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拉攏與分化

這其中其實並不乏袁世凱時期他的心腹重臣,比如楊度跟樑士詒!兩人中楊度乃是袁世凱的心腹幕僚,只可惜其人過於桀驁,加上本人也不討北洋系的喜愛,袁世凱一直對他都是敢用卻不敢重用,結果在袁世凱被炸死之後,北洋系從李漢手上能夠爭奪到的職位有限,他楊度雖然有才但爲人太過桀驁,北洋系現首領段祺瑞對他十分不喜,自然只是口頭對他拉攏了一番,楊度沒有看到誠意拒絕之後,他便成了北京城中的一屆閒人。?

樑士詒也差不多,他早年出仕,在經濟特科的考試中遭人暗算,正當他沮喪之時,正好袁世凱在直隸推行新政,延請人才,於是他便在當時袁世凱跟前的紅人及老鄉唐紹儀的推薦下,出任北洋書局總辦。由此,樑士詒也就跟隨唐紹儀的門下,成爲一個北洋系下唐記小集團的成員。?

1906年,唐紹儀接替盛宣懷督辦鐵路總公司,樑士詒也就協助唐紹儀主持路政,由此發揮專長,一發而不可收。等到唐紹儀出任奉天巡撫後,樑士詒也已經立穩腳跟,成爲五路鐵路提調(總經理),郵傳部成立後梁順勢當上鐵路局局長,後來又奏辦交通銀行,由此發展出一大勢力交通系,人送綽號“樑大財神”。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樑士詒出任總統府秘書長,並先後兼任過交通銀行總理、財政部次長等職。袁記約法頒佈後,由於責任內閣制被總統制代替,袁總統在總統府下設立了政事堂取代之前的國務院,徐世昌充當國務卿,楊士琦、錢能訓分別爲左、右丞,結果樑士詒一時失勢,無處安身,最後只撈得稅務督辦一職,令樑大財神好生懊惱。?

還沒等到樑士詒心中的懊惱散去,護國戰爭便打響了,沒多久袁世凱慘死,沒有了依靠之後像樑士詒這樣手握錢袋子卻沒有兵權的文人自然就成爲了‘受欺負’的對象。段祺瑞臨時上位做了北洋系新領袖之後,樑士詒的交通銀行多次遭到段祺瑞的光顧,被他以各種名義從樑士詒手中訛詐了交通銀行近三四百萬軍餉。你道那樑士詒如何甘願被他訛詐,一來樑士詒手上無兵,自然爭鬥不過大權在握的段祺瑞,二來他也是被段祺瑞掌握了把柄。今年年初爲整頓政府高層貪墨情況,袁世凱批准成立‘肅政廳’,任命十六位肅政史,對國務卿、總長有違法行爲者,各級官吏有違憲、違法、行賄、受賄、濫用威權等行爲者,均得糾彈;對人民的陳訴,得依法向平政院提出行政訴訟,並監視裁決的執行。?

樑士詒這位交通系的首領自然不能保證手下乾淨,屬交通系的交通次長葉恭綽和財政次長張弧均被肅政廳掌握了貪墨證據;還不僅如此,本身還兼職鐵道部長的他更是陷身‘津浦、京綏、滬寧、正太四大鐵路局’的營私舞弊案。被段祺瑞抓了小辮子之後,狠狠從他嘴裡掏出了一筆鉅款來。不僅如此,南北談判中,因爲樑士詒無法插手,他的交通系遭到了徐世昌、盛宣懷聯手段祺瑞的默契打壓,鐵道交通部是樑士詒最眼紅的部門,可惜樑士詒死扣着交通銀行不願吐出來,結果他樑士詒不但沒能拿到鐵道交通部的總長位子,連幾個北洋政府內交通跟財政部的交通系官員,都沒能獲得半個職務。樑士詒這一次是徹底失算了,袁世凱一死覬覦他的交通銀行的人到有多少。而對於李漢而言,交通銀行雖有上千萬的規模,但樑士詒沒有向他投誠,他根本犯不着來主動示好,更是默契的配合北方打壓交通系,結果導致交通系在此次南北和談中遭遇慘敗,未來內閣的一個職務都沒爭到,交通系的沒落已經十分明顯了。?

