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來與去

“嗨,夥計...今天這是什麼日子啊?怎麼一會功夫都過去兩輛汽車了?”

武昌碼頭,一輛嶄新的福特轎車駛了過去,碼頭處,幾個看模樣像是外地來鄂的行商一愣,連忙跟碼頭附近賣些小吃的夥計詢問道。

汽車這種新玩意在上海、天津這種洋人聚集的大城市都很少見到,但是在川鄂,尤其是武昌跟重慶出現的最是頻繁。那夥計看了一眼遠去的車牌笑道:“這位大爺您可算是問對了人了,看到沒有,車牌是武0006,是議會的專車,剛剛過去應該是議會議長湯大人。至於什麼事情,依小的來看,八成是碼頭來了什麼重要的客人了?早些時候過去了一隊士兵,不過沒帶上儀仗隊,車號排名前五的車子只來了一輛,想必不是來了什麼大人物。您不知道,當初孫大總統來的時候,整個碼頭都給軍政府封鎖了,五輛車子全都來了!”

其中一個行商一愣,還想再問,看到夥計有開始忙着吆喝招呼顧客,會意的跟他買了一份小吃,繼續問道:“怎麼這武昌還有不少汽車?都是軍政府買的?”

夥計點頭,“聽說經略使大人幼時便跟着父母往花旗國謀生了,在國外待得時間長了,接觸的新花樣比較多。現在武昌總共22輛汽車,全部都是軍政府的高官專用!001跟002分別爲督署府跟軍委會專用,003、004、005分別爲民政部、工商總局以及長江陸軍軍官學院專用,往後車輛則依次爲議會、財政部、司法部、外交部、西部儲備銀行等政府部門專用,都是政府跟洋人採購的專用汽車!”

幾個行商這才恍然大悟!

那夥計說得倒也有些見地,的確不錯。車牌號爲武0006的福特汽車內坐着的正是現如今的川鄂聯合議會會長湯化龍。

“初時這軍政府要給我安排一樣汽車我還不願意呢,沒想到自己親自體會了一遭之後才能感覺到這汽車又跟咱們那馬車之間的不同了!這莫非便是經略使大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大工業的力量嗎?”

眼看着就要到了碼頭,湯化龍坐在車上跟旁邊的外交部長王正廷笑道。

王正廷點頭,“不錯,這汽車的確比那馬車要來的方便的多,我聽說工商總局那邊正在選擇地址,若是跟德國方面能夠談妥,差不多年底前就要在重慶那邊修建咱們自己的汽車生產工廠了!就如那馮九如的飛機廠一樣!”

“哦?”湯化龍詫異,他天天一心忙着制定完善川鄂的各項法律,再不就是要爲聯合議會的權力跟地方議員年底的第一次選舉奔走,對於這些消息卻沒有外交部的王正廷知道的清楚。

湯化龍壓低了聲音,“王部長,我聽說軍政府現在正在跟德國就合作的事情談判,現在情況如何了?是不是已經有了眉目了?”

“差不多...”王正廷笑道,這並不是什麼新聞,甚至爲了抵消掉英國敵視川鄂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及逼迫奧匈跟美國在川鄂投入更多的精力,最近幾個月來軍政府一直在跟德國談判合作的時間早就見報多日了,只不過軍政府一直都未迴應過罷了。

“對付洋人,經略使大人比咱們有手段的多。外交部在談判過程中不過從事些無關緊要跟收尾以及擬定協議的工作罷了,現在咱們跟德國之間的合約已經基本上敲定了下來,估計簽約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只不過到時候會考慮到影響,選擇淡化這件事情秘密簽約!”

湯化龍點頭,心中卻有些感慨老友黎元洪輸給李漢輸得並不虧。比起那黎元洪,這李漢明顯更懂得集權跟分權的把握,比如那軍權跟財權根本沒有外人插手的餘地,聽說軍政府還有一個秘密的情報部門,據說不但權勢大而且隱藏的也深,現在除了知道那經常出入李漢府邸的他的前副官李東來似乎負責之外,其他外界知道的很少。

“到了,不知道突然傳來消息,說那張季直跟章太炎兩位國內大有名氣之人聯手往我川鄂一行,卻不知道所爲何事!”

