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今日之局

中日兩國開戰了,就是如此之突兀。

所有人都沒有準備好,不僅日本人沒有準備好,就連民國也沒有準備好。一五工業發展計劃接近尾聲,如果可以,李漢更希望這一場中日之間的衝突戰爭能夠拖延到二五工業發展計劃之後。只可惜歐戰任由他百般插手,也僅僅只多拖延了一年時間,如今德奧幾國已如歷史上一般筋疲力盡,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歐戰結束只怕就在今年之內。

爲了防止歐戰結束之後,騰出手來的歐美強國插手其中。李漢爲此不得不提前他的對日全面戰爭計劃,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他很清楚民國也沒有準備好,起碼他本人是沒有全勝的把握跟信心的。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局勢已經到了這一步,就算是不想打,也由不得他了。

許是過去幾十年來,鄰國日本給民國帶來了太多的屈辱。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日俄戰爭等等,讓這個國家國民們面對過去曾經屢次重創了中國,打斷了兩次中國復興機會的日本,骨子裡的不自信基因又冒了出來。表現最明顯的莫過於宣戰之後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21日星期一,民國股市開盤之時上午股市走向只能用跳水來形容。

目前民國共有天津、上海、武漢三座股票交易所,自辛亥年以來尤其是14年李漢掌政以後,民國經濟因爲趕上了歐戰的順風車,獲得迅猛發展。如今在天津、上海、武漢三座交易所內共有79家企業公司上市,其中鋼鐵、重工類企業有9家,其他國營大型工廠公司43家,雖說也有一些民營企業得以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但佔了大頭的都是帶着國字招牌的巨無霸。比如上市的一家聯合鹽業,總市值就比最大的五家民營企業加在一起還多。

國營企業在股票交易所所佔的比重較高,所以一旦開戰勢必將影響到股票交易所的運作。這也是爲什麼在4月21日星期一股票交易所開市之後,股市出現大幅跳水的原因。

在戰爭中,信心很重要。李漢對股票交易所十分看重,財政部不僅專門劃出了一個部門管理交易所,甚至他的總統府還有專門的職員每天都要將最新統計的股市交易所的大致走向跟分析遞交給他,以作爲對民國經濟大環境的參考意見。

所以,得知股票交易所出現大幅度跳水之後,李漢立刻做出了指示,國務院立刻召開新聞發佈會,向外界宣佈前線取得的戰果。隨後,作爲政府咽喉報紙的《中國之聲》更是大量刊登了一些有關前線佔據的報紙跟照片,其中不乏陸航偷襲旅順跟遼東半島之後高空航拍的照片,那軍港中跟地面上標柱的一幕幕爆炸之後的慘狀,無不提醒人們,日本人的損失有多慘重。

前線的勝利確實也給了國民信心,一方面是遼東半島捷報的到來,另一方面,是國防軍登陸臺灣部隊成功登陸,同時民國的海上狼羣也震驚的世界,因爲日本人的準備不足,在開戰的頭幾天裡,民國的海上狼羣足足將近十七萬噸的日本商船及軍艦擊沉,令日本各商隊只能躲在本土及殖民地各港口內,不敢輕易出港。

這三個消息都是特大利好,是的,再也沒有比戰場上的勝利更能鼓舞人心的好消息了。

於是,在接下去的幾天裡,原本低迷的股票行情立刻像抽了大煙一樣瘋狂看漲,公債市場也表現良好,而與此相對照的,是日本國內股票市場的一片混亂,以及公債國際市場價格的下跌。

全面戰爭並不僅是一場兩個國家之間的軍事鬥爭,更是一場經濟鬥爭,就看哪一方最先倒下去了。

1919年4月23日,日本吳港。

吳市的崛起,與日本帝國海軍有密切關係。在日本江戶時代,這一帶稱爲「吳浦」,是一個不知名的漁村。1886年(明治19年)的海軍鎮守府「吳鎮守府」的成立,改變了吳市的城市發展命運。1903年(明治36年)的海軍兵工廠成立。因明治時代第二海軍區鎮守府的設立,龐大的國家預算花費5年的時間使吳港一帶完成劃時代的變革,一座日本重要的海軍軍港崛起,那就是日本第二大的海軍軍港吳港。

