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酣戰

對於國防軍終於在山東跟隸屬協約國的日本對上,最高興的應該是德國人。(_)

儘管在歐洲不斷的取得勝利,但是宣戰之後的短短一個多月,德國便傷亡士兵近二十萬人。因爲海外殖民地或被協約國攻佔,或正在於協約國軍隊的圍剿,加上英國艦隊封鎖了德國的海外貿易,德國已經感覺到了戰爭所帶來的影響。儘管盧森堡、比利時跟荷蘭暫時被德國接管,令這個國家容克貴族跟卡特爾壟斷階層的利益得到了極大的增強,但德國人在外交上已經開始謀劃拉攏更多的盟友,加入到這場對世界舊秩序的顛覆中。現在在歐洲,西班牙、意大利、希臘、保加利亞,在非洲埃及,在亞洲波斯跟中國,在北美洲美國跟墨西哥,在拉丁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跟秘魯,都是德國外交官們拉攏的對象。

這其中意大利的態度依舊曖昧,西班牙跟英國以及法國都有不小的仇怨,但國勢自上個世紀初以來已經衰弱的跌落出歐洲第一強國陣營中,且因爲葡萄牙的親英立場,陷入矛盾之中。希臘因爲世敵土耳其投入了同盟國陣營,國內明顯親英勢力大增,新國王只能暫時宣佈中立,卻沒有放棄向德國示好。埃及尚在英國的控制下,儘管國內反英勢力暴增,但除非埃及國內能夠看到英國歐戰落敗的可能,不然仍舊控制蘇伊士運河並在地中海留有一支強大艦隊的英國,埃及惹不起。波斯現在正處於卡扎爾王朝的統治中,因爲國內革命剛被英俄兩國聯手鎮壓下去,儘管國內各階層普遍敵視協約國,但恐怕無膽反抗。美國跟墨西哥態度曖昧,且互相敵視,又置身於歐戰之外,不太可能被德國拉攏。南美洲巴西跟阿根廷一個親.美一個親德,互相敵視很難走到一起。秘魯跟智利有領土爭端且都從歐戰中品嚐到了戰爭紅利,也不太可能加入進來。

所以,所有德國正在外交努力的國家中,唯有保加利亞跟中國,都跟協約國有着利益衝突,而且國內普遍敵視協約國一個或者幾個成員國,是最有可能被德國拉攏,並且能夠幫助到同盟國的國家。

德國公使弗朗茨接到了青島傳來的中國方面出動海軍魚雷快艇夜襲日艦,對日本艦隊造成一定損失,並且日本人在山東國防軍駐守海岸登陸,向國防軍發動強攻的情報。這位德國外交官壓制不住激動,立刻向外交部遞交了照會,並再次拜見了李漢。兩人相見時談的無非就是要求中國加入同盟國集團的老調。

李大總統微笑着禮貌地對加入同盟國集團再次予以了婉拒,並且順便將話題扯到德軍何時交付青島上來。雖然德國已同意交還中國,但自中日宣戰之後,便停止了按照中德聯合聲明向中方移交青島,心裡的打算李漢瞧得清楚。

公使閣下在這個上面也是支支吾吾,遲遲沒有個爽快話。他表示因爲戰爭的關係,滯後了移交速度,同時向李大總統再三表示,回去之後便向國內請示,以爭取儘快促成青島的移交問題。同時,兩人還在就青島德僑的撤離和德國殖民官員的撤離達成了一致意見。中方保證這些人在撤出了青島之後,在中國國內任何一座城市都享有暫時定局或自由駐留的權力,當然,他們若是想要冒險通過英日等國的海上封鎖回國,中國方面也不阻攔。

儘管仍沒能說服中國加入同盟國陣營,不過德使弗朗茨顯然還是比較滿意的,在中日就青島控制權發生衝突後,中國明顯與德國之間多了一些配合跟默契,雖然中國還沒有答應加入同盟國體系,但短時間之內中國同協約國之間的交惡還將繼續,只要中國人保持中立不加入協約國體系,一箇中立地中國遠比一個敵對的中國來得有利,至少德國在遠東尤其是中國的很多權益都能受到保證。

至於共同關心的軍事情報和信息交換,公使也很識趣的沒有在會談中透露半點口風。反正彼此心照不宣就可以了。

10月6日,中國再一次拒絕了日本公使日置益的外交照會,李大總統讓他的外交總長向日置益表明了他的態度,日軍一日不從山東撤離,他便拒絕承認中日邦交問題,並拒絕同日本的一切商談。這自然是外交上的慣用手段,但着實令這位駐華公使氣得直跺腳。

