則。

一堂課下來,師生髮現太子只是引入了一種新的數字和加減符號,有博聞廣記的人也認出這些數字是來自西方。不過一衆師生也發現使用這些數字和符號可以更加簡便。

書本也和傳統的有一些不同,過去的書本都是豎着排列的,而太子編寫的書卻是橫着排列,而且使用了一些符號斷句。

橫豎排列只是習慣問題,符號斷句卻讓衆人都感覺到了便利。最讓衆人難以接受的是,書本用語都是大白話,這讓他們想到了市井間那些販夫走卒。

有一個士子翻到後面發現全書都是用白話文寫成以後。便起身道:“市井間的話本都用文言語彙,太子這本書卻全文都是市井白話,有辱斯文,學生斗膽請太子重新編寫此書。”

有幾個和陳東相好的士子也馬上起身附和。

晁勇一直等着他們出來找茬,倒是沒想到他們找了這麼一個事情出來,當下笑道:“我讀書不多,只能識字寫字,卻是寫不來你們擅長的文章。數學這門學問,我不光要在天下學府傳授。還要給市井百姓傳授。曲高和寡、有教無類,你們好好思考一下吧。想要聽的就坐下聽,不想聽的就轉身出去。放心,絕不會有人因此報復你們。”

幾人想了想。還真有兩人走了出去,其餘人也不知是想繼續找茬,還是想聽講,居然都坐下了。

快近午時。晁勇才結束了第一日的教授,在太學長官的熱情邀請下,在太學用了午飯。下午並沒繼續傳授數學,而是在太學參觀了半日,也讓師生們消化新學的東西。

一連教授了幾日,聽講的師生並沒減少,反而有不少師生慕名而來,每天大堂聽講的師生都是滿滿的。

晁勇帶來的黑板、粉筆、黑板擦不但在太學推廣開,而且以飛快的速度向天下傳播。

邸報還刊登了一篇文章吹捧這三樣東西對學問傳承的推動作用,數學雖然也受到一些士人的好評,但是並沒多少人覺得數學有多重要,在他們看來數學也不過就是太子把算術改頭換面,遠遠不能和聖人創立的學問相提並論。

晁勇在太學開講第三日,市面上便開始出售小黑板和粉筆。這些粉筆的原料不盡相同,但是他們卻都能寫出白字了。

購買者多爲家境一般的士子,對他們來說筆墨紙張並不便宜,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他們的筆墨紙張只能用於一些正式的功課,平時大量的聯繫都是用沙盤來完成。

其實沙盤和黑板並沒太大的區別,但是滿城都在說太子的發明,他們也難免隨大流。倒是讓城中腦筋活的商販小賺一筆。

時遷也每日向晁勇彙報着城中士民的評價,得知數學的地位還是遠遠低於那些經義後,便決定拋出另一門學問。

這日,晁勇講完數學後,便對衆人道:“我還編寫了一本書叫物理,旨在揭示世間萬物的規律。午後,我會在開寶寺鐵塔做一些實驗,有興趣的可以一同去。”

說完,便宣佈下課。

所有人起身恭送太子,三十來歲的太學學正緊緊跟在晁勇身後,往太學食堂而來。

說來這個學正也是歷史名人,他就是害死岳飛的奸臣秦檜。

秦檜也是宋朝進士出身,開始授密州教授,後來又中了詞學兼茂科,又授爲太學學正。這廝看到太子來聽講後,便挖空心思討好晁勇。

不但聽講認真,回去也是認真複習,甚至還舉一反三,揣摩後面的內容,抓到機會便向晁勇討教,顯示他對太子所講學問的認真。

晁勇初聽得秦檜名字時,恨不得一拳便把秦檜砸翻在地,但是看到秦檜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也只能忍了下來。不過他對這位害死岳飛的奸臣也是恨之入骨,當天回去便讓時遷蒐集秦檜的過往,想要看看秦檜可有做錯什麼事情,他好發難。

只是沒想到秦檜的歷史居然很乾淨,這或許和秦檜之前都是在學校任職。沒有實權有關係,總之晁勇沒有找到秦檜的罪證。反而蒐集到一些對秦檜有利的評價,好學勤勉,不然也不會兩次中舉了。

