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局變(1)

等李漢收到第一標已經抵達縣城的消息時,時間已經到了啓明時分。

黑夜逐漸被驅散,天色已經隱隱露出了一絲微白。

天要亮了!

這幾天都註定李漢要忙碌的沒多少休息時間。

盧三方纔下去後不久,陳天祥也跟着離開去安排第七標的防務,並抽調兵力幫助季雨霖連夜轉移他的第八標,好不令第八標這麼早就暴露在有些人的眼中。

處理了幾十份兵力調動帶來的海量軍務文件,忽聞外面似乎起了些喧譁,李漢剛要起身過去看看,就聽到門外有敲門聲,待他允許了之後,盧三推門走了進來。

“怎麼了?”

李漢開口詢問道。

盧三眼中閃過一絲疲憊,顯然昨天一夜未能休息,今天白天又隨大軍開赴應山縣,也只在火車上小寢了一陣,如今精神已是疲憊至極。不過他看到李漢的詢問眼神之後,微微點了點頭,方纔開了口:“大帥,有應城過來的情報,不過那人卻說情報危急,需要親自交與大帥。由於這應山縣臨近河南信陽,城中只怕早已潛伏進了不少的清軍探子,是故屬下等加強了必要的檢查手段。”

李漢這才舒緩了緊皺的眉頭,點頭讚許了一聲:“無妨,清軍即將大舉南下,城中藏有韃子派遣的探子也不是不可能,還需謹慎一些。你且下去休息吧,等外面的警衛隊檢查無礙之後便帶他來見我吧!”

“是,大帥,我這就去叫他…”

“報….”

盧三得了他的應允之後便離開了,不久就回來,帶着兩個警衛隊的隊員跟一個看上去有些面白粉兮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那年輕人穿着一身墨綠色的軍裝,是軍政府最新的文職軍裝,目前僅裝備了一直處於軍事化管理的電報處的一羣他從湖北帶出來的測繪學堂的學生兵們。看他年輕明顯不大,顯然乃是來自電報處!

“大…”

見他要行禮,李漢揮手止住,他的眼睛盯着那年輕人手上的文件夾,根本顧不得這些虛禮。

“虛禮就免了,是應城發過來的電報嗎?”

“回大帥,不僅應城、還有一份來自襄陽!事關緊急,其中兩份文件爲四星級情報,根據規程,必須要親自送到大帥手上!”

那學生兵像是有些激動,不過他倒是對李東來接管電報處之後制定的規程記得十分詳細,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

第三標原本便是有兩臺電報機的,打下了襄陽之後,李漢又讓人送了兩臺過去。如今這襄陽已經成了軍政府掌握的四大重鎮之一,卻是不得不謹慎一些。

而漢川雖說比不得襄陽重要,但因爲獨特的地理位置,也在李漢心中留下了重重的一筆,因此也有電報處在那邊設的點。

而兩處同時有情報直接發到這裡,而不經過應城。顯然是有重大軍情。

“辛苦你了,給我吧!”

接過他從文件夾中取出來的幾份文件,顯然這些文件已經經過整理了,上面幾封都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他只是匆匆的看了一眼便略過了,只記下了應城方面張梅生髮過來的一封電報。據說重鎮沙洋因爲這兩人的充沛雨水,鎮上幾處漢江堤壩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塌陷與漏水情況。雖說現在情況還不算嚴重,不過本着預防爲主的觀點,沙洋那邊有鄉紳聯名上報軍政府,請求軍政府能夠撥款重修堤壩,當然了,他們願意捐贈財物、銀兩。

由於根據當地鄉紳的統計,重修鎮上幾處堤壩需要耗費財務不下十萬兩。雖說有當地鄉紳承諾出資一半,不過張梅生也知道如今戰事將起,軍政府財政雖說暫時還算富足,但是一旦戰起爲抑制戰起後五府之內的糧草物價、以及彈藥補給等,僅靠鹽務稅收恐怕也將落入入不敷出的窘況。因此不敢自作主張,特發來電報詢問。

雖然如此,張梅生倒也不負他將整個軍政府內的政務全部移交給他。在電報中,張梅生陳條逐句爲他分析了一番箇中的輕重,希望他能夠允許軍政府批款重新修築沙洋堤壩。一來可安撫沙洋等新得之地的地方民心,二來也可通過大張旗鼓的宣傳,安撫府內因爲清軍即將大舉南下而隱隱有些躁動、不安的民心。

李漢皺眉思量了一陣,決定聽了他的建議。此時府內民心之亂他早有聞,即便是得了他大軍進駐的應城、襄陽等地,最近也有不少家境富裕的鄉紳富豪或低調暫離,或乾脆居家搬遷。他們是消息最靈通的一撥人,不少人都能通過自己多年經營的關係網隱隱搞到清軍南下大軍的實力,也難怪對軍政府如此不自信了。