王正廷突然問了一句,湯化龍心中若有所思,卻笑着隨了一句,“誰知道呢,興許是來川鄂商討什麼商事也說不定呢!”

車子緩緩駛進碼頭,一隊警戒士兵遠遠看到車子開了過來,立刻便分出了幾個士兵過來引導,車子很快在旁邊停了下來,民政部長張梅生已經待在那裡等候一陣了。

“兩位大人安好!”

“張部長來的早啊!”

湯化龍跟他點頭示意,對於面前這位李漢的真正嫡系心腹,兩人面上十分客套。這張梅生湯化龍並不陌生,早年瑞澄督署湖廣的時候,他就是湖北諮議局的議長,瑞澄的督署他沒少去過,倒也認識這位師爺出身的民政部長。這張梅生能力還是有的,加上跟在李漢身邊的時間又長,能夠得到民政部長的位子也算是一場造化了。

三人之間交際並不多,不過知道李漢最是忌諱什麼派系之分,因此至少表面看去三人站在一起倒也有說有笑的。

他們幾個人在碼頭前面站定了,各自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服裝儀表,站在碼頭向東北邊眺望,看來他們是在等什麼人了。

很快便有一艘從漢口駛過來的船抵達了武昌港口,是輪船招商局的江輪,專跑漢口九江南京線的,看樣子是給誰包了下來,現在改道從漢口直接駛往武昌了!

“濟武老弟,季直前來叨擾了!”

江輪纔剛停穩,船上便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他吳儂鄉音濃重,正是名揚國內的大實業家兼內閣農商總長張謇,張季直。

“季老大駕光臨我川鄂,倒叫我等倍感欣喜,這位想必就是名滿天下的太炎先生,諸位一路辛苦了!”

湯化龍笑着迎了上去,張梅生面上倒沒有半點變化,他依舊帶着笑,跟着王正廷隨他一起迎上去。要知道論起實權來,他的民政部長可比司法部兼議會會長湯化龍要大得多。

張謇是個六十多歲的古稀老者,穿着一件青灰色的短衫,倒也顯得精神不凡。跟在他身邊的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文人,帶着一副眼鏡,手上拿着個扇子不停的搖晃着,顯然給這天氣熱得夠嗆。

兩人手上都被拎着行李,隨行的還有六七人,也沒帶上行囊。張梅生看了一眼之後頓時會意了,來之前李漢曾經提到,情報司在漢口的人手昨天清晨便瞧見了幾人抵達漢口,想必是在租界區住下了,而不是選擇了武昌。

“濟武老弟,多有得罪...多有得罪,我等幾人本是來鄂行商,本來不好叨擾的,只是臨時受了委託,卻要過來打擾一下!”

張謇抱拳見禮,他這個內個一部總長倒是將自己的位子擺得很低,不愧是在商場拼搏了數十年的老狐狸,隻言片語便消除了衆人身份上的尷尬了。

“諸位大人,太炎有理了!”

這章太炎倒是一號妙人,比起他身邊雖然穿的簡單卻也彰顯大氣不凡的張謇,他的衣領之上隱隱可見油星,倒是對於自己的衣着打扮不拘一格,清末樸學大師當真一號妙人。

張謇自然知道這章太炎的怪毛病,只是怕他的脾氣惡了湯化龍三人,忙接過口道:“濟武老弟可是如今官途扶搖直上忘了老哥了,怎麼也不爲我引薦一下面前兩位大人!”

湯化龍跟張謇乃是舊識,兩人同屬諮議局一系的立憲派出身,當年湯化龍乃是諮議局議長,張謇不但是江蘇議長,還是全國教育總長,早幾年前便已經認識了。加上湯化龍在隨黃興往南京後多受他之照顧,因此兩人勉強也算是好友了!

“季老說笑了,來來來,季老、太炎先生,我爲兩位介紹一下我身邊的這兩位。這位是聯合軍政府民政部長張梅廷,這位是聯合軍政府外交部長王儒堂!”