拿不到秦檜罪證,晁勇也不好對秦檜治罪,畢竟他也不能因爲還沒發生的事情就處死秦檜,而且改朝換代後,那些事情也已經不可能發生了。

就像他重用了張邦昌、李邦彥等人一樣,在沒有可用之人時,這些投降派往往是最好用的人。

而且不得不說。秦檜對數學的學習很上心,晁勇注意到秦檜以後,便決定讓秦檜以後代他傳播數學。

他不會在太學一直講學下去,只要講完一遍,他就會把繼續傳授的任務交給秦檜。秦檜是太學學正,學的又好,無論從身份還是從知識上,都可以完美的完成這個任務。

因此晁勇在課餘時間,也會給秦檜一些時間。而秦檜也會完全利用這些時間,片刻都不會浪費,即使沒有問題,也會製造一些問題出來。

不過幾日。秦檜便成了太子的忠實狗腿子。

爲了方便太學師生,太學中也興辦了食堂,朝廷對太學的學生還有補助,每月一千文。朝廷還會爲從外地選拔而來的貧苦學子提供住宿。

可以說朝廷給太學的學子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條件。爲的便是這些學子專心求學,學成以後報效朝廷。這些也基本都是延續的宋朝政策。

太學食堂的食物相比城中的一些酒樓也並不遜色,甚至有一些菜是名滿全城的。

著名的“太學饅頭”。就是太學食堂所作,後來得到宋仁宗的讚揚,聲名遠揚,城中的商人高價把做法買去,在城中仍舊打着太學饅頭的名號賣。

此時的饅頭其實是後世的包子,武大郎賣的炊餅纔是現代的饅頭。

太學饅頭便是肉餡的包子,味道鮮美。有一次,宋仁宗趙禎來太學巡視,當天太學吃的便是饅頭。

宋仁宗吃過饅頭後,當即大讚道:“以此養士,可無愧矣”

皇帝的金口玉言評價,當即讓太學饅頭在東京傳開,吸引了商人購買做法,讓太學饅頭成爲東京城有名的小吃。

在太學食堂吃過午飯,小歇片刻,晁勇便在太學師生的簇擁下往開寶寺而來。

不少城中百姓看到太子領着太學的師生上街,也滿懷好奇的跟在後面,搞得聲勢越來越大。

到的開寶寺時,後面已經跟了幾千人,嚇得開寶寺知客僧差一點就要關門謝客了。

晁勇沒有理會趕來迎接的寺廟主持之流,而是帶着衆人往寺中鐵塔而來。

開寶寺鐵塔並不是真的由鐵鑄成,而是一座磚塔,只是因爲表面鋪的琉璃是鐵褐色,看上去便彷彿鐵塔一般,因此被人們喚作鐵塔。

塔高一百八十尺,共十三層,每一層都是等邊八角形。

開寶寺鐵塔聞名,並不是因爲現在的琉璃塔出名,而是因爲他有着豐富的典故。當年開寶寺塔初建時並不是琉璃塔,而是一座木塔。

最初的開寶寺木塔由宋朝名匠喻浩督造,八角十三層,高三百六十尺,上安千佛萬菩薩塔下作天宮奉安佛舍利,歷時八年才竣工落成。

木塔初成時,城中官民便發現木塔不是直直的,而是朝西北傾斜,喻浩是天下有名的大匠,自然不會有人懷疑他是沒有設計好。於是便好奇的問其原因,喻浩便說:“京師地平無山,多西北風,吹之不過百年便正了。”

此塔極其偉麗,在東京諸塔中最高,且制度甚精。其土木之宏偉,金碧之炳耀,都是從未有過的,因此被贊爲“天下之冠”。

可惜喻浩設計建造的這座華美絕倫的木塔僅存世五十六年,就在宋仁宗慶曆四年六月遭雷擊而焚燬了。

那時木塔已經被西北風吹正了,天下人還都好奇木塔繼續吹下去,會不會向東南傾斜時。因爲喻浩被譽爲“再世魯班”,還著有木經三卷,是宋朝重要的建築學專著,所以人們都覺得喻浩不會簡單的只想到了幾十年的問題,或許木塔吹正後,還有抵禦西北風,不使之向東南傾斜的佈置。但是一把大火卻讓這個答案永遠無法揭曉了