就楊度一衆人而言,本來就對李漢的前景看好,只是一來礙於袁世凱之間的不清不楚關係,二來也是犯愁找不到攀上高枝的門路,所以李漢的登門拜訪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改頭換面的臺階,而李漢本人隻字不提這些人在袁世凱時期表現,也讓這些心裡還有些包袱的人放鬆下來。大家都是聰明人,對於國家和個人也有一些長遠的期望,既然時代變了,主人變了,那麼積極地適應這種變化應該是免不了的,這不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國家都是有好處的,說到底,這些精英人物還是有經世濟民的心態在裡面,並不原意自己的才能被白白浪費。楊度、陸徵祥便是因爲如此答應了他的新政府邀請,而另一個捨不得權力的樑士詒也如此被攻陷,成爲了李漢快速瓦解北洋系,增加自己實力的代表。?

其他人都還說,要問李漢怎麼跟愛新覺羅?載灃這位前清時期的攝政王走近了,這事說起來還要從抵達北京之後重選臨時總統府說起。北京城中,要考慮到安全性之後,能選擇給他當做臨時總統府的建築還真不少,不過多數都是前朝的一幫王爺貴族們的郡王、親王府邸。好在這些府邸對於尋常人來說要弄來一座十分困難,但是對於李漢這位臨時大總統卻無甚難事。前朝清帝退位之後,不少王爺貝勒們都離開了京城,或者去了關外、陰謀復朝,但多數都變賣了京中產業,去了距離北京較近的天津跟青島租界。也因爲如此,京城不少前朝的王公大臣們出售的宅院都十分便宜,李漢在六國飯店待了一天,他的手下考慮安全兼價格之後便選中了端郡王府。?

就在李漢準備派人去將這棟正在出售的府邸買下來的時候,這時候攔路殺出來一人,打亂了李漢的計劃。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前朝的攝政王載灃,這位自清帝退位之後便一直老實本分的待在北京,沒有參與任何宗社黨的所謂復國運動的宣統帝之父。?

端郡王載漪曾是八國聯軍侵華時,聯軍承認的義和團事變禍首之一,說難聽一點就是洋人挑出來泄憤,刻意羞辱慈禧的目標。載漪之子曾被慈禧封爲大阿哥,準備用來代替光緒帝,乃是慈禧的心腹重臣。八國聯軍侵華後,載漪父子遭遇流放,府邸也受到洋人的‘照顧’而被火焚燒燬了大半,因爲畏懼這裡面跟洋人之間的因果,一直到清帝退位前此處地契幾經轉手,都沒有人好好掏錢修葺一番。直到民國成立之後,一位往返關內關外的皮草商看它便宜,這纔不顧外人警告買來花錢修葺了一番。誰料到全家方纔搬入不久,那皮草商便在關外遭遇了馬賊,落了個身死異鄉的慘劇。這本是件意外,卻給人聯想到了端郡王府的典故,於是那皮草商的子嗣一直都想將這產業賣出去,可惜一來瑞郡王府經過一次大禍之後建築已是十分小氣,北京城裡比它大氣華麗的宅院多的是。二來,大家也擔心染了黴運,李漢之前一直沒人膽敢接手。?

以李漢現在的身份,盯着他的目光太多了,說句難聽話,他的一舉一動,都有人在琢磨着是不是背後有什麼動作。結果,他這邊纔剛派人去買下來端郡王府的地契,那邊愛新覺羅?載灃便向他遞了拜帖,隨後親自往六國飯店,詳細跟他明說了這端郡王府背後事,勸阻他不要入住瑞郡王府的同時,他還懇切的跟李漢表示,若他需要,可將自己的醇親王府讓出來,給他做總統府。?