“見過季老跟太炎先生,昨晚突然接到拜帖,經略使大人心中甚是歡喜,兩位一位民國大實業家、一位國術大家,大人臨時走不開,又知道兩位不喜鋪喧,這不,只有我們三個前來迎接幾位!”

張梅生笑着見禮。

張謇爽朗一笑,“張部長說笑了,我二人能夠驚動三位部長來迎,已是經略使大人太過高擡我等了!”

章太炎在一旁不耐,臉上卻也不顯,只是扇子搖晃的速度突然快了幾分。

張謇到底知道他的性子,哈哈一笑隱晦給他使了個眼色,才見他的扇子突然又慢了下來。

湯化龍三人看的有趣,卻也只是莞爾一笑,均是對這位國內樸學大師有了些印象,果然剛正不阿、不喜政治。

他若喜歡政治,想必光復會也不會落得如今這幅光景了!

張梅生心中暗自叨咕了一句。

張謇一拉湯化龍:“濟武老弟,你們倒是身體力壯的經得起這酷熱的天,我這老頭兒可是一把老骨頭了,呵呵,受不了、受不了這天氣。咱們找個涼快點的地方閒聊如何?”

湯化龍等知道他的意思,趕忙招呼幾人上車。

這一回張梅生跟那王正廷擠了一輛車,湯化龍卻跟張謇、章太炎三個擠進了一輛,張謇帶來的幾個隨從卻跟着上了旁邊幾輛馬車,司機不用吩咐便知道地址,帶着幾人爲目的地趕去。

“稀奇、真是稀奇,這汽車便是在上海也很少見到,沒想到在武昌卻見了這麼多!”

坐上了車之後,章太炎似乎第一次坐汽車,旁若無人的一邊打量車內的佈置,一邊自己喃喃自語。

湯化龍憋着笑,“太炎先生,您還是老樣子一點都沒變!”

章太炎抖了抖眉,“誰說沒變化,要沒變化我會坐船顛簸這麼些天,就爲來湖北一趟!”

張謇笑了笑,他跟章太炎之間的關係說不上好,以前甚至還曾被他在報紙上攻擊過一段時間。大家都知道他的性子,很有古來國士風範,因此雖然不喜他的生活作風,倒也佩服他的品質。

他找着話題道:“濟武,你如今倒是越發仕途得意了,前段時間更是半隻腳邁入了參議院了,如何?現在那李易之倒也是年輕英傑,可比那黎宋卿手段更加高明瞭!”

湯化龍苦笑着搖頭,當初他還真以爲自己能夠一步登天進入了參議院任衆議院議長呢,若不是李漢勸說他,只怕他就走出了一步錯棋,甚至很可能將一直置身於北京中央跟民黨之間爭鬥之外的川鄂拖進渾水之中去了。現在再回過頭去看,哪裡還不明白差點中了那位的手段,剩下的便只有苦笑了。

“季老莫要笑我了,說起來您現在位列內閣一部總長,放在過去那也是閣老、大學士,我等只能仰視!”

張謇笑笑卻不說話,他這農商總長還不如川鄂的工商總局來的權力大呢,次長又是袁世凱的人,左右都沒有說話的權力,不過是個閒職罷了。

怕章太炎在一旁鬱悶,湯化龍倒也不忘跟他見好,道:“太炎先生一路走來,可對我川鄂如今的民生有些看法?”