五年後,宋仁宗才下詔仿照木塔的樣式建造了這座鐵色琉璃磚塔,同樣是建成時先向西北方向傾斜,然後在西北風的日夜吹拂下,慢慢變正,此時已經有些向東南傾斜了,不過不仔細觀察並看不出來。

雖然後來的匠人仿造了喻浩的設計,但是他們卻沒喻浩的本事,建不出三百六十尺的塔來,只好把原來的高度縮水一半,建了一個一百八十尺的鐵塔出來。

很多慕名而來的人看的並不是眼前的鐵塔,而是追憶着那位再世魯班喻浩。。。

:感謝書友“909040591”“花隨影逝”打賞,好久沒見打賞了,讓打賞來的更猛烈一些吧

第三百六十七章 票號利國第一百四十九章 殷天錫的瘋狂第五十三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二十章 盧俊義大戰史文恭請假兩天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飛宗澤第十九章 入夥梁山第二百八十六章 盲目方臘第二百八十七章 鬧海龍駒第一百七十一章 梁山軍規三江感言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俅領兵第五十四章 揚名天下(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空襲崑崙關第三十三章 捉扈三娘第一百四十六章 張清賭鬥第七章 阮氏三雄(下)第一百章 人肉傳說第四百八十六章 初試鋒芒第二百二十八章 李逵之怒第三百五十九章 訛詐遼國第四百五十三章 各有所得第二百零五章 盧俊義第一百三十四章 歹毒殷天錫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夏連敗第五百零一章 北伐第一百六十五 不消停的一夜第三百五十二章 遼人入侵第一百七十二章 攜美遊湖(二合一求月票)第一百三十二章 宋江之殤第二百一十二章 忠僕燕青第四百三十六章 天朝樂園第一百二十六章 花榮神射第二百九十九章 全城戒嚴第五百零二章 兵逼金軍第四百七十一章 神的名義第五百一十五章 仇不隔夜第二十九章 董平歸心第三百零九章 老種經略相公第三百五十六章 遼將贖金第二百零一章 錯有錯着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心散了第二百八十章 昏君奸臣第一百六十八章 活捉關勝第四百四十章 火馬襲營第二百零九章 周侗門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誰是獵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強攻序曲第四百四十七章 賞賜燕青第二百九十章 捉拿昏君第一百九十章 鷹犬王黼第九十二章 陰溝翻船第二百八十六章 盲目方臘第二百八十四章 燕青會師師第十一章 初進東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孃探牢第四百四十六章 同化党項人第二百九十章 捉拿昏君第二百一十五章 鐵臂膀蔡福第二百三十七章 冥頑不靈(爲盟主“王子泰”加更)第九十九章 菜園子張青第三百五十六章 遼將贖金第三百九十二章 互相算計第三十九章 親兵選拔第三百零五章第三百七十章 最好差事第七十八章 沒遮攔穆弘第二十四章 空城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曾頭市初戰第三百三十章 大梁數字第四百四十五章 西北四總兵第七十四章 花榮神射第六十七章 青州三山第二十六章 雙槍董平第二百四十三章 樑國夜宴第五百二十六章 東征日本(五)第三章 鄆城括田第三百九十三章 西夏連敗第十一章 初進東京第五百一十七章 女真兇殘第五十五章揚名天下(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傳首諸邊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心思降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俅生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奸猾高俅第五百零九章 騎兵會戰第三十六章 梁山整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未來太子第二百零四章 吳用兵敗第一百零四章 截殺武松第四百八十四章 徑山茶禮第三百章 大軍入城第十四章 武松還鄉第三百二十一章 艮嶽去留第三百五十九章 訛詐遼國第四百零一章 水路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人感應第一百六十一章 花榮對宣贊(繼續求月票)第一百八十八章 奸猾高俅第二百九十八章 馬軍到達(爲“風@傳人”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