載灃這麼明顯的巴結態度,雖然出乎李漢的意料之外,但也沒引起多少疑心。此人自清廷退位之後便一直待在自己的醇王府裡,很少同一羣旗人宗社黨聯繫。這雖說多少跟他的性子有關,但也足以說明其爲人還算比較信守清帝退位詔書及相關協定的。而且,這麼一位重要的人物,調查局自然不可能放過,考慮到宣統乃是載灃之子,調查局在12年便安排了情報人員以僞裝成下人混入醇王府內,傳出來的情報也都顯示了,載灃的確多次拒絕了宗社黨邀請他往天津、關外主持大局。?

對於這麼一個放棄了權力的曾經的攝政王,他爲什麼要主動向李漢示好,這事他也是花了不少功夫纔算弄明白的。?

清帝遜位後,載灃生活很低調。他從不參與復辟活動,只求維持對皇室的優待條件和保持現狀不蔓不枝足矣。在清朝遺族中,載灃是一個能較快接受新事物的人。他是遺老遺少中最早剪去辮子,安裝電燈電話、穿西服、買汽車的人物之一,這也許與他出使德國,接受過新思想有關。他的這些舉動,自然引起一些滿清遺老遺臣的不滿,雖然不乏稱讚他開明的聲音,但多數還是罵他忘本,丟了祖宗的臉。但這何嘗不是他的高明之處。?

辛亥一戰後,載灃已經看透了清明滅亡已成定局,他自認能力、閱歷都不如袁世凱,所以退位之後也就老實的留在北京自己的醇王府內擺出安享晚年的架子。實際上,他看似乃是捨不得北京的家業,但何嘗不是以自己做人質,換取其他王公大臣們的希望。試想倘若他這位前朝攝政王也離開了北京,跑到了其他租界區搗鼓宗社黨,你看袁世凱能不能繼續僞裝自己的僞善面孔,對一羣旗人的拙劣表現睜一隻眼閉一睜眼。恐怕,他一早便發兵全滅了旗人遺族搗鼓出來的勢力,將危險抹滅在萌芽狀態了。這是他的高明之處,他的性子雖然闇弱,不太適合當什麼國家領袖,但不代表他就沒有見識、沒有眼光。?

本來載灃自己都認爲他不會再出山的,一直老死在醇王府裡。然而,當今年四月,善耆在東北搗鼓的關外八旗跟着日本人折騰起什麼滿洲國的時候,他發現自己不能再沉默下去了。比起旗人,革命黨出身的李漢毫無疑問殺起來是好不心軟的。當年四川、湖北,多少旗人因他丟了祖產、田地,損失的銀子何止千萬。他是擔心連袁世凱的北洋都被打得潰不成軍的李漢真要發起怒來,要下狠手對付旗人,日後指不定這本就因爲不通生產而在失去了手上的權力之後迅速消亡的旗人立刻便遭到了滅頂之災。畢竟現在在關外,善耆僅僅依靠萬餘土匪、馬賊燒殺掠奪,也不過攻佔了奉天省內的幾座縣城,吉林、黑龍江兩省駐兵早就消滅了鬧事的馬賊。只有奉天督軍張錫鑾擔心善耆等鬧事旗人背後的日本人,故幾次壓下了麾下將軍要求起兵鎮壓善耆等旗人作亂的建議,非要說什麼等關內發兵。不然,東北那些個鬧事的旗人早被鎮壓了下去。?

他這麼交好李漢,不過是爲日後善耆等人戰敗,留個後路也好在李漢面前求個情罷了。?