這章太炎曾經在報紙上見報提到過川鄂的免稅政策,前一日倒還見報叫好,稱道若能堅持下去必會民生得息。可後一日他又改了口,質疑李漢此舉有大私心,怕是隻爲一時名氣罷了。

湯化龍對他秉性倒是十分清楚,因此直面問他也知道他必不會生氣。

果然,這章太炎正色道:“這些叫我從何說起?我們坐船打上海出發,一路不過是走馬觀花,只是曾經聽到他孫逸仙提到大冶是川鄂的決心所在,所以中途在大冶縣下了船待了半天,匆匆見識了湖北現在的發展。先說釐卡,從江蘇到安徽再到江西,這一路釐卡只怕不下數十,催科的小吏巡船不絕,到處都是哀號之聲。不過入了湖北之後在無一例,好!我在大冶臨時拜訪了一位昔日的學生,聽他提到如今比韃子統治時的捐稅要少一半還多,各地三七五減租倒是做的不錯,雖然多少有些地方勢力不願,但是總體來說都相應的減了不少,這都是好事。四川我不曾去,不過這湖北早前也遭戰亂,民間雖然富者阡陌連雲但是各地街上卻少有乞丐、流浪者存在,他李易之敢拿錢僱傭底下的窮苦百姓來修路,單只是這一條,去年冬天至少多活幾十萬人。這是大大的善事,我昨天在漢口閒逛,到處看到都在商談國勢,而在上海現在不少民衆都在爲了生計奔波。兩者對比,可見湖北百姓心中有望,腰包富足、生有所往方可明國事,好!”

張謇點頭讚道,“大冶一行當真振奮國人,據說短短不足半年時間,大冶縣城已經涌入不下十七萬人口,東南處處建工廠,往北十里皆工地。中山先生曾經讚道兩年以後國內又要多個更強大的‘漢冶萍’,這話我現在纔讀明白了!”

可見大冶一行對他二人當真震撼。

車子急匆匆的駛出了碼頭,武昌碼頭經過擴建之後,如今已經三個出口處,車隊走的是最靠近北面的老碼頭一號門,若是他們經過最東面的三號新門,興許還能碰到一隊熟人,領頭的便是最近幾日來一直很少出現的蔣方震。

督署府內李漢處理完了手上的公文,舒了個懶腰之後的他瞟了一眼旁邊剛買不久的機械座鐘,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跟侯在一旁多時的蔡慶詢問道:“李副官從荊州回來了嗎?如果回來了,叫他立刻來見我!”

蔡慶看了眼時間,爲難道:“先生,這不太好。眼看着就到了午餐的時間了,您不是要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嗎?”

李漢皺眉道:“時間還有一些,去把李副官接來。銅幣案一日不破我心難安,另外那狀元郎來武昌見我所爲何事我心中已經有數了,對了,等會百里先生若是從碼頭回來了,請他也過來一趟。後續的物資已經跟上了,拉薩那邊不能再耽擱,我還要跟先生商談一下!”

“是!”

他的命令很快就得到了執行,前幾日李東來的情報司查到了軍需部副部長劉佐龍的貪污證據,並且有情報顯示他可能參與了‘銅幣案’,而且看情況在裡面陷得還挺深的。正如他所想的那樣,得知短短不過半年的時間,那劉佐龍竟然能從軍需部吃掉幾十萬的虧空,李漢當下大怒。爲了隱蔽,當天晚上情報司便動用了在他府上的暗線制服了他,然後深夜軍政府便派人悄悄往他府上囚禁審訊了他,經過一日的刑訊之後,終於從他口中敲出了一些軍政府等待了許久的情報,跟他有交往的幾人是一個日本洋行介紹給他的,因爲每一次都能拿到不菲的孝敬,所以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一直當做不知道。經他之手順藤摸瓜,兩日後便查到了日清洋行的身上。除此外李漢還從他口中敲出了一個不是很好的消息,荊州鎮守使孫國安也跟着參與了這件事情,甚至劉佐龍記得有幾批貨是發往荊州的,接受的正是荊州軍政府。

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李漢震怒,未免夜長夢多,同時也是擔心劉佐龍‘失去音訊’太久引起對方的警惕,於是他當即將特戰隊調給了李東來,命令他帶着自己的命令,往荊州追查此事。

現在,是該聽聽他的收穫了!

“先生,您找我!”

李東來幾步走了進去,就看李漢從辦公桌後面站了起來道:“東來,一路上辛苦了!本想晚上再把你叫過來,實在是有些事情不問不放心啊。這次我交代的事情辦得怎麼樣?順利嗎?”