日本自對德宣戰以來,因中國一直拒絕開放路上通道,導致原本不該受到損失的海軍自開戰後已被擊沉一舊一新兩艘主力艦,其餘尚有十餘艘戰艦都或多或少受傷,損失不可謂不輕。陸軍也是一樣,二十三聯隊在嶗山灣登陸之後接連損失了一千六百多人,尤其其中八九百人都是都或輕或重的帶傷,給予日軍後勤跟醫療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加藤安吉跟神尾光臣中將都在中國人身上吃了虧,如何能夠甘心吞下失利地苦果。爲了自己的前途着想,兩人拍發往國內的戰況報告不盡真實。神尾光臣中將將二十三聯隊的損失推給了國防軍,將受到伏擊含糊成登陸時遭遇國防軍強硬的阻撓;而加藤安吉有樣學樣,將海軍的損失一半歸納爲德國人將青島建設成了亞洲第一軍事要塞,安藝號的沉沒責任直接被他推給了他的第一難遣支隊參謀長。最終歸納總結起來無非就是一句話,因爲帝國對支那的態度太過軟弱,導致帝國軍隊沒能按照之前制定的完善計劃,在龍口登陸,從陸地上自德國人的背後強攻青島,避開海防要塞炮羣,減少海軍艦艇的損失。總之一句話,都是支那軍隊的錯,因爲他們頑強的抵抗,導致帝國軍隊有所損失,加藤安吉跟神尾光臣同時向帝國要求,希望帝國能夠能夠給予更多的支持,比如允許兩人爲奪取青島跟搶奪德國人在山東的特權而使用各種手段,否則,以支那軍隊的反抗強度,帝國在山東的利益(已經看作是自己的了)肯定是要受損的。

因爲前線的遮掩,東京大本營所掌握地情況並不全面和透徹。國內,東京固然授權日置益壓迫中國方面讓步,威脅、恐嚇均可。但對中國實行更強硬的政策,甚至全面開戰的提議卻在軍方少壯派提出後遭到政府高層的鎮壓。英國人能容忍的底線是日本對中國這個中立國家的戰事只能維持在山東一帶,俄國人遲遲不從遠東調兵往歐洲,一方面是擔心中國,另一方面更是擔心俄國調兵之後,日本趁機謀奪滿蒙權力。美國人儘管國內中立的呼聲越來越多,但美國銀行團跟財團在華的利益也越來越大,一旦親.美的中國現政府受到日本的威脅,相信美國國內高層會做出強硬態度的。

所以,全面對中宣戰不可取,剩下的便只能繼續同中國維持一種‘默契的態度’,兩國默契的將戰爭規模維繫在山東一線,而且,均不對對方國家宣戰。

但日本人出現了一點根本性錯誤,因爲這兩年在中國大量的間諜人員犧牲導致他們對於中國這兩年來的形勢發展掌握的不盡真實。中國方面雖然堅持自己的‘中立’,但不是日俄戰爭時期那種窩囊和憋屈的‘中立’,這就註定了日本若對山東還不死心,雙方國家之間必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惡戰。

只是,日本人驕橫慣了,從來就沒有真正將中國人放在眼裡,日軍對國防軍在山東的部署也壓根沒有視爲對自己地威脅,東京大本營更是認爲國防軍的部分主力師雖然擁有超過帝國乙等師團的裝備,但中國人還跟日清戰爭時一樣,縱使裝備了大量的強大德式裝備,意志跟訓練都遠遠無法同帝國皇軍相比較。在這樣的心態下,如何能將國防軍放在眼裡?同樣基於這種心理層面和獨霸青島的戰略意圖,日置益也乾脆地拒絕了巴爾特的和談建議,讓後者大爲光火,表面上看不出來,心裡卻巴不得日本人再碰個大釘子。

都說軍事是政治的繼續,但在目前這種場景中,政治何嘗不是軍事的繼續呢?正如巴爾特在約會外交部陸徵祥總長時暗示的那樣,‘等到了合適時間的到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這個合適的時間如果是對西方政治十分熟悉的人很好解讀,李大總統就讀懂了英國人的意思。你中國能在山東打一場勝仗,把表面上對英國恭敬私下裡卻十分不服的日本打痛了,你們打贏了、掌握了優勢才能談得上在談判桌前掌握主動!