而他們這一動,又加劇了普通民衆心中的恐慌,根據各地巡防營的反應,自府內開始有人散播清軍即將大舉南下的消息之後,各地明顯多出了不少的打.砸、搶劫等犯罪活動,並且包括應城在內的幾處地方物價都要上漲了幾分,顯然民心已陷入恐慌之中。

雖說他已經懲戒了幾個暗地裡哄擡物價的不良商販,但是高漲起的物價短時間之內除非軍政府能獲得一場大勝,否則他很難從府內一羣已經收緊了口袋推託沒有存貨的商賈們手上收購到低價的物資用於軍隊消耗,平息府內高漲的物價。

這時候軍政府的確需要用些手段來安撫府內民心。

他輕輕的摩擦着已經生出了一層密密麻麻胡須渣的下巴,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了。

從身上掏出隨身攜帶的鋼筆,在電報下面寫上了批准兩個字。微微停頓了一下,他又繼續寫了一句,任命張梅生爲‘軍政府政務處總理官’,可暫時調度沙洋、應城兩地駐軍,輔助沙洋重鎮堤防建設。

末了他還在電報下角寫上‘宣傳’二字,然後重重的打了個圈。

以張梅生的老練經驗,他會知道該如何去做的。

將那審閱完的文件放在一邊,他又打開了另一份文件看了起來。

只見他仔細看了一眼之後面色雖無喜色臉上卻明顯舒緩了一些,顯然雖然不是重要的軍情,卻也是一樁美事,最起碼不是壞事!

的確如此,這一份李東來拍過來的情報通篇只有很少的一組字,不過這心內的東西分量卻不輕,乃是介紹的武昌那邊的局勢。

原來果然如他所記憶的一般,就在昨日深夜,同盟會巨頭之一的黃興、宋教仁二人齊齊抵達武昌,只是兩人不同於歷史之上那般高調,反而於深夜抵達,悄然入了中部同盟會的駐地並未驚動多少人。

不過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湖北軍政府軍務會議上,同盟會成功逼迫孫武讓出了三鎮軍事指揮權,改爲委任黃興爲戰時軍事總司令,總統三鎮兵力,迎擊已經攻陷了漢口劉家廟的清軍。

而早在清晨時分,漢口軍政分府軍務處長詹大悲等已經以通敵罪槍決民軍漢口前線指揮官張景良,據傳此賊一死漢口民軍歡呼雀躍、拍手叫好。

而張景良是孫武親自任命的,無論詹大悲是出於本心還是有人指點,此舉都已表明了,孫武已經逐漸失去了對武昌三鎮的指揮權。

起碼漢口那邊已經生了異心,劉家廟之失的責任他即便不想背也得背在身上了!

同時,孫武暫時失去了軍政府的軍事指揮權之後明顯感覺到了危機,他不但加緊了拉攏黎元洪、湯化龍、吳兆麟等人,也對在這時表上‘忠心’的李漢有了拉攏的意思。在昨日的軍務會議上,據說上演了一幕好戲,爲他化解了‘探子危機’,暫時平息了武昌那邊的怒火。應城那邊已經收到了風聲,鄂中派往三鎮採購而‘失蹤’的軍政府人員已經悉數被找到,不日將被護送回鄂中。

第320章 漢陽一夜第718章 不宣而戰10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六百一十章第六百二十二章第84章 進城第62章 城內形勢第118章 掃平內患(4)第263章 伏擊李純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62章 城內形勢第31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下)第729章 遼東惡戰4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473章 變局第543章 詹天佑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634章 中俄之戰2第602章 大選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589章 佈置與陰雲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556章 相見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397章 南進?北上!第563章 插手與中華民國憲法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53章 伏擊瑞澄第187章 陳小六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34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1)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659章 應付第665章 全殲遠東集團軍第581章 青島之戰(5)第652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4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705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302章 勸進(下)第591章 變局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449章 大戰(六)第330章 惡戰第164章 棋局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267章 勝利了第445章 大戰(二)第280章 內閣總理大臣第93章 虎踞鄂中(3)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451章 大戰(八)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456章 走向談判?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566章 一觸即發(2)第619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4)第708章 將戰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196章 ‘中國之聲’定刊第453章 大戰(完)第284章 血戰光化第543章 神秘來客第641章 南洋變局1第135章 骯髒的政治(下)第394章 巡檢第641章 南洋變局1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176章 新軍服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532章 應對(下)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418章 刀第227章 密議(下)第292章 變(3)第688章 行動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121章 兵圍杜家莊(上)第456章 走向談判?第224章 抵達第487章 回擊與剋制第171章 河口之變(上)第146章 酒宴(3)第631章 日本在行動第231章 清軍來了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