李東來微微躬身向他行了個禮,李漢卻硬按着他坐了下來,又親手端過茶水,李東來心中感動,道:“先生,一切都很順利,我們已經查到了重要的證據了,目前已經可以確定幕後主使人是誰了……”

李漢臉上不太好看:“孫國安也參與了這件事情了嗎?他的河南混成旅被我解散了之後,便跟我有些離心離德了。不過我本以爲最多貪些財務,我能有今天多少由他的功勞,權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幾年把他調到別的地方去了,沒想到...“

李東來從皮包裡翻出厚厚一沓文件:“因爲時間緊急,屬下用了些刑訊,目前已經可以確定參與了這件事情的勢力很多,但是還不能完全理清楚都有誰在背後搗亂。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幕後主使人是我並不陌生,大人請看...”

李漢將那厚厚一沓公文拿過來專心翻看,只看了第一頁臉上就古怪起來了!

“怎麼會是他們?”

這舉國內的所有勢力他都猜想了一邊,卻完全想不到竟然會是他們,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只見他翻開的第一頁赫然是一個他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肅親王善耆!

怎麼會是這個人?

“沒弄錯?”

李漢微微皺了皺眉。

“應該錯不了,屬下從孫國安的府上抓了支耗子,正是我們指點盯上的幾人之一,不想前番他坐上了往江西的船,在九江下了船之後便我的手下甩開了,這一次卻在孫國安的府上抓到了他!”

李東來道,“我還一直都在琢磨着,爲什麼我們盯上的這些耗子,個個說得一口地道的京片子,之前一直都以爲是北京那位下的黑手,不過現在終於確定了,黑手另有其人。具體情況還要等到屬下的人敲開了他的嘴巴才行。我們抓到的那個嘴巴特別緊,用了兩天的刑都沒撬開,反倒是從孫國安那裡撬出了一些情況來,知道對方是前清肅親王府上的人物!”

點了點頭,李漢翻開那份刑訊報告匆匆看了一遍,隨後想了一陣,又將東西扔給了他,“你們的動作勢必已經打草驚蛇了,動作要快,無論用什麼辦法,一定要儘快撬開他的嘴巴,還有給我弄清楚到底都有哪些勢力參與了這件事,以及爲什麼。這件事情我許你全權負責,去!”

“是!”

李東來收回了刑訊報告,敬了一禮剛要出門,才方走到門口便聽到背後李漢的聲音,“等等!”

“先生,還有什麼吩咐!”

李漢遲疑了一陣,良久嘆了口氣,“若是查到有日本人跟其他洋人蔘與了這件事情,暫且不要動他,現在,不行...”

李東來身子一顫,點了點頭,退了出去。

同一時間,武昌碼頭,蔣方震看着一個即將登船的軍人,搖了搖頭。

“翼青,真不考慮留在川鄂?”

蔣方震最後詢問了一句。

臨要上船的一個留着齊根短髮的軍人身子一滯,回過頭來道:“百里兄,這幾月來有勞百里兄爲李大人做說客了,只是翼青志不在此多說無益,加上這一次又是大總統跟段總長親自邀請,翼青不能駁了好意!”

此人正是打去年被李漢抓到之後,一直困到現在的靳雲鵬。

對於這位後世出任爲內閣總理的將軍,李漢知道他的能力,更加不想袁世凱得到他的助力,因此一直磨着想要說服他,不想他的意志十分堅定,直到現在都沒能夠說服他!

想來也是,這靳雲鵬18歲時,因生活所迫與弟弟靳雲鶚投奔了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督練的“新建陸軍”,後來深得袁世凱的親信段祺瑞的段祺瑞的賞識和器重,不但多次送他求學,並且連連破格提拔他,後來他被調任雲南清軍第19鎮總參議,就是段祺瑞的功勞。因此比起李漢這個‘亂黨’出身的軍閥,靳雲鵬無疑要更心向北京的袁世凱、或者說他的老上級段祺瑞更多一些。

不知道什麼時候,李漢抓捕到了他的消息傳到了北京,從六月開始陸軍部便在段祺瑞的示意下一直向李漢施加壓力,只不過當時的力度並不是很大,而李漢也沒多在意。

不想前幾日京中突然傳來消息,陸軍部任命被他囚禁的靳雲鵬爲陸軍中將,同時領陸軍第五師師長,督辦山東軍事。

這一下子李漢可吃不住了,之前他能私自扣着靳雲鵬完全是因爲他是被俘清將,不想北京那邊竟然給他來了這麼一處,這叫李漢開始懷疑,是不是北京那邊準備轉風向,要開始騰出手來對付自己了?