這是強權時代顛撲不破的真理,更是西方國家數百年來冠絕世界從一個個王朝的興衰跟國家崛起中得到的最好信念。

加藤和神尾對於日軍在支那人手上受挫都感覺受到了極大地侮辱,尤其是黑夜中遭遇敵人的魚雷艦偷襲,更叫日本人感覺自己彷彿被痛扇了幾十巴掌一般,無論海軍還是陸軍第6、18師團上下都沉浸在癲狂的報復氣氛中。爲此,海軍艦艇遊擊膠州灣跟青島外海,利用艦炮拔除德國近海炮臺。而陸軍自嶗山灣跟黃縣、即墨三線登陸之後,數萬軍隊按照神尾光臣制定的集中摧毀國防軍主力,然後側翼迂迴包抄青島的計劃,對國防軍各陣地展開了強攻!

國防軍在第一時間讓出了近海陣地,雖說因爲陣地的失守對士氣有一定的影響。不過讓出了近海二三十多裡的陣地,也令日本的海軍艦炮無法對國防軍的炮火造成壓制,真正說來應該是利大於弊,畢竟以國防軍的火炮配置,根本無力壓制日艦火炮。

6、7日,國防軍同登陸的日軍雙方集中近千火炮,在近海四五十里處在國防軍的二線陣地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日軍在兵員素質、火炮的配置跟炮兵的精準度上佔據壓倒性的優勢,同時,國防軍在日軍登陸地點附近只有三個步兵旅及七個炮營的配置,總兵力只有日本人的二分之一不到。不過依託於陣地、機槍配置以及來自天空上的援助,國防軍頑強的堅守二線陣地整整三天,爲華東軍區司令部從山東省內其他地方調集兵力趕來支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到9日晌午,儘管在日軍的猛烈炮火中,二線陣地部分失陷,甚至嶗山炮營暴露在日本人的面前,但國防軍贏得了寶貴的反應時間,季雨霖上將很快從山東其他各處將二十二師、二十七師以及第二師一部調來前線,國防軍在對日正面戰場聚集了三師兩旅七萬多兵力,儘管火炮數量上只比日本稍差一線,但因爲二十二及二十七師都是新成軍不足半年的新兵,正面面對日本第六及十八師團,國防軍暫時只能依託陣地對其造成一定殺傷。

戰場,似乎是陷入了膠滯之中!

10日清晨,太陽重新升起,濰縣前線指揮部卻是一夜都沒有停息。季雨霖交代完了戰術要點和大致方針後就沉沉睡去,很快鼾聲如雷。經過了連續三天的強攻,日本人儘管依託於素質上的優勢攻陷了部分國防軍陣地,但始終做出突破。而且嶗山一直掌握在國防軍手裡,第四次擊退了日軍對嶗山一線的強攻後。前線傳來的最新戰況顯示,日本人似乎也對持續三日的高強度戰事有些吃不消,除了少數牽制部隊外,主力盡數撤回休整。爲了應付日軍的第一波進攻,季雨霖已經十來天都沒能好好休息了,無論精神還是身體都疲憊到了極點。向前線各部交代了小心日本人耍詐之後,他也不上牀,直接就趴在了指揮部內,和衣睡了起來。

———————————————————————————————

第136章 骯髒的政治(完)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305章 荊楚新政(三)第90章 應城風雲(3)第95章 應城某處第151章 惡戰一家嶺(3)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32章 買槍(上)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552章 海軍之春第124章 杜家妥協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49章 中和門阻敵第656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8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73章 有人惦記第389章 交底第506章 雷霆(2)第258章 奪關(下)第97章 鹽業(2)第292章 變(3)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380章 最後準備第六百零九章第299章 枝江(上)第347章 談判(上)第535章 進京第470章 結束第400章 吞併甘肅(三)第110章 杜家齷齪(1)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587章 照會第715章 不宣而戰7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537章 宣言第129章 落魄的騙子(中)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59章 恩威並重(下)第267章 勝利了第412章 利益交換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646章 反攻1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736章 罵名我來當1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668章 國會第271章 河水已渾、引魚上鉤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224章 抵達第58章 恩威並重(中)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461章 桌下2第72章 後手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611章 一年第136章 骯髒的政治(完)第411章 大選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五百九十四章第299章 枝江(上)第688章 行動第68章 佈局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299章 枝江(上)第203章 接觸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635章 中俄之戰3第21章 遭遇革命新軍(上)第517章 刺袁(上)第372章 應對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315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下)第292章 變(3)第322章 歷史在這裡稍稍走偏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60章 恩威並重(完)第134章 骯髒的政治(中)第210章 湯黎之謀(下)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424章 幕後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602章 大選第683章 軍事會議上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326章 12月7日,黑風山事件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