一艘艘軍艦拉長了汽笛,嗚咽着開出了港口。

這裡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由常駐吳港的第二、第三艦隊主力組成,“霧島號”戰列巡洋艦作爲剛被命名爲‘支那特遣艦隊’的旗艦出現在本隊的最前面。上面已經掛上了信號旗“雪恥關東州”。跟在後面的“日向”號無畏級戰列艦答以“必滅支那海軍”。而後面的“金剛”號戰列巡洋艦的答覆信號旗則是“昔日之恥管叫支那血償”。跟在後面的朝日號舊式戰列艦與它同級的“初瀨”號戰列艦的答覆分別是“放眼東亞唯我朝陽之國”,“諸君武運昌隆”。

這支‘支那特遣艦隊’集合了日本海軍過半主力,是由一艘日本最新無畏級戰列艦、兩艘新式戰列巡洋艦,四艘前無畏級別及老式戰列艦組成。另外還有十艘一等或者二等的巡洋艦,二十一艘驅逐艦,大小補給艦隻若干,幾乎雲集了日本海軍超過三分之一的主力。

日本海軍現代化之步起步於明治維新時期,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尤其在經歷了兩次黃海海戰之後,日本一躍從一支爲列強所蔑視的海軍弱國,成就瞭如今世界海軍強國之名。可以說,這個國家的海軍是驕傲的!

然而現在,一場戰爭摧毀了日本人的驕傲。

在幾天之前,民國悍然對日本發動了一場不宣而戰的偷襲。是的,是偷襲。

在偷襲之中,毫無防備的日本方顯然沒有想到海軍羸弱的那個國家竟然有膽向他們主動下手,結果不備之下損失慘重。根據事後日本統計出來的數據,再首日的偷襲之中,日本共有九艘戰艦沉沒於海底,總噸位達到近八萬噸。

這一巴掌可謂打疼了日本人,海軍高層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羣情激奮。不需要陸軍再進行遊說,日本海軍上至元老重臣,下至水手、軍官,還有那些曾經爲這支海軍的建立還節衣縮食的皇族們都陷入了出離的憤怒之中。如果不是日本這邊沒有準備,海軍的物資跟丹藥準備需要幾天的時間,恐怕這支海軍早就要全軍出動,好好教訓那些狂妄不可知的支那人了。

可是就在海軍焦急等待出港的這兩天裡,又發生了幾件令日本人爲之抓狂的事情。他們外出的商船頻繁遭到民國海軍的騷擾,被擊沉了多艘商船、貨船,其中就有大量本該運送往日本的戰略軍事物資。經過分析之後,日本海軍很快確認了,這支偷襲他們的民國海軍很可能是那支被報告在臺灣偷襲了海軍駐紮臺灣艦隊的潛艇部隊。

畢竟根據日本收到的情報,民國的海軍主力如今被集中到了渤海灣地區,正在全力清剿跟壓制日本駐紮旅順跟釜山的兩支分艦隊,防止海軍艦炮爲陸上的戰時提供便利。

站在“日向”號無畏級戰列艦的艦橋上面,煙囪冒出的濃濃黑煙被強勁的東風吹得漫過了英式的三足桅杆艦橋。讓艦橋上面的支那特遣艦隊的司令長官山屋他人大將的心情也有些和這些濃煙一樣,蒙上了一層霧靄。

山屋他人生於巖手縣,畢業於海軍兵學校和海軍大學1903年起先後任“秋津艦”、“笠置艦”和“千歲艦”艦長,第四艦隊和第二艦隊參謀長,海軍大學教官。1909年任海軍省教育本部第一部部長兼第二部部長,晉升少將,後兼海軍大學校長。1913年晉升中將,1914年曆任第一艦隊司令、第一南遣支隊司令、第三戰隊司令,去年年底晉升海軍大將。

海軍主持了16年日本的南進擴張行動,當時還是海軍中將的山屋他人也經歷了那一戰役,撈足了資本。當年日本海軍南進艦隊實力強大,但南進行動並不如向外界所宣傳的那樣,日本一番風順的憑藉着絕強的力量碾壓式的擊敗了荷蘭殖民地軍隊之後,便逍遙的佔領了荷屬東印度羣島殖民地。