最終,他還是沒能留下靳雲鵬。私自扣押一師師長,而且還是一位中將,這個大帽子北京若是扣下來,李漢要有段時間不能安生了。最終,他也只好苦笑着搖頭,自己這隻小蝴蝶的翅膀不停的煽動,現在國內有些局勢已經被他改動了,但是總體上卻依舊順着他還算清晰的民國大勢往前轟隆隆的前進着。

靳雲鵬只是其中之一罷了!

兩人稍事耽擱了一下,就見到李漢的前副官陳天祥匆匆趕了過來。靳雲鵬微微皺了皺眉,他被困在應城的最初一段時間,安排他吃住跟勸降的都是這一位,倒也不算陌生。

索性這幾個月被困在這裡倒也不愁吃穿,而且也不曾受過虐待,雖然心中憋着一團火,但是他開始強迫自己擠出一點笑容,對着這位已經是他惹不起的西南經略使的副官點了點頭。

陳天祥徑直走到靳雲鵬面前道:“靳將軍,這幾個月來多有得罪了。你沒能留在我們川鄂是我們的一大損失。先生知道靳將軍想必心中對他也是有些不待見,所以乾脆派我過來送送將軍!現在先生將行,先生特地遣我來給先生送點盤纏,以壯行色。”

說着他就從身邊手下那裡接過一個黑皮包,遞給了靳雲鵬。蔣方震在旁邊笑道:“翼青,就當是經略使大人的一點歉意,你就收下!在北京安家、都城居住,大不易呢!”

靳雲鵬臉上好看了一些,點了點頭,將皮包接了過來,對陳天祥正色道:“替我多謝李大人呢,這幾月來靳某在川鄂吃好穿好,也不曾有關半點階下囚的感覺,全賴李大人的青眯。只是一臣不能事二主,靳某蒙段總長不嫌,十數年來一路提攜纔有了今天的成就,此等大恩未報不敢離棄。此次李大人願意放行,靳某感激不盡,日後若有能用到的地方,只要不違背了靳某的原則,必有回報。陳大人、百里兄,告辭!”

言罷抱拳衝他行了一禮,昂首登船而去!

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98章 鹽業(3)第525章 海軍決定第674章 剎不住的馬車第84章 進城第493章 大鐵路建設公債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109章 視察新兵(下)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692章 重要2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265章 重火力網壓制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651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2第695章 矛盾激化3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661章 拖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731章 金州破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372章 應對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四百六十六章第708章 將戰第591章 變局第134章 骯髒的政治(中)第215章 橫生枝節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124章 杜家妥協第534章 防第554章 削藩第232章 戰起(1)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347章 談判(上)第739章 抉擇上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328章 四川變局第三百令七章 實業第719章 不宣而戰11第473章 變局第377章 靠攏第421章 伍廷芳與拖拉機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472章 半自動步槍與談判第389章 交底第214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下)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648章 反攻3第六百章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541章 過渡內閣(中)第368章 貨幣與軍校第100章 新兵第424章 幕後第368章 貨幣與軍校第438章 大戰起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85章 宴請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95章 應城某處第172章 河口之變(下)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129章 落魄的騙子(中)第50章 惡戰督署(上)第586章 海軍出動第43章 攻陷楚望臺第688章 行動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256章 奪關(上)第401章 吞併甘肅(四)第443章 大戰序幕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626章 捷報頻傳1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211章 特別軍務會議第38章 蝴蝶效應第517章 刺袁(上)第229章 亂局第570章 山東危機(2)第418章 刀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129章 落魄的騙子(中)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394章 巡檢第689章 沙皇一家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