這醇王府李漢自然沒要,盯着它的人太多了。前朝攝政王的府邸,他李漢一到北京載灃就‘自願’讓出來了。說出去誰信?說不得他李漢還要落一個欺負前朝遺老王公的罵名呢!不過醇王府不能要,但載灃的善意卻要收。這載灃就算性子再怎麼闇弱,終歸在旗人中有大影響力,他現在是一國總統了,總歸做事之前要多想想,旗人該打壓還是要狠狠打壓的,但一味的打壓不能包治百病,所以,拉攏跟分化也是在所難免的。?

4月27日,日本國內傳來很不好的消息,長州藩元老同時也是第一位日本元帥大山岩出面指責山本權兵衛,剛剛被任命爲內大臣的他一出面,本就依靠着態度正在逐漸軟化的海軍支持而死撐着的首相山本權兵衛終於認識到了恐怕以無力迴天,於27日向天皇遞交裁定書,請求天皇下達聖旨裁定。倘若大正天皇開了口,便是他跟內個倒臺之時。?

日本國內的政局到了最混亂的端口,同樣的也是日本國內政局將要得以恢復的前兆。因爲大正天皇說起有罪,山本權兵衛內閣將立刻倒臺,日本國內最好再混亂大半個月,新內閣在各大勢力決出之後,日本將恢復秩序;而天皇裁定其無罪,日本政局也將立刻得以恢復。?

這可不是個好消息,收到日本國內調查局分部傳回來的情報之後,李漢立刻下達了旨意,命令在山海關休整了數日的李濟深的十師跨過長城,殺往錦州。同時,他派人暗中將密信送到駐守奉天的第十六師師長張作霖手上,暗示其儘快控制奉天,同時在密信中籤署瞭解除親、日派奉天督軍張錫鑾職務的命令,任命張作霖爲奉天省新省長。?

暗中未免日本國內再起波瀾,他兩日內四次召見、拜會德國公使穆默,就戰車向德國轉交設計圖跟相關技術同德國儘快達成一致,以便令德國鬆口,出動海軍在渤海巡遊給日本增加軍事壓力,迫使其儘快撤出吞併的復州跟安東縣。這是他跟民國的心理底線,至於關東州跟南北滿鐵路駐軍,這是現階段的他完全沒有能力解決的歷史遺留,至少他還沒做好全面開戰的準備。

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482章 打陸唬龍(下)第303章 荊楚新政(一)第419章 三年計劃(上)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99章 鹽業(4)第253章 誓師奪關(上)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537章 宣言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190章 一網打盡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470章 結束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229章 亂局第302章 勸進(下)第213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中)第85章 宴請第493章 大鐵路建設公債第431章 刺宋案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194章 劉家廟失陷(上)第543章 詹天佑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5章 招待第44章 攻陷楚望臺2第551章 妥協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五百九十二章第66章 爭端第12章 離開第321章 動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353章 不安的預感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404章 飛機與假鈔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585章 發現第586章 海軍出動第381章 西藏戰事第624章 三路開戰(3)第669章 動盪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351章 暗流涌動(上)第285章 借刀殺人第129章 落魄的騙子(中)第587章 照會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495章 浙江第611章 一年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511章 雷霆(7)第726章 遼東惡戰1第213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中)第43章 攻陷楚望臺第602章 大選第72章 後手第616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1)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216章 戰時軍事總司令第715章 不宣而戰7第212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上)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182章 打草驚蛇(上)第610章 宣誓第625章 三路開戰4第344章 陰謀與導演第109章 視察新兵(下)第266章 大獲全勝第79章 發兵漢川第405章 行動第261章 爭分奪秒(上)第573章 山東危機(5)第370章 平陝第211章 特別軍務會議第419章 三年計劃(上)第344章 交鋒(1)第121章 兵圍杜家莊(上)第551章 妥協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587章 照會第678章 文化運動第14章 義莊(下)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558章 銀元第543章 神秘來客第75章 紫禁城內(中)第282章 張鍾瑞與王天縱第295章 黎宋會第251章 接管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