大致情況都跟日本對外宣傳的一樣,然後僅有極少數的國家跟勢力知道,當年日本人完全可以說是遊走在鋼絲線上,險些在南洋引發了一場波及世界幾大海軍強國的對戰。當年阻撓日本吞併荷屬東印度羣島的不僅有英國的太平洋跟印度洋艦隊,還有美國駐紮菲律賓的海軍主力。山屋他人當時就是指揮第四支隊的海軍艦艇與美國海軍對峙於南海跟蘇祿海地區,憑藉着勇武跟頑強的指揮日本艦隊蠻橫的強行衝撞驅趕,迫使實力不敵他們的美國海軍最先退出了對峙區域,因而引起了海軍高層元老的青睞,這纔有了去年他被提升爲海軍大將。

山屋他人不僅勇敢,而且還是一位擁有國際視野的日本海軍將領。與一般憤怒的國人不同,他看得很遠,想得也很多。

在他看來,支那人自從革命之後的變化真的很快,最近幾年來實力越發強大,如同甲午年之前剛剛經歷過洋務運動壯大的滿清一樣,又成爲了大日本帝國的一大強敵。

這個對手必須要再一次被打倒,帝國才能贏得更多的發展時間跟機會。

只是,山屋他人心中陰霾卻沒有因此而散去,反而越發濃重起來。

支那人,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山屋他人素愛看三國,在他看來三國這本書就是支那人的智慧精華總結。遙望過去將近十年的變化,支那人走出的每一步在當時看來都可能很瘋狂、荒唐,但是歷史最終的真相卻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對了,於是就有了今天的支那,一個讓帝國都必須警惕的存在。甚至對帝國的威脅性,還在甲午中日戰爭之前的滿清之上。

以他的看法,支那人敢在這個時候主動出擊,甚至不惜冒着徹底惹怒了帝國的方式,以偷襲拉開這一場戰爭,這背後只怕並沒有外界解讀的那麼簡單!

他在擔心!

是的!

日本堅持不了持久戰,隨着戰爭進行的深入,如果一旦戰事陷入膠着,資源貧乏的日本必將拿出大量的資金向海外購買物資,但如果支那人效仿德國建立了一支海底狼羣部隊,他們的那支羸弱海軍也放棄正面跟日本對抗,而選擇不斷的偷襲日本的商船隊,那麼,戰爭很可能一如日露戰爭一樣,從目前支那人的動作來看,很明顯是受到了德國人的啓發向着他最擔心的一幕走去。

唉,這一場全新的中日戰爭到底會是又一個甲午中日戰爭,還是又一個日露戰爭呢?

擊敗支那,保證帝國的擴張道路上沒有這塊攔路石一直都是山屋他人這些日本軍人的畢生所求。但是,不知道爲什麼,山屋他人心裡的不安總也壓不下去,也許是因爲對面那個國家近些年來發展的太快,也許是因爲他對現在的民國瞭解的太少,總之出海之初,他心中便已是沒了底氣,不知道海軍真的能夠完成帝國交給他們的重任嗎?

遠望大海,波濤險惡。

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281章 信陽動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62章 城內形勢第五百六十一章第201章 下雨了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524章 走向和談(下)第482章 打陸唬龍(下)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204章 合作意向第397章 南進?北上!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539章 拉攏與分化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345章 交鋒(2)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433章 輸血第32章 買槍(上)第120章 漢口來的鹽商?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634章 中俄之戰2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221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中)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198章 禮和洋行第六百三十二章第509章 雷霆(5)第363章 餘波(下)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189章 青太?情才?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27章 聯絡第555章 劫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315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下)第344章 交鋒(1)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43章 攻陷楚望臺第646章 反攻1第586章 海軍出動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237章 逃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五百六十一章第153章 惡戰一家嶺(5)第740章 抉擇下第356章 巨大的收穫(上)第648章 反攻3第456章 走向談判?第317章 來自四川與北方的消息第454章 安徽鉅變第300章 枝江(下)第236章 證據第190章 一網打盡第691章 重要第273章 喜訊!捷報(下)第431章 刺宋案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421章 伍廷芳與拖拉機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488章 整軍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90章 應城風雲(3)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444章 大戰(一)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552章 海軍之春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243章 局變(3)第三百令七章 實業第125章 買命情報第3章 拯救村民第152章 惡戰一家嶺(4)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